全世界最好看的胡志明傳記,
看「越南國父」胡志明如何帶領越南人民反抗殖民的革命人生!
被作者譽為「一半的列寧,一半的甘地」,
胡志明不僅是戰略奇才,更是生存於亂世的愛國者!
胡志明,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的建立者,是成功鬥爭的革命家,更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卻也頗具爭議的政治領導人之一。他立志帶領越南人民逃脫法國殖民的水深火熱,多次化名且遍歷許多國家,最終帶著堅定的意志回到河內,並代表臨時政府宣讀《獨立宣言》,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爾後更領導了越南民主共和國抵抗美國和西貢政府,開創越南統一的道路。
本書作者蒐集相關資料,並在對越戰長達三十多年的研究後,精細描寫出胡志明忍人所不能忍,而能成人所不能成的一生。
要了解越南,就得先了解胡志明!
作者簡介:
威廉‧杜克(William J. Duiker)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東亞研究的榮休教授。1960年代他曾任美國駐南越的外交官,1968年在喬治城大學獲得遠東歷史博士學位,他的論文涉及中國教育家和改革家蔡元培。越戰結束後他轉向學術生涯,長期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任教,撰寫了相當多的有關越南和現代中國歷史方面的著作,如《越南共產黨的權力之路》、《蔡元培:現代中國的教育家》、《中國和越南:衝突的根源》、《美國遏制政策和印度支那衝突》、《神聖戰爭:分裂越南的民族主義和革命》、《碰撞中的文化:義和團叛亂》、《西貢淪陷以來的越南》、《胡志明傳》、《當代世界歷史》、《世界歷史》(與Jackson Spielvogel合著)等等。許多著作深受好評並榮獲多項獎勵,其中《胡志明傳》曾於2001年獲普利茲獎提名,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世界歷史》(World History)目前已出版第九版,《當代世界歷史》第七版計畫於2020年出版。他現在已經退休,和妻子伊馮住在北卡羅來納州南部海岸。
譯者簡介:
夏露
文學博士,北京大學外語學院東南亞系副教授,主要從事越南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中越文學比較研究及中國古代小說海外傳播研究。本碩博均畢業於北大,其中本碩為外語學院,博士為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宋元明清方向博士。2000至2001年曾為越南河內國家大學訪問學學者,2018年7月為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訪問學者,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曾在海內外各類期刊上發表四十餘篇學術論文,先後參加「《三國演義》在東方各國的傳播與影響」、「東亞文學的發生學研究」、「東南亞現當代文學翻譯與研究」等多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專案,負責越南部分的子課題。譯著有《漢語樂園》、《跨越風暴》、《戰爭哀歌》、《三國演義在越南的傳播與影響》等。業餘從事詩文創作,出版有詩集《邂逅莫內花園》等,部分詩文刊行於越南、美國和蒙古等國。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紐約時報》著名書籍和《洛杉磯時報》2000年最佳書籍之一
得獎紀錄:★《紐約時報》著名書籍和《洛杉磯時報》2000年最佳書籍之一
章節試閱
序曲
一九七五年四月三十日清晨,北越軍隊駕駛著蘇制坦克轟隆隆的從西貢北郊向著市中心的總統府進發。坦克上的士兵們身穿戰鬥服、頭戴金星鋼盔,手中揮舞著臨時革命政府的旗幟。
當天下午,坦克部隊抵達美國大使館所在的統一大街。由於進入市中心,坦克的行駛速度變得緩慢。在此之前兩個小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最後一批人在這裡登上了直升機。領頭的坦克在總統府門前稍作停留,然後直接衝進鐵門,停在通往總統府的禮梯附近的草坪上。年輕的坦克指揮官邁進大樓,簡要的會見了總統楊文「大」明。他隨即來到大樓的屋頂,拔起越南共和國的旗幟,插上了臨時革命政府的紅藍旗。從此,漫長的越南戰爭終於結束了。
一九七三年一月,根據《巴黎協定》,美國撤離了越南。十多年痛苦戰爭,美國戰鬥部隊付出了沉重代價,犧牲了五萬人。但《巴黎協定》很快遭到破壞,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西貢武裝部隊與越共及協定所允許留在南方超過十萬的北越士兵(即後來眾所周知的越南人民軍)重新發生了衝突。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一方面由於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另一方面美國不再介入衝突,黨的領導人(當時是越南勞動黨,即後來的越南共產黨),充滿信心的給人民軍的指戰員制定了兩年內(即到一九七六年春天)打垮西貢政權的計畫。但事情的發展似乎更為順利,在一九七五年初,人民軍開通了沿著越南柬埔寨邊界的「胡志明小道」,三月底在河內建立了西貢指揮部,他們決定在四月底旱季結束之前奪取最後的勝利。西貢的北方防禦體系很快被摧垮,四月中旬北越軍隊就快速向南挺進到西貢。四月二十一日,南越總統阮文紹辭職。他的繼承者,西貢老牌政治家陳文香也只支撐了幾天就被毫無希望的「大」明取代。最終,楊文明這位臭名昭著的南方將軍不得不屈辱的接受了北方的和平協定。
共產黨在西貢的勝利,取決於越南勞動黨的領導者黎筍及其河內富有經驗的同事的決策與指揮才能。勝利也要歸功於在南越叢林和沼澤地帶英勇戰鬥並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北越部隊和越共游擊隊。但最重要的是,這一切來自越南共產黨的創始人、革命運動的領導者、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的遠見卓識、堅強意志以及領導天才。胡志明在戰爭結束前六年去世,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他的同事們在占領西貢後將這個城市命名為胡志明市。
作為莫斯科共產國際的代表,國際共產主義的領導人以及越南戰爭勝利的策劃者,胡志明毫無疑問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然而,與此同時,他也是最神祕的一個人,人們對他的革命動機和生平事蹟都充滿爭議。四十多年來,爭論最劇烈的一個問題是:在他一生的革命中,他的動機到底是什麼?他首先是一個民族主義者還是一個共產主義者?在支持他的人心目中,他是革命的人道主義者的象徵,是為同胞和全世界受壓迫民族奉獻一生的父親形象。許多認識他的人,無論是越南人還是外國人,都覺得他是個「戀人」般的人物。儘管他是地位突出的領導人,是忘我的愛國者,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苦難的越南人民,但他又是這樣一位平易近人的人。然而,也有不少人批評他革命的投機性,甚至控訴他,認為他是一個變色龍似的人物,是一個披著羊皮的狼。
胡志明的性格和內在動機問題,是美國圍繞越南道德問題爭論的重心。美國許多政策評論家認為,他是領導越南獨立戰爭的純粹的愛國者,也是帝國主義在第三世界的一個強勁對手。而支持美國戰爭的人則對胡志明的愛國動機十分懷疑,因為他的履歷中有五十年是為世界革命服務,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是史達林的代表。這些人認為胡志明的民族主義者的形象是精心偽裝的,這一形象只不過是支持他國內外革命事業的一個詭計而已。
關於胡志明的討論喚起了美國人對逝去的戰爭的熱情,也激發了越南人對革命基本問題的思考。越南戰爭的末期,胡志明的同事(其中一些目前仍在河內掌權)對其表示了他們無盡的崇敬之情。他們認為,胡志明的革命目標貫串了他的一生,導致全球帝國主義體系的瓦解,締造了符合馬克思理想的革命新世界;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他的一生都在用儒學和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精神來弱化馬克思階級鬥爭的鐵的法則。這其中最有力的證據是胡志明的一句口號,即:「沒有什麼比獨立和自由更寶貴的了【1】」。如今,寫有這句口號的宣傳牌在越南幾乎隨處可見。
關於胡志明的爭論,是二十世紀民族主義者、革命者、平等主義者和追求自由者的出版物的中心標誌。胡氏複雜的性格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複雜性。在戰後的越南,有數百萬擁護胡志明的人,也有無數憎恨他的人。在二十世紀歷史分析中,通常認為民族獨立願望與社會經濟公正問題是支配現代社會的兩個中心力量,胡志明似乎正是這兩種力量的化身。
為胡志明寫立傳絕非易事,儘管他的名字被世界上成千上萬的人所熟知,但令人灰心的是,有關他生活的資訊資料相當匱乏。他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進行反抗法國統治印支的革命,但他背井離鄉多年,即使在國內,他很多時候也是過著隱祕的生活。可以說,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隱姓埋名生活的。據估計,他一生總共使用了五十多個化名【2】。他的許多文章都以筆名發表,還有不少文章在戰爭中遺失或被毀壞了。
胡志明的生活如此神祕,既令人好奇,也造成了人們認識上的混亂。想了解胡志明生活的真相實在是太難了。他本人在很多年中都否認二戰後不久出現的越南國家主席胡志明就是當年的阮愛國,是當年那個印支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戰前共產國際的代表。即使真實身分洩漏之後,他仍然對過去生活的關鍵部分守口如瓶,他把其中一小部分冒險生活寫進了自傳。一九五○年代末在北越以不同筆名和不同的文字發表過自傳中的篇章。直到現在,河內一些學者才通過研究證明這些作品實際上為胡志明本人所寫【3】。
由於材料不足,胡志明傳記很難寫。胡志明的一生曾在世界不少國家生活和旅行過,他的行動資訊分散在好幾個大洲。他精通不少外語,曾用英、法、漢、俄以及母語越南語進行過大量的寫作,其作品大部分是散文、報告和書信,也有專著。
學者們想了解他的相關資訊也很難。直到現在,河內保存的相關檔案材料對越南人和外國學者基本上都不開放。有關他在中國和蘇聯活動的資訊更是嚴禁外傳,絕少暴露給中國和蘇聯。對胡志明在海外的生活,唯一能謹慎暴露的是一戰後他在法國生活的短暫時期,而這還是首先在法國公開的。一九七○年代初,法國殖民檔案館在進行詳細審查後第一時間公開了胡志明在法國活動的材料。如今,越南在進行胡志明的文稿的蒐集出版,當然這種出版不會是完全的,準確性也值得懷疑。此外,胡志明在莫斯科共產國際的部分檔案也向學者公開了,但從這些檔案中還無法看到有關他與蘇聯領導人之間密切關係的細節的紀錄【4】。
關於胡志明領導個性,還有一個問題引起關注。儘管胡志明是印支共產黨的創始人,是國際共產主義的領導者之一,但他不像列寧、史達林或毛澤東等其他現代革命的領導人一樣有統治性;他多用說服或討論來領導,而非依靠個性力量來強制。他也很少通過著述來表明其思想和內在動機。胡志明對意識形態或智力辯論缺乏興趣,而將興趣集中在用實踐表達他對祖國和其他西方帝國主義者的殖民社會的思想和行動,這與其他傑出的領導人形成鮮明的對照。因此,胡志明常常不被看成為思想家(只是偶爾被他同時代的人那麼認為),他作為實踐者更勝過作革命理論家。他本人也似乎從來沒有為這種差別感到不妥。曾經有人採訪他,問他為什麼不寫理論文章,他開玩笑說他把理論的東西留給毛澤東。在他的晚年,越南重要出版品中有關理論或學說的東西,常是以他的同事武元甲、長征或黎筍的名字發表的。
由於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存在大量分歧意見,而資料又極其匱乏,所以毫不奇怪,二十多年來,幾乎沒有相關胡志明生平方面的重要出版品問世。在越南戰爭的高峰時期,出版了不少胡志明自傳性質的作品,但它們大多數是為了迎合市場需要,而不是嚴肅的採用可靠資料來寫作的。在北越出版的官方或非官方的傳記中,胡志明的形象被無數光環籠罩,使其更像一位聖人,而非一名政治家【5】。
今天,人們對越南戰爭的熱情開始減退,與此同時,從世界很多地區都可以蒐集到相關資料(這些資料的來源在本書的注釋中都可以看到),這樣,探究胡志明的生活真相,顯然比從前要容易得多了。勤勉的傳記作家可以利用無數相關材料來揭示胡志明的生活及個性,解釋長久以來一直爭論的一些問題。筆者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力圖在正文或章節附注中採用各種帶有學術性的材料來進行說明。
透過一些來自越南出版的胡志明自傳作品及相關歷史資料,人們似乎一度很了解胡志明早期革命生活(即一戰結束後在巴黎生活的那一段)。但這些越南出版物都力圖把他塑造成為一個偉人甚至是一個禮物獻給政府支持的工業增長的年代。現今,對越南官方出版的廣為人相信的有關胡志明生活的出版物,有些人對其可信度提出了質疑。經過仔細研究之後,我認為大部分是可靠的,儘管細節上存在疑問,有些甚至一望而知是捏造的。為避免對其中某些問題進行過多的討論,我決定把各種不同的可能性放在章節附注裡,且在值得懷疑處加上了本人的觀點,希望有助於傳達胡志明一生戲劇性性格及其勾勒越南與二十世紀歷史的重要性。
這裡自然也存在政治傾向性的論點。正如我們不可能是最後一代用冷靜的方式來觸摸越南戰爭一樣,傳記作者在替這位令共產主義勝利的人畫像時,很難不暴露本人的政治傾向。幾十年來,我對胡志明的生活非常熟悉了,我對他的卓越才智及其對革命的貢獻日益敬佩。我盡可能把他描述為一個革命者,一個政治家和一個人。我逐漸意識到一個人生活的真相比其被廣泛人相信的公眾形象更複雜。儘管我總是試圖挖掘一些奇跡﹝用利昂.埃德爾(Leon Edel)的經典話說,就是搜尋「隱藏在地毯裡的人物」﹞,但我更喜歡用事實說話。因此,我不打算利用想像或談話這些有助於我表述胡志明內在性格的方式來進行。與許多歷史偉人一樣,真實的胡志明是複雜而多面孔的,他擁有屬於自己的天才個性,這正是他有別於同時代的其他重要人物的標誌。
本書沒有將焦點更多集中在胡志明的晚年即越南戰爭的高峰期,這必定會使一些讀者失望。但實際上,胡志明在製造衝突方面的影響超越戰爭過程中他在河內的影響,戰爭期間他經常生病且常在中國療養。許多讀者也會發現,這本書揭示了一些有關個體和事件的真實部分是他們所不熟悉的。我希望藉由讓讀者對戰爭的前因後果及其影響有更多的認識,來彌補其他的不足。
這裡也包含了所有偉人的神祕元素。有少數比胡志明本人更具有神祕色彩。胡志明在一九六二年和一位越南學者伯納德.B.佛爾(Bernard B. Fall)的訪談中,對佛爾提出的一個問題是這樣回答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喜歡保留一點他本人的神祕性。我也想保持一點神祕色彩。我相信你會理解這點【6】。」在革命英雄神殿的寶座上,胡志明很高興知道至少在這個傳記裡,神祕的空氣總是圍繞在他。
注釋
【1】見武元甲《胡志明思想的形成過程及內容》,載《胡志明思想研究》第十七頁(河內:胡志明研究院,一九九三年)。有人批評這個引用不全,原文還包括「沒有自由就沒有獨立」。
【2】據估計他的化名有七十五個。關於這個,可以參閱以下兩項成果:索可洛夫《胡志明政治生涯中的化名》,載《傳統的越南論文集》第二冊(莫斯科:越南研究中心,一九九三年)第一八七—二一八頁;《他的名字與行蹤》,載《越南信使》,一九八一年五月。
【3】他在越南出版的最廣為人知的自傳是《胡志明活動一生的小事》,作者陳民先,這其實是胡志明眾多的化名之一。幾年之後,又出現了一本英文小冊子《胡志明的生活一瞥》。有關他的最早和最完整的傳記是中文版的《胡志明傳》(上海:八月書屋,一九四九年)。奇怪的是,在中文版中,確定了胡志明是共產國際代表阮愛國的化名,見該書第四頁。胡志明的其他自傳還有署名為德.蘭的《邊走邊談》(河內:真理出版社,一九七六年)。該書還未翻譯成西文。
【4】他的作品中最完整的集子是《全集》兩冊,剛剛出版,也是很好的資料。
【5】有關胡志明最好的英文傳記是簡.拉科特的《胡志明:一位政治家的傳記》(紐約:Vintage,一九六八年)。原文是法文寫成,後經彼得.威爾士翻譯成英文。也可參見阮克元的《完成的願景》(Vision Accomplished?)(紐約:Collier,一九七一年)和大衛.哈爾伯斯坦的短篇《胡》(紐約:Random,一九七一年)。
【6】伯納德.B.佛爾《與胡志明的談話》載同作者的《革命中的胡志明:一九二○—一九六六年選集》(紐約:Praeger,一九六七年)第三二一頁。
序曲
一九七五年四月三十日清晨,北越軍隊駕駛著蘇制坦克轟隆隆的從西貢北郊向著市中心的總統府進發。坦克上的士兵們身穿戰鬥服、頭戴金星鋼盔,手中揮舞著臨時革命政府的旗幟。
當天下午,坦克部隊抵達美國大使館所在的統一大街。由於進入市中心,坦克的行駛速度變得緩慢。在此之前兩個小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最後一批人在這裡登上了直升機。領頭的坦克在總統府門前稍作停留,然後直接衝進鐵門,停在通往總統府的禮梯附近的草坪上。年輕的坦克指揮官邁進大樓,簡要的會見了總統楊文「大」明。他隨即來到大樓的屋頂,拔起越南共和國的旗...
作者序
出版前言
一九六○年代中期,當我還是美國駐南越首都西貢大使館的一名年輕外交官時,就對胡志明深深著迷了。那時,越共游擊隊在叢林中作戰,他們表現出的組織性和積極性,遠遠超越美國先進武裝下的南越部隊,這使我大為困惑。當試圖去解開謎底時,我發現了胡志明這位越南革命先驅、軍事家和資深領導人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早在剛剛辭去美國國務院的工作而轉向學術生涯時,我就打算寫一本有關這位傑出而複雜的人物的傳記;但資料不足,我不得不推遲了這項寫作。現在能大量獲取各國的有關資訊資料了,我終於可以著手這項工作。
在寫作本書的二十多年當中,我有幸得到多方幫助。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文科研究基金會及人文研究所,為我在越南和法國的調查研究提供了資助。在福特基金會的馬克.西德爾幫助下,我得以於一九九三年與瑪麗林.揚及阿.湯姆前往河內研究越美關係。社科研究委員會及印度支那學者交換計畫為我一九九○年前往河內研究胡志明提供了資助。在河內期間,越南社科院歷史所、河內綜合大學以及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所都十分友好的接待了我,並讓我參加了不少有關胡志明和越南革命史方面的研討會。更早,我有幸參加美國國際關係研究所於一九八五年組織的訪越活動,其中包括對胡志明出生地金蓮村的參觀訪問。在河內進行研究期間,我也得到許多來自個人的熱情幫助。這裡,我要感謝胡志明博物館的阮輝歡,革命博物館的阮成,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的陳清以及所有接受訪問的人。河內綜合大學馮友富、黎茂漢、范森及范公松等歷史學者抽空接待我,並為我提供了有關胡志明生活和思想的研究材料。胡志明博物館的何輝甲和越南社科院的鄧春奇,根據他們自己掌握的有關胡主席的資料回答了我的問題。歷史所的杜光雄、吳芳波、文造和陳友營以及國際關係研究所的劉團黃,都慷慨的抽出時間為我的研究提供關鍵線索。我還要特別感謝幽默而充滿耐心的武輝福在我一九九○年訪問越南期間給予的幫助。最近,越美協會的黃公瑞為我提供了一些他本人掌握的資料和資訊。《歷史與今天》(Xưa nay)雜誌社的楊中國為我提供了他們雜誌中的一些有用的資訊。越南新聞署的阮國威在版權允許下為我提供了本書中的大量權威圖片。
我還參觀訪問了不少圖書館和檔案館,蒐集到有關胡志明的大量資訊資料。感謝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的工作人員,感謝康乃爾大學克羅齊圖書館的沃蘭.里迪,派克學院美國檔案館的瑪麗蘭、約翰.泰勒和萊瑞.麥克唐納等人為我提供有關越美關係的國家檔案材料。特別感謝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及艾克斯的檔案中心。還有,一九九○年訪問莫斯科期間,吉納迪.馬斯洛夫、耶夫吉尼.科貝列夫以及奧克山娜.諾瓦科娃,都提供給我有關胡志明當年在蘇聯活動情況的一些值得探討的觀點,索菲亞.奎林.喬治和史蒂文.莫里斯為我提供了他們設法從共產國際檔案館中拿到的重要資料。廣州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李先衡提供了他自己研究的有關胡志明在該市居住時的豐富材料,還帶我去七十年前胡志明曾經授課的訓練機構做了一次有趣的拜訪。感謝在北京的國際關係研究所的陶兵偉和葉辛於一九八七年接受了我關於中越關係方面的長時間訪談。感謝鮑勃.哈拉在倫敦的公共資料辦公室幫我取得相關的文件資料。這些資料幫我打開了一切可能的研究思路。我也要感謝亞利桑那大學的羅拉.塔比利教授提供了他蒐集的有關胡氏旅居英國時那段令人難以捉摸的歲月的相關資訊;感謝PRO香港支部的職員們為我使用一九三○年代初胡志明被關押在香港期間的檔案材料提供了方便;感謝T.N.卡羅大使對我講述了一九五四年夏天尼赫魯與周恩來之間談話的情況。
我還要深深感謝許多與我分享對胡志明及越南革命之興趣的學者和研究者。雖然,僅僅將他們的名單列在這裡難以表達我的感激之情(他們有的提供給我至關重要的檔案,有的提供了他們自己的相關研究),但不管怎樣,我還是要把他們的名字寫在這裡。最早在美國,印度支那檔案館(Indochina Archives)的杜各拉斯.派克史和蒂文.丹尼在我參觀他們的檔案館時,為我提供了幫助,當時該館還在柏克萊,搬到位於德克薩斯科技大學後,陳京、斯坦利.卡諾、比爾.泰勒、葛瑞.塔利皮尼和麥.伊利特為我提供了幫助。美國—印支調解計畫的約翰.麥考利夫友好地邀請我參加了於一九九八年在紐約漢普頓貝斯(Hampton Bays)舉行的有關越盟和OSS戰略情報局美國退役軍人管理的研討會。參加研討會人很多,其中有法蘭克.懷特、亨利.普魯尼爾、卡頓.斯威福特、瑪克.愛林、法蘭克.坦恩、喬治.威克斯、雷.格麗克以及查理斯.范等等。還有越盟美國退役軍人管理局的代表及學者參加了會議,和我分享了他們自己在那個時期頗為吸引人的經歷。更早些時候,我有幸與阿基米德.帕蒂討論過胡志明,他寫過回憶錄《為什麼選越南?美國沉重負擔的序幕》(Why Viet Nam?: Prelude to America’s albatross)一書(一九八○年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出版,柏克萊)。還有中部佛羅里達大學政治科學系系主任鮑勃.布勒杜斯慷慨允許我考察了位於該校的帕蒂檔案館,如今這個檔案館位於他的大學裡。我也要感謝帕蒂的遺孀瑪格麗特,她為本書的圖片提供了複印本。
在法國,也有許多人在很多方面給予我幫助,他們是喬治.鮑德爾、丹尼爾.赫默利、克利斯蒂那.帕斯科.拉吉奧和菲力浦.大衛利斯以及克里斯.葛斯查、阿讓.拉查等等。史蒂恩.湯尼遜給我提供了他自己在艾克斯檔案中心找到的大量研究資料。我也要感謝帕索大學的本納德.達赫姆教授邀請我參加一九九○年他的研究所舉辦的胡志明研討會。梁武音和陳堅為我提供了研究胡志明與中國關係不可或缺的中文資料。俄羅斯學者艾麗雅.蓋杜克和安娜托里.索可洛夫抽出時間為我提供了蘇越關係的資料。東京大學的古田元夫教授為我提供了大量我不可能在美國看到的重要材料。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大衛.瑪律好幾次提供資料和文章給我,還有一回為我提供了一捲胡志明一九四五年九月初在巴亭廣場的演講錄音帶。還要感謝李玉盆和王祥這兩位負責我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學生,也抽出時間為我提供了胡志明在中國南方活動的相關資料。
在海波龍(Hyperion),我還要感謝外聯編輯大衛.洛特關心指導本書的出版;感謝版權編輯特倫特.杜費的辛勤工作;還要感謝麗莎.斯托克、費爾.羅斯、保羅.普利斯、多羅西.貝克和阿爾奇.費爾葛森對全書和封面設計方面的藝術指導;還有瑪克.查特在本書出版過程中對我提出的大量疑問進行解答。我也要特別感謝我的編輯威爾.斯沃爾堡,是他一直鼓勵我將寫作計畫完成;從一開始,他就十分關注我並為我的創作提供了高效率的幫助,他的耐心和幽默也是令人欣賞的。
我要感謝我的兩個女兒羅拉和凱利毫無抱怨地花了很多時間來聽他們的父親大肆講述越南的事情。最後,我還要特別感謝妻子伊馮(Yvonne),她是手稿的第一讀者,而且,正是由於她的支持和配合,我家經常討論胡志明,感覺他本人很多時候就像家庭成員一樣圍繞在我們身邊。
出版前言
一九六○年代中期,當我還是美國駐南越首都西貢大使館的一名年輕外交官時,就對胡志明深深著迷了。那時,越共游擊隊在叢林中作戰,他們表現出的組織性和積極性,遠遠超越美國先進武裝下的南越部隊,這使我大為困惑。當試圖去解開謎底時,我發現了胡志明這位越南革命先驅、軍事家和資深領導人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早在剛剛辭去美國國務院的工作而轉向學術生涯時,我就打算寫一本有關這位傑出而複雜的人物的傳記;但資料不足,我不得不推遲了這項寫作。現在能大量獲取各國的有關資訊資料了,我終於可以著手這項工作。
在寫作本...
目錄
出版前言
序曲
第一章 淪陷的國土
第二章 烈馬
第三章 學徒革命
第四章 龍的傳人
第五章 神奇的劍
第六章 紅色義靜
第七章 走進荒野
第八章 北坡洞
第九章 漲潮
第十章 八月革命
第十一章 重建與抵抗
第十二章 老虎與大象
第十三章 奠邊府之地
第十四章 兩場戰爭之間
第十五章 一切為了前線
尾聲 從人到神
出版前言
序曲
第一章 淪陷的國土
第二章 烈馬
第三章 學徒革命
第四章 龍的傳人
第五章 神奇的劍
第六章 紅色義靜
第七章 走進荒野
第八章 北坡洞
第九章 漲潮
第十章 八月革命
第十一章 重建與抵抗
第十二章 老虎與大象
第十三章 奠邊府之地
第十四章 兩場戰爭之間
第十五章 一切為了前線
尾聲 從人到神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800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