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梁靖,他渾身是血,重傷將死。
再見面,梁靖統率千軍,從槍林箭雨中將她救回,
仍是浴血英姿,卻將她按在牆角,咬牙切齒:「還敢逃嗎?」重活一世,玉嬛在謝府生活得還算順風順水,雨夜梁靖身受重傷躺在了謝府的後園,玉嬛好心救下他一命,只是他好像是帶著別樣的目的來接近謝家……
同樣重活一世的梁靖發現了玉嬛佩戴的羊脂玉扣,竟然他們的婚約信物……
端午謝鴻遇刺一事動靜很大,永王親自過問,永王的出現,在見到玉嬛後又會生出何種事端?
前塵舊事壓在心底,永王霽月清風的容貌下藏著怎樣冷漠的蛇蠍心腸,這世間怕是沒人比梁靖更清楚。
梁靖在向謝鴻坦白自己的身份後,提到了當年祖父為他和玉嬛定下的婚約一事……
作者簡介:
九斛珠
晉江文學城簽約作者,好古文,喜藏書,信佛修小道。
希望能將自己嚮往卻無法得之的生活,著於筆下,與眾人分享小說世界愛與恨,珍惜身邊的真善美。
★ 暢銷作品:花媚玉堂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謝府相遇
京城三月,春深日暖。
滿院的玉蘭開得如火如荼,風吹得枝頭亂晃,潔如細瓷的花瓣落入草叢,無聲無息。玉嬛午睡醒來推門而出,便見廊下的漆紅坐凳上又積了許多,水甕裡遊魚得趣,正繞花競逐,彷彿一輩子困在那方天地裡,也能自得其樂。
可那畢竟只是魚,與人不同。
玉嬛看向反鎖的院門和兩旁躬身肅立的侍衛,唇邊挑起嘲諷的笑。
半月前大行皇帝駕崩,遺詔由永王承繼大統。如今喪事過半,禮部鄭重籌備,擇定後日行登基大典。
永王府的舊人們也都翹首期待,盼著能跟進宮伺候主子,換取榮華恩寵。
哪怕不能進宮,留在潛邸當差,也能有享不盡的富貴。
闔府上下暗自歡喜,除了被困在這裡,格格不入的她。
門外成群的腳步聲漸漸靠近,玉嬛心裡一緊,忙提起裙襬朝院門走去。
還沒到跟前,緊鎖的朱紅門扇被推開,一襲墨色鑲金邊的衣襟便映入眼簾,鏽了精緻的雲紋金蟒,張牙舞爪,莊重端貴。
是已繼位卻仍住在潛邸的新皇帝,從前的永王李湛。
玉嬛連忙在甬道旁駐足,恭敬跪地行禮道:拜見皇上。
李湛沒出聲,擺手摒退侍衛,反手關了院門,踱步到她跟前,握住手臂將她扶起來。前幾日忙於先帝的喪事,沉甸甸的黑棺白幡令人心緒頗為沉悶,這會兒瞧見嬌媚的美人,緊鎖的眉頭便舒展些許。
單薄的春衫勾勒出曼妙身段,上等素色宮緞裁剪的衣裙,穿在她身上相得益彰。青絲堆疊,兩鬢如鴉,國喪裡除了素淨的玉簪挽髮,別無裝點。那張臉卻是絕色,黛眉如遠山,底下修長的眼睫微垂,遮住妙麗雙眸,唯剩肌膚如玉,秀腮雪頷,春光下瑩白細膩。
只是唇角抿著,沒了往常爛漫動人的笑意。
李湛握著她柔軟手臂,不捨得放手,連聲音都變得溫柔。
第五天了,玉嬛,妳想清楚了嗎?
玉嬛頷首,眉目微抬,眼底隱隱期盼道:還請皇上能如當初許諾的那樣,為韓家昭雪冤案。
李湛卻搖了搖頭道:朕是問另一件事。
很溫柔的聲音,卻讓她神色微僵。
另一件事……帶著闔府冤屈,不明不白地跟他入宮,去做個連身份都不敢告訴世人的妃嬪嗎?他將她困在這裡五天,卻原來還是如最初那樣,只想把她留在身邊,卻不肯履行當初的諾言。
期待跌為失望,玉嬛笑容微斂,垂眸道:等祖父冤情昭雪,任憑皇上安排。
妳……李湛眼底掠過不悅,低聲道:怎麼還是如此頑固!
玉嬛垂眸不語,外頭跟來的老太監卻像是撐不住,發出幾聲沉悶的咳嗽。
李湛眉頭微皺,忽然抓住她手臂,拉著她大步走近屋裡,隨手掩上屋門。
……
先帝在時,永王備受寵愛,這座府邸也修得軒昂恢弘,除了建制不及東宮,其他陳設器物,皆冠於京城。錦帳長垂,珠簾半捲,底下銅鼎香爐裡甜香慢騰騰散開,滿室旖旎。
沒了和暖春光,屋裡有點涼。
玉嬛試圖掙開李湛的手,卻徒勞無功,只能抬眼看他道:當初我答應為皇上效力,是因皇上曾說過,一旦得償所願,便為我祖父的冤案平反,還他清白。如今我做到了曾答應過的,皇上呢?
朕會做,但不是此刻。
那是何時?玉嬛反問道,見李湛不答,哂笑了一下道:一年?十年?還是二十年?李湛眸色微沉,單手握住她,鐵箍似的,在玉嬛試圖掰他時,猛然伸臂將她抱進懷裡。
別鬧了,玉嬛!李湛聲音壓低,如同斥責。
懷裡的人卻不像平常乖順,眼底泛紅,掙扎之間,強忍喉間顫抖咬牙質問道:皇上一直在騙我,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為我祖父洗雪冤情,是不是?
李湛沉眉不說話,緊緊抱著她,眼底漸漸聚了濃雲。
等玉嬛稍微安靜點,才柔聲道:朕曾許諾娶妳,是真心話。哪怕此刻不能封妳為皇后,也會封妳為妃,甚至貴妃,等朕握緊權柄,便能廢了楊氏,讓妳入主東宮,再也不寵倖旁人。玉嬛……
李湛聲音漸低,湊在她耳邊道:我是真的,想要妳陪在身邊。
溽熱的呼吸落在耳側,放在從前是濃情蜜意,此刻卻如鯁在喉。
玉嬛掙不脫他的桎梏,扭開頭,他的吻便落在脖頸,帶著潮熱的氣息,挪向肩窩。近乎三年了,幾乎每個夜晚都想抱著她,哪怕不是顛鸞倒鳳的溫存,擁在懷裡都是令人滿足的。可那時她是他親手送進宮裡的女官,隔著森嚴宮禁,遙不可及。
如今,李湛坐擁天下,她已是觸手可及的軟玉溫香。
懷抱越收越緊,呼吸漸漸急促,在他的手探向她衣襟時,頸邊猛然傳來一絲涼意。玉嬛餘光瞥過去,看到一段細長的金簪。
不知道是哪裡來的,一端握在她手裡,另一端抵在他頸邊。
李湛溫存的動作頓住,盯著她,慢慢的,臉上浮起傷心的神情。這簪子當然傷不了他,但她近乎決絕的目光卻如利刺紮在心上。
妳就這樣……不願意跟著我?
玉嬛眼圈酸澀得發漲,拗不過他的力氣,拿著金簪的手在微微顫抖。
皇上的許諾不算數了嗎?
李湛不答,只執拗地抱著她,不肯鬆開手臂。
半晌沉默,如同對峙,最終,李湛捏住金簪輕輕奪過來,然後放開她。
知道父皇為何器重妳,懷王叔為何幫著妳嗎?他退開半步,把玩著簪子,在手背劃出一道紅痕道:當初的冤案,並非父皇昏庸,而是世家逼迫太甚,父皇只能捨棄太師,免得危及皇權朝堂。這些年他始終心存愧疚,知道妳是太師的孫女,才有意善待。如今世家仍舊在朝堂盤根錯節,朕身為皇帝都無力牽制,這冤案如何昭雪?他問道。
殿裡一片寂靜,低沉的聲音清晰分明。
玉嬛從不知當年的案子有這隱情,愕然之下,眼睫微顫。
李湛撚著金簪在指尖打個旋,插回玉嬛髮間,在她臉頰摩挲,也沒有被忤逆冒犯的慍怒道:冤案昭雪,父皇做不到,朕更不可能做到。但是玉嬛,除了此事,其他的許諾全是真心。宮裡最好的住處會留給妳,想通後來找朕。說罷,拂袖離去。
屋門關上的一瞬,彷彿渾身的力氣被陡然抽離,玉嬛緊繃著的身子晃了晃,跌坐在旁邊的短榻,指尖不停的發抖。
天翻地覆,萬念俱灰。
期盼了數年,她怎麼都沒想到,會等來這樣的結果。
屋內陳設典麗貴重,卻空蕩得讓人心慌,舉目四顧,淒然一人。
五年之前,太子和永王奪嫡爭鬥,朝堂暗潮湧動。父親謝鴻被貶為魏州司馬,她隨同去往魏州,卻在不久後的一場刺殺裡失去家人。奶娘護著她逃出生天,那時她才知道,她並非謝家的女兒,而是十數年前因重罪而抄家的韓太師的孫女。
她的父親,其實是舅舅,無力昭雪韓家冤案,不想讓她因身世而吃虧,便以外室女的身份養了她十四年,待他如嫡出女兒一般。
之後,她遇到了永王李湛,在她落魄而走投無路時,帶著她回到京城,許諾幫她翻案。
為報答他的恩情,為洗雪闔府上下的冤屈,為給舅舅他們報仇,為彼時悄然萌生的情意,她進了宮,小心周旋,如履薄冰,費盡心血將他送上帝位。
可如今,梁靖卻說這案子不可能昭雪。
一句話刺破她所有的期盼與苦心。
梁靖其實早就知道冤案的隱情吧?卻還瞞著她,讓她懷著無望的期盼,做可笑的棋子。
那樣欺瞞算計,也叫真心?
……
登基大典過後,潛邸的大半人手入宮,比平常更覺冷清。
唯有這座院落一切如舊,早晚有人送飯,服侍玉嬛洗漱,白日裡侍衛把守,無人踏足。
那個男人顯然是在等,等她耐心耗盡、絕望灰心,然後屈從進宮,做金絲籠中的雀鳥。
看來梁靖是鐵了心,不肯碰那冤案。畢竟當初太子端居東宮、地位穩固,永王能有今日,除了她這種宮廷裡的棋子,朝堂上最顯赫的幾個世家也功不可沒。而當初織造祖父冤案的人,恐怕也在其中。
比起朝堂權位,玉嬛的期盼與堅持,微乎其微。
第七日,皇后的親信宮人推開院門,送給她兩副錦盒。左邊是華麗精緻的妃嬪宮裝,右邊則是個乳白色的高頸瓷壺和薄胎酒杯,裡面是澄澈甘甜的酒液。
玉嬛明白那意思,要嘛做恭順聽話的妃嬪,要嘛死。
翻案永無可能。
玉嬛枯坐了整整兩日,滴水未進,最終將酒液倒入杯中。
臨終前,取下頸間羊脂玉雕琢的平安扣,許侍衛以重金,請他將此物轉交宮中梁妃。那是玉嬛滿月時,祖父的摯友梁侯爺為她和孫兒梁靖定親的信物。她以外室女的身份藏在舅舅身邊,梁家一直以為她已死了。直到兩年前機緣巧合,她遇到那位名叫梁靖的健勇小將,他興許是得知了她的身份,認出這玉扣,便尋機讓她離開宮廷,隨他遠走。
可惜彼時玉嬛還深信永王會幫她翻案,亦存著幾分愛慕的情愫,婉言謝絕。
梁靖大抵視她為貪慕權勢之輩,孑然離開。
到頭來,她沒能翻案,亦不配再留著這玉扣。
甘甜的酒液入喉,帶著滾燙的辛烈味道,毒火般燒入臟腑。
第一章 謝府相遇
京城三月,春深日暖。
滿院的玉蘭開得如火如荼,風吹得枝頭亂晃,潔如細瓷的花瓣落入草叢,無聲無息。玉嬛午睡醒來推門而出,便見廊下的漆紅坐凳上又積了許多,水甕裡遊魚得趣,正繞花競逐,彷彿一輩子困在那方天地裡,也能自得其樂。
可那畢竟只是魚,與人不同。
玉嬛看向反鎖的院門和兩旁躬身肅立的侍衛,唇邊挑起嘲諷的笑。
半月前大行皇帝駕崩,遺詔由永王承繼大統。如今喪事過半,禮部鄭重籌備,擇定後日行登基大典。
永王府的舊人們也都翹首期待,盼著能跟進宮伺候主子,換取榮華恩寵。
哪怕不能進宮,留在潛邸當差...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