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為平實導師始從2009/7/21演述至2014/1/14之講經錄音整理所成。世尊一代時教,總分五時三教,即是華嚴時、聲聞緣覺教、般若教、種智唯識教、法華時;依此五時三教區分為藏、通、別、圓四教。本經是最後一時的圓教經典,圓滿收攝一切法教於本經中,是故最後的圓教聖訓中,特地指出無有三乘菩提,其實唯有一佛乘;皆因眾生愚迷故,方便區分為三乘菩提以助眾生證道。世尊於此經中特地說明如來示現於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便是為有緣眾生「開、示、悟、入」諸佛的所知所見──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心,並於諸品中隱說「妙法蓮花」如來藏心的密意。然因此經所說甚深難解,真義隱晦,古來難得有人能窺堂奧;平實導師以知如是密意故,特為末法佛門四眾演述《妙法蓮華經》中各品蘊含之密意,使古來未曾被古德註解出來的「此經」密意,如實顯示於當代學人眼前。乃至〈藥王菩薩本事品〉、〈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中的微細密意,亦皆一併詳述之,開前人所未曾言之密意,示前人所未見之妙法。最後乃至以〈法華大意〉而總其成,全經妙旨貫通始終,而依佛旨圓攝於一心如來藏妙心,厥為曠古未有之大說也。大約25輯。每輯300元。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章節試閱
法華經第十七輯內文摘錄
經文:【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於大眾中,以無所畏心,說是《法華經》,汝聽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功德殊勝眼,以是莊嚴故,其目甚清淨。
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內外彌樓山,須彌及鐵圍,
并諸餘山林、大海江河水,下至阿鼻獄,上至有頂處,
其中諸眾生,一切皆悉見。雖未得天眼,肉眼力如是。」】
語譯:【這時佛陀告訴常精進菩薩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他或者讀、或者誦、或者解說、或者書寫,這個人將來會得到八百的眼根功德、一千兩百的耳根功德、八百的鼻根功德、一千兩百的舌根功德、八百的身功德、一千兩百的意根功德,以這樣的功德來莊嚴他的六根,進而修行而使六根全部清淨。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當他六根全都清淨了以後,可以用父母所生的清淨肉眼,看見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內以及三千大千世界外的所有山林河海,他的所見往下到達阿鼻地獄,往上乃至有頂天;同時也看見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眾生,以及這些眾生業、因緣、果報和所出生的處所,都能全部看見、全部了知。」這時世尊想要重新宣示這裡面的義理,就以偈頌重新說道:
「如果在大眾之中,以無所畏懼之心,演說這部《妙法蓮華經》,你聽我解說這位法師的功德:
這個人會得到八百具足之數,具足功德的殊勝眼,以這個莊嚴的緣故,他的眼睛非常的清淨。
他能以父母所生的肉眼,直接看見三千大千世界的全部,乃至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全部彌樓山、須彌山以及鐵圍山,還能看見世界中其餘的山林、大海、江河其中的水;往下可以看到阿鼻地獄,往上能夠看到有頂天,這其中的一切眾生,全部都看得清楚分明。
雖然他剛剛下生人間,尚未出家修道而還沒有得到天眼,他的肉眼力量已經可以這樣子。」】
講義:先要請問諸位:「你們信不信?」信?真的嗎?我不相信你們真的信啦!(大眾笑…)大約是為了安慰我,所以才說「信」。實際上可能是一面說信,一面腦海裡面有一個鉤鉤的標點符號生起了。這就是《法華經》難解之處,所以這部經典真不是容易瞭解的,因為它的密意很難了知,所以要把這部經文詳細地、如實地、如理地演述是不容易的。否則的話,憑什麼能得到 世尊所說的這些功德?那麼講到這裡,諸位一定會想:「欸!不曉得蕭老師他有沒有用天眼看到?能不能這樣看見?」一定在打出這個問號了!對不對?這也是人之常情,並不奇怪。老實說我也會這樣想啊:「我蕭老師能不能這樣看見?」連我自己都懷疑了,你們怎能不懷疑!(大眾笑…)
可是不必懷疑啦!因為這其實有理上的說法,也有事上的說法可以解釋清楚,所以大家都不需要懷疑。就好像大乘經典裡面往往 佛的說法很奇怪,末法時代的佛弟子們往往讀不懂;例如天魔波旬來請求 佛陀趕快入涅槃,別再度眾生了;他常常會來請 佛入涅槃,三不五時想到了就來請求。他請 佛入涅槃是很殷勤的,有一次 佛陀演說《不退轉法輪經》,結果連他的魔宮都大大震動了,他心裡面就很擔心:「不曉得又要度走我多少魔子魔孫啊!」所以他很擔心,發動了四兵來壓制,想要阻止 佛陀繼續宣講。
這是因為 佛講的《不退轉法輪經》,是要使所有的人都不退轉於正法輪的。這是天魔波旬的最大痛處,那還得了?聽聞 佛陀講經說法的人,都還只是全體人類中的極少數,若是要說到鬼道那些有福鬼、大力鬼,以及天界的那些天人們,那數量可就多了,如果全都被度而不退轉了,可就不再是他所管轄的眷屬了,所以他覺得受不了啊!就會想要來請求 佛陀停止度眾生。可是他知道這個請求是不通的,因為 佛陀講經說法一定不會接受他的阻止,他也是沒辦法說服 佛陀而阻止下來,所以他就發動所有的兵將,嚴整器杖,就向 佛陀這裡來進逼了;沒想到他們所有兵將靠近以後,才剛聽到 佛陀說法的音聲,大家全都動不了,個個都變得很衰老而且體弱,連走路都沒辦法了。
這天魔波旬倒真是魔王,於是撐著柱杖一步一拐地拐到 佛陀面前來,要求 佛陀不要繼續說法度眾生。佛陀說:「我不能不說法,為眾生說法是我來人間示現成佛的目的啊!」可是天魔波旬講了一句話,使得 佛陀不得不聽,他說:「佛陀您憐愍一切眾生,我波旬也在眾生數中,您難道就不憐愍我嗎?」(大眾笑…)他又說:「世尊演說這部《不退轉法輪經》,害得我現在連想要一個人來扶持,都作不到了。」欸!他真的很聰明,懂得用這一招。但 佛陀是什麼樣的智慧,哪能夠用這句話就把 佛陀給阻止了呢?佛陀就安慰他:「好啊!你別擔心,我不會度盡一切眾生啦!就算我每天度恆河沙數的眾生入涅槃,盡我形壽每天這樣子度化,眾生也是度不完的。你安心吧!回去啦!回去啦!」
但天魔就是賴著不肯走,就說:「佛陀您就不憐愍我,您看我現在變得這麼老,連正常走路都沒辦法,如今連一個可以來扶我走路的人都沒有了。」他想要有一個人當作手杖一樣來扶持,也都辦不到了,因此又說:「那您大慈大悲,是佛陀,難道都不憐愍我嗎?」佛陀就說:「好啦!我說一切佛法時,都不度眾生入涅槃,也不度眾生斷我見;不度眾生得解脫,也不度眾生成佛,一切眾生都不會得度,你現在可以回天宮去啦!」他這一聽,世尊對他作了承諾,他認為這樣就不會使他的欲界眷屬減少了,心中很歡喜,因此又回復年輕力壯的模樣,神通也全都回復了,而他的那些徒眾也就全部跟著回復神通,也都像原來的那樣強壯了;於是大家都很歡喜,他也就領著魔宮的徒眾「歸依三藐三佛陀。」(編案:經文是「我今心歡喜,救世三佛陀,佛所說無異,真實不虛妄」。)那時他可是真的歸依了,就告別說:「世尊真的憐愍我,我現在歡喜回天宮了!」就回復為盛壯之身,回魔宮享樂去了。這也是 世尊的方便善巧,把成佛的種子為他種下去了,所以他未來也會成佛的。
可是 世尊說的是什麼意思?難道會是語言表面上的意思嗎?從表相佛法而言,一切眾生都應該滅盡五陰,解脫於三界生死輪迴,這才是真正要大家實證的。可是 佛陀竟然告訴天魔說:「我不教一切眾生滅盡五陰入涅槃,你可以回去了!」不滅盡五陰,那就是繼續在三界中流轉生死囉?那永遠就會當天魔的子民!「我也不教一切眾生離欲,所以你放心啦,他們都會繼續活在欲界裡面。」那就是繼續成為他的子民囉!他以為是語言表面的意思。可是他不懂 佛陀在講什麼,佛陀是依第一義而說的啊!因為度一切人成阿羅漢才會入涅槃,可是 佛那時說的是第一義法,所以度一切人證道時,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卻教一切人不滅盡五蘊,永遠不入無餘涅槃,繼續邁向佛地,這就是菩薩道,當然是證得如來藏以後永遠不入無餘涅槃,不會滅盡眾生。
欸!天魔聽了很歡喜,誤會了就認為欲界眾生不會被 佛陀所度而進入涅槃去,他就可以繼續擁有欲界中的一大堆有情,永遠可以由他來統治。那麼 佛陀說:「我也不度一切眾生成佛。」對啊!哪有誰成佛?當你證悟以後,以及證得佛地境界以後,你從第八識來看時,有誰得度、有誰成佛?一切眾生後來成佛的時候也都沒有成佛,因為你是從如來藏來看,當然沒有一人成佛。那天魔不懂,只從語言文字上面來看、來聽,所以他認為 世尊應許他,繼續說法時不會度眾生離開他管轄的欲界境界,所以他心中很歡喜,回復身強力壯就回天宮去了。
這意思是告訴大家什麼?世尊對他演說的好像是一種承諾,但其中的理說跟事說,天魔當時聽不懂,他只從語言事相上來聽 佛陀所說,誤以為 佛陀允諾他不再令眾生得度了,認為是承諾給他:使得聽受 佛陀說法的眾生都不能得度。但是從實相法界如來藏的境界來看時,得度的菩薩們其實都沒有得度啊!因為菩薩們得度的時候,還是住在自己的如來藏境界裡面,哪有被度到哪裡去;是依舊住在自己的如來藏中而沒有度到另一個彼岸,這樣才是真正的得度。所以 佛陀並沒有說謊騙他,是他誤以為 佛陀答應他不使眾生得度,其實 佛陀是在為他宣說甚深第一義諦,是在度他啊!
即使將來他來責備 佛陀,佛陀會告訴他:「等你悟了,你再來責備我,現在不接受你的責備,因為我說的是如實語。」等他有朝一日真的開悟了,他就當菩薩了,他就會知道:「啊!佛陀是那麼慈悲對待我,佛陀真的沒有騙我,只是我自己當時聽不懂其中的真義,只聽到表面上的意思。」所以 佛陀沒有說謊,佛陀是從第一義來告訴他、來開示給他,恩德比山高、比天大;但他只從事相上來聽,認為沒有妨礙他繼續擁有欲界眷屬,所以色身回復強壯而且很歡喜回天宮去了。從表面上看來好像 佛陀騙了他,其實 佛陀沒騙他。佛陀對他說的這些法,是把了義、究竟的法種到他心田裡面去,當然他未來就會有因緣修學正法,所以後來 佛陀也授記說,魔王波旬未來也會成佛。那你想,事說跟理說如果聽不懂,那差異就很大了。
那我們來看這一品,這一品是〈法師功德品〉。佛陀告訴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說:「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或者讀、或者誦、或者解說、或者書寫,」好!先來談這些。諸位當然知道 佛所說的不只是字面的意思。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一部經稱為《妙法蓮華經》,主要就是在人間受持,因為蓮華得要在人間汙穢之處才能生長,才能長得具足美好。當然也包括欲界諸天,但主要是在人間,欲界天中生長的蓮花不是很具足圓滿。就是在人間這個污穢之地,「蓮華」生長出來的「妙法」,才能圓滿具足。為什麼稱為「妙法」?因為具足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法,也具足第一義諦妙法。人間是具足三界一切法的,這些法卻是成佛時所必須全部瞭解的,所以便叫作「妙法」。
那麼這個「妙法蓮華」本身卻是清淨而沒有污染的,並且是本來就清淨、本來就沒污染,不是修行以後才清淨離染的,所以才稱為「妙法蓮華」。那麼《妙法蓮華》這部經講的就是第八識如來藏,是大家各自都有的如來藏妙心。而這個如來藏,你如果去讀的時候該怎麼讀?你請了經本來讀,那就是讀啊!這還不夠簡單嗎?太簡單了。然而同樣一種讀,卻有兩樣心情。有的人真是讀,有的人卻只是從文字表面讀。那真正去讀才是「此經」所說的「讀」啦!因為正在讀時,都知道究竟這裡面在講什麼道理。例如《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還有《無上依經》、《解節經》等經典;又如我們已經講過的《維摩詰經》、《勝鬘經》,全都在這裡面,都叫作「此經」。這些經典,當你去閱讀的時候,你都可以如實理解,那就是 世尊在這裡所說的「讀」。如實理解而精進去閱讀,那就是「讀」啦!
那麼如果是「誦」呢?誦就是你可以把祂發揮出來,就是「誦」啊!你一個人在讀經的時候,不是默默地讀嗎?可是早課、晚課作課誦的時候,成為定課而誦出來的時候,人家都聽得見,對不對?嗯!別人都聽見了,可是聽不懂。因為你也沒有解說嘛,那就是「誦」。誦出來的時候,就顯現在外了。同樣的道理,當你悟了《妙法蓮華經》,一定會不知不覺地顯現在外;即使你不說法,學佛人看到你,一眼就知道了:「欸!這個人和別的學佛人不太一樣。」當他跟你接觸了,他就會發覺你不一樣啊!那就是你已經在為他「誦」這部經典了。
「誦」了之後有些人對你開始有興趣,甚至央求你為他解說;百般央求之下,你當然不好拒絕,於是就為他略講了,所以你就有這個「解說」的事情出現了。那麼「解說」久了,人家也希望你把它寫下來,讓大眾可以反覆去閱讀,那不就是「書寫」嗎?對啊!所以對這部《妙法蓮華經》,你能夠「讀、誦、解說、書寫」,那你就顯示已經得到「八百眼功德」。當然,這只是從見地上面來說,與《楞嚴經》所說實修的八百眼根功德還是有差異的,這且暫時不說;想要真正瞭解眼根八百功德的人,可以直接去閱讀《楞嚴經講記》。
現在先說後面這個部分。眼有八百功德、耳有一千兩百功德、鼻有八百功德、舌有一千兩百功德、身有八百功德,意就是一千二百功德。為什麼如此?也許諸位有讀過《楞嚴經講記》,也就瞭解了。可是我想現在有很多明心的人不太想讀了,因為讀到第四輯還行,到了第五輯還覺得馬馬虎虎,勉強還可以讀懂;讀到第七輯、第八輯時覺得很吃力,到後面講五陰盡、五十陰魔時想:「呵?那在講什麼?」不懂了!是不是?是喔!
老實說,有的人明心後讀到第五輯、第六輯就不再讀下去了:「前面講真如佛性,那我很有興趣,我有明心了,可以讀懂啊!後面太艱深,我就不讀了。」會內如是,會外更如是啊!所以我們出版社曾經有一個月收入最低的時候,總經銷那一個月結算時才只有台幣七萬多塊錢,那段時間出版的正是《楞嚴經講記》,因為太深,多數人就不請購了。可是到後來又開始增加了,是發行到第十四輯、第十五輯的時候,又變回到十二萬多了,好奇怪喔!這表示說,後來讀者們多讀了幾遍,覺得說:「嗯!這真是妙法,還得要好好讀。」可能也覺得古來沒有人把這部經典註解得這麼深入明確,講得太好了,於是又珍惜起來了。那《楞嚴經講記》裡面就講到這六根的功德。
法華經第十七輯內文摘錄
經文:【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於大眾中,以無所畏心,說是《法華經》,汝聽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功德殊勝眼,以是莊嚴故...
商品資料
出版社:正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02-02ISBN/ISSN:978986958301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6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