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於巴黎聖母院、鹿特丹的方塊屋、奧斯陸的小精靈、西班牙佛朗明哥舞的發源地塞維亞、中國的江南水鄉、慕田峪長城……你看見了什麼?
誠如旅行文學家陳室如所言,「此書中的足跡涵蓋歐洲與亞洲共十二個國家,記錄多年海外訪學交流的難得體驗,以學者身分開展的人文之旅,連綴東西方多處學術機構與藝術殿堂,嚴謹平實的文字風格,信手拈來各式豐富知識典故,跨越疆界,更使得遊記充滿了厚度與深度。」作者王基倫以外來者的眼光,在異國作平實真誠的記錄,記錄異國風情的同時,也重塑自己的故事,以文字建構起奇幻世界,與您一起感受當地的美好。
封面文案
用心在旅行
本書特色
「此書中的足跡涵蓋歐洲與亞洲共十二個國家,記錄多年海外訪學交流的難得體驗,以學者身分開展的人文之旅,連綴東西方多處學術機構與藝術殿堂,嚴謹平實的文字風格,信手拈來各式豐富知識典故,跨越疆界,更使得遊記充滿了厚度與深度。」--旅行文學家陳室如專序推薦
作者簡介:
王基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副教授、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古今文選》主編、《師大學報》主編,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國文天地》編輯顧問、篔簹書院學術顧問、柳宗元學會副會長,執行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指導博士班、碩士班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專研中國古代散文、唐宋文學,著有《孟子散文研究》、《韓歐古文比較研究》、《韓柳古文新論》、《四史導讀》、《韓愈詩選》、《唐宋古文論集》、《國語文教學現場的省思》、《宋代文學論集》,編撰有《先秦兩漢文論全編》、《中國唐代學會會刊》、《韓愈古文校注彙輯》、《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古今文選》、《中國歷代文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旅行文學家陳室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名人推薦:旅行文學家陳室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章節試閱
【鐘樓應該有怪人】
我來歐洲之前,臺北已經上演過「鐘樓怪人」音樂劇。這齣名劇改編自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Marie HUGO, 1802-1885)的虛構小說故事〈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故事中三個男人愛上同一個吉普賽女郎,情愛交纏糾結,有很強的戲劇張力。只是我沒料到,這故事的發生地點―建於十二世紀到十四世紀之間的巴黎聖母院,竟然矗立在塞納河畔,是這麼的宏偉壯觀。
這是一座歌德式建築的經典之作。正面以立柱構成,由過廊分為三層。底層有三個大拱門,雕飾宗教故事人物千餘位;在拱門之上又有諸王廊,並列猶太國二十八位國王的塑像。牆柱精雕細琢,人物栩栩如生,美觀而有氣派。中間一層的左右兩側是一對莊嚴的大圓形玫瑰玻璃花窗,直徑九公尺長。花窗之美,要走進教堂,從裡往外透過光線才看得更清楚。這時候,你又會感受到教堂內莊嚴肅穆的氣氛。遊客們輕聲細語,仔細參觀主殿和環繞四周的偏殿。許多雕像、繪畫、銀器、聖物,都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觀光客來到這裡,大家還想爬上鐘塔,一睹鐘樓的真面貌。
逐步登階的過程,真是「仰之彌高」。站在中間層上方,見到許多奇形異狀不知名的怪獸。牠們從鐘樓的某個尖角、牆垛,或是牆面的突出部分探出身來,或坐,或立,或俯身斜下,個個面目猙獰,以驅魔避邪的威力,守衛大教堂,守護著高空下的芸芸眾生。怪獸或站在屋椽上,或站在欄杆上,向外張望,「凌萬頃之茫然」,而我們站在牠的身後,也為牠奮不顧身的舉措,看得驚心動魄。
我們從東塔橫過西塔,怪獸一路護送我們。一般教堂都有兩個鐘塔,塔內大大小小的鐘很多。而聖母院的鐘塔之間,還有繁複的藝術雕刻懸空高掛在石壁外,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聖母院拔地而起,傍河而立,風景十分壯闊;陽光鑒照之下,但見金色光芒灑向天際線,不斷地延伸、延伸。
再轉入西塔的最高處,木梯更窄也更為繁複。三五步就轉個小彎,越走越高越來越陰闇起來。塔頂一座尖閣,四壁無窗,一層樓高的大鐘安置於此。大鐘的背後還有木梯可以上去。木梯層層包圍這座大鐘,這就是「鐘樓怪人」可以安身的地方了吧?最上面的鐘最大,很少人費盡千辛萬苦爬上來,於是鐘樓後面可以住著一個面目醜陋的怪人。他住在雲端,與世隔絕,不為人知。
這裡是巴黎市中心的一個黑暗角落。據說雨果二十八歲時創作〈巴黎聖母院〉的靈感,正是來自參觀聖母院大教堂的實地經驗。當年他在一座鐘塔的陰闇處,無意間發現一面牆上刻著一個希臘文字Anarkia(命運),因而激起他的遐思。在他的揣想下,鐘樓真的應該有怪人,他就住在這裡。
【鐘樓應該有怪人】
我來歐洲之前,臺北已經上演過「鐘樓怪人」音樂劇。這齣名劇改編自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Marie HUGO, 1802-1885)的虛構小說故事〈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故事中三個男人愛上同一個吉普賽女郎,情愛交纏糾結,有很強的戲劇張力。只是我沒料到,這故事的發生地點―建於十二世紀到十四世紀之間的巴黎聖母院,竟然矗立在塞納河畔,是這麼的宏偉壯觀。
這是一座歌德式建築的經典之作。正面以立柱構成,由過廊分為三層。底層有三個大拱門,雕飾宗教故事人物千餘位;在拱門之上又有諸王廊,並列猶太國二十...
作者序
整理完第一本散文集後,我就了解自己是一位平實真誠的記錄者,而不是什麼計畫型寫作的作家。這本《鐘樓應該有怪人―我的歐亞紀行》是一位旅行者的生活遊記,可能也稱不上旅行文學。我只是在出國途中,以一位外來者的身分,觀察感受當地的生活,說出個人的旅行體驗與文化想像。
我第一次出國,已經是三十五歲的年紀。那時兩岸剛開放交流,我們從香港經過羅湖,來到深圳,深圳還是經濟特區,一般大陸民眾必須申請才可以來此地工作。走在深圳街頭,全是所謂的「無產階級工人」,衣著都是灰撲撲的,沒有一個胖子,沒有人戴眼鏡,好一個與臺灣迥然不同的世界!後來我有多次機會前往中國大陸參加學術會議,常常受到各方學者的禮遇,得以順道遊覽當地的名勝古蹟,深入了解傳統文學地景的相關知識。走遍中原大地,也走過窮鄉僻壤,可以想望古代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地理的中國,文化的中國。先民在此地留下了不少文化資產,或幸蒙保存,或慘遭破壞。曾經,我趕在長江大壩截流之前,走訪了長江三峽、酆都、秭歸、荊州,就為了看一眼即將淹沒的古蹟聚落;也曾因為受邀到武漢大學講學一個月之便,深度走訪城鄉。這本書的一大特色,就是身為文史學者的訓練,促成我寄寓更多的文化關懷。
這本書的敘述主體―我,於年近半百初到荷蘭時,又多了來自異國文化的衝擊。我仔細認真的看,不盲目跟隨潮流走,追求客觀的敘述。從這時候開始,我才真正開始用心在旅行,而後由荷蘭走向法國、南歐、中歐與北歐。這本書的編輯方式即循此而來。
輯一寫荷蘭,〈小橋流水人家〉、〈單車逍遙行〉、〈新舊鹿特丹〉、〈風車磨坊〉……都寫得很客觀。到了輯二,慢慢地,開始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感,〈鐘樓應該有怪人〉、〈向無名烈士致敬〉、〈我也喜歡蒙娜麗莎〉、〈沉思者你在想什麼〉……愈來愈能提出自我觀照的成分,這也預示了寫作風格有些轉變。
除了自我追求轉變之外,生命性格的潛能也逐步顯現出來。譬如輯三〈驚豔佛朗明哥〉一文,有位認真的讀者提出她的讀後心得:
「您的內心充滿了生命活力,內蘊著澎湃的激情。看著文章,我有時會訝異,您面對激烈的充滿動感場景時的強大定力,能夠清晰有序地,條理分明地看清楚紛亂場景,雜亂心境,還有陌生領域中發生的一切,用有條不紊,慢條斯理的表達,一五一十地告訴讀者。光讀文字,就能充分感受到那份舞蹈的激情和舞蹈的動率,還有場面的非凡熱鬧,裹挾著濃郁的異國風情,還有燈火闌珊盡的惶惑和清冷及無措。作為一位讀者,很幸福。」
我知道,類似這樣的文章,在結構、選材、還有敘述上都是再三思量過的,也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如這篇文章,材料的順序安排就很有意思,卻也巧妙地吻合了心境的跌宕起伏,妙在不著痕跡地,平淡無奇地敘述口氣,與文章的激情動感構成反差而又呼應。
這篇文章有聽覺摹寫,再有視覺摹寫,同時運用倒敘手法,始終環繞著舞者的動作與節拍不間斷的書寫,最後空間位置由小而大,從歌舞歡唱的場面走入逐步沉澱的思緒中。時空的交錯,帶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的亂中有序的場景,是舞蹈美學的完成,才能有作者筆下的好文章。我欣喜自己的文筆之美,應當是生命中潛藏的動感能量挖掘了出來,也驚訝於世間竟有如此遇合的知己。
出自於散文理念的堅持,我希望能以忠實客觀的角度,表述當地的地景風貌,反映當地民情,呈現所見的文化視域。沒想到隨手寫出來的散文,也獲得不少的肯定。〈幸福時光〉一文,追旅思的情懷,引起多位讀者的共鳴。〈聖心堂的彌撒〉一文,被世新大學中文系丁肇琴教授看出懺悔的心靈。此外,我自己很喜歡〈堤坊小孩〉、〈火車上的爭辯〉、〈處罰學生的地方〉、〈辛苦的爸爸〉、〈拆不穿的西洋鏡〉、〈天子駕六〉……這些作品,大概是因為海外旅遊遇到不少新鮮題材,寫作主題多變化,新奇感一直留在心底。
與一般遊客不同的是,當我深入庶民生活,從一開始荷蘭地景的了解,來到後期認識他們的內在世界後,真正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譬如單車道的平坦舒適,臺灣人如果用心五十年可以做出一些成果;但是荷蘭人推動母語的成效,人心重道德,儉樸、務實、不炫富的修養,恐怕臺灣人一百年也難以企及。我後來相信,像我這般學文史的人,出國就是增廣見聞,誠實面對內心的世界,比讀萬卷書更有收穫。
我試圖掌握資料,重塑自己的故事,用文字建構起來的奇幻世界,帶領讀者進入他們未曾去過的異國,也能想像或感受到當地的美好。走過一甲子,生理年齡不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年齡。當我寫散文時,內心沒有包袱,只是用溫和的筆調,回望人間,跟讀者對話。我要感謝韓良憶女士、陳子浩研究員、杜瑜弟研究員、熊禮匯教授、張清華會長,以及諸多陪伴我走看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藉助大家的幫忙,才能出版這本散文集。當然也要謝謝為本書寫序的旅行文學家陳室如教授,她是我的同事;也感謝出版社的編輯鄭伊庭小姐及美編工作同仁。
整理完第一本散文集後,我就了解自己是一位平實真誠的記錄者,而不是什麼計畫型寫作的作家。這本《鐘樓應該有怪人―我的歐亞紀行》是一位旅行者的生活遊記,可能也稱不上旅行文學。我只是在出國途中,以一位外來者的身分,觀察感受當地的生活,說出個人的旅行體驗與文化想像。
我第一次出國,已經是三十五歲的年紀。那時兩岸剛開放交流,我們從香港經過羅湖,來到深圳,深圳還是經濟特區,一般大陸民眾必須申請才可以來此地工作。走在深圳街頭,全是所謂的「無產階級工人」,衣著都是灰撲撲的,沒有一個胖子,沒有人戴眼鏡,好一個與臺灣迥...
目錄
序 Berthillon冰淇淋/陳室如
自序
【輯一 歐洲.荷蘭】
到萊頓的第一天
參加鄰家的party
大孩子玩興正濃
小橋流水人家
遊船與划獨木舟
美好的生活品質
單車逍遙行
幸福時光
萊頓城光復節
秋風過後的驚喜
圖書館昏倒的那一刻
萊頓新年煙火秀
大隱於市的修道院
生活的位置
鹿特丹的親切
新舊鹿特丹
立體方塊屋
風車磨坊
堤防小孩
【輯二 歐洲.法國】
鐘樓應該有怪人
高唱凱旋歌
向無名烈士致敬
羅浮宮印象
我也喜歡蒙娜麗莎
沉思者你在想什麼
深情之吻
熱情的巴西女孩
聖心堂的彌撒
街頭乞丐有得瞧
臺灣人的茶館
調色盤咖啡館
火車臥鋪經驗
尼斯海灘小憩
銀粧世界
火車上的爭辯
【輯三 歐洲.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德國/挪威】
殊死鬥的競技場
跳水最樂
驚豔佛朗明哥
處罰學生的地方
辛苦的爸爸
小精靈的國度
【輯四 亞洲.中國大陸】
那位廣東女子
盲魚
蘆笛岩
山水間的苦行僧
美麗的翠湖
殺價記
青蛙的後代
巴山夜雨
媚態觀音
養雞女
天籟‧悠揚
泥菩薩過江
走一趟奈何橋
相見歡:武漢大學之一
我是個怎麼樣的人:武漢大學之二
走訪珞珈山:武漢大學之三
抗日的真相:武漢大學之四
拆不穿的西洋鏡
遊走朱家角
北京烤鴨
慕田峪長城
天子駕六
鐵塔非鐵
壞事變好事
【輯五 亞洲.香港/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
香江夜景
玩蛇的女孩
過自己的生活
不是歪歪人
水晶沙灘
第一次浮潛
第二次浮潛
馬來亞婦女
虎豹別墅
作者自訂年表
各篇發表紀錄
序 Berthillon冰淇淋/陳室如
自序
【輯一 歐洲.荷蘭】
到萊頓的第一天
參加鄰家的party
大孩子玩興正濃
小橋流水人家
遊船與划獨木舟
美好的生活品質
單車逍遙行
幸福時光
萊頓城光復節
秋風過後的驚喜
圖書館昏倒的那一刻
萊頓新年煙火秀
大隱於市的修道院
生活的位置
鹿特丹的親切
新舊鹿特丹
立體方塊屋
風車磨坊
堤防小孩
【輯二 歐洲.法國】
鐘樓應該有怪人
高唱凱旋歌
向無名烈士致敬
羅浮宮印象
我也喜歡蒙娜麗莎
沉思者你在想什麼
深情之吻
熱情的...
商品資料
出版社:釀出版出版日期:2017-12-14ISBN/ISSN:978986445237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6頁開數:14.8*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