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小俠、林瑋
定價:NT$ 960
優惠價:9 折,NT$ 864
本商品已絕版
★藝評家謝里法
潘小俠把人物造形之特徵和行為動作所表現的性格,組合成一種比文字語言更具說服力的閱讀機制。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蕭瓊瑞
潘小俠對拍攝對象、畫作特色與性格的深入瞭解與掌握。……以鏡頭述說美術史,他未以攝影家強烈的風格為主導,而以藝術家個人的創作為前提,不改他寫實主義的本色,必能為歷史的建構,留下有力的基礎。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廖仁義
潘小俠以符合所拍攝的美術家的個人特色來布置畫面。換言之,他的作品能夠保留美術人物呈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個性與姿勢,使之真情流露,而不是將他們從生活中切割出來,成為名人的沙龍照片。
《台灣美術家一百年:潘小俠攝影造像簿》為潘小俠歷時三十年的攝影紀錄成果,收錄其自1987年至2017年間持續拜訪、拍攝的二百二十四位藝術家身影。曾任《自立早報》及《自立晚報》攝影記者的潘小俠,一如史家提筆書寫歷史,以資深媒體人的敏銳洞察力及熱愛台灣土地的社會關懷,透過鏡頭書寫一部「影像版」的台灣美術史,以鏡頭捕捉台灣藝術文化的豐富底蘊。
本書以七個章節:(1)日據時代台灣前輩畫家與雕塑家、(2)大陸來台美術家、(3)戰後台灣美術家、(4)台灣素人畫家、(5)台灣原住民美術家、(6)政治受難者美術家、(7)旅居巴黎美術家,介紹先後在台灣藝壇活躍的畫家與雕塑家,透過肖像攝影搭配精簡文字介紹,呈現美術家們的經典作品及創作身影。其中,「台灣原住民美術家」一章記錄三十三位原住民藝術家與經典作品,將過去長期為台灣美術史書寫所忽略的原住民藝術做豐富收錄,冀求能建立起研究、欣賞原住民藝術的堅強礎石;而「政治受難者美術家」一章則結合作者長期關注的人權議題,深具當代藝術的社會觀察與參與性質。當欣賞一幅幅的攝影造像,就如是在傾聽美術家藝術生命中的豐盛與甘苦。 此外,全書每一章引言皆邀請專家撰寫專文,使讀者能透過藝術影像與文字資料,一窺台灣近百年美術發展的風貌及美術人物的風采。
本書結合藝術圖像的欣賞性、資料性,十分推薦給喜歡美術的研究者珍藏。
作者簡介:
潘小俠
1954 出生於台北
1980 開始拍攝蘭嶼記事
1986-1995 任自立早晚報攝影記者
1990 參與「看見與告別」九人聯展,發表「艋舺―醉巡」創作系列(誠品藝文空間)
1993 首次繪畫個展「豆腐板創作記事」(台北尊嚴畫廊)
1996 任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攝影組 1997 「部落之行」影像首次個展(台北攝影藝廊)
2002 拍攝高砂義勇隊「不知為誰而戰」影像故事紀錄片(公共電視台播出)
2003 拍攝「部落最後印記―紋面 pat san」紀錄片
2005 文建會「台灣美術家一百年(1905-2005)」展覽
2006 出版與展覽:「蘭嶼紀事」紀實攝影(台北華山文化園區)
2009 出版與展覽:「白色烙印 1949-2009 人權影像」紀實攝影(台北景美人權園區)
2011 紀錄片發表:好茶部落88風災「回家的夢」(原住民族新聞台播出)
2012 舉辦「二二八見證者紀實影像展」(台北國家二二八紀念館)
2013 參與聯展「台灣1980年代現代性佈署:當空間變成事件」(高雄市立美術館)
參與聯展「花花:世界」,展出作品「紋身」系列1-5(台北市立美術館)
「部落‧相遇‧30年―─我的原住民朋友們」潘小俠油畫首展(台灣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台北東家畫廊)
2015 出版與展覽:「見證二二八」(二二八國家紀念出版)
2017 參與聯展「微光誾影」,展出「艋舺―醉巡」系列作品(台北市立美術館)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8折以上 | 3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潘小俠、林瑋
優惠價: 9 折, NT$ 864 NT$ 960
本商品已絕版
★藝評家謝里法
潘小俠把人物造形之特徵和行為動作所表現的性格,組合成一種比文字語言更具說服力的閱讀機制。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蕭瓊瑞
潘小俠對拍攝對象、畫作特色與性格的深入瞭解與掌握。……以鏡頭述說美術史,他未以攝影家強烈的風格為主導,而以藝術家個人的創作為前提,不改他寫實主義的本色,必能為歷史的建構,留下有力的基礎。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廖仁義
潘小俠以符合所拍攝的美術家的個人特色來布置畫面。換言之,他的作品能夠保留美術人物呈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個性與姿勢,使之真情流露,而不是將他們從生活中切割出來,成為名人的沙龍照片。
《台灣美術家一百年:潘小俠攝影造像簿》為潘小俠歷時三十年的攝影紀錄成果,收錄其自1987年至2017年間持續拜訪、拍攝的二百二十四位藝術家身影。曾任《自立早報》及《自立晚報》攝影記者的潘小俠,一如史家提筆書寫歷史,以資深媒體人的敏銳洞察力及熱愛台灣土地的社會關懷,透過鏡頭書寫一部「影像版」的台灣美術史,以鏡頭捕捉台灣藝術文化的豐富底蘊。
本書以七個章節:(1)日據時代台灣前輩畫家與雕塑家、(2)大陸來台美術家、(3)戰後台灣美術家、(4)台灣素人畫家、(5)台灣原住民美術家、(6)政治受難者美術家、(7)旅居巴黎美術家,介紹先後在台灣藝壇活躍的畫家與雕塑家,透過肖像攝影搭配精簡文字介紹,呈現美術家們的經典作品及創作身影。其中,「台灣原住民美術家」一章記錄三十三位原住民藝術家與經典作品,將過去長期為台灣美術史書寫所忽略的原住民藝術做豐富收錄,冀求能建立起研究、欣賞原住民藝術的堅強礎石;而「政治受難者美術家」一章則結合作者長期關注的人權議題,深具當代藝術的社會觀察與參與性質。當欣賞一幅幅的攝影造像,就如是在傾聽美術家藝術生命中的豐盛與甘苦。 此外,全書每一章引言皆邀請專家撰寫專文,使讀者能透過藝術影像與文字資料,一窺台灣近百年美術發展的風貌及美術人物的風采。
本書結合藝術圖像的欣賞性、資料性,十分推薦給喜歡美術的研究者珍藏。
作者簡介:
潘小俠
1954 出生於台北
1980 開始拍攝蘭嶼記事
1986-1995 任自立早晚報攝影記者
1990 參與「看見與告別」九人聯展,發表「艋舺―醉巡」創作系列(誠品藝文空間)
1993 首次繪畫個展「豆腐板創作記事」(台北尊嚴畫廊)
1996 任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攝影組 1997 「部落之行」影像首次個展(台北攝影藝廊)
2002 拍攝高砂義勇隊「不知為誰而戰」影像故事紀錄片(公共電視台播出)
2003 拍攝「部落最後印記―紋面 pat san」紀錄片
2005 文建會「台灣美術家一百年(1905-2005)」展覽
2006 出版與展覽:「蘭嶼紀事」紀實攝影(台北華山文化園區)
2009 出版與展覽:「白色烙印 1949-2009 人權影像」紀實攝影(台北景美人權園區)
2011 紀錄片發表:好茶部落88風災「回家的夢」(原住民族新聞台播出)
2012 舉辦「二二八見證者紀實影像展」(台北國家二二八紀念館)
2013 參與聯展「台灣1980年代現代性佈署:當空間變成事件」(高雄市立美術館)
參與聯展「花花:世界」,展出作品「紋身」系列1-5(台北市立美術館)
「部落‧相遇‧30年―─我的原住民朋友們」潘小俠油畫首展(台灣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台北東家畫廊)
2015 出版與展覽:「見證二二八」(二二八國家紀念出版)
2017 參與聯展「微光誾影」,展出「艋舺―醉巡」系列作品(台北市立美術館)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8折以上 | 3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