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陳立夫先生著,是國立師範大學研究所叢書之一。本書為陳立夫先生窮盡一生研究中國哲學(特別是孔孟思想)集大成之著作,哲學研究者必備參考書。「人理學」一詞首由陳立夫先生提出,以代表孔教之大用。
作者簡介:
陳立夫先生(1900-2001年),浙江省吳興人,是二十世紀中國重要人物之一,中國國民黨政治家,曾歷任蔣介石機要秘書、國民黨秘書長、教育部長、立法院副院長等各項要職。尤以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長,在戰亂期間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卓著的貢獻。國民政府遷台後移居美國,潛心研究中華文化,推動中醫藥的發展和國際認可。1969年,陳立夫回台定居,繼續推廣中華文化,晚年竭力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
作者序
民國五十六年春,孔孟學會召開年會於台北。余被推擔任專題演講,遂以「孔孟思想何以成為人類之真理」為題。曾首先提出「人理學」之一名詞,以代表孔子之教之全體大用,反應甚佳。
數十年來以往之最大成就,在於「盡人之性」。雙方各趨一端,各有所偏,惟其分析、研究、實驗、求證、統計等工夫,均極盡科學方法之能事。惟吾國祖先確認人為一切事物之重心,事是靠人來利用的,先人而後物,可免本末倒置。如人不像人,還有甚麼事物可言,或有認為中國無科學,殊屬誤解。自然科學以數、理、化為基礎,以闡發物性之體與用為最終目的。統稱之曰「物理學」可也。 人文科學,以心、性、道為基礎,以闡發人性之體與用為最終目的。統稱之曰「人理學」亦無不可。不久,國立師範大學孫校長亢曾,文學院沙校長學浚,國文研究所林主任景伊蒞舍,邀請余開講「人理學」課程,專教博士班學諸生,惟余倡此名詞,原為說明中國文化對於盡人性之貢獻極大,並未預備自任講述,蓋自愧學力之不足也。考慮再三,始允一試。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張曉峯先生聞悉後,亦請以博士班學生併入聽講,故全班共有學員十二人,計有師大左松超、徐芹庭、賴明德、陳品卿、葉政欣、劉兆祐、李慧淳(女韓國籍)七人,文化學院邱綮鐊、莊嘉廷、吳永猛、徐清文、張秉鐸五人,另有旁聽生張文彬、謝忠正、王進祥三人。
在授課之初,余即與諸生相約,以該課為首創,無教本可用,講義均須自編,非余一人之力所能成其事,必有賴於全體學員之合作。於是每次授課,均由吳寄萍教授錄音,然後會同左松超、徐芹庭兩君為之整理,所引材料,有時須待補充,則由諸學員為之查書籍覓材料,以充實之,總計得三十二講,人理之學,規模粗具。張成秋、徐哲萍同學於再版補充部分資料,此稿之成,實集合師生之力以致之也。特敘述其經過,以告讀者。
民國六十年秋陳立夫於天母
民國五十六年春,孔孟學會召開年會於台北。余被推擔任專題演講,遂以「孔孟思想何以成為人類之真理」為題。曾首先提出「人理學」之一名詞,以代表孔子之教之全體大用,反應甚佳。
數十年來以往之最大成就,在於「盡人之性」。雙方各趨一端,各有所偏,惟其分析、研究、實驗、求證、統計等工夫,均極盡科學方法之能事。惟吾國祖先確認人為一切事物之重心,事是靠人來利用的,先人而後物,可免本末倒置。如人不像人,還有甚麼事物可言,或有認為中國無科學,殊屬誤解。自然科學以數、理、化為基礎,以闡發物性之體與用為最終目的。統稱...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 自然科學及度發展對於人類產生之危機
二、 中國在倫理道德方面之成就為救世之良藥
三、 在生物進化中人之所以為人之特徵
四、 國父對達爾文、馬克斯之進化學說之批判
五、 國父之進化論對於世界之影響
第二章 人與天及人之關係
一、 人與天
(一) 吾國祖先重視宇宙間生存原理及其發展
(二) 宇宙為一大生命,人為此一大生命中之一小單位,其生存原理同
(三) 生命原動力──誠
(四) 生命之體用與時空
(五) 天之高明而無不覆帱,地之博厚而無不持載,顯示大公
(六) 生生不已之與「仁」,時時調整之與「中」
(七) 一陰一陽之謂道
(八) 「五行」為生命過程中之五種基本動態
(九)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乃生命過程中之變化
(十) 仁與中之可貴
(十一) 「一」與「多」不容分立
(十二) 人定勝天
(十三) 明本末,別先後
(十四) 天人合一
二、 人與神
(一) 敬神並非迷信
(二) 神之真面目及其與智之關係
(三) 至誠之人可如神
(四) 敬神之真義在崇德
(五) 從中國文化來看神
(六) 神人合一
第三章 人性
一、 人性之長成
(一) 人性與獸性
(二) 人性之成長
(三) 人倫之重要
(四) 人類長成之三階段
二、 人性之特徵
(一)生物共具之本能
(二)人類獨具之特性
(三)學問與道德之目的
三、 人性之善惡
(一) 性善說
(二) 性惡說
(三) 性無善惡說
(四) 性善惡混說
(五) 性三品說
(六) 人性善惡之解析
第四章 人倫與道德
一、 仁為全德之名
二、 五倫及其基本精神
三、 倫理為人類文明之寶貴產物,不可輕棄
四、 夫婦一倫之重要
五、 倫理為維繫人類生存之要件
六、 德本財末
七、 少年犯罪之肇因
八、 倫理之圖解說明
九、 忠恕之道與絜矩之道
十、 孔、耶之成就及師道之重要
十一、 重財輕德之惡果
十二、 士農工商與財德之關係
十三、 科學、藝術與道德
十四、 國家之富強首在重視人倫與道德
第五章 人欲與人情
一、 欲望乃人生存所必需之條件
二、 六欲與七情
(一) 何謂六欲
(二) 何謂七情
三、 私欲當節制
四、 飲食男女之欲非推動世界文明之原動力
五、 發揚創造欲與求知欲
六、 情欲之淨化
七、 一個由同情心而做到不惑不憂不懼之實例
八、 恐懼之情之消除與愛惡之情之辨別
九、 忿怒之情之抑制
十、 以學問道德調節七情六欲
第六章 人心
一、 心為思想、行為之總樞紐
二、 心、性與天
三、 信心之重要
四、 心失正則偏
五、 養心之道
六、 為政首要,在得民心
第七章 人格
一、 人格之定義及其標準
(一) 人格之定義
(二) 人格之標準
二、 聖人、仁者、君子之比較
三、 人格之最高標準
四、 聖人所具備之條件
五、 君子與小人之區別
六、 吾人之人格修養當以君子為標的,至乎聖人而後止
(一) 君子志節之堅操
(二) 君子學問道德之修養
(三) 君子言行之適當
(四) 君子儀態之端莊
(五) 君子待人之寬厚
(六) 君子戒慎以將事
(七) 君子出處之慎重
(八) 君子對環境之影響
第八章 人生之責任與意義
一、 人生之責任在於「成己」、「成物」
二、 格致誠正修齊治平與成己成物
第九章 成己
一、 格物
(一) 格物之正確解釋
(二) 格物之方法與程序
二、 致知
(一) 學以致知
(二) 知之要點
(三) 知天、知命、知性
(四) 明道、明德、明教
(五) 知人、知物
(六) 孟荀之論知
三、 誠意
(一) 誠之真諦
(二) 中庸之「誠」與新舊約中上帝之比較
四、 正心
(一) 正心之重要
(二) 正心與「中」、「誠」之關係
(三) 「中」之流傳
(四) 「中」之涵義
(五) 「中」之啟示
五、 修身
(一) 修身知真義及其重要
(二) 修身知綱領
(三) 修身之目標
(四) 修身之種類
(五) 修身之方法
第十章 成物
一、 齊家
(一) 成己之目的在成物
(二) 齊家為成物之肇始
(三) 齊家之始基在夫婦
(四) 達致齊家之方法
(五) 管教養衛之訓練,肇於家庭
(六) 「孝」為齊家知根本
二、 治國
(一) 德治與法治
(二) 治國九經
(三) 王道與霸道
(四) 治亂興亡之道
(五) 知人善任之重要
(六) 民事四要──管、教、養、衛
三、 平天下
(一) 中國人重高之理想──平天下
(二) 平天下之經過
(三) 平天下之要務
(四) 制禮作樂
(五) 世界人類之和平前途
第十一章 結論
第一章 導論
一、 自然科學及度發展對於人類產生之危機
二、 中國在倫理道德方面之成就為救世之良藥
三、 在生物進化中人之所以為人之特徵
四、 國父對達爾文、馬克斯之進化學說之批判
五、 國父之進化論對於世界之影響
第二章 人與天及人之關係
一、 人與天
(一) 吾國祖先重視宇宙間生存原理及其發展
(二) 宇宙為一大生命,人為此一大生命中之一小單位,其生存原理同
(三) 生命原動力──誠
(四) 生命之體用與時空
(五) 天之高明而無不覆帱,地之博厚而無不持載,顯示大公
(六) 生生不已之與「仁」,時時調整之...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75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