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叢由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擔任總經銷,由歷任所長召集編輯團隊。本輯由末學忝任,總計有7篇碩士論文通過審查,並完成修改。茲依主題類別,簡介如下: 一、徐淑賢〈戰爭期臺灣商紳對南京的文學想像與意象塑造:以漢詩為探討對象〉、曾曉玲〈當代臺灣女性散文的旅外書寫:以鄉愁、記憶與認同作為主題〉、陳俊益〈牌局內的「新人文主義」:梁實秋重現《文星》與其出版的「典律化」延伸〉三篇,聚焦於不同時空的旅行書寫,處理了跨文化經驗與文藝思潮傳播等議題。徐淑賢善用「餞別詩」、「贈別詩」、「旅行詩」的交互比對,揭示了臺灣傳統文人戰爭期行旅南京前後的幽微心境。曾曉玲細膩分析黃寶蓮、鄭寶娟、張讓、陳玉慧、胡晴舫、蔡珠兒等女性散文家的「軟性書寫」,歸納出女作家對國族、認同等「硬性課題」殊異的思辨型態。陳俊益則關注梁實秋民國時期的「新人文主義」與缺乏左眼的「五四運動」,探討它如何越境影響並在戰後臺灣被典律化。 二、陳冠文的〈被顛倒的「風景」:農民運動與現代小說中的「農」〉、呂政冠的〈民間作為思想的方法:以黃春明《鄉土組曲》為例〉兩篇,分析了農村基進運動與在地文化思考等議題。陳冠文指出,「農」此一概念如何受到政治社會運動之思想論述影響,從而又與現代小說發生何種緊張關係,論文中對於機械式的「農=懷舊」、「農=抗議」論述模式,有更複雜卻也更貼近社會事實的分析。呂政冠則以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的互動為視角,勾勒70年代鄉土文學創作與民俗採集運動的深層連繫與新方法論,別具洞見。 三、陳正維〈「新女性主義」的誕生:戰後臺灣第一波婦女運動的書寫行動背景析論〉和何敬堯〈時間的癥狀:施叔青《三世人》中歷史殿堂的再建〉兩篇,則不約而同選擇了1976年共組「拓荒者出版社」、宣揚新女性主義的呂秀蓮和施叔青進行分析。陳正維挖掘1970年代「新女性主義」支持者以書寫從事婦女運動的背景,揭舉未受現有臺灣婦運史和女性書寫史足夠關注的女性書寫行動歷史;何敬堯則分析小說《三世人》與史著《日治臺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臺灣》之間的互文性,為歷史小說與歷史著述各有千秋的表意功能,作了引人入勝的分析。
商品資料
出版社: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4-01ISBN/ISSN:978986036576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