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會良心?一般字典中的定義是:社會良心乃社會許多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
孔德認為社會結構或社會秩序乃立在社會成員的共識上,這種大家共有的普遍共識是串聯社會各部分組成社會的基礎,當然這共識中包括了社會良心。社會共識怎麼來的呢?孔德未做任何解釋,但約百年之後舒茲以互通的主觀性及庫存知識或經驗的概念,提供了一些解說。以後美國早期的社會學家如顧里及芝加哥學派的學者分別探討分析過民主、公意、輿論及社會估價等與社會良心相關的命題,但直搗黃龍、切中要害而對社會良心做過相當深入精闢的社會學的分析非凃爾幹莫屬。在其名著社會分工一書中,他提出與社會良心極為雷同的名詞集體良心。他稱集體良心乃同一社會中一般人所共有的整體的信念與情操。
它有自己的生命,異於個別的良心。換言之,凃爾幹認為集體良心或社會良心雖為個人良心所組成,但個人的良心集合在一起互動後會產生叧一種特別的社會實體-即集體良心,它擁有自己的性格與生命。
本書作者因感具有社會良心是為人處世與治事應有的重要法則,但社會上缺乏良心的人與事為數不少,乃撰寫這本闡釋社會良心的論述,希望有助我們的社會導正行為與促成進步與發展。全書共分五篇,含五十一短文。本書適合供為大專社會學、社工學、文化學、通識教育、台灣研究等學門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助一般讀者為人處世與治事之道。
作者簡介:
蔡宏進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亞洲大學榮譽教授
學歷: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學博士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學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農村社會經濟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學士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暨研究所主任、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
美國東西中心研究員;美國史旦福大學訪問學人
澳洲文化中心曁墨爾本大學訪問學人
加拿大駐台貿易辦事處贊助訪加研究學人
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國立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館長
臺灣社會學社理事長;臺灣人口學會理事長
臺灣鄉村社會學會創會理事長;中華鄉村發展學會名譽理事
中華農村發展規劃學會常務理事
亞洲鄉村社會學會理事;台德社會經濟協會理事
世界人口學會會員;美國鄉村社會學會會員
自立晚報特約撰述;台灣時報專欄
台灣公論報主筆;Taiwan News主筆
聯經出版公司編輯;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重要著作:專書共三十餘冊,包括:<管理學原理>、<台灣鄉村的新出路>、<臺灣農村與社會建設的檢討>、<每日生活社會學>、<應用社會學>、<追憶失落的臺灣農業與農家生活>、<社區工作方法與技巧>、<鄉村旅遊>、<人口學>、<社區工作>、<休閒遊憩概論>、<台灣的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灣農會改革與鄉村重建>、<社會組織原理>、<經濟學>、<社會學>、<台灣人口與人力研究>、<休閒社會學>、<台灣新鄉村社會學>、<鄉村社會發展理論與應用>、<人口學>(合著)、<台灣農業與農村生活的變遷>、<鄉村社會學>、<我國引進外籍勞工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人口與家庭>、<鄉村發展的理論與實際>、<臺灣基層農民組織的原理與實務>、<社區原理>、<我國農業發展的回顧與前瞻>(合著)、<臺灣社會的發展與問題>、<臺灣不同類型鄉村社區發展指標之研究>、<我國人民外移問題的現狀與政策>(合著)、<人才下鄉的研究>、<農民與農業>、<鄉村與社會>、<台灣農地改革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等。發表的中英文學術論文共四百餘篇。
章節試閱
心為根本
一、心理是行為的基礎
人有心才能活命,心臟的跳動是活命的根源。人自成胎兒就有心臟,要能長命必須保護心臟,以上所指的心是生理上的心。人心的另一重要意義是指心理之心,是指內心的感覺與想法,性質極其複雜,都是行為的基礎。以下說明幾種重要的心理特徵,以便知其與行為性質的關係。
(一)心理認知
認知是很根本的心理特徵之一,這種心理是指人的內心對於事務的了解與看法,這種了解與看法都是由經驗得來的,包括自己親身的經歷,或別人的經驗,若是後者,則經由轉述傳播而使人得知。較可信的認知都能經得起事實證明與考驗。
(二)心理動機
動機是指心理上有衝動或慾望,想去獲得或達成某些事物。動機的由來有因生理上的衝動,也因心理上的需求或慾望。動機常成為行動的力量,由於動機的驅使而產生行動。
(三)心理目標
心理上會因特定需求而形成特定的目標,想要去達成而後快。人的一生,在心理上形成過的目標有許多,有光明正大的,也有不可告人的。有較容易達成的,也有較困難達成的。既設定為目標者,多半都要去達成,但也有半途而廢的情形。
(四)心理習慣
心理習慣是常會自然重複的感覺與想法。這種心理習慣的養成,有因惰性,讓同樣的心理一再出現與發生,也有刻意去養成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不必費神去另做他想。
(五)心理特質
心理特質是指某種心理上成型的特性。每個人都會有心理特質,同一群體的人也會有共同性的心理特質。心理特質表現於外,就成行為特性。有人具有勤儉努力的心理與行為特性,有人則有奢侈浪費的心理與行為特性。有人的心裡行為特性較光明正大,開大門走大路。有人的心理行為特性是喜歡偷雞摸狗,卑劣小人作風。心理特性的由來複雜,社會過程不同是最主要原因。
二、心正而行直
(一)心理引導行為
心理的重要性是會引導行為,心理學者有一派專門鑽研心理與行為的關係,認為要了解心理必須由觀察人的外顯行為而得知,這一學派認為心理與行為主要受環境所影響。此種心理學說與精神分析學派、人本學派、認知學派、神經生物學派共稱五大心理學派。行為是外顯的,可容易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觀察與衡量,故這一學派的看法常被認為較科學的。
(二)端正與邪惡之分
不論天生的遺傳或是後天的環境影響,人的心理狀況是複雜的,但用價值觀加以判斷,約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端正的,另一類是邪惡的。端正的心理是指合乎情理的,是誠信的,是正義的,是道德的。而邪惡是不端正的,是欺詐的,是不合情理的,也是不道德的。這兩類不同的心理必然會導出善惡不同的行為型態。
(三)心正而行直
端正的心理引導的行為是正直的。有誠信,有情義,有公正,有道德的端正行為都是端正的心理引導出來的。缺乏端正的心理,行為很難端正。
三、善心長留
(一)善心引導善行
善心存於善行,也引導善行,善行隱藏著善心,也突顯出善心。善心與善行是兩個連體嬰,形影不離。善心之人,行為不會不善,也使不出不善之行為。社會上心地善良之人是真君子,與小人至為不同。自古以來形容與讚美君子的用詞不少,例如君子有成人之美,君子動口不動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安貧,君子固窮,君子諭於義等。由這些讚美之詞可見君子著重德性,也即是指有才有德,品行較為完善,這種人也都是有善心之人。
(二)善行者得人望
善行之人易為他人所樂見,受他人讚美與敬重,其人緣也必佳,甚得人望。這種人看是平凡,實也偉大,為眾人所愛戴。歷史上的賢明之君,忠義之士,濟貧鄉紳,以及路見不平的大俠都是善行之人,也都受人愛戴。
(三)善心留千古
有善心之人能贏得美名,且能留名千古。當代的人或政府可能將其善心及所激發的善行,當為楷模而加以表揚,後人可能以此楷模告示子孫,當為教育後代的典範。如今世人記憶與追思的史上善心與善行典範甚多,為國盡忠者有岳飛、蘇武,為人盡孝者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最為典範,共有虞舜感動天地,漢文帝親嚐藥湯,孟宗哭竹生筍,董永賣身葬父,朱壽昌棄官尋母,王祥臥冰求鯉等,其中如臥冰求鯉者有被後人指為是不合人道的愚孝,但畢竟都是很不容易辦到的孝行。富人出資設立鉅額基金,獎勵後進的才學之士,或貧苦兒童等善事,也都流傳千古。著名的世界性基金會有設立較早的諾貝爾獎金,及當今的洛克斐勒及福特基金等,都可留名千古。
四、高價的心靈遺產
(一)遺留文化的傳統
人類有將寶貴文化遺留後世的傳統,寶貴之物包括錢財、文物等有形之物及無形的經驗與心得等,通稱為文化遺產。遺留的遺產有些是使用後剩餘者,有些是經發現後,卻不能用或不准用者,只能保留下來移交後代。也有些是需要後代繼續添加修改後才能更有用者。因有前人的遺留,人類的文化遺產乃會越積越多,使世界的文化更加豐富。
(二)心靈遺產最珍貴
有關祖先遺留的文化遺產當中,心靈的遺產最為彌足珍貴,這種遺產觸摸不到,卻能烙印在人的內心裡,影響人的一生,甚至更加長遠。心靈的遺產構成人類的哲學與思想,影響人的為人處事,也影響人對專業想法的發展,成為人類知識與智慧的結晶。人類藉由這些累積心靈文化的啟發與幫助,乃能立基在高度的基礎上,繼續運作創造,不必重回到底層的基礎上,可使人類的文化與文明
快速提升到高遠的境界。心靈的文化與文明的遺留與傳承也可使人類免於沉淪在物質慾望的深淵,終將毀滅可貴的文化與文明根部,使生活的境界不升反降。
(三)善心積德
人類可貴的心靈遺產當中以善心最為可貴。善心是指善良的心意,這種心意的可貴在能經由行動而造福大眾,帶給他人快樂、安慰與幸福,可以積德。善心積德是經由人自由選擇出來的,不是被強迫的,也不是偽裝的,故不後悔。經善心及善行而積德,也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或騙人的。世界上確實有不少偽善之人,其善心與善行是假裝出來的,目的在能獲得他本身的快樂、滿足、安慰、與幸福,不是真為他人著想的。
(四)德行保佑子孫
有德之行為可以保佑子孫,無德之行為則會禍延子孫。所言子孫不僅是自己的子孫,也包括他人的子孫。德行可保佑子孫的道理至為明顯,一來可保存及累積資源供給子孫享用,二來可替子孫避免及驅除災難。所保存與累積的資源不僅限於物質與經濟的,也包含社會文化的,後者像是社會名望地位與社會關係以及精神信念與意志等。這些資源有者可助子孫當為或換成金錢相助,也可當成社會資產或精神力量,幫助或啟發子孫發奮圖強,完成偉業。
五、造就善良的心
善良之心要能形成,有效的途徑不少,如下舉出四項,應都有效。
(一)修心養性
多數人的心,生下來都甚平凡,要建立善心,則要經由修心養性。修心是由修養與磨練心靈,使心靈純潔。養性是培養原來善良的本性,不使受到損害。這種功夫可由自我反省、領悟與體察,使自己的內心達到完美的境界。向來出家人最注重修心養性,學校教育除了教人專業知能,也教人注意修心養性,改善品德。
(二)戒除惡念
人的本性中有善念,也有惡念,惡念主要來自人的動物本性。要能發揮人的善念,也有必要戒除惡念,以免抵消或破壞善念。惡念的消除方法有許多種,警惕、禁止、處罰、矯正等都是有用的方法。
(三)節制小我之心
人都有小我之心,這種心是自私心。讓小我之心擴張不加節制 ,則人人自私爭相奪利,其他人及全社會可能受害。小我的心中只有自我,並無他人,把自己看成核心,視自己優越他人,要他人相信自己。這種人常在無意識下表現,只重視自己,常會對別人感到不滿意而有抱怨,認為別人犯錯,自己才是對的。於是自己常陷入苦惱與憤慨。小我必要加以節制,甚至要摒棄,才能不亂發脾氣、不累贅、不負擔,也才能健康、才能生活得正常。
小我常會集結成集團,而成小我之群。這種集體小我如政黨、種族、宗教、同鄉、部落等。常會與其他集團產生矛盾、衝突與對抗。也都是由於小我的對與他人的錯之不當想法所引起,或因自我的優越感與自我膨脹之心所產生。要消除個人及團體的小我之心則必要能真正反省、了解、領悟與體察無社會意識自私之我的錯誤,還要能體會深層有社會意識的真正本我,意識到真理的相對性,感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四)發展大我良心
相較於小我之心,大我之心是無私的心,是善良的心。因見於小我的缺點與短處,大我之心必須超越小我之心,將自我之心提升到與世界宇宙同在,將生命提升到與日月同光,使之與社會相維繫,而能永垂不朽。要達到這種大我之心的境界,人要豁達,要能放得開,不自私,要能推己及人。要能與人同甘共苦,甚至要奉獻自己,幫助解救世間的問題與痛苦。
有大我之心的人是仁人志士,有抱負,能犧牲,肯奉獻。事事想及別人,造福別人。世界上有不少大我的革命家願意拋頭顱,灑熱血,為生靈獻身捨命。也有許多有大我之心的百姓,默默為他人付出自己的血汗與勞力,貢獻所知、所學、與所能,為大眾不停地創造、生產與服務,使眾人能無憂無慮,且能進步與改善。
大我之心是融洽、和平與文明進步的社會所需要,必要加以闡揚與發展。如何發揚與發展,則在積極方面有賴社會上的所有人共同重視、提倡、鼓勵、宣導、教育、與實踐。消極的方面有必要抑制自私、自利與自以為是的小我之心,不使其壓抑與吞食大我之念。
心為根本
一、心理是行為的基礎
人有心才能活命,心臟的跳動是活命的根源。人自成胎兒就有心臟,要能長命必須保護心臟,以上所指的心是生理上的心。人心的另一重要意義是指心理之心,是指內心的感覺與想法,性質極其複雜,都是行為的基礎。以下說明幾種重要的心理特徵,以便知其與行為性質的關係。
(一)心理認知
認知是很根本的心理特徵之一,這種心理是指人的內心對於事務的了解與看法,這種了解與看法都是由經驗得來的,包括自己親身的經歷,或別人的經驗,若是後者,則經由轉述傳播而使人得知。較可信的認知都能經得起事實證明與考...
推薦序
※推薦文
蔡宏進教授是我們楊懋春老師門下諸弟子中最能承継師範師風、辛勤耕耘筆耕不輟而最多產的社會學學者。他被很多朋友同事們認為是楊老師的嫡傳弟子,一點毫不為過。像楊老師一樣,他來自農村,做過各種農活,有深入骨子裏的農村生活及農事經驗,有牛一般的精神、耐力、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寫出發表過三、四十本的論作,同時像楊老師一樣,當做一個知識份子他關心社會時事,善盡言責,期望台灣社會愈來愈好,為此他寫出發表了不少像本書[社會良心論]的大作。
什麼是社會良心?一般字典中的定義是:社會良心乃社會許多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當做一位社會學者,且讓我刨根溯源一番吧。首先是孔德(Auguste Comte)。他認為社會結構或社會秩序乃䢖立在社會成員的共識上,這種大家共有的[普遍共識](Universal Consensus) 是串聯社會各部分組成社會的基礎,當然這共識中包括了社會良心。社會共識怎麼來的呢?孔德未做任何解釋,但約百年之後舒茲(Alfred Schutz)以[互通的主觀性](intersubjectivity) 及[庫存知識或經驗](Stock of Knowledge or Experience)的概念,提供了一些解說。以後美國早期的社會學家如顧里(Charles H. Cooley)及芝加哥學派的學者分別探討分析過民主、公意、輿論及社會估價等與社會良心相關的命題,但直搗黃龍、切中要害而對社會良心做過相當深入精闢的社會學的分析非凃爾幹(Emile Durkheim)莫屬。在其名著[社會分工](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一書中,他提出與[社會良心]極為雷同的名詞[集體良心](Collective Conscience)。他稱集體良心乃同一社會中一般人所共有的整體的信念與情操。它有自己的生命,異於個別的良心。換言之,凃爾幹認為集體良心或社會良心雖為個人良心所組成,但個人的良心集合在一起互動後會產生叧一種特別的社會實體-即集體良心,它擁有自己的性格與生命。集體或社會良心是大於個人良心加起來的總合。它在原始初民(或他稱的機械連結)的社會裏,程度強、涵蓋領域大-包括社會上幾乎所有的人、其共䛊性有相當嚴格清楚的界定,人們對之抱持的態度常帶有相當程度的宗教狂熱。相對的,集體或社會良心在先進現代(或他稱的有機連結)的社會,程度弱、涵蓋領域小-包括社會上有限的一些人而已、其共識性相當糢糊界定不清楚,而人們對之抱持的態度則是自我的個人主義。(見拙著,社會學理論,2013,五南,80-82 頁)。更有進者,他提到另一個相關的概念:集體表徵(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 。集體表徵是集體或社會良心的特定狀態或局部現象,它代表一個社會單位(如家庭、職業團體、族群、社區或宗教團體)的規範與價值。換言之,集體或社會良心所代表的是整個社會的文化,而集體表徵所代表的是社會中某一個社會團體的副文化(Subculture)。推而言之,整個社會的良心與社會中每個團體、組織、社區或族群的社會良心是不同的,而每個社會中的團體、組織、社區或族群之間所認同的社會良心也是不同的。所以說,本省的客家族群、本省的閩南族群、原住民族群與外省人族群所認同的或所定義的社會良心逈然不同。當閩南族群人士痛批或大駡某個一族群有名之士或某一社會事件是多麼沒有社會良心、多麽的沒有天良,其實他們是以自己族群所塑造認同的社會良心為標準來撻伐別人的。他們的社會良心並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社會良心。在現代多元化的台灣社會裏,如凃爾幹所言,屬全社會的集體或社會良心非常脆弱,其界定性及認同性糢糊不清,其所能涵蓋的人數相當有限,每個人只管自掃門前雪,做一個自我主義的快樂人,管它什麼社會良心。毎個人由於個人的家庭、成長、教育背景、人生經歷、所交朋友、政治宗教信念及所屬族群的影響,不可避免的會養成了自己察知不到的一些成見與偏見,對於很多人情事務難以做出不偏不倚公平正確的判斷,動不動就輕昜給人家扣上沒有社會良心的污帽子。特別是在今日的台灣社㑹,很多的政客及媒體的名嘴們信口雌黃、凡事摸黒、譁衆取𠖥、撒謊造謠,製造假事件來騙選票贏得選舉,動不動就責怪對方這個不對那個不對,結果自己當選上台,做的跟當年駡對方這個不對那個不對的事情毫無倆樣,可悲的是自己卻毫不感到羞恥汗顏。別人做,不可以;自己做,卻理所當然。而不幸的,大多數的老百姓或選民們卻不能眀察秋毫,仼讓雙重標準猖行,甚至於默許並支持這些政客們的雙重標準,我們不禁要問一下:社會公平正義何在?約三十年前,我發表了題目為{這是一個公正的世界嗎?}一文(1985,中國論譠,19卷,8期,43-46頁),該文根據1091份台大及東吳大學的學生問卷調查資料,採用魯賓(Zick Rubin)及百步樓(Letitia Anne Peplau)的20個問題的公正世界量度,以其所得的答案,從事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台灣大學生與美國大學生相信"世界是公正"的程度,頗為相近。相信公正世界及不相信公正世界的人數比例大約各一半。如果今天再做一次類似性質的大學生或一般成人的調查,其結果不知將會如何。在現今人們的眼裏,台灣社會是否比以前更公正或更不公正?或者説,台灣社會是否比以前更有社會良心或更缺少社會良心?
蔡教授對目前台灣社會萬象,特別是社會良心與民主政治的畸象,不厭其詳的列舉縷述、檢視並加以評論,有些觀點,因社會良心的相對性、糢糊性及主觀性(誰的社會良心?誰是definer?), 我不見得完全苟同,但大部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贊同的,更有一些見解對社會大衆及莘莘學子頗有提壺灌頂、啟聾振啞之效。
※推薦文
蔡宏進教授是我們楊懋春老師門下諸弟子中最能承継師範師風、辛勤耕耘筆耕不輟而最多產的社會學學者。他被很多朋友同事們認為是楊老師的嫡傳弟子,一點毫不為過。像楊老師一樣,他來自農村,做過各種農活,有深入骨子裏的農村生活及農事經驗,有牛一般的精神、耐力、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寫出發表過三、四十本的論作,同時像楊老師一樣,當做一個知識份子他關心社會時事,善盡言責,期望台灣社會愈來愈好,為此他寫出發表了不少像本書[社會良心論]的大作。
什麼是社會良心?一般字典中的定義是:社會良心乃社會許...
目錄
第一篇 社會良心的含義與性質
1、心為根本
2、社會良心的缺乏與強化
3、知識分子的社會良心
4、政治良心
5、傲慢與謙卑
6、摒棄特權
7、分配正義
8、犯規與認錯
9、尊重隱私
10、求之於己
第二篇 社會良心與其他社會現象與問題的關聯
11、社會良心與民主政治
12、公平正義政治的困難與必要
13、辭官與離職
14、選舉花錢
15、金錢與政治
16、社會改革
17、誠信問題
18、害人與防人之心
19、人口與國政
20、台灣的農民與國政
第三篇 無社會良心的前因與後果
21、沒良心行為的前因後果
22、歷史定位
23、買辦與間諜
24、食安問題
25、作孽的敗家子
26、發展的傷害
27、浪費的城市建設
28、炒作股票與房地產
29、有必要假造學歷嗎
30、爭權奪利
第四篇 社會良心態度行為的培養、訓練與實踐
31、建立重要社會事業的良心準則
32、行善積德
33、自我管理
34、公平判決
35、言論服眾
36、老人照護教育計畫
37、為天地立心
38、為生民立命
39、檢討與反省
40、安分守己
第五篇 對其他事項出自社會良心的肺腑之言
41、吾愛吾村
42、紀念楊懋春教授的幾點風範
43、社區共建共治點評稿
44、鄉村基層警察的功能與問題的探討
45、再見不到住在對面大院平房的許老師
46、我國人口教育作法焦點
47、致社區訪問團歡迎詞
48、母親行狀
49、一九五七進來的那一班
50、顏周合著休閒旅遊概論序
51、癡人說夢
第一篇 社會良心的含義與性質
1、心為根本
2、社會良心的缺乏與強化
3、知識分子的社會良心
4、政治良心
5、傲慢與謙卑
6、摒棄特權
7、分配正義
8、犯規與認錯
9、尊重隱私
10、求之於己
第二篇 社會良心與其他社會現象與問題的關聯
11、社會良心與民主政治
12、公平正義政治的困難與必要
13、辭官與離職
14、選舉花錢
15、金錢與政治
16、社會改革
17、誠信問題
18、害人與防人之心
19、人口與國政
20、台灣的農民與國政
第三篇 無社會良心的前因與後果
21、沒良心行為的前因後果
22、歷史定位
23、買辦與...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52頁開數:20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