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傳統的發展從未中斷,延續這一傳統的正是故事講述人,然而,歷史上這些講述人並沒有作為文化傳承的特殊人物記錄下來。
本書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下堡坪民間故事」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劉德方為研究對象,綜合地方文獻材料、故事文本資料和田野作業成果,對劉德方及其故事講述進行深入調查和系統研討!
作者充分運用田野民族志研究法、文本比較分析法、口述歷史研究法等方法,從劉德方生活的區域文化和個人經歷挖掘他的故事積累和儲藏,梳理他聽故事、學故事、講故事的生命愛好和實踐,分析他擅長講述的多種類型的經典故事和故事在具體情境中的演繹,包括他即時的處理、現場的表現、情感與態度等等,概括出劉德方故事講述的文詩詞歌賦曲、融通鄉村文藝和創作能力驚人等特點。
劉德方是下堡坪故事之鄉的傑出代表。通過對劉德方在下堡坪日常生活和故事講演的考察,展現凝聚個性與群體魅力的故事家與故事講述群體的關係與互動。作為民間故事的傳承人,劉德方被當作宜昌市夷陵區的文化品牌加以發掘和打造,並保護起來。一方面給予劉德方物質的扶持和價值的肯定,但另一方面又改變了農民故事家原本的生活方式和故事講述,構成了新時代背景中的故事家及其故事演述。
通過對劉德方被發現、認定、保護的過程考察,本書從人的保護、故事採錄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總結認識,提出建議,以期為當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人的保護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作者簡介:
王丹
法學博士,文學博士後,主要研究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主持和合作承擔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已出版《宜昌民間故事家:劉德方》、《解釋民俗學》(第二作者),參與修訂《水族簡史》、《中國少數民族•土家族》,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
章節試閱
第七章 劉德方及其故事的保護
二○○二年以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二○一一年二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佈,從法律上規定了文化傳承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對他們的保護。目前,文化部已經命名了三批近一千五百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這些傳承人大部分是生活在廣大農村、牧區的農牧民,他們因為具有獨特的技藝和才能在新的時代獲得了榮譽,贏得了尊重。這些傳承人有的已離開原生活地,進入城鎮,有的仍然生活在鄉村民眾中間,但無論哪一種情況,他們均享受到了來自政府和社會各方面提供的物質生活待遇、精神情感待遇,乃至政治地位待遇,他們的身份和生活發生著這樣或那樣的變化。那麼,這些「保護」對於傳承人及其承傳的民間文藝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和影響,則值得深入去追蹤、研究和思考。
第一節 人的保護
發端於搜集整理民間文學的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故事傳承人研究,是在發掘人民的文學和人民的思想中逐漸認識到傳承人的重要性,隨之相關的保護和研究工作步步在推進。進入二十一世紀,在多學科方法的參與下,人們從保護文化傳統的自覺中提出了重視民間故事傳承人的思想,形成了挖掘、記錄、保護民間故事傳承人及其故事的良好風氣,民間故事傳承人這座巨大的民間文化寶庫也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和各級政府的關注,他們運用多種方式彰顯其作為地方文化代言人和鄉土傳統代表者的做法也越來越顯著。劉德方就是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被發現、推介,直至被當作當地文化身份的一種標識而被保護起來。
民間故事傳承人是民間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民間知識傳承的中堅力量,因此,保護文化傳統的關鍵就是保護傳承人,即「以人為本」,對此,從學者到政府官員,以及社會各界都已達成了共識。但是,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護好民間故事傳承人,個人的情況不同,各地做法也不盡相同,方法和模式還在探索當中,其中凸顯其價值,提高其地位,改善其生活成為當前各方力量的重要策略和工作方向,這一點在劉德方身上體現得相當鮮明。
考慮到劉德方的生活,「因為在那裏,他饑一頓飽一頓,他一個人,又沒成家。他一搞給人打工,耕下田了,給一包煙啦,供兩頓飯,生活相當沒得規律。要沒得事呢,就在屋裏自己搞著吃。搞著吃,什麼都沒得。屋裏,一看呢,非常貧窮簡陋。好,我們就把他接出來」。隨即劉德方被妥善安置到了宜昌縣文化館,以他為中心,館裏成立了「劉德方民間藝術團」。劉德方依託縣文化館,舉辦故事會,表演皮影戲,既宣傳了民間文化,又產生了經濟效益。夷陵區政府將劉德方的生活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每年撥款一萬元,文化館還為他購買了保險,徹底解決了他的生活之憂。「劉德方很坎坷,你看到,他說了三道婦人,最後是個單身,一個孤寡老人。老了以後,就是政府照顧再好,誰來照顧他呢?他還要一個伴。」劉德方在晚年終於有了美滿的家庭,生活穩定,心情舒暢。在彭明吉等人的積極推動下,在民營企業家的無私捐助下,劉德方的住房問題也得到根本解決。
發掘也好,推出也好,傳承也好,離不開區委政府的重視啊。我們還有個宣傳部長叫曹軒寧啊,把他接出了山。他呢就住在那兩間乾草房啊,靠給別人賣苦力生活啊。如果一個故事家這樣的生活,那麼給他的保護起不到作用。當時,一九九九年,我們區委就決定把他接到縣文化館,在文化館給了他一間房住。在區委辦公會議上啊,決定每年發給他一萬塊錢,保證他基本生活。後來呢,還組織了家庭。還在幹部大會上,說服了一個浙江的老闆黃林森給他了捐贈了一個四室兩廳的房子給他住。這個企業家為什麼要捐房子給他住呢,他說聽說了他的經歷,他的出生也不好。聽到他的經歷很像自己父親的經歷,很同情他,就把房子捐給他住。
自劉德方被發現以後,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門都對他十分關心,也特別關照。以彭明吉為首的一批熱衷民間文化的領導和工作者多次深入基層,親自考察劉德方,並通過多種努力,採錄、搜集和記載了他的故事及其他民間文藝樣式,一步步將劉德方推向了歷史的前臺。同時,不失時機地舉辦數次劉德方民間故事研討會,並與專業院校和學術機構加強合作,展開對劉德方及其承傳的文化的研究。
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的成立標誌著以劉德方為代表的夷陵地方文化的調查和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現在,劉德方在研究會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和以故事為中心的民間文藝的傳承等工作。為了保證傳承人的故事不走樣,地方文化部門採取讓劉德方不定期地回到他的鄉鄰中間講故事的方式加以保護,還在各鄉鎮組織定期的皮影戲演出,劉德方被指定為皮影師傅,這充分發揮了他的智慧和能量,也調動了他生活和創作的能動性。當地政府及相關主管單位系統挖掘和整體包裝了劉德方的民間藝術才華。他講述的故事、演唱的民歌和說唱的皮影戲以圖片、文字、錄音、錄影等方式記錄和保存,進入了區文化館建立的民間文化資源電子資料庫。二○○六年,以劉德方為代表性傳承人的下堡坪民間故事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措施和成果表明夷陵區對民間故事傳承人保護的雙重策略:既改善傳承人的生活,又存續傳承人的文化;既主張適度開發傳承人擁有的民間文化資源,又保持傳承人文藝樣式的本土特色。
回首劉德方的成名之路,至少有這樣幾方力量共同發揮了作用:第一,夷陵區和下堡坪鄉政府及文化部門的介入和運作。從余貴福發現劉德方講故事的才能到區文化局委派專人調查考量,從區政府決定將劉德方接到小溪塔到為其一路安排好生活,從製作劉德方的「三書一碟」作為文化禮品到推舉劉德方為「百名優秀傳承人」和「全國優秀傳承人」, 這一步步的舉措表明了地方政府和文化宣傳部門打造「劉德方品牌」的決心。第二,以地方文化人為代表的民間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劉德方進城後,大部分的民間文藝活動都是依託劉德方民間藝術團和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開展的,而這兩個組織都是當地文化人或者是熱愛民間文藝的人員自發組成的民間文化團體。當然,這兩個組織特別是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與政府部門關聯密切,其核心成員大都正在或曾在政府機關任職,其活動經費一部分來自財政撥款。第三,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和推介。劉德方從沒沒無聞的日白佬到盡人皆知的民間故事傳承人,新聞媒體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報紙、電視、網路等現代媒體聯合打造了一個傳奇的劉德方。第四,學術界的權威認定和價值肯定。技藝精湛的劉德方多次接受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學界專家、學者的考察、認證,他們從學術研究、文藝發展和地方建設等方面實事求是地發現和闡述了劉德方的價值和作用,進而強有力地促成了對劉德方的發掘和保護。
第七章 劉德方及其故事的保護
二○○二年以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二○一一年二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佈,從法律上規定了文化傳承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對他們的保護。目前,文化部已經命名了三批近一千五百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這些傳承人大部分是生活在廣大農村、牧區的農牧民,他們因為具有獨特的技藝和才能在新的時代獲得了榮譽,贏得了尊重。這些傳承人有的已離開原生活地,進入城鎮,有的仍然生活在鄉村民眾中間,但無論哪一種情況,他們均享受到了來自政府和社會各...
作者序
★後 記/王丹
再次品讀劉德方的故事人生和人生故事,味道還是那麼釅醇,心中依然澎湃與感動。劉老講故事的樣子會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閃耀在我的腦海裏,清晰而深刻。
記得第一次見劉老的時候,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彬彬有禮、沉默寡言,這與我最初對這位農民故事家的想像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那是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上午在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辦公室,劉老同彭明吉會長、袁維華先生一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仰慕他才藝的來訪者。對於我們這些外來的陌生人,劉老禮貌地和我們問好,為我們倒水,但話不多。不一會兒,參與劉德方保護和故事採錄工作的楊建章先生和黃世堂先生相繼走了進來。在寒暄和客套了一番後, 我們如約開始了關於劉德方故事的訪談。無意之間,我們一起來的人一併坐在了一條長沙發上,劉老依著其他諸位先生則坐在了與我們相對的一邊,他們各自坐的椅子雖然不是整齊劃一地排列,但明顯看得出來我們之間的主客界線,不過也是為了便於交談。這中間,彭先生、楊先生、黃先生依次講起了他們與劉老的結緣、為他所做的事情等等,劉老就坐在旁邊的一角默默地聽著,一聲不響。只有我們問他時,他才惜字如金地給我們以回答,我們問一句,他就答一句,從不多說。當我們提議讓劉老講講故事,他才話多起來。記憶裏劉老當時講故事是娓娓道來,不動聲色,他選了一個反映時代生活的新故事,說起了他根據所見所聞編創的〈我的家鄉新夷陵〉。或許是我們初次見面的緣故,也或許是這樣特殊的場合,所以劉老顯得有些拘謹,講故事也很慎重。不過,令我們驚訝的是,走出辦公室,單獨和我們一起聊天時,劉老就神采奕奕地滔滔不絕起來。到了他的家裏,劉老很高興地帶著老伴和小孫女跟我們講他的過去和現在、他的皮影和故事、他的生活和愛好。這個時候的劉老是那麼的健談,那麼的活躍,那麼的可愛。後來,劉老兩次帶我們到下堡坪,到譚家坪,看他的老屋,看他的夥計,那時劉老流露出幾分自豪,幾分眷戀,幾分感歎。我們也從鄉政府工作人員和鄉親鄰里那裏感覺到他們對劉老的尊重和敬佩,然而,他們亦爭先恐後,既謙虛地說自己講得不好,又樂於表現自我的才華,因為在他們看來劉老只是他們的代表。在鄉下的日子,雖烈日炎炎,但老天總是會不時送來清涼的雨水,空氣也十分新鮮,劉老的故事更是我們甘美的精神食糧。數次的促膝長談、深夜粉經,劉老都顯示出他故事大家的風範。他反應敏捷、思路清晰、記憶驚人、講述從容、妙語連珠,讓我們統統沉醉其中,忘了時間。就如劉老所說,粉經粉起了勁,肚子也不餓了,瞌睡也沒有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境界,也不能不驚奇於故事的魅力。在長時間的相處中,我們和劉老成了好朋友,他也越來越能吐露他的心聲,我們對他的經歷、他的故事、他的情感有了越加深入的認識和瞭解。他會給我們講各式各樣的故事,我們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願望,只要他能辦到,只要他能講的,劉老都特別慷慨。說實話,從與劉老的接觸和交往中,我不僅對他個人有了更多的認知,而且對「劉德方」們身上傳承的民間文藝有了更親身的體認和更深厚的感情。這樣想來,我真的要感謝四年前因參與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承擔《宜昌民間故事家:劉德方》寫作任務而與劉老相識,並有了不斷交流的機會。
時間過得真快。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我們來到剛遷入夷陵樓的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辦公室。一進門,身著紅色唐裝襯衫的劉老就迎了上來,他一點兒都沒變,反而顯得更年輕、更福氣了。早已熟稔的我們相見格外親切,劉老早已不是初次蒙面時的少言寡語,一見面就與我們攀談起來。一整天,劉老都陪著我們,說他生活的新變化,講他創作的新故事,口若懸河,神采飛揚,精力充沛。我們不禁佩服這位來自山裏的漢子,儘管歲月磨礪,儘管已屆七十,但依舊身板硬朗,精神矍鑠,樂觀積極。
二○○九年出版的《宜昌民間故事家:劉德方》一書旨在以民間文學的學科視角介紹和宣傳劉德方,讓更多的人知道劉德方這位民間故事家及其多才多藝,也展現地方政府、文化人士、民間團體等為劉德方的舉薦和推出所做的工作, 還提出了一些學理上的問題。這本《劉德方故事講述研究》希望能更進一步,從故事講述的角度更全面、更生動地展示劉德方其人其藝,也力爭在民間故事採錄方法、故事傳承人的保護、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就劉德方的情況給出一些分析,做出一些總結,以期為中國民間故事的研究和保護貢獻一點力量。
關於這本書的寫作,我經過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思考和沉澱,不過限於個人的學識、能力和閱歷,裏面有些問題闡釋得不夠透徹,在提煉的深度和廣度上也還有待增加和拓展,這是我今後繼續努力的方向和學習的動力。劉德方這本故事大書值得我長久地去閱讀和品味。交出這本故事講述研究的書稿,我的心裏既興奮,又忐忑。興奮的是它畢竟凝結著我的思想和勞動,忐忑的是擔心它的疏漏或不精。但無論如何,我都要深深地感謝劉德方老人對我調研的支持和配合,他講給我為人處世的道理,他講給我豐富多彩的故事,他講給我千姿百態的人生,每每不辭辛勞,全程與我們在一起。在此,我祝願劉老身體健康、生活幸福、越講越樂呵!
每一次到宜昌市夷陵區調查,當地政府和文化部門都積極協助,為我們提供最大的便利。特別是彭明吉先生、楊建章先生、袁維華先生、黃世堂先生和徐軍女士等均給予了無私的幫助,下堡坪鄉黨委宣傳委員秦愛民先生及文化體育服務中心余貴福主任,譚家坪村村長鄒志柏先生及所有的父老鄉親為我們的調查提供了大量資料和諸多方便,我們都記在心裏,在這裏也一併表示謝意!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於武漢南湖畔
★後 記/王丹
再次品讀劉德方的故事人生和人生故事,味道還是那麼釅醇,心中依然澎湃與感動。劉老講故事的樣子會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閃耀在我的腦海裏,清晰而深刻。
記得第一次見劉老的時候,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彬彬有禮、沉默寡言,這與我最初對這位農民故事家的想像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那是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上午在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辦公室,劉老同彭明吉會長、袁維華先生一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仰慕他才藝的來訪者。對於我們這些外來的陌生人,劉老禮貌地和我們問好,為我們倒水,但話不多。不一會兒,參與劉德方保...
目錄
序 言/林繼富
一、百年來中國民間故事的集錄
二、中國民間故事講述研究的價值
緒 論
第 一 章 劉德方的生活地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
第二節 歷史文化環境
第 二 章 劉德方的故事人生
第一節 苦難的前半生
第二節 幸福的後半生
第 三 章 劉德方的故事特色
第一節 文詩詞歌賦曲
第二節 融通鄉村文藝
第三節 創作能力驚人
第 四 章 劉德方講述的典型故事
第一節 三佬姨故事
第二節 先生的故事
第三節 精怪故事
第 五 章 劉德方與下堡坪故事鄉
第一節 下堡坪故事傳統
第二節 譚家坪故事陪客
第 六 章 劉德方的文化身份
第一節 夷陵區的文化品牌
第二節 劉德方的身份層次
第三節 劉德方的身份屬性
第 七 章 劉德方及其故事的保護
第一節 人的保護
第二節 故事採錄
第三節 市場拓展
結 語
附 錄
一、劉德方故事考察日誌選
二、劉德方故事講述的採錄
三、劉德方故事輯錄和研究索引
參考書目
一、中文學術著作
二、外文翻譯著作
三、外文著作
後 記/王丹
序 言/林繼富
一、百年來中國民間故事的集錄
二、中國民間故事講述研究的價值
緒 論
第 一 章 劉德方的生活地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
第二節 歷史文化環境
第 二 章 劉德方的故事人生
第一節 苦難的前半生
第二節 幸福的後半生
第 三 章 劉德方的故事特色
第一節 文詩詞歌賦曲
第二節 融通鄉村文藝
第三節 創作能力驚人
第 四 章 劉德方講述的典型故事
第一節 三佬姨故事
第二節 先生的故事
第三節 精怪故事
第 五 章 劉...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6-08-01ISBN/ISSN:978986326310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98頁開數:16*23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