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不用靈丹妙藥:健康的心態勝過10帖的補藥
求醫問藥自己來,健康從「心」開始,最需要養生的人,是那些自認最健康的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健康和金錢。金錢是外來的,所以難得;健康是天生的,所以不珍惜,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最容易忽視健康的原因。
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養生就成為了生命裡最遺憾的事。心理養生,就是從精神上保持良好的狀態,以保障機體功能的正常發揮,來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20歲時將追求金錢的精力,用10%照顧身體,健康有保證。
30歲時將追求金錢的精力,用20%照顧身體,健康有保證。
40歲時將追求金錢的精力,用30%照顧身體,健康有保證。
50歲時將追求金錢的精力,用50%照顧身體,健康有保證。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從個人心態與日常生活態度等角度出發,闡述現代人養生應有的正確觀,並輔以各種在家即能自己動手的保健方法,從根源上為您袪除種種威脅現代人健康的致命毒素,讓您擁有健康的人生。
作者簡介:
漆浩醫師
中醫研究院醫學碩士,曾任中醫大學情報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中醫教育》雜誌主編。已發表的科學研究論文超過一百二十篇,並有出版著作九十餘部,代表作有《醫、巫與氣功》、《周易,百病預測與健康》、《實用家庭百病自治大全》、《最新圖解刮痧療法》、《最新圖解拔罐療法》、《最新圖解腳底按摩》等書,是一位醫術精湛、博學多聞的名醫、學者和作家,現任中醫藥大學教授。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養生從愛「我」做起
良好的心態勝過十劑補藥。養生是什麼?養生是以良好的心態去應對人的不良狀況,即病態。事實證明,養生絕不是一種手段,而是一種主動和良好的人生態度,它引導我們以一種主動的姿態去面對人生,它引導我們按照一種合乎自然的規律去規劃我們的人生,它教導我們順乎自然,隨遇而安,它教導我們以平常心來愛護身心;它是一種簡樸的生活精神,引導我們遠離欲望的陷阱;它是一種均衡的人生態度,教導我們以全面平和的心態去待人處世。
第一節:以良好心態應對不良狀況
◆人活的就是心態
養生是個什麼問題呢?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認為是個醫學問題,這個答案既對又不對。在我看來,人們通常遇到的常見的養生問題中,只有至多40%是醫學問題,而其他60%以上是人生問題,事實證明,抱有積極心態的人的養生效果比抱有消極心態的人要好得多。有些人之所以失去健康,基本上在於他們抱著一種有害的人生觀,這其中也包括醫學觀。
舉例來說,大家都聽說過,一滴尼古丁能毒死一匹馬。但是,人的心理卻是尼古丁未必能傷害我,沒有那麼可怕吧!對於許多人來說,經常看到自己周圍的吸菸者,或看到許多吸菸者都安然無恙,於是就認為吸菸的危害實際上是微乎其微的,並認為醫生的忠告是大為誇張的恫嚇,幾乎所有的病人都認為那些大病大災不會也不應該降落到自己的頭上。那些不去散步而坐在舒適的安樂椅上看電視的人,那些不嚐鹹淡就在食物上加鹽的人,那些破壞規律的飲食和營養攝取量的人,大多數都是這樣想的。事實上,消極心態對於人體健康的損害比起一般的致病因素,可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就人的一生來說,得病的經歷每人都有,而得大病面臨生死關的經歷卻未必有,可惜有這種經歷的人大多都迴天乏術,抱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所以養生的目的是要提醒人們不要等到大病臨頭才想到防病養生。那些經常得病的人不一定會早早離開人世,而生活在我們身邊,突然離我們而去的人,都是那些身體看來很健康,似乎從來不會生病的人。
1997年9月的某一天,已多次感覺不適的我終於下定決心去中日醫院看病,掛的是直腸科,看病的是診科權威,直腸科主任醫師安阿鑰,安醫師做檢查後,臉色凝重地打了個電話,我只聽見他說:「這裡有一個……」,然後對我說「去公司拿一張一萬元的支票。」我的腦子嗡地一聲大了起來,直覺可能是重大問題,看病歷上寫的是「疑似病變」,心裡涼到了極點。那一年,我34歲,一種絕望的情緒使我幾乎崩潰。
在隨後的日子裡,我訪遍了所有的權威醫院,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對病變性質的判斷,最後被病理檢查確定屬於血管靜脈曲張,免除了腫瘤的嫌疑。
在大大地舒了一口氣之後,我突然陷入了思考,如果這次真的是惡性腫瘤,是癌症,如果我的生命就此結束,我34歲的生命裡究竟留下了什麼呢?我所希望做的和我所能夠做的事情都沒有做,這樣的生命豈不是等於浪費。
在這之後,我離開了我的大學教授職位,自己創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奮鬥,去努力,沒有了那種瞻前顧後的心理,一口氣工作了十年。
應該說這次反思對我後十年的事業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我也收穫了自己想要收穫的成就;然而,這次反思對於我的身體來說卻不是一個好的起點,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壞的開頭。
由於心中有了拚事業的念頭,又加上確信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已好轉的放鬆情緒,在這十年中,我漠視了周遭一切健康已亮起黃燈的徵兆,胃痛、便血、緊張性搔癢症乃至中度的肥胖、打呼、便祕、咽喉炎、頸椎病、腰椎病,可以說是一種不顧一切的情緒支持我走了十年。
2007年4月,因明確多次便血,我又來到中日醫院直腸科,之前診斷我是肛狀頭肥大的那位進修大夫已經離開,接診的副主任醫師確診為瘜肉,並指出不能辨明瘜肉是否為良性,檢查後問為什麼不早些來看?說瘜肉都已經很大了,要立即做手術,後果難以估計。情急之下我又轉到東直門醫院就診,接診的是該科主任,曾經與我的研究所同學是同事,他搖搖頭,說不敢肯定沒有危險,但從發病時間上看凶多吉少,我緊急住進了北京腫瘤醫院,診斷是腸瘜肉,性質待查。在住院的一個月裡,我做了幾乎所有的檢查,先後目睹同病房兩位病友的去世及三個病友被送進ICU病房搶救。我想到了最壞的結果,甚至在手術前已經將所有的事情安排妥當。在風景很好的腫瘤醫院病房,幾乎每一幅美好的畫面都會激發出我對人生無限的感慨,我並不怕死,但我卻為自己十年來對自我身體漠視而感到後悔。我記得很久以前一齣現代樣板戲《龍江頌》中有一句台詞很經典:「巴掌山擋得了你的雙眼」,我想是一雙怎樣無形的手擋住了我對自我身體的視線呢?
在手術的前一天,我腹部的所有體毛都被剃光,這是所謂按常規備皮的手續,在備皮的那刻,我注視著自己光溜溜的皮膚,有一種要被病魔活活宰割的無奈和屈辱。當第二天身上插滿管子的我被推進手術中等待進入手術室時,我被手術中心巨大的電子螢幕所吸引,那螢幕就像首都機場的班次顯示牌,滾動著這樣的字幕,「外一科,XX醫師主刀,助手XX,幾點進入第幾手術室,外二科;XX主任醫師主刀,助手XX,腫瘤根治術,幾點進入第幾手術室」,許許多多的手術病人就這樣躺在手術車──通過手術中心前的巨大電子螢幕被送進不同的手術室,而我幾乎來不及找到我的名字,我想這些病人的命運也許就此被決定了吧。每個人就好像來到一個巨大的火車轉運站,將要被轉運到不同的地方,至於哪些是好,哪些是壞,哪些是生,哪些是死,沒有誰會知道。
感謝上天,祂讓我從死亡線上重新站了起來。由於手術的病理切片確認瘜肉為良性,並且已經切除,我的生命中終於又迎來了希望的日子。2007年6月我手術出院,離我44歲生日還有四個月。但我要說,這一段住院手術的日子所給我的啟示,遠比這44年來我所經歷的任何重大的事件的影響都要深遠得多。
人的生命屬於自己,但又不完全屬於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使用自己身體的權力,但同樣我們也應該在內心中樹立起那種積極愛惜自我身體的觀念,這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親人和朋友,或者更廣義地說,是為了整個社會。
中國人有個根深柢固的看法,那就是認為「死生由命,富貴在天」,消極地將生命與健康交給命運,其實這是一種絕對錯誤的觀念,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早在2000多年前就指出,應該「治未病」,也就是要盡可能避免疾病的發生及傳變,因此一個人如果要使健康好轉,開始積極爭取長壽的話,首先要識別自己身邊的危害,並系統地加以規避。
釋迦牟尼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曾有這樣一段話:「世上有四種馬,第一種馬是看到主人的鞭子就立即飛奔出去的駿馬,第二種馬是看到了別的馬被鞭打就立刻快步奔跑的良馬,第三種是要等到自己受了鞭笞才開始跑的凡馬,第四種馬是非要受到嚴厲的鞭打才開始走的駑馬。同樣的,人也有四種人,第一種人遠遠地看到別人陷入老病死的痛苦中就立刻心生警惕,第二種人要等到老病死距離自己不遠時才會心生警惕,第三種人必須是自己的近親遭受到老病死的痛苦才知道警惕,第四種人是非要等到自己親身感到了老病死的痛苦才知道悔不當初。」
面對生老病死的危險,我們究竟是屬於以上哪種人呢?
◆養生就是養心
俗話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人都有心理活動,人人都有喜怒哀樂。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都是互不相同的。世界上沒有兩個面貌完全相同的人,人們的心理活動也各式各樣。例如考試不及格,在不同的人身上引起完全不同的反應,有的人羞愧,有的人無動於衷,有的人埋怨,有的人絕望。對於大致相同的不良精神刺激,有的處之泰然,有的極度憂鬱,有的人會神經衰弱,嚴重的甚至會精神分裂。對於同樣的外界環境,處於不同心理狀態的人,也有迥然不同的反應。
人們往往對身體臟腑器官的疾病比較重視,上醫院、找醫生,按時吃藥、注意休息,但對其心理疾患常常聽之任之,甚至滿不在乎,根本不去想法子調整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態。
如果明知有煩惱卻不去想辦法消除它,任其發展不予理會,其精神創傷的累積效應會嚴重影響身體的行為,造成心理狀態的嚴重不平衡,從而誘發多種疾病,導致健康嚴重受損。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認為,成年人所患疾病,50%~80%起因於精神創傷。長期情緒憂鬱、恐懼悲傷、緊張煩惱,比精神穩定的人更易患不治之症。當今對人的生命威脅最大的「殺手」──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癌症等,都與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有直接的關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講:「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從過激和累積效應來說,乃是千古之至理。在現實生活中,精神創傷人人有之,時時有之,問題是有了煩惱和其他的精神創傷要想辦法去克服它、排除它,努力做到不讓煩惱過夜。這樣,就不會對健康有害,或許透過調節神經還有益。因此中年人應該努力做到心理情緒穩定,個性行為持重,做到「心平氣和、沉著冷靜、耐心穩重、不驕不躁、不卑不亢」。而良好的情緒是人體內的一種最有助於健康的力量,它使人保持著旺盛的新陳代謝,使人五臟暢通、頭腦敏銳、精力充沛,能極大地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說,精神樂觀就是人的機體的一種強大「抗體」。精神心理因素的正常與不正常決定了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正常與不正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三種人:一種人離生活太近,不免常常陷於利害的衝突;一種人離生活太遠,往往又成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還有一種人與生活保持一種恰當的距離,這種人就是人們常說的豁達的人。人生的一大原則是:任何情況,不管是好是壞,都受到我們對它的態度和情緒的影響。豁達的人,總是有著健全的精神和壯實的軀體,瀟灑、坦蕩、熱情、開朗,對人對事總是寬容大度,絕不會被生活中瑣碎的小事所困擾。
從健康保健的角度講,有理想能使自己心胸開闊,使心理處於平衡並保持一種年輕的精神狀態,它能促進人體各種激素的分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對身體的衰老有延緩和抵制作用。但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也證明,人生欲望在滿足之前,會感到十分誘人、十分美妙,一旦獲得滿足之後,就會感到厭倦和「虛無」。
研究發現,人的理想如果十分堅定而且又能持之以恆,則可以使人的精神心理經常處於比較平靜的狀態中,使身體內腎上腺皮質素和催乳素保持正常的分泌,免疫系統也能維持正常的功能,從而不會因神經化學遞質的紊亂而致病。
實驗證明,患有疾病或上了年紀但仍然堅持工作並積極追隨社會發展潮流的人,他們的大腦供血要比少參加活動的人暢通許多,思維清晰的人要比「糊塗」的人長壽。如果死抱著舊思想和舊觀念,將使自己經常處於壓抑、憂慮、忿懣的情緒之中,這對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當代心理免疫學的研究證明,人在罹患疾病時需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這樣能有效地運用機體潛在的免疫力量,進而可促進早日康復。這種心理上堅信自己能戰勝疾病的信念,即稱之謂「心理免疫」。許多透過自己的努力戰勝癌症的人用事實證明,只要自己有戰勝癌症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再加上社會各界的關心與幫助,癌症不是不可以征服的。著名相聲演員賈冀光由於忙碌、勞累、高血壓,導致演出過程中突發腦溢血,身體右側癱瘓,臥床不起。但他對這「飛來的橫禍」一直保持了比較樂觀的情緒,不到半年,竟奇蹟般地恢復了健康並重新登台演出。心理免疫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威力,是因為人的心理因素與機體內在的免疫功能潛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增強機體本身的抗病能力。
研究證明,神經系統可經由去甲腎上腺素、五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對免疫器官產生支配作用,其中主要是腎上腺皮質激素。而病中精神頹廢的人,其不良的精神狀態會影響生理,使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減少,且會抑制B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生物活性作用,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同樣,由於人的生活道路往往充滿了挫折、驚險和逆境,因此,健康的人也需要養心,養的是心理,心神、心情、心態、心境,如果我們能夠堅定地樹立心理免疫觀,就可以增強免疫功能和維持生命的高品質,從而促進身心健康。
◆萬事無常,皆從心憂
人的意志心態在與病魔搏鬥中,有時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從病因學來看,無論是中醫的外感六淫與內傷七情,還是西醫的傳染病與非傳染病,都與人的心態和免疫力有關。人的心理健康,免疫力強,則「正氣存內,邪不可侵」。即使發病亦易康復,故醫者治病先安其心,僅用平淡藥物與方法即收神奇療效,寓神奇於平淡中。否則,若病人精神恐慌而崩潰,免疫力則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迅速崩潰,縱有靈丹妙藥亦迴天無力。醫者只有先拯救患者的心靈,才能獲得一線生機,然後用藥力挽狂瀾,使之康復。
有一個典型的事例,年僅10歲的美國少年葛雷特‧波培患惡性腫瘤,因腦部腫瘤所處的位置不能手術,醫生們宣布他最多只能活半年,但由於醫生讓葛雷特用獨特的精神意志與疾病搏鬥,在腦子裡描繪與腫瘤抗爭的畫面,每天做25分鐘,8個月過後病情明顯好轉,又過了兩個月後,葛雷特經掃描測試,腫瘤已毫無蹤影。
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是美國最近所做的惡念致毒的心理實驗,該實驗證明,當人惡念滋生時,身體上的某種液體轉為致毒素滲入器官。研究員首先讓人向冷杯中的玻璃管一端呼氣,吐出的氣遇冷凝集在試管內,如果此人心理正常,則其溶液透明無色,如果此人埋怨、暴怒、妒嫉、仇恨,即呈現出不同色彩,且內含致命毒素,數分鐘內可致死一隻豚鼠。此說雖無更充分的科學依據,但可以說明不良的情緒,可導致事物不良的結局。
我們知道,意志是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的集中表現,人的心理活動,從簡單感覺,到複雜思維,從內心體驗,到外在行為,一方面反映著外在世界的真實性,即它們的特點、性質和規律;另一方面,又根據這些反應,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認識和行為,以種種不同的方式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以達到個體與周圍環境的平衡與統一。例如,我們在動物園裡看老虎和野外看見老虎的體驗是不同的。動物園的老虎因被關在鐵籠子裡,我們不感到害怕。而突然在野外看見老虎,由於意識到牠可能傷害自己,所以就感到恐懼。養生也是這樣,見到疾病和死亡就會想到養生防病。這說明我們對事物的情感是以我們如何去認知它而轉移的。
養心養的是心理,人的心理需要可分為若干層次的需要。最低的、也是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是生理需要。「民以食為天」,強調「食」的需要,是一切需要中最重要的。正像俗話所言:「人是鐵,飯是鋼,吃飽肚子有主張」。而「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則說明食物的需要和性的需要是人們生存的根本需要。人需要穿衣以保護自己的身體,免遭自然界及社會力量的破壞。例如人們希望有一個庇身之所,要求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這些都屬於安全的需要。人們需要其他人喜歡他、愛他。也願意將自己的愛賦予他人。愛有夫妻之愛、親子之愛和周圍人的愛,以及工作、團體、國家的愛等不同形式和範圍。同時,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希望自己成為合適的社會團體中的不受歧視的成員,這便是歸屬感的需要。人們希望自己得到其他人的尊重,也希望自己認識到個人的價值,對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所謂心理治療,就是醫者用語言藝術、表情或藥物暗示治療。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如對癲狂患者,當諸藥無效時,名醫只用幾句話並打一支麻醉針就能讓患者安靜下來。國外對腫瘤和帕金森氏病患者有用「安慰性手術」治癒的紀錄,即只象徵性地開一刀後立即縫合起來,然後告訴患者手術非常成功,接著就加強營養、抗癌,直至癌腫消失。美國國家健康學會全力支持這種安慰性手術的開展,這種手術的神奇療效即源自於中醫的「神魂魄意者」中「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一個好醫生除了要精心辯證論治、大膽處方用藥外,千萬要注意心理治療。「萬事無常,皆從心憂」、「心者,君主之官,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又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哀莫大於心死」。一個臨床醫生,儘管你學富五車,辯證論治十分高明,處方用藥絲絲入扣,若不注重心理治療,很可能會前功盡棄,毫無療效。就像一個廚師精心烹調了一席豐盛佳餚,卻因一言不合,令食客怒氣沖沖拂袖而去一樣。所以,心理治療是藥物療效成敗的關鍵。
人的健康的標準不僅是身體沒病,更要心理健康,才能愉快地適應社會生活。有的人表面看無病,卻心靈空虛,像許多青年,整天晝伏夜出,吃喝玩樂,生活極沒規律,甚至嫖賭逍遙吸白粉,身體很快就垮下來,對這類病人的治療,更要先治其心,使其身心健康,才能「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第一章 養生從愛「我」做起
良好的心態勝過十劑補藥。養生是什麼?養生是以良好的心態去應對人的不良狀況,即病態。事實證明,養生絕不是一種手段,而是一種主動和良好的人生態度,它引導我們以一種主動的姿態去面對人生,它引導我們按照一種合乎自然的規律去規劃我們的人生,它教導我們順乎自然,隨遇而安,它教導我們以平常心來愛護身心;它是一種簡樸的生活精神,引導我們遠離欲望的陷阱;它是一種均衡的人生態度,教導我們以全面平和的心態去待人處世。
第一節:以良好心態應對不良狀況
◆人活的就是心態
養生是個什麼問題呢?幾...
作者序
自序
如果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好幾次,那麼誰都能成為養生專家,然而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寶貴的一次,因而養生就成為了生命裡最遺憾的事。
得病的經歷每人都有,而得大病面臨生死關的經歷卻未必有,可惜有這種經歷的人大多都迴天乏術,抱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所以要提醒人們不要等到大病臨頭才想到防病養生。那些經常得病的人不一定會早早離開人世,而生活在我們身邊突然離我們而去的人都是那些身體看來很健康,似乎從來不會生病的人。
我的一位研究所同學,本人也是內科醫生,在歐洲做訪問學者,身體看起來健壯如牛,卻意外地在他訪歐的短暫工作期間被人發現猝死於公寓之中,而且年齡還不到50歲,消息傳來,同學們都很吃驚。死因是腦血管病變,而他以前並沒有心腦血管的病史。
有人曾說,人生在世,最重要的無非兩方面,一是健康,一是金錢。金錢是外來的,所以難得;健康是天生的,所以不珍惜,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最容易損害健康的原因。
其實,追求金錢遠遠比贏得健康要容易,要低成本,要更划算,也更現實。金錢的獲得,取決於市場,取決於你的能力,取決於你的機會,取決於外界環境較多;而健康的獲得則完全不同,它只取決於你養生的意願,取決於你願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取決於你自己對身體的照護。正因為如此,深山老村裡雖出不了億萬富翁,但卻很容易出百歲壽星。那些身體不佳的富翁們到了生命有危險的時候,面對自己的億萬家產,也許都願意以金錢來換得健康,可是又有誰能如願呢?
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將追求金錢的精力分出10%來照顧自己的身體,你的健康就有保障;一個30歲的人將追求金錢的精力分出20%來照顧自己的身體,你的健康就有保障;一個40歲左右的中壯年人人將追求金錢的精力分出30%來照顧自己的身體,你的健康就有保障;一個50歲左右的中年人人將追求金錢的精力分出50%來照顧自己的身體,你的健康就有保障。
這就好像理財一樣,越早為自己的健康下工夫(注意,並不需要太多金錢,精力是每個人都有的,而金錢卻不一定),你的健康就會得到豐厚的回報。財富重要,健康更重要,沒有了財富,你還可以過清貧卻安寧的生活,沒有了健康,你只有病痛和死亡。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那些大病大災不會也不應該落到自己的頭上。那些不去散步健身而坐在舒適的安樂椅上看電視的人,那些不嚐鹹淡就在食物上加鹽的人,那些肆意破壞人的生命節律,隨意打亂自我的飲食和活動規律的人,大多數都是這樣想的。研究證明,最需要養生的人恰恰是那些自認為最健康的人。
我們認為,在人們日益重視養生保健的今天,在國民素質不斷提高的當今社會,創作和出版這樣一本大眾健康著作,提倡這樣一種自我養生觀念,其意義是十分深遠的,一旦讀者和社會接受了這樣一種養生觀念,極有可能引起一場養生保健的新潮流。如果本書的標題和觀點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和共鳴,那麼本書的目的就達到效果了。
本書從自我養生的生活態度及生活方式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心理、情緒、四季氣候的衣、食、住、行,從運動鍛鍊、醫藥衛生、大眾保健等角度對養生的重要影響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目的是為了引入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以此促進人們的養生保健活動。書中還對一些健康的人生態度以及健康的生活態度對人體的積極影響,以大量的生活事例和生活體驗加以說明。書中文字優美、語言流暢、深入淺出,是一本以養生觀念為主旨的大眾健康叢書。
自序
如果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好幾次,那麼誰都能成為養生專家,然而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寶貴的一次,因而養生就成為了生命裡最遺憾的事。
得病的經歷每人都有,而得大病面臨生死關的經歷卻未必有,可惜有這種經歷的人大多都迴天乏術,抱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所以要提醒人們不要等到大病臨頭才想到防病養生。那些經常得病的人不一定會早早離開人世,而生活在我們身邊突然離我們而去的人都是那些身體看來很健康,似乎從來不會生病的人。
我的一位研究所同學,本人也是內科醫生,在歐洲做訪問學者,身體看起來健壯如牛,卻意外地在他訪歐的短暫...
目錄
目錄
第一章,養生從愛「我」做起
第一節:以良好心態應對不良狀況
◆人活的就是心態◆養生就是養心◆萬事無常,皆從心憂◆積極心態打敗癌症
◆「情緒」寫在臉上◆養心就是逍遙自在◆釐清生命的意義
第二節:以平常心愛護你的身心
◆諱疾忌醫,人生大錯◆養生是一種生活態度◆簡單的,恰恰是偉大的
◆只有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不要你的濫用身體◆養生意味著堅持
第二章,心情影響病情
第一節:樹立心理免疫觀-----
◆安心生活即養生◆面對病痛方顯出本色◆減少抑鬱傷肝的機會◆戰勝病痛是最重要體驗◆沉思減輕精神緊張
第二節:養好心態與心境
◆讓內心處於平衡恬靜中◆生命在於靜止◆笑為百病之敵◆性情決定病情
第三章,把握七情六欲
第一節:縱欲可使元氣大虧
◆和諧保真,不強求無法做到的◆喜怒不形於色◆不良情緒有強大破壞力
◆我善養浩然之氣◆百病皆根於懶
第二節:節欲可使精血充盈
◆袪除「憤」「忿」不平◆平靜是養生做事之本◆書畫怡情助長壽◆捨去欲望便安寧
第四章,提高身心修養
第一節:對於生命達觀一些
◆調理元氣、護養心性◆積極的情緒是妙方◆運動改變易感體質◆顧慮和悲觀使人得病◆中庸而和諧一定長壽◆養生以不傷為本
第二節:對於身體小心一些
◆早晨喝杯淡鹽水,勝過醫生去洗腸◆從陰陽則生,逆陰陽則死◆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酒能殺人,又能傷身◆既喝湯,又吃肉◆起居養生不可等閒
第五章,學會醫藥調理
第一節:預防是養生的第一歩
◆關於治病的五句話◆能抗老駐顏的中草藥◆養腎的三大方法
第二節:滋補抗衰有學問
◆滋補不只是一種時髦◆說明進補的盲點◆滋補不是一時一刻的事◆常用的抗衰中藥◆服用壯陽藥要慎重◆食物補陽緩性衰
第六章,來點經絡按摩
第一節:莫到大病才養生
◆按摩延緩人衰老◆寒從腳下生◆點經按穴好治病◆叩擊拍打養生法
第二節:找對經穴就能治病
◆雙耳上的體育鍛鍊◆散步走向健康◆最完美的運動----跑步◆穴位療法解病痛
◆木梳療法治乳鬱◆揉腹養生治大病
第七章,長生先要養氣
第一節:氣是一種精神
◆長生不老確有可能嗎◆性情決定病情◆自古名醫多高夀◆家族長壽有密碼
第二節:氣是一種境界
◆半山腰處人長壽◆我以中和養我心◆古人養生三原則◆欲望少,活到老
◆無雜念,身心寬
第八章,養氣先要養心
第一節:養氣先要養心
◆小心人生那一絲寒意◆人老先從腿上老◆導引養生十二招◆最省時的放鬆呼吸操◆勤奮工作身心健康。◆百物養生,莫先口齒◆禹步導引「六字訣」
第二節:養心帶動養身
◆養生就像治國一樣◆終日不唾,精氣常留◆莫多言,多言則氣乏◆長生須伏氣◆虛其心,實其腹◆像神龜一樣呼吸◆恬澹虛無,清淨無為
第九章,喜怒哀樂淡定
第一節:惡習不是一日養成
◆先講養身後談養生。◆養身是養心的必經階段◆養吾浩然之氣◆想好事,好事降臨◆消除心中的毒藥
第二節:養生是一種人生態度
◆該鬆弛一下了◆用耐字醫心病◆比天空更寬闊的是心胸◆管住自己,天下無敵◆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章,治病就是治人
第一節:「神」是生命的主宰
◆治病不如治人◆大怒氣逆傷肝◆七情影響健康
第二節:「精」是萬物生化之本
◆避免五勞所傷◆節欲有助身心◆「憂」傷人體正氣◆制怒緩解五臟病
目錄
第一章,養生從愛「我」做起
第一節:以良好心態應對不良狀況
◆人活的就是心態◆養生就是養心◆萬事無常,皆從心憂◆積極心態打敗癌症
◆「情緒」寫在臉上◆養心就是逍遙自在◆釐清生命的意義
第二節:以平常心愛護你的身心
◆諱疾忌醫,人生大錯◆養生是一種生活態度◆簡單的,恰恰是偉大的
◆只有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不要你的濫用身體◆養生意味著堅持
第二章,心情影響病情
第一節:樹立心理免疫觀-----
◆安心生活即養生◆面對病痛方顯出本色◆減少抑鬱傷肝的機會◆戰勝病痛是最重要體驗◆沉思減輕精神緊張
第二節...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志文化出版日期:2015-10-06ISBN/ISSN:978986563636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96頁開數: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