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下信徒,不分種族國界,
根本上同是血肉之人,都在這條紅塵道路上同行。
做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劉廷芳的著作大多是對基督教教義的闡述和中國基督教建設發展的主張,僅發表在他主編的《生命》月刊、《真理與生命》、《紫晶》等刊物上就有四五百篇,從未結集出版。此番精選其作品中的十五篇文章出版成書,十分難得。
本書選錄了劉廷芳作品中史料性、社會性、文學性較強的十五篇文章,內容主要分為三類:一是關於基督教在中國的討論,藉此反映當時社會生態和人們對基督教的認識;二是基督教與文學方面的論述及其散文創作,用筆情真意切;三是人物文章,如關於作者與徐志摩和司徒雷登的交往回憶,以及闡述孫中山先生的貢獻。劉廷芳將其基督教教育思想付諸於實際,並且積極推動中國基督教的發展,影響後世深遠。
作者簡介:
劉廷芳(一八九一~一九四七年),字亶生,出生於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高中畢業之後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喬治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就讀,並從耶魯大學神學院取得神學學士學位。
一九二二年,參與組織中華全國基督教會並擔任理事。一九二五年,以燕大神學院院長兼牧師身分主持孫中山逝世祭弔儀式,宣讀悼文〈請看吧,這裡來了個白天做夢人〉,此文被美國出版之《世界名人演講錄》所收錄。此後歷任中華全國基督教大學委員會主席、中華基督教教育協會主席,並任教於北京大學教育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研究科主任。後旅居英國,於劍橋和牛津大學講授中國思想、文藝及文化新潮,晚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長老會療養直至病逝。
章節試閱
司徒雷登——一個同事者所得的印象
本歲六月二十四日,為燕京大學前校長,現任校務長司徒雷登博士六十壽辰,《人物月刊》主編人楊開道先生約我寫一篇文章,命題為〈我所認識的司徒雷登〉。他告訴我他的計畫,是約三位寫同樣的題目:一位是與司徒先生有親誼之西國朋友,從親誼的立場說話;一位是燕大的同學,從學生的立場說話;一位是燕京教職員,從同事的立場說話。因為我從民九便應司徒先生之約,來燕京與他同事,到如今已十六週年;我來燕京比司徒先生到燕京僅遲一年,在同仁中,共事時間比較長久一點,楊君便約我寫他計畫中間的第三篇。
我在這十六年中,十年是隨司徒先生參加燕大行政工作,兩年是在海外與他共任宣傳及募捐工作。司徒先生服務燕大之經驗,固然是知道不少,並且與他認識,已近三十年,對於楊君之約,有點「義不容辭」,但是,因為知之既深,下筆便覺得很難:
(一)可傳的事既多,要說的話不少,正如一部廿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二)西哲有言,與偉大人物太接近,如築室山旁,開門見山,反不能盡見,不如遠者之明。
(三)人物之文章,既不像小說之可以隨想像所及,信筆寫來,又不像記事之文章,可以據實直書,毫無月旦,因此確是難事。我素不文,寫此更覺不易。
(四)多病之身,文債堆積,正有無法築臺之苦,《人物月刊》限期交卷,匆匆執筆,勉強塞責,不僅有負楊君雅意,且有負司徒先生。
不過本文所述,只限於片面。在史實方面,我日來正在草訂司徒先生年譜,將來也許可以供同志參考。在評論一方面,司徒先生之事業,日正中天,待七十、八十、九十壽辰再述,亦不太遲。本文既不是專作史實的陳述,又非評論,希望讀者鑑願其簡而且陋也。
司徒先生之治校,看學校如一個家庭。他看同事,與許多西人在中國辦學校、辦教會者不同。許多西國人,因種種中西習慣背景之不同,與中西交接,歷史上許多特殊情形,和各方面演進的關係,造成西國人對於華人同事的一種特殊狀態。華人對於西人,也因此而形成一種特殊的手段。這特殊狀態是很複雜的,其中包含著許多因素,不平等、不和諧、不誠實,以及其他。
司徒先生對於同事,是努力免除這種情形。他看同事如自己家裡人,如同其他西人看自己家裡人一樣。本分是要盡的;權利是穩固的;應許是必行的,責任是各人必負的;生活的舒服,是很開心的;身體的健康,是很注意的。譬如每位教授的住家,他都考慮,總想在可能範圍之內,給與種種便利,使他能安居樂業。
與司徒先生共事親密的人,都知道教職員的家眷們,看他如大家庭中的家長:兒女頭痛腦熱,都告訴他;夫妻有口角,請他調停;連家中火爐出了毛病、廁所不夠分配,也有去和他商量的!婚事、喪事、壽辰,不僅是請他出席,並請他行「三祝」,不信教的人,也有來請他使行他牧師職權的。
在早期,民九至十二、三年間,學校教職員人數還少,不過數十家,他還可以應付;到了如今,多至百餘家,有時使他辛苦得很。有一天傍晚,他和我說:「人家做校長,不知如何?我不知道,我為何無片刻之閒,天天早晨七時起,至晚間十一點為止,時刻有事,覺得做不完?」
這樣的話,十七年中我只聽他說過一次。然而他口雖如此說,第二天卻依舊是照樣的忙。凡為同事生活的好處,他差不多是一位「有求必應的好菩薩」。
他的待人,是來自真誠之愛,不是敷衍應酬。「至誠動人」,在他的待人上看得出來。他在這十餘年中,逐漸造成一個同事的團體,其中經過了不少苦痛的經驗;試用之後不恰當,或才能不足,或道德有缺欠,或才能與道德都相宜,而人與職務有其他不相宜之處,或都相宜,而經濟的困難,不允許繼任,他必得將他解約;這是很易招怨尤、起誤會之事。然而他解約了不少人,因解約而傷感情的,雖不是絕無,卻是極少數之少數。被解約之人,也許對其他教職員有微辭,或至於爭辯;對於司徒先生,卻都保全好感。有一位教員被解約,他的夫人十分憤怒,曾對那位當局表示嚴重的不滿意,卻對人說:「天理良心,司徒是阿彌陀佛。」
也許司徒先生的應付人,有特殊的才能;然而專靠聰明才能應付人,總有一天會露出破綻來;若不帶著幾分誠摯之愛心,是不會有如此的成績的。
他不僅是對於同事用愛心的看護,就是同事的子女,也留心致愛的。同事家中添了一個小孩,從醫院的道喜,到命名、施洗,都有他的份。每年耶誕節,有「兒童的會」;他簡邀每個教職員的子女,到時教職員的兒童到他家裡;他左抱一個小孩,右擁一個,背上也背著一個,大家盡歡半天。
復活節早晨,兒童赴他的住宅草場上去尋雞蛋,是一幅極美的畫圖。他到場中來,兒童繞膝與他談話,令人不得不想到當年帕勒司頓那位教育家,愛兒童的拿撒勒人的故事!
他不僅愛同事、愛兒童,他也愛大學的學生,學生有困難求教他,必親自處理,或指導,或勸告,或自己幫助,或請他人共同幫助他,他從來不「交與他人代辦」。
學生犯校規,到最後階段,非離校不可,他必設法介紹,或為另謀出路,務必使他得到一個自新的機會。關於這一類的事,他往往個人親自辦理,雖與他親密的同事,也不一定請他參加;緣故是要使這些不幸的學生的不幸經驗,不留痕跡於任何人的心中。
學生有事去和他接談,他雖百忙,總要騰出時間,接見他們。年來學生人數,已超過八百,是很難實踐的一件事。三年前,有一天晚膳,在座同食的只我一人;他說:「今天有學生來見我,我竟無法騰出時間見他;你想一想,我會到了這個地步,無時間接見學生!校務日見繁劇,長此以往,如何是好?」他說這話的時候,精神的懊喪,比我所看見他屢次捐款失敗時的不愉快,更為深切!
他愛學生,不僅愛在校的學生,即離校的畢業生,也十分關心。年來對於畢業生校友會之組織,與會務之進行,是十分熱心的。然而這卻是對團體的、為學校前途起見的。他對於畢業生個人的生活,也很關心的。去年第九次為校務出國赴美時,臨行十分匆促,留短札給我說,有要事「奉懇」我。奉懇的要事,是「請用我的汽車,到西山療養院瞻望某某人,告訴他,我是要去看了他後動身的;但天津有特別要事,須早半天走了;請你看他,告訴他,我依舊很關心他的病……」。某某人是本校十一年前的畢業生,在西山養肺病的。
他為要實行愛人,不得不多方克己。他自奉之儉,是各大學校長中所少見的。他應聘來燕京時,董事會議決,給與他每年六千元之俸給;然而他推辭不受,甘願依照他在自己教會中服務的薪水,說若有特別開支,寧可另列行政費開支。
南京教育部數年前調查全國公私立大學之行政費,並與各該校全部經費求比例,結果,是燕京大學之行政費最低。這不是偶然的事。十餘年來,燕大行政費,在司徒先生克己表率的生活指導之下,是用十分儉省的費用,求最高的效率。凡與他有關的同事,雖不敢有何自詡,然而可以說燕大的行政費是極低——有時太低,使人苦;有時欠勻,使有些同事比其他同事更苦——燕大的行政效率,卻未曾因此比任何大學低。
他自奉之儉,遠非許多同事所能及,這不僅是因為他的俸給,與其餘在華同等地位之西人相比,是很低,並且是因為他不絕的年復一年,捐廉補助許多貧寒的學生。他的太夫人與夫人,都在燕京去世,他只有一位公子,是全家三房唯一的孫。然而他在美求學時,還須做工讀生,靠著自己勞作,以補助學費,才得畢業大學與神學院。
他的愛人不是單在肯犧牲金錢,最難得的,是肯犧牲時間與精神,不煩勞苦,不嫌瑣細,盡力盡心,去幫助人。這是他所給他同事,最普通,而且最深刻之印象。
原載一九三六年《人物月刊》第一卷第二期
司徒雷登——一個同事者所得的印象
本歲六月二十四日,為燕京大學前校長,現任校務長司徒雷登博士六十壽辰,《人物月刊》主編人楊開道先生約我寫一篇文章,命題為〈我所認識的司徒雷登〉。他告訴我他的計畫,是約三位寫同樣的題目:一位是與司徒先生有親誼之西國朋友,從親誼的立場說話;一位是燕大的同學,從學生的立場說話;一位是燕京教職員,從同事的立場說話。因為我從民九便應司徒先生之約,來燕京與他同事,到如今已十六週年;我來燕京比司徒先生到燕京僅遲一年,在同仁中,共事時間比較長久一點,楊君便約我寫他計畫中間的第三篇...
作者序
前言 方韶毅
拿劉廷芳為中國基督教發展所作的貢獻,與今天他的知名度比較,是極不相稱的。
劉廷芳(一八九一~一九四七),字亶生,浙江永嘉(今溫州市區)人,出身於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這為他畢生從事基督教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劉廷芳幼年在溫州內地會辦的崇真小學和偕我公會辦的藝文學堂學習,後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深造。一九一一年赴美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先後取得學士、碩士學位,及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其間還曾在耶魯大學神學院學習,獲得神學士學位,並被按立為牧師。
一九二〇年,司徒雷登電邀劉廷芳回國,聘為燕京大學神科(即後來的宗教學院)教授。早在劉廷芳就讀上海聖約翰大學時,司徒雷登就非常賞識他的才華;劉廷芳大學畢業後,又推薦他到美國留學。在燕京大學,司徒雷登啟用劉廷芳對教會大學的弊制進行改革,而劉廷芳也將其基督教教育思想付諸於實際,使燕京大學面貌煥然一新。
劉廷芳曾擔任司徒雷登的助手,協助處理校務工作、物色人才。劉廷芳新聘了如陳垣、吳雷川、簡又文、徐寶謙、洪業、趙紫宸等當時學界新貴來任教,為後來的燕京大學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一九二一年起,劉廷芳代理神科科長一職,推行數項專業化措施,使燕京大學神科從單純的神學職業訓練場所轉變為學術機構。
司徒雷登回憶錄中引述了劉廷芳的話:「在這所學校裡,中國人和外國人同樣參與一切事務,他們應當能說明這項新的試驗成為成功的範例。」並評價劉廷芳「在建校初期說明時物色了學校所需要的中國人,從而為確定燕京的辦學方針發揮了重大影響」。劉廷蔚在〈燕京大學宗教學院〉一文中也認為:「有人說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是中國基督教思想的里程碑,那麼,司徒雷登與劉廷芳二位可說是當年植此標誌的人。」
一九二六年,由於健康等原因,劉廷芳卸下宗教學院院長一職,赴歐美講學並療養。一九二八年夏,劉廷芳歸國,繼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任教,但工作重心逐步轉向社會事務,此亦是劉廷芳所擅長。司徒雷登曾稱讚他「有著少見的中文表達能力,說話充滿激情而雄辯有力,在宗教集會和各種各樣有組織的活動中都表現突出的人物」。
留學期間,劉廷芳就因善於交際和組織活動及其表現的宗教理想,而贏得「中國大主教」綽號。回國之際,正值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劉廷芳撰寫〈新文化運動中基督教宣教師的責任〉等數篇長文,討論新文化運動與宗教生活的關係。一九二二年,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在北京召開時,劉廷芳約請周作人、胡適、張東蓀、高一涵等文化名流闡述對基督教的感想,發表於他主持的《生命》月刊。一九二四年,劉廷芳當選為中國基督教教育會主席,成為首位擔任此職的華人主席。一九二五年三月,孫中山逝世,劉廷芳促使喪禮以基督教儀式舉行,並與朱友漁一同主持追思禮拜。同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劉廷芳撰文探討基督教與中國的國民性問題,說明基督徒的愛國熱情。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應孫科之請,劉廷芳出任國民政府立法院法制委員。二○、三○年代,劉廷芳曾擔任中國代表,多次出席在瑞士、德國、印度等國舉行的國際宗教會議。一九四二年,劉廷芳再次到美國治病療養。一九四七年八月,病逝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家長老會醫院。
劉廷芳積極致力於中國基督教會的自立和「本色化」發展,試圖改變當時「反宗教運動」、「反基督教運動」中人們對基督教的抵觸心理,努力使教會走向政治舞臺,擴大社會影響力。對於劉廷芳為中國基督教發展所做的貢獻,司徒雷登在致路易斯的信函中曾評價他「是全中國最有價值的二或三個華人基督徒之一」,「也許比其他的中國教徒更為傑出,對當前事物較深遠的意義和影響更具洞察力和預見」。
朱維之曾說劉廷芳是「中國有數的心理學家」,其博士論文《學習中文的心理研究》,堪稱是最早的漢語教學心理學方面的觀察與實驗,至今仍為研究者關注。在燕京大學,他長期教授心理學課程,是心理學系骨幹。一九三七年,與陸志韋等人發起成立中國心理學會。
劉廷芳也是一位詩人、翻譯家。作為文學研究會成員,一九三〇年十一月,劉廷芳在北新書局出版了詩集《山雨》,收錄詩作三十多首。一九三四年十二月,生活書店出版了劉廷芳、王統照、臧克家等人的詩歌合集《她的生命》,其中收錄劉廷芳詩歌三首。《中國新文學系大系.詩集》(一九二七~一九三七)收有劉廷芳〈秋林〉。劉廷芳是最早把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散文詩介紹給中國讀者的人。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北新書局出版了他翻譯的紀伯倫散文詩《瘋人》,這是中國出版的第一本紀伯倫作品。隨後又翻譯《前驅者》,自費出版,列風滿樓叢書第六種,只印一百本,頗為稀見。而劉廷芳與楊蔭瀏合作主編的《普天頌讚》,更是聖歌創作和翻譯之經典,自一九三六年出版以來不斷再版,影響深遠。值得一提的是,劉廷芳的弟弟廷藩、廷蔚,妹夫陸志韋也是詩人,而且在各自的研究領域皆有所成。
劉廷芳的著述大多是對基督教教義的闡述和中國基督教建設發展的主張,僅發表在他主編的《生命》、《真理與生命》、《紫晶》等刊物上的就有四、五百篇,從未結集出版。限於篇幅,拙編側重選錄其中史料性、社會性、文學性、可讀性強的文章,體裁上也偏於社論、序跋這樣短小精幹的類型。分為三輯,一是關於中國基督教「本色化」方面的討論,二是有關基督教與文學方面的論述及其散文創作,三是人物文章,讓讀者了解劉廷芳在諸多方面的成就,及其非宗教的一面,藉此反映當時社會生態和人們對基督教的認識,同時希望能為編印《劉廷芳集》發揮抛磚引玉的作用。
在編選過程中,承蒙陳子善教授的支持和指導,並參考吳昶興博士所著《基督教教育在中國:劉廷芳宗教教育理念在中國之實踐》(香港浸信會出版社二○○五年五月版)、陳豐盛先生所撰〈神學家劉廷芳博士逸事〉(未刊稿),在此一併致謝。
前言 方韶毅
拿劉廷芳為中國基督教發展所作的貢獻,與今天他的知名度比較,是極不相稱的。
劉廷芳(一八九一~一九四七),字亶生,浙江永嘉(今溫州市區)人,出身於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這為他畢生從事基督教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劉廷芳幼年在溫州內地會辦的崇真小學和偕我公會辦的藝文學堂學習,後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深造。一九一一年赴美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先後取得學士、碩士學位,及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其間還曾在耶魯大學神學院學習,獲得神學士學位,並被按立為牧師。
一九二〇年,司徒雷登電邀劉廷芳回國,聘為燕京大學...
目錄
前言 方韶毅
研究和信仰
基督教與新時代社會運動的關係
中國知識界對於基督教的態度
附:我對於基督教的感想 張東蓀
我們當做什麼
《基督化家庭教育》序
與《紫晶》初次見面的朋友們談話
你要批評她嗎?
贈予燕大畢業生聖經詞
《我的杯》序
中國信徒與聖歌
藝術家
過來人言——《聖歌與聖樂》發刊辭
《基督教與文學》序
孫中山的貢獻
追悼志摩
司徒雷登──一個同事者所得的印象
前言 方韶毅
研究和信仰
基督教與新時代社會運動的關係
中國知識界對於基督教的態度
附:我對於基督教的感想 張東蓀
我們當做什麼
《基督化家庭教育》序
與《紫晶》初次見面的朋友們談話
你要批評她嗎?
贈予燕大畢業生聖經詞
《我的杯》序
中國信徒與聖歌
藝術家
過來人言——《聖歌與聖樂》發刊辭
《基督教與文學》序
孫中山的貢獻
追悼志摩
司徒雷登──一個同事者所得的印象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視界出版日期:2015-06-10ISBN/ISSN:978986562003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52頁開數:14.8*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