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傳承古人的生活智慧為主,讓日常所見古典化,並從結合現代人心靈的角度,談瀟灑、論友情、求快樂、尚修養,認清幽默本質,尋找愛的真諦,由古人的巧思,激發現代人的奇想。
黃永武博士文章優雅、學識淵博,下筆深入淺出,從唐、宋開始,直至明、清的歷代詩篇裡,採集靈秀穎悟的雋句,釀成真知灼見的花蜜,織成綺霞美景的人生。其文雋永深刻,能發他人之所未發,見他人之所未見,哲思渾成,餘味無窮,使人在不可掌握的命運中,掌握自我,得到心靈的寬鬆與舒暢,一洗胸中的焦慮與面上的俗塵。
新版增收〈詩與畫境〉一輯,從傳統國畫中,窺見詩、書、畫三者兼修並進的璀璨,感悟其間的溫柔情感和遠大義理,而後返求己身,讓美的想像空間無限延伸,體驗藝文神妙的自然感染力。
【本書特色】
★ 以淺白的語句,敘說古典詩歌的奧妙,時時刻刻都可以有詩句入景。
★ 兼採各代詩人佳句,最能闡發生活中的藝術與趣味。
作者簡介:
黃永武
綜合散文家及詩評家於一身,也是國內研究敦煌文化的先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歷任國立中興大學、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歷任各大報文學獎決審委員。著作歷程由樸學而經學,由經學而文學,創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
以詩評馳名中外,撰寫《詩香谷》、《愛廬小品》、《海角讀書》等專欄,並有《中國詩學》四大冊,作品傳誦人口,其雋永深刻的小品文,與闡述精詳的詩論,獨樹一幟,為文壇生色。曾兩度榮獲國家文藝獎。另著有《黃永武隨筆》、《黃永武解周易》、《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等書。
章節試閱
詩與畫境
中國畫有一特色,就是畫上常題著詩句,題詩的書法本身又須力求佳妙。詩書畫三者要兼修並進,缺一不可。詩因畫而景物具象羅列於眼前;畫因詩而情懷高遠揮灑於筆外,而書法佳妙又將作者的學養之功、藻鑑之力、逸趣之遠、璀璨之表,一并呈現無遺。
畫中都有「物」,所以題畫詩大抵可看作廣義的「詠物詩」,詠物詩寫得好,「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任何一種小小的名物,類比開來,都可以關係著溫柔的情感與遠大的義理。孔子所以把「多識草木鳥獸之名」與「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並舉在在詩通中,就是指出草木鳥獸的小名物裏都可以通貫到人倫國族的大道理。
我在《詩與美》書中有篇〈詠物詩的評價標準〉,認為好的詠物詩其標準有四點:
1.基本條件是「體物得神」
2.有所寄託,因小見大
3.投入作者生命,喚起心靈世界
4.觸及民族共識及文化理想
這四點是由「肖形毫末」欣賞到「寓物抒情」、「取象高深」,和孔子的啟示是一致的。這四點同樣可用來欣賞包羅眾品的題畫詩。由題畫詩的詩意再去審察所題的畫境,自然使畫面補足得更為豐盈,更為淋漓盡致。
倒看
玉妃一笑本無猜
拗性驢兒去不回
見面可憐交臂失
留情聊復轉身來
元 吳澄 題倒騎驢觀梅圖(草廬集)
騎馬騎驢原本都是身子正向朝前的,自從元代傳說八仙中的張果老老是倒騎著白驢子過趙州橋的,於是「倒騎驢」變成一種警世的展示。
有人猜測「倒騎驢」向後看在警示世人:凡事要回頭看看。今天能比昨天好,就不錯了,這樣想讓人們踏實、知足。如果一味要求天天都比昨天好只有精神世界可以如 要求自己,物質世界如此要求,未必全是好事了。再則常常回顧歷史的經驗,在判斷明日的變化時,仍有用處的。
有人猜測「倒騎驢」向後看在暗示世人:「不願見畜生的面」。世人有兩項痛苦:喜歡的人偏見不著面,不喜歡的人偏是避不開要照面。一見面冷眼相對,熱舌交鋒,都是苦中之苦。因此若能長久避開討厭的面孔,不到那傢伙可能出沒之處,根本不看見畜生的面,乃是很大的幸福。
吳澄這首「倒騎驢觀梅」詩,卻給人第三種啟示:賞梅時倒騎著驢子看花,才不會匆匆失之交臂。
白梅素豔清香,他稱之為「玉妃」,玉妃一笑也是冷香到骨,不會如桃花那般熱情灼灼的笑臉。對這常常具有故意違背主人旨意的拗捩驢子而言,每逢白梅開處,主人想多觀賞一回,而這驢子是毫無意願多加逗留,只顧行色匆匆一去不回頭的。
所以古人美麗的傳說「騎驢踏雪尋梅」,也不過如「走馬看花」,再美的景色,剛逢上,就錯過。雖偶與可愛的玉妃照面,倏忽便掠過眼簾,馬上失之交臂!
我希望將情分留得久長一些,只好轉過身子來倒騎在驢背上,望著那雪月凝成的絕妙豔姿駸駸地遠去,滿枝的清香從風裏傳來欵欵地陪著我一路吟詩,如此將審美的時刻拉長了,徐緩獨樂,久望遙別,自然開暢畫興多啦!也就不必為這不解風情的癡獃驢子足不停蹄而有所惱恨了。
驪珠
西域葡萄事已非
故人揮灑出天機
碧雲涼冷驪龍睡
拾得遺珠月下歸
元 丁鶴年 題畫葡萄(海巢集)
葡萄就外形上聯想,形容作「明珠」,是最淺易常見的。加上那藤鬚蔓枝像龍身張鬚,就聯想為「驪珠」。驪珠比明珠更為稀罕難得,《莊子》裏說要等到驪龍睡熟,才能偷搞它頷下的驪珠。「碧雲涼冷」好像在形容九重淵池,其實仍在形容畫中涼葉如雲,翠緣團團的葉片。涼葉下如龍體的藤蔓睡熟了,才能讓人拾走驪珠般的葡萄。
畫筆最多只能將葡萄的形相表現得玲瓏透剔,光影色澤動人。但題詩加上了「西域葡萄事已非」一句,就使這小巧的「詠物」中帶出了龐大無比的時代陰影。原來這時元代已亡了,西域葡萄正是異域種族文化的象徵。詩人丁鶴年是西域色目人,不是漢人,他忠於元代,這時他成了草澤裏元代的白髮遺民。
他曾寫下「青雲路斷甘淪沒,碧海塵飛苦變更」的句子,放棄青雲前途,不忘風塵故國,甘心做個高士,只為了一個執著的心事, 他的心事是只隨著雁兒北飛的!中國人對遺民做高士十分崇敬,不用種族政局而有所歧視。
所以他眼中看的葡萄盛況,是常聯著世軸的劇變,這時仍有一位同心的老朋友,在他面前揮灑出一幅葡萄畫,這葡萄藤上乃是長懸著江山有待的萬里心呢!
在葛質編集的《歷代題畫詩鈔》中,有一首元代傅若金〈題松庵上人墨葡萄〉詩:「露顆含香近客衣,蜜蜂蝴蝶繞藤飛。夜來應值驪龍睡,探得明珠月下歸。」未尾兩句和本詩雷同。因為丁詩見於本集,且《佩文齋詠物詩選》也認為這是丁所作,那麼傅若金可能是採用了丁句入詩。但傅詩前兩句露影含香,蜂蝶繞飛,完全在狀物寫景,沒有個人的寄託,沒有時代的巨影,詠物只在物,不能「小中見大」,依詠物詩的評價標準來看,他比丁詩原作遠遠遜色了。
偷閒
綠樹黃鸝處處山
偶從谿上看雲還
人生未許全無事
纔得登臨便是閒
明 徐賁 溪山圖(現藏美國克利夫蘭藝術館)
綠樹黃鸝處處山,偶從谿上看雲還。這兩句不僅描出色彩美麗的山水風景,也交待了一段愜意舒適的郊遊季節。人生的幸福常藏在片片段段的生活「偶逢」之中。
懂得掌握這些「遇逢」,好好地欣賞一株姿態婀娜的綠樹,靜靜地聆聽一隻吟唱美妙的黃鸝,路過溪上,溪水盡處見雲起,溪水停處看雲影,開懷觀察溪水的繞綠送青,細心辨別春雲的遲遲變化,這些快樂好像只有隱士高士所能享用的,一般人那能天天過野逸疏蕩的生活?整日沒一事拘限?但只要及時把握「遇逢」的一次登山臨水,誰都可以享受到半日清閒出塵的幸福。
面對著這幅勸人及時掌握機會的詩畫,對現代人來說,更是一條直指迷惘而救人警省的覺路。一生中不是被上課下課的鐘聲拘束住,就是被上班下班的打卡機卡住。即使畢業了,直至退休了,仍有無窮的瑣事牽絆著人,男女感情的、親友人情的、政治的、經濟的、健康的、個人情緒的……東拉西扯,將許多自己想做的事延誤沒做。你若想登山玩水,必須把握「偶逢」的機緣,說登臨就登臨,像拿起利斧劈開百十根牽絲攀藤。
推而廣之,想讓自己想做的事,最終不空留憾恨,如有夢想就設定目標去試試,如有助人的機會就即刻助人一把,如有美食當前就不錯過享受的機緣,如有想去的地方像決定去遊覽,如有想見的人就把握見面的場合,如有想向誰說聲謝謝就早點說出口……不要長期的拖延不決,最終仍是個「願望」!人生幸福與否,可能就在有沒有執行力,能掌握住「偶逢」的機緣,立即執行,從生活的縫隙間,忙中偷閒,閒都是從忙中偷出,你會看到不少幸福就坐在生活的小縫隙裏。
詩與畫境
中國畫有一特色,就是畫上常題著詩句,題詩的書法本身又須力求佳妙。詩書畫三者要兼修並進,缺一不可。詩因畫而景物具象羅列於眼前;畫因詩而情懷高遠揮灑於筆外,而書法佳妙又將作者的學養之功、藻鑑之力、逸趣之遠、璀璨之表,一并呈現無遺。
畫中都有「物」,所以題畫詩大抵可看作廣義的「詠物詩」,詠物詩寫得好,「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任何一種小小的名物,類比開來,都可以關係著溫柔的情感與遠大的義理。孔子所以把「多識草木鳥獸之名」與「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並舉在在詩通中,就是指出草木鳥獸的小名物裏都可以...
目錄
詩與瀟灑
詩與快樂
詩與智慧
詩與修養
詩與生活
詩與處世
詩與幽默
詩與創造
詩與友情
詩與愛情
詩與奇想
詩與巧思
詩與曠達
詩與畫境
詩與瀟灑
詩與快樂
詩與智慧
詩與修養
詩與生活
詩與處世
詩與幽默
詩與創造
詩與友情
詩與愛情
詩與奇想
詩與巧思
詩與曠達
詩與畫境
商品資料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4-12-01ISBN/ISSN:978957444944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8頁開數:25開(14.8×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