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建立在陰陽學說的基礎之上:「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陰陽學說認為,陰陽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這天地生出的萬物也全都有陰有陽。日為陽,月為陰;生為陽,死為陰;男為陽,女為陰;白為陽,黑為陰。
乾隆雖然出身滿族,但他從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觸及了陰陽學說的真諦。他曾說:「天使陽出,布施於上,而主歲功;使陰入伏於下,而時出佐陽。於是乎天地交泰,陰陽欣合,萬物發生。王者財成輔相,默協化工,亦維是節宣天地之氣,調燮陰陽之宜耳。」「聖人之道,與天同方。」
是故,醫道本著陰陽調治身心,武術化陰陽為拳路,畫家依陰陽突顯物狀。同樣道理,治國治吏、治兵治民、治人萬事,無所不知,不至不通,不利不勝。
黑者,陰也;白者,陽也。乾隆是運用黑白心計手段的高手。他清楚地知道運用黑白之道的時機,運用的方式,運用的對象,運用的尺度,運用的結果等,當真是心計多端、手段無窮、變化莫測……
黑白之本,是黑白相配。該白則白,該黑則黑;缺白不可,缺黑也不行;黑白合德,人安事寧。單是白,則燥則浮,則脆則表;單是黑,則晦則滯,則腐則結。任何事情過了頭,就可能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如何掌握黑白運用的度,是黑白心計手段的全部奧妙之所在。
具有傳奇色彩和迷人之魅力的乾隆在位長達六十年之久,加上以太上皇訓政的三年,其主持政務之長,在歷史上可謂空前絕後。在他統治期間,文治武功,達於極盛;物盛民豐,四海歸寧。「康乾盛世」就在他的統治下達到頂峰。這一切無不得益於他帝王學大智慧的運用自如。
章節試閱
行動之前先站穩腳跟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記住:站穩自己的腳跟。這是成功之道最基本的前提。乾隆一朝成為天子,便想盡了各種方法,鞏固自己至高無上的皇權,使任何人都不得染指。
最好的心計是無心計
清高宗乾隆,姓愛新覺羅,名弘曆,生於一七一一年。他是康熙之孫,雍正之子。
少年弘曆,深得祖父康熙的厚愛。這在當時給了他很大的鼓勵,並讓他終生難以忘懷。康熙六十一年四月,皇帝出巡塞外,皇孫弘曆隨駕扈從。弘曆六歲時即隨父親雍親王去過避暑山莊,那時皇祖還不知道有這麼個孫子,因為他的孫子真是太多了。此次則不然,在夏、秋兩季五個多月時間裡,弘曆同慈祥的祖父幾乎天天在一起;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山林蒼莽的木蘭圍場,到處都留下祖孫二人相依相伴的身影。
山莊南部有一組據崗臨湖的宮殿,沿石級而下,可直達湖岸,開窗眺望,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殿南是數百株茂密的古松,輕風吹過,便聽得松濤陣陣,四周愈加顯得清幽寧靜。因此,康熙親自命名這座宮殿為「萬壑松風」,並在這裡處理日常政務。此次弘曆就住在「萬壑松風」殿旁的「鑒始齋」。皇祖批閱章奏,他「屏息侍旁」;引見官吏,他「承顏立側」。進膳的時候,皇祖不忘分賜愛孫一點他最喜歡吃的東西;祖孫倆釣魚歸來,皇祖也總想著讓他帶幾條鮮魚給住在獅子園的父親雍親王送去。有一次,弘曆正在書齋中專心讀書,忽然聽到皇祖喊他的名字。憑窗一望,只見御舟已停泊在晴碧亭畔,急忙出室,沿著陡峭的山路向湖邊跑去。皇祖也急忙迎過來,一把將氣喘吁吁的弘曆攬在懷裡,不停地說:「有點閃失可怎麼得了,有點閃失可怎麼得了?」心裡卻熱熱的,對愛孫發自天性的孝心十分感動。
「萬壑松風」以北,散布著大大小小幾十個湖泊。每當夏日,荷花盛開,碧波之上,紅白相映,煞是好看。觀賞荷花的最好去處則是湖邊的「觀蓮所」。一次,弘曆隨侍皇祖到了這裡。皇祖指著窗外的荷花對他說:「會背《愛蓮說》嗎?」弘曆心裡可樂了。他九歲啟蒙,記性絕頂,讀書過目不忘,一日功課,半天就背得滾瓜爛熟。眼下皇祖說的《愛蓮說》他不僅會背,而且會講。皇祖津津有味地聽著,讚不絕口。
八月初,秋高馬肥,正是狩獵的好季節。康熙離開山莊,開始行圍。十二歲的弘曆騎著經過特殊調教的馴良小馬,一身戎裝,緊隨皇祖身旁。合圍之後,只見康熙用火槍擊中一頭大熊。大熊應聲仆地。士卒們不得皇上之命,誰也不敢近前。過了好半天,大熊毫無動靜。康熙就讓身邊侍衛護送弘曆上前補射幾箭。他想讓這個愛孫得個初次入圍即能斃獸的美名。卻不料,弘曆剛翻身上馬,那頭受傷的大熊又猛地起身撲了過來。康熙眼明手快,立即用虎槍把牠擊斃了。事後,康熙害怕不已,連連對照顧弘曆的和妃說:「這孩子命貴重,這孩子命貴重!要是到跟前熊撲過來,那成何事體……」
雖然並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康熙是因為寵愛弘曆而傳位雍正,但那種祖孫相悅的親情,的確使弘曆在皇室和朝廷中擁有特殊的地位。聰明過人的弘曆在對待父親雍正的繼位問題上表現得極為明智。雍正當上皇帝之後,他對社會上對其父親繼位之合法性的懷疑,用康熙對自己的寵愛為證據加以駁斥:「皇祖之孫百餘人,其中聰明才識,好學博聞,年長於弘曆而任事於朝者彬彬濟濟,弘曆年甫弱齡,性更鈍魯,顧特被恩寵,豈非我皇祖推愛我皇父之心?」
當時康熙對弘曆的寵愛,影響很大,即使對雍正不滿的康熙諸子,對弘曆也不得不另眼相看,加以厚待。由於弘曆少時的特殊經歷,在雍正即位之後,眾臣普遍認為弘曆是理所當然的皇位繼承人。雍正賜死兒子弘時之後,弘曆便成了他最大的兒子,以中國封建時代立嫡立長的傳統觀念看,弘曆自然最有可能繼承皇位。更重要的是,弘曆自小聰慧,受祖父所愛,又是他極為重要的政治資本。再說,當時雍正的兩個孩子弘曆和弘晝同歲,但他只把弘曆引薦給康熙,弘晝卻沒有得到這種優遇。可見,乾隆確是為兩代皇帝都寵愛的。
雍正心狠手辣,反覆無常,連親生子弘時也置於死地,而弘曆卻能平安無事地在十三歲那年被他密立為皇太子,並一直沒有改變,這在清朝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這和弘曆行事小心謹慎大有關係。他每當收到皇祖父康熙的賞賜,總是跑去送給父親,讓其珍藏。從這一點上看,弘曆不愧是個有心計的人。
雍正本人也不否認選弘曆為皇位繼承人與康熙有關。他在遺詔中說:「寶親王皇四子弘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聖祖皇考諸孫之中最為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所以,他在雍正元年便祕密立弘曆為太子。雖然雍正實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祕密建儲制度,並未公布姓名,但許多人已認定未來的帝位非弘曆莫屬。
雍正之弟,果毅親王允禮就直言不諱,認為弘曆承康熙、雍正之身教,為帝王之資。他曾寫道:「皇四子幼侍聖祖仁皇帝,特荷慈眷,朝夕訓練,且見我皇上視膳問安,致愛致敬,無事不與往聖同模,至性薰陶,耳聽目染,由是體諸身心,發於言動者,不待類比,自成方圓。夫聖經賢傳所以勤勤勉勉,誘翼萬世,其道無他,父子君臣之大倫而已。呈平性資樂善,於道德仁義之根源,既得之聖祖之漸涵,復申以皇上之教份,而又切磋於師友,研權於詩書,早夜孜孜,日新其德,故發為文章,左右逢源,與道大適。」
乾隆的弟弟弘晝也對哥哥極為佩服。他曾寫道:「吾兄隨皇父,朝夕共處,寢食相同。及皇祖見愛,養育宮中,恪慎溫恭。皇祖見之未嘗不喜,皇父聞之亦未嘗不樂。」
雍正八年,還是普通皇子的弘曆所作的《樂善堂全集》寫成,朝中的王公貴族果毅親王允禮、莊親王允祿、朔平郡王福彭及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紛紛為其作序。文中諛詞充斥,雖未稱弘曆為皇太子,但實際上已把他當作太子看待了。
雍正在世時,他的言語和行動已有意無意地透露了要重用弘曆的意思。
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初,春耕之前,皇帝首次前往天壇大饗殿舉行隆重的祈穀大典。這一天是正月十一,即所謂「上辛日」。雍正還宮後,把弘曆召到養心殿,「以肉一臠賜食」。弘曆吃了,覺得味道好鮮美,卻不知是什麼肉。細心的他還有點懷疑,皇父為什麼不把三哥弘時、五弟弘晝一同叫來吃肉?弘曆的疑心不能說沒有道理。雍正這個人做什麼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斟酌,哪怕一點小事,也每每寓有深意。即位後初次郊祀,向上天祈求年穀順成;接著又上告上蒼,百年之後,將以皇四子克承大寶。祈穀禮畢,他特意把獻給上天的小牛肉帶回宮中,
單單給了弘曆一人,讓他慢慢去品味。弘曆到底是皇祖、皇父兩代選中的聰明絕頂的皇位繼承人,日後憶及此事,他曾談到他當時已悟出皇父深意:「雍正元年正月,皇考召予至養心殿,以肉一臠賜食,而和親王未與也。予嘗之,味純美而不辨何肉,皇考亦未明諭,敬識之,勿敢忘。踐祚後,回憶是日正祈穀禮成後,聖意必以初元郊祀,將予後日承大寶,上干昊穹,付託之重,已定於此時矣。」然而,這件事當時只能藏在胸中,彼此都心照不宣。
雍正通過單獨賜肉弘曆,做了暗示之後,就開始思索如何正式封弘曆為皇太子。在這件事上,殷鑒未遠。康熙立儲的失誤有三:其一、太子失教;其二、太子立而復廢;其三,也就是雍正最抱憾不已者,康熙沒有留下一件親筆書寫,命其為嗣皇的確鑿憑據。然而,如何明確地封弘曆為皇太子,又不為其他諸子及朝中王公大臣所知呢?這件事真讓他傷透了腦筋。經過八、九個月的醞釀,他終於解開了這道難題,創造了一種在中國古代政治史上前無古人的祕立皇儲之法。
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皇帝把總理事務王大臣、滿漢文武大臣及九卿召到了乾清官西暖閣。事先,他已把親筆書寫的「立皇四子弘曆為皇太子」的諭旨密封於錦匣之中,待諸王大臣齊集,即宣諭:「聖祖既將大事付託於朕,朕身為宗社之主,不得不預為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書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順治)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
隨後,命大臣們退朝,然後將盛有傳位密旨的錦匣收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全部祕密立儲儀式至此告結。
祕密立儲,顧名思義,並非不立儲,而是不明立儲。皇儲不能不立,否則大事一出,極易被人指為授受不明。但立儲又需絕對機密,諸王大臣不知所立者何人,被立的阿哥亦不知所立的是自己。雍正以為,只有如此,才可避免康熙晚年在立儲一事上的種種失誤;也只有如此,才是對四阿哥弘曆最大的愛護和保全。
此後不久,雍正又命弘曆代自己去祭禮皇祖康熙。當時乾隆才十三歲。他後來說:「命予恭往代祭,實不無深意也。」
雍正不僅讓弘曆做太子,還常有意給他一些其他弟兄沒有參加過的事,讓他經受鍛鍊,為以後臨政打下基礎。一般來說,只要被封為皇太子,就不能再封親王之類。但弘曆十三歲即被密封為皇太子,雍正仍封他為和碩寶親王,意在「蓋令各位藩封,信習政事,以增廣識見。」就是說,雍正為了使乾隆進一步參項政事,增長才幹,遂封他為寶親王。並說弘曆很早就已被康熙所賞識,表現出一定的才幹:「皇四子素為皇考鍾愛,今年歲已二十外,學識增長,朕心嘉悅。」
與此同時,乾隆的弟弟弘晝也被封為和恭親王。在被封為親王後,弘曆參加的各種禮儀活動大量增加,並參與了一定的政治軍事活動,自然也了解當朝大臣的各種事務。這充分說明此時乾隆已受到真正的重視,對他的鍛鍊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自然,弘曆很早就明白父皇的心思,但他從未驕縱肆為。不像康熙時期的皇二子雖然也聰明俊秀,能文能武,康熙對他也十分寵愛,不料長期的皇太子地位使他「肆惡虐眾,暴戾淫亂,專擅威權,糾聚黨羽,窺伺朕躬起居動作。」最終,康熙廢掉了皇太子。從這件事上看,弘曆做得就極優秀。這雖然與雍正的嚴加管教有關,但若不是弘曆自己能克制自己,深明大理,似無心計,實有心計,知道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又不應該做,那麼,他的下場極可能亦會像他的皇二伯那樣了結。
客觀上看,乾隆之所以能得恩寵並當上皇帝,也不全是因為其皇祖父和皇父對他寵愛有加的緣故,他自身突出的心計手段、才華和學識才是他真正登上皇位的資本。
行動之前先站穩腳跟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記住:站穩自己的腳跟。這是成功之道最基本的前提。乾隆一朝成為天子,便想盡了各種方法,鞏固自己至高無上的皇權,使任何人都不得染指。
最好的心計是無心計
清高宗乾隆,姓愛新覺羅,名弘曆,生於一七一一年。他是康熙之孫,雍正之子。
少年弘曆,深得祖父康熙的厚愛。這在當時給了他很大的鼓勵,並讓他終生難以忘懷。康熙六十一年四月,皇帝出巡塞外,皇孫弘曆隨駕扈從。弘曆六歲時即隨父親雍親王去過避暑山莊,那時皇祖還不知道有這麼個孫子,因為他的孫子真是太多了。此次則不然,在夏...
目錄
第一章 行動之前先站穩腳跟
最好的心計是無心計
付出,才會得到收穫
巧用兩派相互抑制
親兄弟也要較真
第二章 從別人的影子裡走出來
於無聲處聽驚雷
凡事中庸而行
追諡做給活人看
治本才可治標
第三章 觀察入微成就大事業
重本,但不能抑末
使臣下人人自危
要識廬山真面目
維護利益,不以「和親」為手段
第四章 賞罰要讓人心服口服
好馬仍須勤揚鞭
治吏莫要於懲貪
過錯之人尚能原諒
別讓下屬把自己涮了
第五章 用人做事必須黑白分明
糾枉必須過正
不求全用人
安內才能治外
不能不敗,但不能常敗
第六章 凡事要留有餘地
舉才,但要防濫舉
要顧自己的面子
急時需用忍
發怒時要手下留情
第七章 舟不能離水而成其功
小河有水大河滿
為百姓辦點實事
文興才能邦治
第八章 恩威應視情況因時而變
多和文人交朋友
順我則昌,逆我則亡
大刀闊斧的改革者
南巡的後遺症
第一章 行動之前先站穩腳跟
最好的心計是無心計
付出,才會得到收穫
巧用兩派相互抑制
親兄弟也要較真
第二章 從別人的影子裡走出來
於無聲處聽驚雷
凡事中庸而行
追諡做給活人看
治本才可治標
第三章 觀察入微成就大事業
重本,但不能抑末
使臣下人人自危
要識廬山真面目
維護利益,不以「和親」為手段
第四章 賞罰要讓人心服口服
好馬仍須勤揚鞭
治吏莫要於懲貪
過錯之人尚能原諒
別讓下屬把自己涮了
第五章 用人做事必須黑白分明
糾枉必須過正
不求全用人
安內才能治外
不能不...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天蠍座製作工作室出版日期:2014-09-03ISBN/ISSN:978986316537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