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新譯,經典重現
這部歷史演義是由蔡東藩以舊白話創作,再經學有專精的現代歷史學者以現代白話改寫,並不是純歷史,也沒有虛構歷史;既是歷史實錄,也可當作小說或文學作品來觀賞。其規模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在中國歷史演義中可謂絕無僅有,具有的效用,迥非官修的二十四史所能比擬。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提綱挈領的功效。——顧頡剛(著名歷史學家)
它既不是「純文學」,也不是「雅文學」;它不是純歷史,又沒有虛造歷史……一部好的歷史實錄,何嘗不可當作一部小說和文學作品看?——二月河(著名歷史小說家)
其規模之宏偉,卷帙之浩繁,內容之豐富,不僅在我國歷史演義中絕無僅有,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國通史都無法代替的。——裴效維(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
蔡東藩的通俗史學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是近代演義史書當中出版發行歷時最長、數量最大的一種。——李志庭(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著名作家、學者,其《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有史以來最通俗、最風趣、最受歡迎的歷史讀物,蔡東藩因此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章節試閱
劉裕的發家史
主意已定,劉裕當即與何無忌召集一百多名義士。何無忌假稱是朝廷派去的使臣,一騎當先,揚鞭馳入丹徒城。桓修絲毫沒有察覺,他聽說朝廷派來的使臣已到,忙出署相迎。見了面,還沒開口,就被何無忌一刀結束了性命。緊接著何無忌一聲令下,黨徒大呼討逆,桓修的部下驚駭不已,霎時潰散,沒有一人敢反抗。劉裕馳入府署後,安撫百姓,並將桓修安葬在城外。然後任命東莞人劉穆之為府主簿,讓劉毅前往廣陵囑咐孟昶、劉道規即日回應。
孟昶與劉道規立即殺掉桓弘,渡江前往丹徒,與劉裕會合。徐州司馬刁弘聽說丹徒有變,忙率部下趕到丹徒城,探問虛實。劉裕登城對刁弘說:「我們奉旨撥亂反正,除掉逆黨。現在賊人桓玄的首級已經高掛城門。你們都是大晉的臣民,現在無故糾眾來此,到底是何居心?」刁弘等人信以為真,當下退去。碰巧劉道規、孟昶已率一千人馬趕來,劉裕當即讓劉毅去追殺刁弘。劉毅回來報捷,劉裕又致信在京中任職的兄長劉邁,讓他立即起事。沒想到,劉邁做賊心虛,竟如實稟告桓玄。
桓玄聽說劉裕已經發難,不禁十分驚懼,忙任命劉邁為重安侯。劉邁拜謝而出。然而有人對桓玄說:「劉邁說不定是劉裕的同謀。」桓玄隨即將劉邁打入大牢,並捕獲劉裕的黨朋王元德、辛扈興、童厚之三人,將他們三人與劉邁一同斬首。又召來弟弟桓謙及丹陽尹卞範之等人商議禦敵之策。桓謙建議立即發兵,桓玄則想屯兵覆舟山,以守為攻。經桓謙等人再三力請,桓玄才令頓丘太守吳甫之與右衛將軍皇甫敷北上遏制劉裕軍。
劉裕得知桓玄已經發兵,也銳意進取。他先是封自己為徐州總督,任命孟昶為長史,讓孟昶守住京口;然後召集兩千名討逆義士,南下進軍;同時令何無忌寫好檄文,聲討桓玄。
劉裕起兵後,桓玄天天驚慌萬分。有人對桓玄說:「像劉裕這種烏合之眾,一定幹不出什麼大事,你有什麼好擔心的?」桓玄搖頭說:「劉裕是當世的英雄,而劉毅家底雖薄,賭博時卻能一擲百萬,何無忌也是一員有謀略的勇將。這三個人湊在一塊兒,怎麼能說他們幹不出大事呢?」果然警報連連傳來,先是吳甫之戰死江乘,隨後皇甫敷在羅落橋戰亡,而劉裕軍中只損失了一個檀憑之,並且兵鋒越發銳利。桓玄急忙讓桓謙屯駐東陵,卞範之屯駐覆舟山的西面,兩軍共計兩萬人。劉裕率軍來到覆舟山東面,令各軍飽餐一頓,然後丟掉所有存糧,誓死作戰。劉毅持長矛做先驅,劉裕也握刀隨後接應,眾將士踴躍衝入敵陣,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呼聲驚天動地。湊巧一陣順風吹過,劉裕軍趁風縱火。霎時煙焰蔽天,將桓謙、卞範之兩軍燒得焦頭爛額,與鬼為鄰。桓玄料知劉裕軍不好對付,已先派殷仲文在石頭城準備船隻。一接到桓謙戰敗的消息,他就策馬出都前往石頭城,乘船逃往江南。劉裕乘勝長驅,直入建康。
劉裕入城安定民眾後,讓劉毅追捕桓玄,又讓尚書王嘏率百官去迎進晉安帝,同時下令誅殺桓氏宗族。司徒王謐本是桓玄的爪牙,桓玄篡位時,王謐曾親手把晉安帝的印璽奪去,捧給桓玄。眾人都視他為罪魁,勸劉裕殺掉王謐,但是劉裕不答應。原來,劉裕少年孤貧時,王謐曾代他償還債務,所以劉裕不忍心殺掉他,仍讓他在朝中做事。王謐對劉裕大獻殷勤,舉薦劉裕統領揚州軍事。劉裕一再推辭,任命王謐為侍中,兼任揚州刺史。感恩的王謐更是大力推舉劉裕督領八州軍事,兼任徐州刺史。這次,劉裕不再推辭。受任後,劉裕任命劉毅為青州刺史,何無忌為琅玡內史,孟昶為丹陽尹,劉道規為義昌太守,並將所有軍政,交由劉穆之審定。
與此同時,諸葛長民與趁機起事的歷陽軍民圍攻刁逵。刁逵雖然逞刁,最終也是落得飲刀斃命的下場。
桓玄逃到尋陽,在刺史郭昶之的支持下,仍自稱楚帝,威福依舊。隨後聽說劉毅率軍追來,將到城下,桓玄驚慌失措,急忙派部將庾稚祖、何澹之堵住湓口,然後挾持晉安帝以及皇后王氏、穆帝后何氏西逃江陵。劉毅與何無忌、劉道規諸將在桑落洲大破何澹之的水軍,奪下湓口、尋陽,然後派使者回去報捷。劉裕因為晉安帝被桓玄劫走,於是迎奉武陵王司馬遵為大將軍,請他入居東宮,同時令劉毅等人繼續追擊桓玄。
桓玄在江陵召集了兩萬多名荊州兵,挾持晉安帝東下。在崢嶸洲被劉毅軍燒得一塌糊塗,狼狽的他慌忙改乘小船,帶著晉安帝逃回江陵。桓玄的部將殷仲文向劉裕投降,帶著兩位皇后回京。跑回江陵的桓玄眾叛親離,只得乘夜逃往漢中。南郡太守王騰之、荊州別駕王康產將晉安帝迎入南郡府,不久又遷到江陵。
益州刺史毛璩有個侄子叫毛修之,是桓玄的屯騎校尉。毛修之誘騙桓玄去四川,桓玄聽從他的建議西行。走到枚回洲,碰到幾隻從上游來的喪船,船頭立著一員大將,與毛修之打了一個照面。大將厲聲喝道:「你們船上有沒有窩藏逆賊?」毛修之沒有回答,桓玄卻顫聲說道:「朕是當今的新天子,哪裡來的盜賊,敢在朕面前胡言亂語!」話還沒說完,對面船上又跳出兩員大將,搭弓上箭,將護在桓玄面前的人全部射倒。桓玄正驚慌失措,突然見數人持刀躍入自己的坐船,為首的正是剛剛問話的大將。桓玄驚駭地問道:「你……你們是什麼人?竟敢對天子無禮!」那員大將應聲道:「我們來殺天子的賊臣!」說到這裏,只見刀光一閃,桓玄身首分離。這員大將正是益州督護馮遷。
益州刺史毛璩有個弟弟叫毛璠,在寧州擔任刺史時病逝。毛璩請姪孫毛祐之及參軍費恬將弟弟的遺體帶回故里,並派馮遷護喪。恰巧途中遇到桓玄的坐船,毛修之一聲令下,馮遷一行人便一齊動手,殺死賊人桓玄。不用說,剛剛放箭的兩員大將便是費恬、毛祐之了。馮遷砍下桓玄的首級,擒住桓玄的兒子桓昇,殺死桓玄的族人桓石康、桓濬,然後令毛修之帶著桓玄的首級並將桓昇押往江陵。晉安帝封毛修之為驍騎將軍,並將桓玄的首級掛在東市,頒詔大赦天下,唯獨桓氏族人除外。
桓玄的侄子桓振逃到華容,召集了數千名黨徒。得知劉毅退到尋陽,他立即襲擊江陵城。躲在沮川的桓謙也糾眾回應。江陵城內只有王騰之、王康產二人駐守,二人手下的將卒不多。一場惡戰,王騰之、王康產戰死。晉安帝當時正在江陵的行宮裏,桓振持刀闖進來,正要一刀結果晉安帝的性命,幸虧桓謙及時趕來勸阻,他才罷手,向晉安帝跪拜而出。安葬桓玄後,桓謙率百官覲見安帝,先是把玉璽還給他,然後撤換他的貼身侍衛,改用自己的黨羽,並趁勢攻取襄陽等城。
退駐尋陽的劉毅還以為逆賊已除,可以高枕無憂,哪知死灰復燃,又有二桓餘孽襲取江陵。劉毅急忙令何無忌、劉道規二將討伐二桓。大軍走到馬頭,正碰上桓謙的人馬。當下殺了一場,桓謙的部眾敗退,何無忌、劉道規直逼江陵。桓振令黨徒馮該在楊林設伏,然後親自率部眾到靈溪迎戰。何無忌仗著剛打完勝仗的銳氣輕率進軍,不料深陷埋伏,大敗而還。幸虧劉敬宣及時接濟他們糧草和船隻,劉軍才得以迅速恢復元氣。
劉敬宣是劉牢之的兒子,他屢次想募兵討伐桓玄,始終沒能如願。桓玄死後,劉敬宣投靠劉裕,劉裕任命他為晉陵太守,不久,又授他為江州刺史。因為劉毅大軍去討伐桓玄的餘黨,總想出力的劉敬宣便籌備舟械,隨時接應劉軍。
何無忌、劉道規得到援助後,再次進兵夏口。劉毅也督軍攻入魯城。等劉道規攻克偃月壘,兩路大軍會師,向巴陵進軍。大軍號令嚴整,沿途秋毫不犯,深得人心。桓振挾持晉安帝屯兵江津,派使者求和,說只有割讓江、荊二州,才肯奉還天子。劉毅等人不答應。南陽太守魯宗之,突然起兵襲擊襄陽,桓振還軍迎戰,令桓謙、馮該留守江陵。桓謙派馮該駐守豫章口,後來得知馮該戰敗,桓謙立即棄城逃走。劉毅軍徑直馳入江陵,斬殺逆黨卞範之等人。
這次晉安帝沒被挾持走,仍在江陵。劉毅到行宮覲見晉安帝,晉安帝慰勞他一番,令他主持一切事宜。劉毅正打算追剿桓振和桓謙,剛巧桓振回軍救援江陵,途中聽說江陵城已經失守,部眾霎時駭散,桓振只好逃到溳川。後來,桓振又襲擊江陵,結果中了將軍劉懷肅的埋伏,被一網打盡。桓氏餘孽,只有桓謙逃到後秦。
晉安帝改元義熙,大赦天下。桓氏宗族中唯獨桓沖的孫子桓胤得到赦免。晉安帝令他遷居新安,下令保存桓沖的宗祀,以保全功臣一脈。桓沖是桓玄的叔父,有功於晉室,曾被封為豐城公。劉裕令劉毅、劉道規留駐夏口,讓何無忌護送晉安帝回建康。晉安帝回到建康,令百官復職,任命琅玡王司馬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司馬遵為太保,並且重賞劉裕、劉毅、何無忌、劉道規等功臣。
劉裕力辭官爵,乞求歸鄉。晉安帝不答應,派百官勸慰他。劉裕又請求在京外供職,於是晉安帝令他督管荊、司、梁、益、寧、雍、涼等十六州軍事,並允准他回丹徒鎮守。又封劉毅為左將軍,何無忌為右將軍,二人分別督管豫州、揚州的軍事;劉道規為輔國將軍,督管淮北的軍事。
劉裕的發家史
主意已定,劉裕當即與何無忌召集一百多名義士。何無忌假稱是朝廷派去的使臣,一騎當先,揚鞭馳入丹徒城。桓修絲毫沒有察覺,他聽說朝廷派來的使臣已到,忙出署相迎。見了面,還沒開口,就被何無忌一刀結束了性命。緊接著何無忌一聲令下,黨徒大呼討逆,桓修的部下驚駭不已,霎時潰散,沒有一人敢反抗。劉裕馳入府署後,安撫百姓,並將桓修安葬在城外。然後任命東莞人劉穆之為府主簿,讓劉毅前往廣陵囑咐孟昶、劉道規即日回應。
孟昶與劉道規立即殺掉桓弘,渡江前往丹徒,與劉裕會合。徐州司馬刁弘聽說丹徒有變,忙率部下...
作者序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讀的書少得可憐,但一個少年求知的興致是極高的,閱讀的興趣極強,加上當時的課業沒有什麼壓力,因此可以讀現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時間去讀的「雜書」。當時中華書局出版的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雜書」,它把民國時期紛亂的歷史講得有條有理,還饒有興味。雖然一些大段引用當時文件的部分比較枯燥,看的時候跳過了,但這部書還是深深吸引了我。後來就要求母親將《中國歷朝通俗演義》都借來看。透過這部書,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歷史的複雜、深刻,實在超出一個少年人的想像,看到那些征戰殺伐、宮闈紛爭之中人性的難測,確實感到真正的歷史與那種黑白分明的歷史觀大不相同。當時,我們的歷史知識都是從「儒法鬥爭」的框架裡來的,歷史在那個框架裡是那麼單純、蒼白;而蔡東藩所給予我的,卻是一個豐富和蕪雜得多的歷史。在這部書裡,王朝的治亂興衰,人生的枯榮沉浮,都讓人感慨萬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遠的時間深處的人的命運。可以說,我對於中國歷史的真正瞭解,就是從這部歷史演義開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這部煌煌巨著,確實是瞭解中國歷史的最佳讀本。這是一部難得的線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說「演義」歷史,以歷史知識「豐富」通俗小說,既可信又可讀。
蔡東藩一生窮愁潦倒,他的經歷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他對於歷史的描述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的。他不是一個魯迅式的啟蒙者,但他無疑具有一種另類的現代性,一種與五四新文學不同的表達策略。蔡東藩並不高調激越,他的現代性不是啟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啟你蒙」,而是講述歷史,延續傳統。他的作品具有現代的想像力,表現了現代市民文化的價值觀。
在《清史通俗演義》結尾,蔡東藩對於自己做了一番評價,足以表現一個落寞文人的自信:「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借鑑,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這部著作,足以與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名著「並傳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貫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歷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歷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歷史變成了一種刻板和單調的表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蔡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活的歷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碑文中這樣闡釋中國文明的命運:「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今天,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歷史連續性和不斷更新的魅力正在煥發光芒,馮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期許正在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時機,蔡著《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新譯,就更顯其價值。我們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並從歷史中得到啟示,走向更好的未來。
讓我們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豐富的世界。
是為序。
張頤武:著名評論家、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
目錄
序 言 .................................................... 002
龍護神畏的奇人 ............................................ 008
劉裕的發家史 .............................................. 017
南燕敗亡 .................................................. 025
計平譙縱 .................................................. 035
後秦的消亡 ................................................ 044
劉宋初建 .................................................. 055
北魏崛起 .................................................. 065
迎立新主 .................................................. 076
檀道濟平逆 ................................................ 085
赫連氏族滅國亡 ............................................ 094
劉湛冤殺檀道濟 ............................................ 104
魏主滅涼 .................................................. 112
范曄伏法 .................................................. 122
宋魏交戰 .................................................. 132
張暢智答李孝伯 ............................................ 141
序 言 .................................................... 002
龍護神畏的奇人 ............................................ 008
劉裕的發家史 .............................................. 017
南燕敗亡 .................................................. 025
計平譙縱 .................................................. 035
後秦的消亡 ................................................ 044
劉宋初建 .................................................. 055
北魏崛起 ..............................................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視界出版日期:2014-05-15ISBN/ISSN:978986573205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