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歷史演義是由蔡東藩以舊白話創作,再經學有專精的現代歷史學者以現代白話改寫,並不是純歷史,也沒有虛構歷史;既是歷史實錄,也可當作小說或文學作品來觀賞。其規模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在中國歷史演義中可謂絕無僅有,具有的效用,迥非官修的二十四史所能比擬。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
浙江蕭山人,著名作家、學者,其《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有史以來最通俗、最風趣、最受歡迎的歷史讀物,蔡東藩因此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章節試閱
秦朝滅亡
趙高聽說二世已死,立即走進宮中,將傳國御璽掛在身上。他本想自己篡位,又擔心內外不服,便先將公子嬰抬了上去,等與楚軍議和之後,再作打算。主意打定後,就召集朝臣及宗室公子,當眾說道:「二世無道,恣行暴虐,人人怨憤,現在已經自刎了。公子嬰為人仁厚,理應繼承帝位。我大秦本是一個小國,自始皇統一天下,才稱皇帝。現在六國復興,海內分裂,不應空沿帝號,仍應稱王。」眾臣聽了,心裡都很反對,只因懼怕趙高淫威,才不敢有異議,只好勉強作答,聽憑趙高裁奪。趙高一面令公子嬰齋戒,選擇吉日接受御璽;一面收拾二世屍首,把他當做平常百姓草草棺殮,葬在杜南宜春苑中。
公子嬰被推立為王,暗想趙高弑主,大逆不道,如果不設法將他除去,將來必定篡位,而大臣公子又沒有一個可以商量的,便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召來密商。正在密議,忽然有一個人踉蹌走進來:「趙高派人前往楚營求和,將要大殺宗室,自稱為王,與楚軍平分關中了。」公子嬰一瞧,乃是心腹太監韓談,便低聲囑咐道:「我原料他不懷好意,讓我齋戒數日,入廟祭祖,明明是想在廟中殺死我。我就託病不去,以免遭他毒手。」韓談說:「公子只說有病,還不是上策。」公子嬰又說:「我如果不去,趙高必會親自來請,你與我的兩個兒子事先埋伏在兩旁,將他刺死,便可永除後患了。」韓談欣然領命,與公子嬰的兩個兒子事先做好準備,專等趙高進來,一同下手。
趙高派人拿著降書拜見沛公,想與他平分關中,沛公不肯答應,叱回趙高派來的使臣。趙高見此計不成,擔心人心渙散,就急著要公子嬰齋戒繼位,穩定大局。於是定了日期,派人報知公子嬰,公子嬰也不推辭。祭祖這一天,趙高先到廟中,等了很久,也不見公子嬰到來。一再差人催促,下人回報說公子有病,不能親自到來。趙高又急又氣,就匆匆趕往王宮。進了宮門,遙見公子嬰趴在案上,趙高便大聲叫道:「公子如今已經為王,理應入廟祭祖,為何不去?」話未說完,兩旁突然跑出三個人,手執兵器跳到趙高的面前,喝道:「弑君亂賊,還敢胡言!」趙高來不及回答,韓談手起刀落,將他砍倒在地上,公子嬰的兩個兒子雙刃並舉,連下兩刀,趙高立即送命。公子嬰見趙高已除,召集群臣入宮,指著趙高的屍首,歷數他的罪惡。群臣爭相讚頌公子嬰英明,都說趙高死不足惜,還應誅他三族。公子嬰點頭稱是,便令衛隊捕捉趙高家屬,並把趙成、閻樂一併拿獲,處以死刑。然後祭祀祖廟,登大位,調兵遣將,把守嶢關。
探報到沛公的軍營,向他詳細地說明宮中的情況,沛公準備率兵進攻,張良說道:「秦兵還很強大,不能輕易進攻。聽說守關的秦將是一個屠戶的兒子,必定貪圖小利。希望沛公派人拿著金銀珠寶前去賄賂秦將,然後在嶢關四周,登山張旗。秦將內貪賄賂,外怯強兵,定會投降!」沛公依從他的建議,命酈食其拿著財物入關,招誘秦將,又調撥部兵幾千人,悄悄上山,遍列旗幟。秦將登關東望,只見山中高低上下全是楚旗,不禁膽戰心驚。恰在此時,酈食其叩關求見,送上金銀珠寶,秦將心花怒放,看一樣,愛一樣,當即答應與沛公聯合,一同攻打咸陽。
酈食其告別秦將,回來稟報沛公。沛公很高興,又令酈食其入關訂約,旁邊有一人出言阻止道:「不可!不可!」沛公回頭一看,說這話的就是前日獻計的張良。張良接著說:「這不過是秦將一人貪利答應,他的部下未必都同意。我們如果突然與他們聯合,萬一他的士兵發生變故,偷襲我軍,那就危險了!最好是乘他不備,立刻攻擊,定能獲勝。」沛公連聲稱好,便令周勃率步兵偷偷地越過蕢山,繞到嶢關後面襲擊秦營。秦將認為酈食其離去後還會來續約,所以安心等著。猛然間聽到一聲呐喊,有許多敵兵從營後殺來,秦兵茫無頭緒,秦將不知何因,親自到營後察看,不防一個大將拿著刀突然進來,將他的頭顱劈開。
殺死秦將的人正是周勃。周勃是沛縣的一個平民,小時候學織蠶箔賺錢糊口。後來漸漸長大,身強力壯,學得一身好本領。沛令聽說他技勇超人,便封他為中涓。沛公起兵入城,周勃就投效麾下,每次打仗必做先驅,功勞很大。後來沛公做了碭郡長,封周勃為虎賁令。這次周勃又殺死秦將,踏平秦營,功勞更大了。關上守兵紛紛逃離。沛公領兵入關,接應周勃,追殺秦兵。從此沛公的軍隊沿途無阻,直抵灞上。
這一年秦王公子嬰沿秦舊例,正準備改元,不料戰敗將士陸續逃回,報稱沛公軍已逼近都下。公子嬰驚慌失措,忙召集大臣商議。過了很久才過來三五個人,都束手無策,不敢發言。公子嬰更加焦灼,這時忽然有軍書遞進來,取過一看,是沛公寫的招降書。公子嬰想了一會兒,既不能戰,又不能守,只好出去投降。沛公來到公子嬰面前,公子嬰不得不屈膝下跪,俯首請降。沛公接過御璽,命他起身,一同進入咸陽。公子嬰稱王只有四十六天,便把秦室江山雙手奉獻。這並非公子嬰誤國,實因始皇、二世造孽太深,所以才有此慘象。
沛公入殿後,吩咐眾人休息,將士們趁機打開府庫,拿出金銀財寶,分了起來。只有蕭何一人獨自前往丞相府,特別尋找秦朝圖籍一併收藏,好方便日後查看,諸如關塞險要、戶口多寡等,都可按圖尋索,一目了然。沛公也趁著閒暇入宮探視,只見雕樓畫棟,曲榭回廊,一步步引人入勝,一層層換樣生新,內外宮殿,確實規模巨集麗、做工精細,所有花花色色的帷帳,奇奇怪怪的珍玩,羅列四圍,應接不暇。最可憐的是宮中的這一群美人兒,嬌怯怯地前來迎接:有的是娥眉半蹙,有的是粉臉生紅,有的是海棠帶雨、盈盈欲淚,有的是迎風楊柳、嫋嫋生姿。沛公左顧右盼,不禁惹動那好色心腸,一面傳諭免禮,一面步入正寢,好久也不見出來。
突然有一個將領進來說:「沛公是想擁有天下呢,還是做個富家翁便心滿意足呢?」沛公看是樊噲,默然不答,只呆呆地坐著。樊噲又說:「難道沛公一入秦宮就受到迷惑不成?試看秦宮,正因為如此奢麗,所以才導致秦朝滅亡,沛公怎麼會需要這些東西?請速還軍灞上,不要留在宮中!」沛公仍然不動,慢慢答道:「我覺得有些困倦,今晚就在此住一夜吧!」樊噲很氣憤,又擔心出言唐突會觸怒沛公,便轉身走出,尋找智士張良。
碰巧張良進來,樊噲就把裡面的情形告訴他,要他勸阻沛公。張良點頭進去,對沛公說:「秦朝無道,所以沛公才能到這裡,為天下除殘去暴,天下無不拍手稱快。現在沛公才入秦都,便想在此作樂,恐怕昨日秦朝亡,明日沛公亡啊。何苦為了一時安逸,弄得功敗垂成呢?古人有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希望你聽樊噲之言,不要自取滅亡啊。」
沛公聽了張良的話,翻然醒悟,立即起身走出。下令封府庫、閉宮室,然後回到灞上,傳令三軍,不得騷擾居民,違令者立斬不赦。又派人會同秦吏安撫郡縣,秦民歡欣鼓舞,巴不得沛公做秦王。沛公安排好一切,就在灞上駐紮,聽候項羽的消息。
項羽自收服章邯以後,由東入西走到新安,忽然聽說秦兵要謀變,又惹出項羽的殺心。原來秦朝興盛時,各地吏卒徵調入都,往往被秦兵虐待,此次秦將章邯聯同項羽屢戰屢勝,那些投降的秦兵反而成了降虜,自然受到報復,被他人淩辱。秦兵於是私下商量說:「章將軍無端投靠楚軍,讓我等一同歸降,我等被他哄騙,自投羅網,充作各國奴隸。如果楚軍能夠乘勝入關,我等能夠與骨肉相見,死也甘心。否則,各國吏卒把我等擄掠,秦必定殺死我們的父母妻子,到那時我們又能怎麼樣呢?」這種議論,漸漸地傳到各國軍中,各國軍將便去告訴項羽。項羽就召英布、蒲將軍進帳商議一番,然後令他們分頭行動。結果秦兵全部被殺死,只留下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個人。
項羽這才放心拔營西去,途中已沒有秦壘,項羽等人如入無人之境,一口氣跑到函谷關。關門卻緊閉著,上面站著的守兵也是楚軍,只是隨風蕩漾的旗幟上面都寫著「劉」字。項羽在途中,已聽到一些沛公入關的音信,現在見有劉字旗幟,心中慌亂,便抬頭對守兵說:「你等替何人守關?」守兵回答道:「奉沛公之命,在此守著。」項羽又問道:「沛公已經攻入咸陽了嗎?」守兵又答道:「沛公早就攻破了咸陽,現在灞上駐紮。」項羽急忙說:「我率大軍前來,你等快快開關,讓我進去見沛公。」守兵說:「沛公有命,無論是誰的軍隊,都不准放進來!」項羽十分惱怒:「劉季無禮,竟敢抗拒我嗎?」便令英布等人努力攻關,自己在後面監督,退後者立斬。守兵不過數千,顧左失右,顧右失左,怎麼能守得住?不到一天,英布等人就躍登關上,殺掉守兵,然後開關迎入項羽,逼近戲地。
當時天色已晚,項羽就在戲地西邊紮下營盤。這地方叫做鴻門,項羽在營中設宴,犒勞士兵,並且與將佐商議如何對付沛公。有主張決裂的,有主張議和的,項羽猶豫不決。這時,忽然來了一個使人,說有機密稟報。項羽立即召他入帳,那人上前跪稟,稱自己是由曹無傷派來的。
項羽問他來這兒的原因,那人說道:「沛公想在關中稱王,用秦朝的公子嬰為相,把秦宮府中的一切珍寶據為己有。」項羽不禁拍案大罵道:「劉邦實在可恨,竟然目中無人,我明天定要滅他!」范增在旁邊進言道:「沛公居住在山東時,貪財好色。現在進入秦關,聽說他不取財物,不接近婦人,與先前判若兩人。此人定心懷大志,不可小覷!並且我已令人遙觀他的軍營,相士都說他營上有天子之氣。如果此時不除,後患無窮!請將軍號令將士前去攻打沛公!」項羽悍然道:「我打敗一個劉邦,如同摧毀朽木,有何難處?今日宴飲,並且天色已晚,就讓他再活一夜,明天早晨進攻。」說完,遣回來使,囑咐他回去稟報曹無傷,明日出兵,讓他做內應,來使應聲離去。
項羽擁兵四十萬,號稱百萬,氣焰囂張無比。沛公只有十萬人,無法與項羽相比。並且鴻門、灞上相距僅四十里,又沒有什麼險阻,項羽的大軍一發即至,如何阻攔?眼見一強一弱,一眾一寡,沛公生死就在旦夕。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天意已屬沛公,當然有救星出現,使他化險為夷。
秦朝滅亡
趙高聽說二世已死,立即走進宮中,將傳國御璽掛在身上。他本想自己篡位,又擔心內外不服,便先將公子嬰抬了上去,等與楚軍議和之後,再作打算。主意打定後,就召集朝臣及宗室公子,當眾說道:「二世無道,恣行暴虐,人人怨憤,現在已經自刎了。公子嬰為人仁厚,理應繼承帝位。我大秦本是一個小國,自始皇統一天下,才稱皇帝。現在六國復興,海內分裂,不應空沿帝號,仍應稱王。」眾臣聽了,心裡都很反對,只因懼怕趙高淫威,才不敢有異議,只好勉強作答,聽憑趙高裁奪。趙高一面令公子嬰齋戒,選擇吉日接受御璽;一面收拾二世屍...
作者序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讀的書少得可憐,但一個少年求知的興致是極高的,閱讀的興趣極強,加上當時的課業沒有什麼壓力,因此可以讀現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時間去讀的「雜書」。當時中華書局出版的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雜書」,它把民國時期紛亂的歷史講得有條有理,還饒有興味。雖然一些大段引用當時文件的部分比較枯燥,看的時候跳過了,但這部書還是深深吸引了我。後來就要求母親將《中國歷朝通俗演義》都借來看。透過這部書,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歷史的複雜、深刻,實在超出一個少年人的想像,看到那些征戰殺伐、宮闈紛爭之中人性的難測,確實感到真正的歷史與那種黑白分明的歷史觀大不相同。當時,我們的歷史知識都是從「儒法鬥爭」的框架裡來的,歷史在那個框架裡是那麼單純、蒼白;而蔡東藩所給予我的,卻是一個豐富和蕪雜得多的歷史。在這部書裡,王朝的治亂興衰,人生的枯榮沉浮,都讓人感慨萬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遠的時間深處的人的命運。可以說,我對於中國歷史的真正瞭解,就是從這部歷史演義開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這部煌煌巨著,確實是瞭解中國歷史的最佳讀本。這是一部難得的線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說「演義」歷史,以歷史知識「豐富」通俗小說,既可信又可讀。
蔡東藩一生窮愁潦倒,他的經歷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他對於歷史的描述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的。他不是一個魯迅式的啟蒙者,但他無疑具有一種另類的現代性,一種與五四新文學不同的表達策略。蔡東藩並不高調激越,他的現代性不是啟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啟你蒙」,而是講述歷史,延續傳統。他的作品具有現代的想像力,表現了現代市民文化的價值觀。
在《清史通俗演義》結尾,蔡東藩對於自己做了一番評價,足以表現一個落寞文人的自信:「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借鑑,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這部著作,足以與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名著「並傳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貫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歷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歷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歷史變成了一種刻板和單調的表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蔡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活的歷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碑文中這樣闡釋中國文明的命運:「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今天,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歷史連續性和不斷更新的魅力正在煥發光芒,馮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期許正在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時機,蔡著《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新譯,就更顯其價值。我們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並從歷史中得到啟示,走向更好的未來。
讓我們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豐富的世界。
是為序。
張頤武:著名評論家、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
目錄
秦朝滅亡
鴻門宴
胯下之辱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陳平投奔漢王
逃亡
背水一戰
隨何傳命招英布
范增斃命
小兒大義救百姓
酈生貪功遇難
劉、項修和
十面埋伏
漢王稱帝
韓信被擒
封侯定制
白登山之圍
假公主和親
秦朝滅亡
鴻門宴
胯下之辱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陳平投奔漢王
逃亡
背水一戰
隨何傳命招英布
范增斃命
小兒大義救百姓
酈生貪功遇難
劉、項修和
十面埋伏
漢王稱帝
韓信被擒
封侯定制
白登山之圍
假公主和親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視界出版日期:2014-03-26ISBN/ISSN:978986598179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7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