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就圖書館空間主要探討的人、書、管理者與讀者等關係論起,並就圖書館建築設計營建、使用管理等課題論述其發展趨勢。然後分述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專門圖書館之建築特色與發展。最後輔以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教育與研討會及大事記。
本書特色
圖書館建築是圖書館事業與服務的主要基地,建築也是隨著科技發展與社會變遷而不斷變動的專業。
作者簡介:
林光美 主編
現任社團法人臺灣客家論壇協會常務理事、臺大出版中心顧問、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監事、社團法人臺北市臺灣旅遊地學協會名譽理事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專長領域為:圖書館行政與管理、圖書館建築、校史館與博物館管理。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臺灣大學校史館館長、臺灣大學博物館群召集人、教育部98~101年推動公共圖書館活力再造專家計畫評審委員。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綜 論
一、圖書館空間主要探索「人」使用「書」及「管理者」與「讀者」關係
二、讀者使用觀點下之圖書館建築設計與實踐
三、各章節陳述重點
四、相關文獻紀要
第一章
綜 論
圖書館建築百年來的演變並非僅代表著建築技術的日新月異,更是反映了當代圖書館思維的發展與變遷。回顧百年來的發展,無論是由封閉保存進化至開放利用的典藏觀念,由紙本式、文書式轉變為自動化、數位化的館藏管理觀念,以及各式建築工法科技潮流之發展與引進,均一再顛覆了我國圖書館建築與內部空間設計的觀念與具體做法。如能針對上述演變的過程進行較全面性之探討回顧,透過圖書館建築此一面向,重新檢視百年來我國圖書館事業之發展藍圖,亦不啻為圖書資訊學之相關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野與觀點。
本文在闡述臺灣之圖書館建築時著重三個要點:
1. 著重以史事詮釋觀點,客觀說明因應社會外在環境演變、圖書館內部組織作業與空間發展,對圖書館建築之影響;
2. 呈現重大歷史事件脈絡與轉折,對於圖書館法及營運基準、重大館舍落成、科學技術發展、921大地震等事件說明前提及檢討;
3. 立基於人才培育與領域展望之立場,針對圖書館建築專業團體及不同相關專業之培育及未來發展以鋪陳內容。
一、圖書館空間主要探索「人」使用「書」及「管理者」與「讀者」關係
百年以來圖書館建築事業發展造就了不同類型之圖書館建築,推究圖書館建築空間觀念之轉變,不脫讀者(人)對書之使用與管理者(人)對讀者(人)之關係轉變。溯及上古時期書籍簡略、識字者稀少,圖書館以典藏保護珍貴典籍為主;然而隨印刷術發展及教育開放,圖書館建築從原本著重收藏圖書之建築物,逐漸演化成為開放圖書服務及冀求吸引讀者來訪之建築型態。從古籍中記載埃及之亞歷山大圖書館、羅馬 Caracalla 浴場附設圖書館,到中世紀的修道院、13世紀時不限宗教神學書籍之大學圖書館、19世紀初為滿足大眾對於知識的追求之公共圖書館,圖書館建築例隨不同社會型態及讀者需求而變遷。而讀者閱覽書籍方式亦從中世紀修道院壁龕式個人座位(carrel)、誦經臺系統(lectern system),因應藏書增加轉變成為書櫃系統(stall system),更在16世紀有書櫃沿牆擺設之靠牆式系統(wall system),19世紀有閉架書庫與開放閱覽區分開之圖書館,20世紀則有麥克唐納(A. S. McDonald)提出模矩化概念,而有連結書架配合柱位而成為藏書單元空間之圖書館型態出現,上述諸般型態清楚陳現書籍量快速增加下,圖書館員以紙本目錄管理而犧牲讀者直接涉獵書籍之權利,淪為閉架典藏處所之窘況。近年來圖書館建築大型化、單一管制口、開架閱覽、研究小間、自動化趨勢及服務觀念下,對讀者權益有相當程度提升。隨著數位時代之開展,數位化趨勢及網際網路科技顛覆圖書館典藏實體資料開放服務之模式,更促使圖書館建築在館員設定設計條件(建築需求書),促使設計專業發揮巧思尋求圖書館建築之新樣態,如數位化圖書館與智慧化圖書館,呈現多元且豐富之圖書館建築案例。
二、讀者使用觀點下之圖書館建築設計與實踐
圖書館建築是相當著重「機能性」之建築型態。圖書館對讀者之服務,必須借諸圖書館員營運管理方式(軟體)與圖書館建築空間設施(硬體)所形成之服務介面來達成。為了達成圖書館服務之使命與滿足讀者需求,圖書館館員身為管理者與服務者,除需要衡量讀者之使用需求與管理方式,並在現有之科學技術工法發展下,針對圖書館保存書籍使命及方式,圖書館構造及設施技術、環境控制等,設定興建圖書館建築之重要決策,包括建築規模與經費、使用機能分區管理、建築技術與營建模式等。
圖書館員也在服務讀者過程中,累積相當重要且豐富之經驗,可以提供給設計專業參考,這就是圖書館員參與館舍建設之「使用參與」理念。另一方面,圖書館員往往缺少對於營建圖書館硬體空間所需要之知識,而需要設計專業如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等來協助,以發展圖書館建築空間設計,例如空間配置(認知、尋路、防災)、結構與設施(模矩、綠建築)、造型美感(挑空、家具裝修),圖書館員與建築師兩者間因為專業背景差異之協調溝通,而共創良好之圖書館建築,其實是圖書館建築營建模式與服務採購之重要議題。臺灣早期歷經公部門建築由營建設計專業主導階段,歷經1998年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興建案例所彰示圖書館員參與所起帶頭作用,及國立臺中圖書館輔導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計畫,對於今天臺灣公部門圖書館興建過程中,館員積極主動參與當有相當之影響。
三、各章節陳述重點
本文首章由林光美綜論圖書館建築百年演變,論及空間觀念之變遷與使用觀點下的建築設計,另於第四節簡要說明重要參考文獻(劉美蘭、劉雅姿編輯);第二章論述圖書館建築之設計課題,由黃世孟從「設計、營建」與「使用、管理」兩個面向切入進行論述,以利圖書館與建築兩方專業對話,內容涵蓋圖書館建築興建及使用過程中之諸般議題。
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別論述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及中小學圖書館建築之特色及發展,由臺灣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建築」編輯小組(簡稱編輯小組)協助文獻蒐集與重點摘要,由吳可久擬定題綱並進行文獻摘要之篩選分類,再由編輯小組彙整編輯。內容包括上述圖書館之定位、功能組織與空間發展,圖書館規模與館藏發展,圖書館建築案例及空間造型等。
第六章為專門圖書館建築之特色及發展,由編輯小組製發問卷及蒐集資料,蔣禮芸、黃靖斐及陳建翰撰寫論述與分析。內容涵蓋政府機關圖書館、醫學圖書館、學(協)會圖書館、工商圖書館、大眾傳播圖書館、宗教圖書館及其他專門圖書館等。
第七章為總結與展望,首節收錄陳格理論述圖書館建築的用後評估研究,第二節記述圖書館建築教育與學術研討活動,並總結圖書館建築發展議題及展望。文末附錄大事紀供閱讀者進一步參酌。
四、相關文獻紀要
為了勾勒百年來圖書館建築發展歷程,並探析各時期的發展特色與課題,本文除了參酌各冊《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之外,廣收近十年建築類期刊與圖書館學期刊之相關文獻,亦參考相關主題專書論著、學位論文及研討會論文,同時因應增補資料需求參酌一些網路資源,以求深廣兼俱。以下即就本文梳理圖書館建築各階段發展趨勢與重點議題時所參考之代表性文獻,簡要整理說明之。
(一)通論
1. 《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
國家圖書館於民國70年首編《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77年續編《第二次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88年編製《第三次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自89年起開始逐年編輯出版,以所出版之最近一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圖書館年鑑》為例,收錄9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臺灣地區圖書館事業有關之事件、活動、會議及資料,不過為顧及內容的完整性和敘述的連貫性,部分文稿的資料年代,會向前追溯或往後延之。大體來說,圖書館年鑑內容涵蓋:各類型圖書館事業現況、全國圖書館事業統計、圖書館合作與交流、圖書資訊學教育、相關團體、大事紀、書目提要、期刊論文索引、單位名錄、系所名錄、相關法規與標準,此外尚有專題論述及圖書館人物等。年鑑提供廣泛資料及發展脈絡,是重要參考工具。
2. 張鼎鍾,《圖書館建築趨勢》(臺北市:三民,1990)
本書係國內最早有系統引介圖書館建築趨勢的專著,編譯自1987年Library Trends期刊第36期有關圖書館建築趨勢的文章計13篇,內容包括:公共圖書館建築之趨勢、學術圖書館建築設備之趨勢、專門圖書館建築之趨勢、學校圖書館媒體設備、家具與館藏之發展及趨勢、圖書館照明設計的趨勢、圖書館建築中環境設計的趨勢、圖書館工作人員所用家具之趨勢、機械系統與圖書館、輸出效果評估與圖書館空間之規劃、圖書館現有空間的再利用及明日的圖書館建築,主題涉及許多面向之圖書建築趨勢,對掌握圖書館建築趨勢的理論及實務上,具有參考價值。
3. 林景淵,《日據時期的臺灣圖書館事業》(臺北市:南天,2008)
這是一本全面性調查與研究日據時期臺灣圖書館事業的著作,述及日據時期臺灣(含澎湖)共有91所大大小小的圖書館以及大學、中學附設圖書館,其中包括大正4年(1915)8月正式開館的臺灣總督府圖書館(今國立臺灣圖書館之前身),然而在日本戰敗退出臺灣以後,圖書館事業突然衰微,各地圖書館藏書或遭廢棄或無人聞問,到光復後的民國35年10月只剩13所。此外,同樣探討日據時期圖書館事業之論述為曾賢的〈日據時期(1895-1945)臺灣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之研究〉,該文探討日人當時經營臺灣圖書館事業之真正目的,以及當時各地方公共圖書館發展之成就,並分析其成敗原因及發展途徑。
4. 傅朝卿,《圖說臺灣建築文化遺產:日據時期篇,1895-1945》(臺南市:臺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2009)
本書首先以文化為出發點,將臺灣日據時期建築區分為四種表現文化的風情,亦即西洋風情、東洋風情、現代風情與臺灣風情,並就每一種風情的脈絡及特色進行歸納分析。其後則是101座建築個案的介紹,詳述每座建築之歷史沿革及建築特色,其中包括臺北帝國大學圖書事務室(即今臺灣大學校史館)。本書特色在於提供大量圖片,且是由建築文化面向來看臺灣於日據時期的建築發展,有助於了解當時建築的時代意義與風格意涵。
(二)專著、期刊文獻、學位論文及研討會論文
本文參酌近十年建築類期刊與圖書館學期刊之相關文獻,以及相關主題專書論著、學位論文及研討會論文,評析近年圖書館建築的發展趨勢與課題。以下就「設計營建」及「使用管理」兩種面向簡述這些文獻呈現的議題取向:
1. 「設計營建」面向的議題
(1) 建築計畫書之研擬與建築營建模式
沈祖海認為,一棟建築的誕生,業主所主導的建築計畫書,是決定往後各階段成敗的關鍵所在,其間必經歷由擬定建築計畫書到實質的建築設計與施工營建,最後再到營運經理階段,在這漫長過程中,建築成果所仰賴的是建築師與業主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才能達到所訂目標。在「1999海峽兩岸圖書館建築設計研討會」中亦有多位學者提出圖書館建築計畫書的重要性;鄭惠珍在其〈圖書館建築計畫書:建築師與館方的橋梁〉一文中敘述建築計畫的定義與目的,探討應由誰撰寫計畫書,介紹中外學者對建築計畫書內容的看法,並舉實例說明。葉士玄於其碩士論文「大學圖書館設計條件書中業主與建築師專業認知差異初探」中訪談國內五所新建大學圖書館相關人員及建築師,提出在興建過程對於設計的歧異意見及因素,主要即在於對於另一專業的不了解而產生的錯誤、衝突以及制度設計問題,這些必須加以鑑認、了解、描述、減少衝突,並制定處理衝突狀況的決策或方案。
(2) 建築空間的坪效與多功能複合化
范豪英於2007年指出,大學圖書館自二十世紀後期受到數位環境影響,圖書館的營運及實體空間利用皆隨之產生變化。陳格理、潘儷文則於〈圖書館館員工作空間大小的初探〉一文中提及國內關於館員工作空間的研究較少,使得在建築規劃和設計時對館員工作空間的估算常出現不確實和不合理的現象。較早以前,張瑪龍於其博士論文中探討資訊科技對於館員工作空間及讀者空間配置的影響,張表示,圖書館整體空間仍須以模矩化的平面規劃為主……新媒體形式館藏將以倍數方式成長……圖書館空間規劃上宜保持空間最佳使用彈性。鄭建程於「2003海峽兩岸圖書館建築設計研討會」中提及,圖書館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空間和不同目的人群的動線組織是圖書館建築的難點……圖書館學術交流和社會教育的功能空間屬外向型空間,布局上須合理地使之相對獨立和集中,又要保持這些空間與圖書館其他功能空間有必要聯繫。嚴鼎忠則提出在空間布局理念方面,圖書館建築需要「應變」,需要前瞻性的看法,人、知識與氛圍是三要項。
(3) 設備自動化、使用智慧化之綠建築
在20世紀80年代,全球暖化現象逐漸被證實與接受後,引起全球重視,更為國際間關切之議題,而自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於2007年獲臺灣建築獎首獎的綠建築,並獲得內政部鑽石級綠建築標章後,圖書館建築如何朝向環保與綠化的指標發展,成為熱門探討的議題。2001年輔仁大學圖資系葉仲超的碩士論文「綠建築觀念在圖書館之應用」,藉由國內外有關圖書館綠建築的案例,以了解綠建築觀念在圖書館建築上的應用;2007年中興大學環工所林鴻鈞的碩士論文「以綠建築的綠化量指標對於二氧化碳減量之探討─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以實例來探討綠建築的綠化量指標對於二氧化碳減量。在所蒐集的期刊文獻中,亦有相當多比例的文章探討綠建築或是生態建築對於圖書館建築的影響。吳可久於〈智慧型公共圖書館之發展與建築特色〉一文,以及沈守真於〈新世代公共圖書館空間規劃與讀者之對話〉文章中,分別探討隨資訊科技的發展及生態環保理念受重視,圖書館的重新定位及圖書館建築趨勢更為重視環境與大自然的永續經營理念及執行。
(4) 人因工程與空間認知、標示及設備
標示系統是一種視覺傳達的溝通工具,圖書館可利用圖形標示,在使用者心理上建立資訊尋求與視覺、空間之聯繫;簡易清楚的標示,可加強使用者對圖書館服務印象,並提高建築物的使用效能。關於此議題探討文獻頗多,魏彩玲2001年的碩士論文「符號在圖書館的應用」以臺大圖書館為例,探討符號在圖書館各類標示的運用;陳格理的《圖書館的尋路與標示》專書,由「尋路」意義、重要性、策略到圖書館的尋路研究說起,談及尋路的個人因素、環境因素與社會因素,並提出了「認知地圖」與尋路行為的關聯性。2003年海峽兩岸圖書館建築設計會議中,亦有相關論文提及圖書館無障礙環境做得是否完善,建築規劃工作影響甚大。
(5) 防災避難、復原服務、書架防震
在1999年南投埔里921地震後,探討圖書館因應地震的抗震防災及復原工作相關研究受到重視,如陳格理於2000年及2003年皆曾發表文章,探討全省各類圖書館對書架進行抗震工作的處理情形及其成效,以做為研討圖書館中各類抗震設施的參考;「2002年海峽兩岸大學的校園學術研討會」中也有學者探討校園內建築耐震診斷與補強技術。2003年淡江大學圖資所張志明碩士論文以921地震中部受災地區之大專圖書館為例,探討其地震防災訓練、防災能力、防災意識、防災態度及防災措施滿意度的相關性;2003年成功大學建築系王昭然的碩士論文以921和1022兩次大地震對臺灣中部的一些圖書館所造成重大的損傷,分析造成書架抗震不足和穩定性不夠的主要原因及可能之處理方式,並提供圖書館一些耐震考慮因素,以選擇適當的防範措施。
2. 「使用管理」面向的議題
(1) 數位化與閱覽空間及典藏空間
沈祖海在〈臺大總圖書館的設計反思〉一文中指出,為因應數位化、網路化的衝擊,圖書館的設計一定得考量未來擴充及彈性的可能……一方面應具有數位化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保留書的尊貴氣息。陳碧蓉、王秋華於〈資訊時代的大學圖書館─以中國文化大學新建圖書館為例〉文章中提出,對空間規劃須作整體考量……不但要求實用美觀,而且更要能夠承受21世紀的成長及技術的快速演變,保持一個開放性的架構。蔡佳蓉於〈從館員觀點談圖書館建築在規劃及設計階段的幾項問題〉一文中,以館員的角度探討圖書館建築規劃及設計發展的一些問題,如資訊科技對圖書館建築規劃之影響、空間配置之考慮等。吳政叡於〈適合網路世代之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設施調查〉一文,則以網路世代學習特質的角度,探討何種性質的學習共享空間較能契合其特質,因而更能提升網路世代學生的學習成效。戴慧怡於其碩士論文「圖書館環境設計之探討─人書關係與空間建構」提出現代圖書館空間必須在人和書、人和知識、人和媒介之間創造出一個相互交流的場所……如何利用設計的手法,營造出適合閱讀的場所─「質」的維持與提升,是圖書館最重要的課題。
(2) 公共設施用地與圖書館建築
周進良、劉君君認為圖書館建築的人文精神體現在選址、環境、造型設計、室內布局、無障礙設計、綜合布線系統、標誌系統等方面……而選址方面的人文精神在於交通便利,方便讀者使用。朱慶昇認為圖書館館址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要預估完成後的長期使用效果,攸關讀者便利、圖書維護、造價合理及圖書館功能充分發揮。國內如臺灣大學、成功大學、東華大學、中興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暨南大學等學校內的圖書館建築,皆幾近位於整體校園的幾何中心;曾淑賢2008年文章提及,城市公共圖書館建築的坐落地點是影響一個圖書館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曾分析現今各國大都會圖書館的坐落地點多以交通便利、人潮匯聚的火車站、高鐵站及商業中心,可說是位居於城市的中心樞紐,國內如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等皆是位居城市樞紐中心。吳可久、謝寶煖於2010年文章另提到圖書館選址應由圖書館員負責。
(3) 空間別使用後評估調查
用後評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OE)是一種探究影響因素的研究,即藉著使用結果(如使用者的反應)來討論造成現況的決策因素(方法、理念或物件)。陳格理教授對於「圖書館用後評估」的探討,開拓國內圖書館建築議題的「藍海」,他指出回饋性是用後評估的主要功能,設計者可藉用後評估了解當初決策的影響性,為其他的業主、設計者和規劃者,提供一些在從事同類建築物的設計時應該注意的事項,避免重蹈覆轍而提升建築物(環境)的服務品質。國內第一本探討圖書館用後評估的專書,即為陳格理所著《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例》。林麗雲的〈逢甲大學學生利用圖書館狀況調查報告〉則為國內最早發表的期刊文章,之後有陳格理於1997年〈圖書館建築與用後評估研究〉,隨後國內相關研究陸續提出。和圖書館建築有關的碩士論文最早是政治大學教育所尹玫君的「我國大學圖書館建築與設備之調查研究」。至於國家圖書館新館於民國75年正式開放後,曾於民國83年針對入館讀者及圖書館員進行用後評估之問卷調查;此外,新莊市立中港圖書館、中原大學圖書館、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淡江大學圖書館、成功大學圖書館等皆做過相關用後評估調查研究。國內較少有針對國民小學圖書館的用後評估研究,謝建成、王丹怡以臺北市松山區健康國民小學圖書館做為研究場域,探究國小師生使用校內圖書館的情形,以提供國小圖書館內部空間規劃設計與使用經營或維護管理之參考。
(4) 圖書館原建築的整建維護與再利用
隨著時代變遷與資訊快速發展,對於圖書館需求朝向多元化功能,民國65年「十大建設」及74年「臺灣省加強文化建設重要措施」時期,所進行的圖書館空間改善,通常是著重在圖書館內部的藏書與讀書空間要求;近年的改善計畫,則多半會強調與社區資源結合,共同發揮創意,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圖書館,例如民國91-92年「921重建區公共圖書館經營管理金點子計畫」、92-93年「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計畫」、98-101年「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計畫」等。成功大學、逢甲大學、中興大學、交通大學、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石牌、天母、文山、東園等分館、屏東鹽埔鄉立圖書館、關西鎮立圖書館、國美館資料中心、霧峰鄉以文圖書館等等,皆曾進行規模不一的整建或空間改造計畫,改造後的圖書館,營造出高品質閱讀氛圍,卓越、快速、簡便的服務更是必要的。賴明茂的博士論文「臺灣鄉鎮圖書館建築空間規劃落實多樣化與多功能之改造模式研究」,以彰化縣、雲林縣及嘉義縣各鄉鎮圖書館為探討對象。曾淑賢在其〈國內外公共圖書館建築與空間改善之探討〉一文中介紹圖書館不同的整修方式,提出改造圖書館建築的方法,並介紹國內外公共圖書館整修經驗及特色。
(5) 圖書館建築美學與公共藝術
近二十年來,各大城市公共圖書館建築落成,其藝術般的外觀造型不僅是圖書館界的話題,更吸引大量國內外專業人士、遊客參訪,儼然已為該城市的地標建物;再觀大學校園內,圖書館建築亦往往成為該校的地標建物。曾淑賢的文章〈公共圖書館建築讓城市更有魅力〉中介紹其參訪國外幾個重要的大都會公共圖書館,分析目前的圖書館建築趨勢、經營觀念的改變及社會變遷,以及在公共圖書館建築的影響。陳郁婷在其碩士論文「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調查臺灣八所大學圖書館周遭之公共藝術設置的影響與課題,並探討使用者對公共藝術場所認同與態度,及與校園環境之關係。1999年及2003年「海峽兩岸圖書館建築設計研討會」中,亦有多位學者提及圖書館建築的改變,提出圖書館的人文精神是為圖書館建築的核心。「2006海峽兩岸大學圖書館建築學術研討會」中亦有多位學者提出大學圖書館建築的省思與趨勢,如王夏維的〈形塑校園主體建築─儀式空間的建構,以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建築設計為例〉。
(三)網路資源
1. 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http://tlh.lias.nccu.edu.tw:8080/dspace/)
由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建置,內容包括:臺灣圖書館事業大事紀、臺灣圖書館事業紀要、各類圖書館、圖書資訊學教育大事紀、臺灣圖書館史人物故事、臺灣重要圖書館建築紀要等,亦收錄書目、檔案及照片資料,其中不乏難得一見的珍貴影像,例如:日據時期臺灣唯一官立圖書館「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的館舍照片及其出納櫃臺照片。
2. 公共圖書館家族(http://www.ntl.gov.tw/LibMap.aspx)
這是設於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網頁內的「公共圖書館家族」單元,可查詢各縣市圖書館,亦提供圖書館法規基準、全國圖資系所課程資料、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計畫、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評核計畫~成果相簿等資訊。
第一章
綜 論
一、圖書館空間主要探索「人」使用「書」及「管理者」與「讀者」關係
二、讀者使用觀點下之圖書館建築設計與實踐
三、各章節陳述重點
四、相關文獻紀要
第一章
綜 論
圖書館建築百年來的演變並非僅代表著建築技術的日新月異,更是反映了當代圖書館思維的發展與變遷。回顧百年來的發展,無論是由封閉保存進化至開放利用的典藏觀念,由紙本式、文書式轉變為自動化、數位化的館藏管理觀念,以及各式建築工法科技潮流之發展與引進,均一再顛覆了我國圖書館建築與內部空間設計的觀念與具體做法。如能針對上述演變的過程...
目錄
序
第一章
綜 論 1
一、圖書館空間主要探索「人」使用「書」及「管理者」與「讀者」關係/林光美 2
二、讀者使用觀點下之圖書館建築設計與實踐/林光美 3
三、各章節陳述重點/林光美 4
四、相關文獻紀要/劉雅姿、劉美蘭 5
(一)通論 5
(二)專著、期刊文獻、學位論文及研討會論文 7
(三)網路資源 15
第二章
圖書館建築發展趨勢中的建築設計課題/黃世孟 17
一、前言 18
二、圖書館建築設計重要課題之發現與檢討 19
(一)從建築生命週期探討建築生命週期成本之時代 19
(二)從設計管理、營建管理結合物業管理談圖書館建築設計課題 21
三、圖書館建築設計營建面向之課題 22
(一)圖書館功能之定位與建築計畫書之研擬 22
(二)圖書館建築的使用坪效與氛圍特色之揉合 25
(三)圖書館建築的功能用途朝多元化、複合化之趨勢 26
(四)圖書館設備自動化、使用智慧化之綠建築 28
(五)圖書館建築的使用族群、人因工程之通用設計 30
(六)圖書館平面模矩的整合與運用之優劣限制 35
四、圖書館建築使用管理面向之課題 37
(一)圖書館數位化科技促使閱覽、典藏與多媒體空間之轉型 37
(二)圖書館基地選址結合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之公共建築 39
(三)圖書館建成環境使用後評估調查落實改善館務之方法 42
(四)圖書館建築與設備之整建、維護、更新及再利用 45
(五)圖書館建築設計結合公共藝術創作之要領 47
五、結語 51
第三章
公共圖書館建築之特色與發展/吳可久暨「圖書館建築」編輯小組 53
一、前言 54
二、公共圖書館之定位、需求與建築規劃理念 60
(一)公共圖書館之定位與貼切時代之服務需求 61
(二)公共圖書館營運基準 68
(三)圖書館建築規劃理念 70
三、公共圖書館選址、館藏規模與複合功能發展 73
(一)公共設施用地與圖書館建築 73
(二)圖書館館藏與建築規模 78
(三)圖書館建築之多功能與複合化 80
四、公共圖書館內部機能組織與空間發展配置 82
(一)空間機能配置理念之發展 83
(二)人因工程、家具與空間認知、標示 85
(三)動線安排與尋路行為觀念之發展 92
(四)數位化與閱覽空間、典藏空間 95
(五)館員使用空間 101
五、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與建築用後評估 102
(一)中央級圖書館用後評估 103
(二)鄉鎮圖書館之用後評估 104
(三)不同觀點下之使用評估 105
(四)內部裝修及家具之評估 105
六、公共圖書館整建、營運、維護 105
(一)既有圖書館建築之整建維護與再利用 106
(二)不同年代之公共圖書館改造 107
(三)92-93年之「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計畫」 108
(四)98-101年「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補助專案計畫」 109
(五)公共圖書館空間改善常見問題 111
七、公共圖書館建築構造、設施特色 112
(一)建築構造方法與結構 112
(二)設備自動化、使用智慧化與綠建築 113
(三)防災避難與復原服務 118
八、公共圖書館建築空間研究及造型美學 126
(一)公共圖書館建築之公共藝術 126
(二)圖書館建築造型美學 128
(三)建築空間感覺與室內氛圍塑造 134
九、營建模式、使用參與及建築計畫書之研擬 135
(一)在營建階段中引入設計專業協助業主 136
(二)圖書館員參與圖書館建築規劃設計工作 140
(三)圖書館員與建築師之認知差異 141
(四)圖書館員與建築專業之溝通與謀合 142
(五)建築計畫書之研擬 143
十、結語 145
第四章
大學圖書館建築之特色與發展/吳可久暨「圖書館建築」編輯小組 145
一、前言 146
二、大學圖書館之定位與建築規劃理念 149
(一)圖書館之定位與貼切時代之圖書館服務需求 149
(二)大學圖書館營運基準 152
(三)圖書館建築規劃理念 153
(四)營建模式、「使用參與」與建築計畫書之研擬 157
三、大學圖書館選址、規模、館藏發展與總體功能複合化 171
(一)圖書館建築與大學設施用地 171
(二)圖書館館藏與建築規模 176
(三)圖書館建築多功能複合化之趨勢 181
四、大學圖書館內部機能組織與空間發展配置 184
(一)空間機能配置理念之發展 184
(二)人因工程與家具設計配置 185
(三)動線安排與尋路行為觀念之發展 188
(四)數位化與閱覽空間、典藏空間 193
(五)館員使用空間 203
五、大學圖書館讀者服務與建築用後評估 204
(一)空間別使用後評估調查 205
(二)內部裝修及家具之評估 206
六、大學圖書館維護整建與搬遷 207
(一)既有圖書館建築之維護整建與更新利用 207
(二)大學圖書館搬遷 209
七、大學圖書館建築構造、設施特色 210
(一)建築構造方法與結構 210
(二)設備自動化、智慧化與節能 213
(三)防災避難與設計 216
八、大學圖書館建築空間造型美學 221
(一)大學圖書館建築之公共藝術 221
(二)圖書館建築造型美學 222
(三)建築空間感覺與室內氛圍塑造 228
九、結語 229
第五章
中小學圖書館建築之特色與發展/吳可久、黃文琪暨「圖書館建築」編輯小組 231
一、前言 232
二、中小學圖書館建築之規劃理念與定位 233
(一)中小學圖書館營運基準 233
(二)中小學圖書館建築之定位 240
三、中小學圖書館選址與空間設計 250
(一)選址 250
(二)空間設計 251
四、中小學圖書館營運、維護與用後評估 258
五、中小學圖書館建築設施特色與建築造型美學 261
(一)建築設施特色 261
(二)建築造型美學 262
六、結語 265
第六章
專門圖書館建築之特色與發展 267
一、專門圖書館建築概說/蔣禮芸 268
(一)專門圖書館定義及功能 268
(二)專門圖書館建築空間特色 270
(三)臺灣專門圖書館建築概況 271
二、專門圖書館設置分析/陳建翰 274
(一)專門圖書館依數量與縣市分析 274
(二)四大類型專門圖書館依縣市分析 276
三、各類型專門圖書館建築空間範例/黃靖斐暨「圖書館建築」編輯小組 283
(一)政府機關(構)圖書館 290
(二)醫學圖書館 339
(三)學(協)會圖書館 343
(四)工商圖書館 344
(五)大眾傳播圖書館 352
(六)宗教圖書館 353
(七)其他專門圖書館 359
四、結語 365
【附錄一】圖書館建築專門圖書館問卷 367
第七章
總結與展望 369
一、圖書館建築的用後評估研究/陳格理 370
(一)建築用後評估 370
(二)圖書館的建築用後評估 372
(三)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的發展 373
(四)結論 377
二、圖書館建築教育與研討會/吳可久暨「圖書館建築」編輯小組 378
(一)圖書館建築教育 378
(二)圖書館建築研討會 381
三、結語及展望/林光美 384
參考文獻 387
附錄 大事紀/「圖書館建築」編輯小組 407
序
第一章
綜 論 1
一、圖書館空間主要探索「人」使用「書」及「管理者」與「讀者」關係/林光美 2
二、讀者使用觀點下之圖書館建築設計與實踐/林光美 3
三、各章節陳述重點/林光美 4
四、相關文獻紀要/劉雅姿、劉美蘭 5
(一)通論 5
(二)專著、期刊文獻、學位論文及研討會論文 7
(三)網路資源 15
第二章
圖書館建築發展趨勢中的建築設計課題/黃世孟 17
一、前言 18
二、圖書館建築設計重要課題之發現與檢討 19
(一)從建築生命週期探討建築生命週期成本之時代 19
(二)從...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3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