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業周刊
定價:NT$ 300
優惠價:9 折,NT$ 27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成功者是如何成功的?
成功者的秘密,其實不在辦公室裡!
他們,在腦袋裡預習成功,在上班前準備成功,
在實做中練習成功,在紀律中習慣成功,在下班後忘掉成功……
這就是成功者的五種好樣子!
所謂:思想影響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5個面向形塑成功者的價值觀和行為,持續提供追求成功的能量,並決定了人生成就。
對真正的成功者而言,財富只是成功的結果,不是追求的初衷。他們不只成就名聲與財富,更是人生的成功者,真正的「人生富翁」。本書從一個個真實案例故事,帶讀者發現各領域的成功者,不為人知的秘密能量。
Part III 習慣
你做什麼,決定你是什麼
The second half of a man's life is made up of nothing but the habits he has acquired during the first half.~Fyodor Dostoevsky
人們的下半生,決定於上半生所養成的習慣。~俄國文豪 杜思妥也夫斯基
心臟科名醫魏崢
差一%也不行
資深醫生為病人動刀,往往自覺沒什麼新變化值得一提,但台灣心臟病權威醫師魏崢,行醫近四十年來,仍每次將細微的不同與心得記錄下來,因為,他不想放過任何一%的風險。
完美,很難;百分之百,更難。難道做到九九%還不夠好?
如果因為那個一%,就等於失去一條人命,你還會認為百分之百不重要?這樣的理念,就是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醫師行醫四十年最重要的價值觀。
所以,他養成了每個月記錄手術心得的習慣,「通常是比較針對技巧方面的小tips」,魏崢說明。主動脈剝離手術、心臟移植手術等,依據不同的手術類型,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檔案,「(一種手術)前面已經放一些,今天開刀有新的心得,我就再把它加上去。」
事實上,做為一位外科醫師,記錄手術心得並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事。「我當住院醫師時,筆記本還畫圖,是彩色的呢,」一位從事心臟外科十餘年的醫師,打趣的說道。但他同時也承認,當技術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後,就會覺得「開刀好像就是這樣,」所以「年紀越大(心得)記的越少。」
而魏崢難得之處在於,四十年沒有中斷過。
二○○九年,台灣健保局公布心臟移植案例統計中,魏崢領導的心臟移植小組的存活率,能達到全國第一,憑藉的,就是這種任何事都可能被改進,即使是最微小的改變,也能夠使手術更成功的心態。
他把記錄手術心得,當成記錄一場生命的重要歷程,隨時提醒他要達到手術成功率一○○%的目標。
就連「要先把夾子打開看看血流得怎麼樣,」這種看似平凡的小細節,也都進到魏崢的紀錄中。振興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蘇上豪,提起魏崢對於細節的注重,印象深刻。
◎快一秒也好
開心臟手術時,需要先把胸骨鋸開,把皮和心包腔往兩旁吊起來,才能夠開始處理位於中心的心臟。「以前(吊起來的)線結都打在這裡,」蘇上豪雙手打開,比了一個在肩膀正前方的位置。「後來魏醫師把線結放在外面,打在這裡,」蘇上豪把雙手再往外一張,從原來的肩膀正前方,到往外約二十公分處。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微調?
原來是在心臟上縫線時,醫師的手常會被病患兩側肩膀正上方的線結卡住,縫線的速度會稍微變慢,因此魏崢就想到,把線結打在更外面的地方,就很順暢。
但這麼微小的事情,為何沒有其他醫師想到?
「因為別人認為不重要啊!」蘇上豪一語點破,「開刀稍微卡一下線又會怎樣?」
心臟外科有一句老話,「Against the Clock」,意思就是說,跟時間對戰。因為一般而言,心臟在手術時,是完全不跳動的,開刀開得越久,要讓心臟重新跳回來的困難度就會越高。換言之,只要開刀速度能夠更快,病人的併發症就更少、恢復期更短。
持續改進的信念,其實源於魏崢還在當住院醫師時的一次經驗。
當時魏崢是住院醫師的前三年,有一次跟著老師開靜脈曲張,雖然不是重大手術,但一個刀開七、八個鐘頭,腿上切了幾十個洞,費時耗力。
「當時都認為刀就這樣開,」魏崢說道。
原本,魏崢也都用老師教的方法,但有一天,魏崢自己讀醫學書籍,突然看到書上教的方法和老師使用的恰恰相反。老師是從大腿往下開到小腿,書上是從小腿往上開到大腿。他一想,書上說的有理,下次遇到一個病人如法炮製,結果兩個刀口、半個鐘頭就開完,時間快了十幾倍。
「不是說老師錯,可能他在美國跟人家學就這樣,但他也忙,沒有時間想太多。」魏崢說。這個經驗,讓魏崢領悟到,醫學的領域這麼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並不是今天的人怎樣做,就代表那是對的。過去老師的權威可以被推翻,今天自己的成就也同樣可以被改進,記錄手術心得就是讓自己更好。
「我還沒到百分之百,是希望每個(手術病人)都要活,」魏崢說著他的期待。
魏崢 小檔案
一九五○年生,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科學博士。現為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振興醫院董事,國防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外科兼任教授。
他的習慣>
38年來不間斷記錄讓手術開刀更快、更好的小技巧,以手術成功率100%為目標。
他的成為>
魏崢為台灣心臟移植權威醫師,其領導的振興醫院心臟移植小組的病患存活率,全國數一數二。
企管名師司徒達賢
以每個人為師
政大企管名師司徒達賢,經常像個好奇寶寶一樣問個不停,他相信每個人的想法都有價值,他大量吸收其精華,擴充了自己的知識庫。
一個人腦中的知識庫容量有多大?這個問題,如果你問政大講座教授司徒達賢,他會跟你說,從來不用擔心會有灌爆的機會。
因為,他天天遇人就問問題,這一個習慣維持了四十年,讓他腦袋中的知識庫包羅萬象。
他關心什麼問題?舉凡從氣功怎麼打、肯亞旅遊好不好玩、打高爾夫球姿勢怎樣調整、怎麼泳渡日月潭,到家族企業如何經營、台商設廠的困難……,他都像好奇寶寶一樣,照單全收,全都進了他腦中的無形知識庫。
只要聽到一件事情、一個觀念,司徒達賢就會暗暗在心中「掛個號」,心裡隨時都是問號一大堆。
即使是博士班學生寫論文,針對在大陸設廠的過程與潛在困難,到大陸實地訪問了一大圈,回到台灣報告給司徒達賢聽,他也不會認為,這就是全部的答案。下次遇到一個有實際設廠經驗的人,他還是再問一次。
「如果你對某個專業有了解,那我就針對我有興趣的部分,去跟你請教。但你也不會是全面的了解,我就你了解的部分請教。我還有機會碰到別人。」
能夠四十年如一日的到處向人請教問題,逐漸累積出知識與常識的廣度,憑藉的,就是這種不看輕任何一個人,覺得能以任何人為師的心態。
「想法都有價值,可能不完整,但都有它的好處,」司徒達賢下了這樣的註解。
◎整理對方想法再回饋
企業家前仆後繼的爭著進企家班,希望聽聽司徒老師的課,包括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明碁董事長李焜耀、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其中還不乏「吃好到相報」的父子檔和夫妻檔,如元大馬志玲、馬維辰,以及萊爾富超商董事長汪林祥與夫人葉淑貞,都先後成為司徒達賢的學生。
因為他不僅會問問題,也聽得懂問題,然後透過「摘要回饋」,再回過頭幫學生解決問題。
「對方的答案未必有系統,因為他不是來講課的,」但司徒達賢認為別人願意分享知識,他也應該要整理出簡潔扼要的摘要,「還給人家」。
要摘要得好,秘訣無他,就是把握每次問答的機會,持續練習。
比方說,當他問一位做業務的人,是如何招攬生意?對方回答,找認識的人想辦法約出來,先聊天吃飯,打打高爾夫球,這一段話,到了司徒達賢的摘要中,就簡化成「非正式場合先切入。」
就算不計課餘閒暇的交流,僅以設立企家班三十年來,平均每學期開一門課,一堂課中,少說替學生摘要五次估算,加起來,就是近五千次的練習!
而司徒達賢的摘要功力,也在這一次次的練習中累積。
他有多會問問題?在政大商學院七樓的會議室,記者剛坐下,正拿出採訪資料,還不及開口,就被問了一個天外飛來一筆的問題。
「這電池,是充電的嗎?」司徒達賢看著記者放在桌上的錄音筆。
接著,在訪談的過程中,他曾經一口氣在四十秒內,連續提出十個問題,平均四秒就問出一個問題,完全行雲流水,不假思索。
但別以為是東拼西湊、不同主題才能這樣快速丟出問題,這十個問題,全是以「證券商資本市場部門」為例,由廣入深,還牽涉到產業運作策略。
「資本市場是什麼?」「什麼叫做得好?什麼叫做不好?」「關鍵成功因素是哪些?」「跟證券商的其他單位有什麼互動關係?」「不同的證券商客戶有何不同?」「與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怎麼分工?」……。
保持一直問問題的習慣,簡單嗎?你自己試試,就知道其中的甘苦樂趣了。
司徒達賢 小檔案
一九四八年生,美國西北大學企管博士。歷任政治大學企管系系主任、企研所所長、政大副校長,並打造「政大企家班」,現為政大講座教授。
他的習慣>
不斷向他人請教其專業或生活經驗,從企業實務到打小白球,都能提出問題,納入自己的知識庫。
他的成為>
練就問答與回饋的功力,並累積出知識與常識的廣度,成為台灣企管界名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2 |
5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商業周刊
優惠價: 9 折, NT$ 270 NT$ 3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成功者是如何成功的?
成功者的秘密,其實不在辦公室裡!
他們,在腦袋裡預習成功,在上班前準備成功,
在實做中練習成功,在紀律中習慣成功,在下班後忘掉成功……
這就是成功者的五種好樣子!
所謂:思想影響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5個面向形塑成功者的價值觀和行為,持續提供追求成功的能量,並決定了人生成就。
對真正的成功者而言,財富只是成功的結果,不是追求的初衷。他們不只成就名聲與財富,更是人生的成功者,真正的「人生富翁」。本書從一個個真實案例故事,帶讀者發現各領域的成功者,不為人知的秘密能量。
Part III 習慣
你做什麼,決定你是什麼
The second half of a man's life is made up of nothing but the habits he has acquired during the first half.~Fyodor Dostoevsky
人們的下半生,決定於上半生所養成的習慣。~俄國文豪 杜思妥也夫斯基
心臟科名醫魏崢
差一%也不行
資深醫生為病人動刀,往往自覺沒什麼新變化值得一提,但台灣心臟病權威醫師魏崢,行醫近四十年來,仍每次將細微的不同與心得記錄下來,因為,他不想放過任何一%的風險。
完美,很難;百分之百,更難。難道做到九九%還不夠好?
如果因為那個一%,就等於失去一條人命,你還會認為百分之百不重要?這樣的理念,就是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醫師行醫四十年最重要的價值觀。
所以,他養成了每個月記錄手術心得的習慣,「通常是比較針對技巧方面的小tips」,魏崢說明。主動脈剝離手術、心臟移植手術等,依據不同的手術類型,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檔案,「(一種手術)前面已經放一些,今天開刀有新的心得,我就再把它加上去。」
事實上,做為一位外科醫師,記錄手術心得並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事。「我當住院醫師時,筆記本還畫圖,是彩色的呢,」一位從事心臟外科十餘年的醫師,打趣的說道。但他同時也承認,當技術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後,就會覺得「開刀好像就是這樣,」所以「年紀越大(心得)記的越少。」
而魏崢難得之處在於,四十年沒有中斷過。
二○○九年,台灣健保局公布心臟移植案例統計中,魏崢領導的心臟移植小組的存活率,能達到全國第一,憑藉的,就是這種任何事都可能被改進,即使是最微小的改變,也能夠使手術更成功的心態。
他把記錄手術心得,當成記錄一場生命的重要歷程,隨時提醒他要達到手術成功率一○○%的目標。
就連「要先把夾子打開看看血流得怎麼樣,」這種看似平凡的小細節,也都進到魏崢的紀錄中。振興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蘇上豪,提起魏崢對於細節的注重,印象深刻。
◎快一秒也好
開心臟手術時,需要先把胸骨鋸開,把皮和心包腔往兩旁吊起來,才能夠開始處理位於中心的心臟。「以前(吊起來的)線結都打在這裡,」蘇上豪雙手打開,比了一個在肩膀正前方的位置。「後來魏醫師把線結放在外面,打在這裡,」蘇上豪把雙手再往外一張,從原來的肩膀正前方,到往外約二十公分處。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微調?
原來是在心臟上縫線時,醫師的手常會被病患兩側肩膀正上方的線結卡住,縫線的速度會稍微變慢,因此魏崢就想到,把線結打在更外面的地方,就很順暢。
但這麼微小的事情,為何沒有其他醫師想到?
「因為別人認為不重要啊!」蘇上豪一語點破,「開刀稍微卡一下線又會怎樣?」
心臟外科有一句老話,「Against the Clock」,意思就是說,跟時間對戰。因為一般而言,心臟在手術時,是完全不跳動的,開刀開得越久,要讓心臟重新跳回來的困難度就會越高。換言之,只要開刀速度能夠更快,病人的併發症就更少、恢復期更短。
持續改進的信念,其實源於魏崢還在當住院醫師時的一次經驗。
當時魏崢是住院醫師的前三年,有一次跟著老師開靜脈曲張,雖然不是重大手術,但一個刀開七、八個鐘頭,腿上切了幾十個洞,費時耗力。
「當時都認為刀就這樣開,」魏崢說道。
原本,魏崢也都用老師教的方法,但有一天,魏崢自己讀醫學書籍,突然看到書上教的方法和老師使用的恰恰相反。老師是從大腿往下開到小腿,書上是從小腿往上開到大腿。他一想,書上說的有理,下次遇到一個病人如法炮製,結果兩個刀口、半個鐘頭就開完,時間快了十幾倍。
「不是說老師錯,可能他在美國跟人家學就這樣,但他也忙,沒有時間想太多。」魏崢說。這個經驗,讓魏崢領悟到,醫學的領域這麼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並不是今天的人怎樣做,就代表那是對的。過去老師的權威可以被推翻,今天自己的成就也同樣可以被改進,記錄手術心得就是讓自己更好。
「我還沒到百分之百,是希望每個(手術病人)都要活,」魏崢說著他的期待。
魏崢 小檔案
一九五○年生,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科學博士。現為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振興醫院董事,國防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外科兼任教授。
他的習慣>
38年來不間斷記錄讓手術開刀更快、更好的小技巧,以手術成功率100%為目標。
他的成為>
魏崢為台灣心臟移植權威醫師,其領導的振興醫院心臟移植小組的病患存活率,全國數一數二。
企管名師司徒達賢
以每個人為師
政大企管名師司徒達賢,經常像個好奇寶寶一樣問個不停,他相信每個人的想法都有價值,他大量吸收其精華,擴充了自己的知識庫。
一個人腦中的知識庫容量有多大?這個問題,如果你問政大講座教授司徒達賢,他會跟你說,從來不用擔心會有灌爆的機會。
因為,他天天遇人就問問題,這一個習慣維持了四十年,讓他腦袋中的知識庫包羅萬象。
他關心什麼問題?舉凡從氣功怎麼打、肯亞旅遊好不好玩、打高爾夫球姿勢怎樣調整、怎麼泳渡日月潭,到家族企業如何經營、台商設廠的困難……,他都像好奇寶寶一樣,照單全收,全都進了他腦中的無形知識庫。
只要聽到一件事情、一個觀念,司徒達賢就會暗暗在心中「掛個號」,心裡隨時都是問號一大堆。
即使是博士班學生寫論文,針對在大陸設廠的過程與潛在困難,到大陸實地訪問了一大圈,回到台灣報告給司徒達賢聽,他也不會認為,這就是全部的答案。下次遇到一個有實際設廠經驗的人,他還是再問一次。
「如果你對某個專業有了解,那我就針對我有興趣的部分,去跟你請教。但你也不會是全面的了解,我就你了解的部分請教。我還有機會碰到別人。」
能夠四十年如一日的到處向人請教問題,逐漸累積出知識與常識的廣度,憑藉的,就是這種不看輕任何一個人,覺得能以任何人為師的心態。
「想法都有價值,可能不完整,但都有它的好處,」司徒達賢下了這樣的註解。
◎整理對方想法再回饋
企業家前仆後繼的爭著進企家班,希望聽聽司徒老師的課,包括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明碁董事長李焜耀、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其中還不乏「吃好到相報」的父子檔和夫妻檔,如元大馬志玲、馬維辰,以及萊爾富超商董事長汪林祥與夫人葉淑貞,都先後成為司徒達賢的學生。
因為他不僅會問問題,也聽得懂問題,然後透過「摘要回饋」,再回過頭幫學生解決問題。
「對方的答案未必有系統,因為他不是來講課的,」但司徒達賢認為別人願意分享知識,他也應該要整理出簡潔扼要的摘要,「還給人家」。
要摘要得好,秘訣無他,就是把握每次問答的機會,持續練習。
比方說,當他問一位做業務的人,是如何招攬生意?對方回答,找認識的人想辦法約出來,先聊天吃飯,打打高爾夫球,這一段話,到了司徒達賢的摘要中,就簡化成「非正式場合先切入。」
就算不計課餘閒暇的交流,僅以設立企家班三十年來,平均每學期開一門課,一堂課中,少說替學生摘要五次估算,加起來,就是近五千次的練習!
而司徒達賢的摘要功力,也在這一次次的練習中累積。
他有多會問問題?在政大商學院七樓的會議室,記者剛坐下,正拿出採訪資料,還不及開口,就被問了一個天外飛來一筆的問題。
「這電池,是充電的嗎?」司徒達賢看著記者放在桌上的錄音筆。
接著,在訪談的過程中,他曾經一口氣在四十秒內,連續提出十個問題,平均四秒就問出一個問題,完全行雲流水,不假思索。
但別以為是東拼西湊、不同主題才能這樣快速丟出問題,這十個問題,全是以「證券商資本市場部門」為例,由廣入深,還牽涉到產業運作策略。
「資本市場是什麼?」「什麼叫做得好?什麼叫做不好?」「關鍵成功因素是哪些?」「跟證券商的其他單位有什麼互動關係?」「不同的證券商客戶有何不同?」「與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怎麼分工?」……。
保持一直問問題的習慣,簡單嗎?你自己試試,就知道其中的甘苦樂趣了。
司徒達賢 小檔案
一九四八年生,美國西北大學企管博士。歷任政治大學企管系系主任、企研所所長、政大副校長,並打造「政大企家班」,現為政大講座教授。
他的習慣>
不斷向他人請教其專業或生活經驗,從企業實務到打小白球,都能提出問題,納入自己的知識庫。
他的成為>
練就問答與回饋的功力,並累積出知識與常識的廣度,成為台灣企管界名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2 |
5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