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萬里、蘇小紅
定價:NT$ 350
優惠價:9 折,NT$ 315
已售完,補貨中
橫亙著歲月的河流,滔滔向東,蒼茫而去。記憶是時空渡口的舟楫,它將歷史的秋月春風、激越年華、英雄浩氣、兒女情長,統統擺渡到那幅鋪陳著轟轟烈烈史詩般巨幅畫面的彼岸。明明未曾謀面卻又似曾相識,因爲,那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前世。
越秀山下,黃花崗上,松柏垂青,樹林掩映。
我們站在孫中山手書的「浩氣長存」黃花崗牌樓前,思緒在腦際飛旋:100年前,風雨兼程的中華民族,承載著五千年的文化輜重,走到了一個生死抉擇的十字路口,中華兒女在經歷了心靈的創痛與磨難之後終於發出了正義的怒吼。
那是西元1911年4月27日的血色黃昏。
一群血氣方剛的青年人「臂纏白巾,手執槍械炸彈」,踏著硝煙衝入兩廣總督府—他們用震天的吶喊和淋漓的鮮血,喚醒了東方睡獅的血性。
這是一場必然赴死的戰事。就在這場起義前夕,一個叫溫生才的熱血漢子,單槍匹馬,手持五響快槍,上演了一齣當代「荊軻刺秦」的悲喜劇—他在廣東諮議局前瞄準了喝道而來的廣東都督,人稱「殺人機器」的李准,但最後卻打中了廣州副將孚琦。
這偶然的一槍走漏了革命黨人策劃起義的風聲,原計劃本次起義由10個進攻點組成,後來被迫減為4個,但最終衝殺出來的卻只有120名首尾不能相顧的敢死隊員。一夜槍炮聲後,86 個鮮活的生命隨風凋落。
「諮議局前新鬼錄,黃花崗上黨人碑」,一位叫潘達微的革命同仁,冒著生命危險,買通了從廣東諮議局到黃花崗的安靈之路,成就了英烈們的一抔黃土。
他們就是去赴死的。革命黨人把這場起義稱作「大暗殺」。走上戰場之前,他們紛紛寫下了至今讀來迴腸蕩氣的絕命書:
「餘輩求殺敵耳,革命黨之血,可以灌溉於無窮,事之成敗無足深計。」時為日本千葉大學學生的林文,臨行前的話語,不輸「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氣場。
「夫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奮鬥而死,亦大樂也。」方家一門五烈士,只爲強國強種。此時的方聲洞只有25歲。
「意映卿卿如晤」、「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爲陰間一鬼…」世間竟有這等柔情,卻又有這等訣別。
他們都是專從日本趕回來的留學生。投筆從戎的故事,往往壯懷激烈,讓人領會「一介書生之聲威或專勝一師旅」之豪氣。烈士們的簡歷不忍卒讀,就連孫中山先生也淚濕衣襟:「吾黨菁華,付之一炬!」
他們以壯烈的死,吹響了中華民族赴生的號角。
孫中山評價這場戰役: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隊伍役並壽。
百年回轉,歷史大義尚存,而細節卻散落在時空隧道裏。
史家往往注重於辛亥革命歷史的存在邏輯—孫中山的執著、黃興的無我、宋教仁的理想,抑或康有爲的探索、梁啓超的思考、譚嗣同的勇氣,更有魏源的《海國圖志》、嚴復的《天演論》、容閎的《西學東漸記》。然而,讓我們愧疚和遺憾的是,人們卻沒有帶著「歷史的公正心」,去認真探尋這場革命背後,當時身處海外的華僑華人前仆後繼的身影—僅黃花崗之役,除了專程趕回的留學生隊伍,參與戰鬥的敢死隊員中,華僑就占了三分之一。
鴉片戰爭以降,華僑華人包括後來的留學生,帶著悲戚的淚水,率先走出了多災多難的「黃土地」漂洋過海,受盡了近半個世紀的淩辱,終於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新一輪民族民主浪潮的到來而覺醒。那些覺醒過來的華僑華人,大聲呼喊「黃土地」上的兄弟姐妹:「要通商以至富強,要學習以求民智,要鐵路以便流動,要電報以利諮詢,要辦報以彰思想。」
黑格爾說:「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類束縛在土地上,把他們捲入無窮的依賴性裏邊。」
是依賴性讓黃土地上的子民變得日益麻木。
於是,那些受盡欺淩又親歷近代西方文明的華僑華人,以民族、民主與自由的「聖牌」,歃血爲盟,立下了「每一滴用鞭子抽出來的血,都要用刀槍拚出來的另一滴血來償還」的誓言,然後馬革裹屍,奮勇沙場。
「茂宜王」孫眉、洪門兄弟、乘桴而東的留學生、塞納河與泰晤士河邊的遊子、南洋橡膠園裏走出來的商人、安南的華工、爲自由而血濺五步的勇士—他們或帶著用血淚換取的錢財,或獻上五尺之軀,凜然投身歷史的洪流,力求祖國之獨立、民族之幸福和人民之自由。
黃花崗起義是一個縮影。
最終,武昌城頭一聲暴躁的槍響,徹底打破了「鐵屋子」的沈悶,腐朽的大廈應聲轟塌,一條通往民族民主和自由的拱門打開了。
這道拱門一旦立於帶著悲愴與血淚的黃土地,就如同徘徊在腐朽統治者頭上的幽靈,纏綿而不肯離去,一發又不可收拾。孫中山嘗言:「天下大勢,浩浩蕩蕩。」一百多年來,億兆國民在民族民主和自由旗幟的感召下,不再遮遮掩掩,而是以前所未有的勇氣,齊力跨過這道通往理想的拱門,以告慰先烈英靈。
微風漾水,淡靄淒林,青山有幸埋下這錚錚鐵骨。走在黃花崗烈士墓前,輕撫帶著溫度的石碑,靜獻一朵鏗鏘的黃花。仿佛間,72烈士墓碑前的自由鐘聲,依稀從遠處響起。紀功坊臺上,144塊壘石,托起頭戴七束光芒冠冕,右手高舉火炬的自由女神像,召喚著熙熙攘攘而自甘平庸的人群—她代表著刻在壘石上的180多個名字所昭示的一代人,對民族、民主和自由的崇高渴望。
歷史車輪轟隆而去,留下了迂迴曲折的印迹。100年之後,一個生氣勃勃的民族已然挺立於世界東方,已然在自由民主和文明之路上奔走,已然爲人類的美好而尋找新的動力。站在現代文明之上的我們,有必要回望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尤其是那些率先走出這片黃土地的華僑華人的心靈史。在他們身上,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品質—百折不撓與浩然正氣。
作者簡介:
鄭萬里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出版文學評論專著《諾貝爾文學之魅──人類的文化記憶與精神守望》、報告文學集《走過大漠》、隨筆集《萬里抒筆》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省獲獎。
蘇小紅
中山日報首席記者,現任中山日報新聞採訪部副主任,曾獲廣東省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山市第三屆十佳記者、中山市十傑出市民稱號。
陳恆才
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山日報深度報導組記者。
冷啟迪
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山日報深度報導組記者。
楊彥華
湖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現為中山日報深度報導組記者。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鄭萬里、蘇小紅
優惠價: 9 折, NT$ 315 NT$ 350
已售完,補貨中
橫亙著歲月的河流,滔滔向東,蒼茫而去。記憶是時空渡口的舟楫,它將歷史的秋月春風、激越年華、英雄浩氣、兒女情長,統統擺渡到那幅鋪陳著轟轟烈烈史詩般巨幅畫面的彼岸。明明未曾謀面卻又似曾相識,因爲,那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前世。
越秀山下,黃花崗上,松柏垂青,樹林掩映。
我們站在孫中山手書的「浩氣長存」黃花崗牌樓前,思緒在腦際飛旋:100年前,風雨兼程的中華民族,承載著五千年的文化輜重,走到了一個生死抉擇的十字路口,中華兒女在經歷了心靈的創痛與磨難之後終於發出了正義的怒吼。
那是西元1911年4月27日的血色黃昏。
一群血氣方剛的青年人「臂纏白巾,手執槍械炸彈」,踏著硝煙衝入兩廣總督府—他們用震天的吶喊和淋漓的鮮血,喚醒了東方睡獅的血性。
這是一場必然赴死的戰事。就在這場起義前夕,一個叫溫生才的熱血漢子,單槍匹馬,手持五響快槍,上演了一齣當代「荊軻刺秦」的悲喜劇—他在廣東諮議局前瞄準了喝道而來的廣東都督,人稱「殺人機器」的李准,但最後卻打中了廣州副將孚琦。
這偶然的一槍走漏了革命黨人策劃起義的風聲,原計劃本次起義由10個進攻點組成,後來被迫減為4個,但最終衝殺出來的卻只有120名首尾不能相顧的敢死隊員。一夜槍炮聲後,86 個鮮活的生命隨風凋落。
「諮議局前新鬼錄,黃花崗上黨人碑」,一位叫潘達微的革命同仁,冒著生命危險,買通了從廣東諮議局到黃花崗的安靈之路,成就了英烈們的一抔黃土。
他們就是去赴死的。革命黨人把這場起義稱作「大暗殺」。走上戰場之前,他們紛紛寫下了至今讀來迴腸蕩氣的絕命書:
「餘輩求殺敵耳,革命黨之血,可以灌溉於無窮,事之成敗無足深計。」時為日本千葉大學學生的林文,臨行前的話語,不輸「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氣場。
「夫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奮鬥而死,亦大樂也。」方家一門五烈士,只爲強國強種。此時的方聲洞只有25歲。
「意映卿卿如晤」、「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爲陰間一鬼…」世間竟有這等柔情,卻又有這等訣別。
他們都是專從日本趕回來的留學生。投筆從戎的故事,往往壯懷激烈,讓人領會「一介書生之聲威或專勝一師旅」之豪氣。烈士們的簡歷不忍卒讀,就連孫中山先生也淚濕衣襟:「吾黨菁華,付之一炬!」
他們以壯烈的死,吹響了中華民族赴生的號角。
孫中山評價這場戰役: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隊伍役並壽。
百年回轉,歷史大義尚存,而細節卻散落在時空隧道裏。
史家往往注重於辛亥革命歷史的存在邏輯—孫中山的執著、黃興的無我、宋教仁的理想,抑或康有爲的探索、梁啓超的思考、譚嗣同的勇氣,更有魏源的《海國圖志》、嚴復的《天演論》、容閎的《西學東漸記》。然而,讓我們愧疚和遺憾的是,人們卻沒有帶著「歷史的公正心」,去認真探尋這場革命背後,當時身處海外的華僑華人前仆後繼的身影—僅黃花崗之役,除了專程趕回的留學生隊伍,參與戰鬥的敢死隊員中,華僑就占了三分之一。
鴉片戰爭以降,華僑華人包括後來的留學生,帶著悲戚的淚水,率先走出了多災多難的「黃土地」漂洋過海,受盡了近半個世紀的淩辱,終於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新一輪民族民主浪潮的到來而覺醒。那些覺醒過來的華僑華人,大聲呼喊「黃土地」上的兄弟姐妹:「要通商以至富強,要學習以求民智,要鐵路以便流動,要電報以利諮詢,要辦報以彰思想。」
黑格爾說:「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類束縛在土地上,把他們捲入無窮的依賴性裏邊。」
是依賴性讓黃土地上的子民變得日益麻木。
於是,那些受盡欺淩又親歷近代西方文明的華僑華人,以民族、民主與自由的「聖牌」,歃血爲盟,立下了「每一滴用鞭子抽出來的血,都要用刀槍拚出來的另一滴血來償還」的誓言,然後馬革裹屍,奮勇沙場。
「茂宜王」孫眉、洪門兄弟、乘桴而東的留學生、塞納河與泰晤士河邊的遊子、南洋橡膠園裏走出來的商人、安南的華工、爲自由而血濺五步的勇士—他們或帶著用血淚換取的錢財,或獻上五尺之軀,凜然投身歷史的洪流,力求祖國之獨立、民族之幸福和人民之自由。
黃花崗起義是一個縮影。
最終,武昌城頭一聲暴躁的槍響,徹底打破了「鐵屋子」的沈悶,腐朽的大廈應聲轟塌,一條通往民族民主和自由的拱門打開了。
這道拱門一旦立於帶著悲愴與血淚的黃土地,就如同徘徊在腐朽統治者頭上的幽靈,纏綿而不肯離去,一發又不可收拾。孫中山嘗言:「天下大勢,浩浩蕩蕩。」一百多年來,億兆國民在民族民主和自由旗幟的感召下,不再遮遮掩掩,而是以前所未有的勇氣,齊力跨過這道通往理想的拱門,以告慰先烈英靈。
微風漾水,淡靄淒林,青山有幸埋下這錚錚鐵骨。走在黃花崗烈士墓前,輕撫帶著溫度的石碑,靜獻一朵鏗鏘的黃花。仿佛間,72烈士墓碑前的自由鐘聲,依稀從遠處響起。紀功坊臺上,144塊壘石,托起頭戴七束光芒冠冕,右手高舉火炬的自由女神像,召喚著熙熙攘攘而自甘平庸的人群—她代表著刻在壘石上的180多個名字所昭示的一代人,對民族、民主和自由的崇高渴望。
歷史車輪轟隆而去,留下了迂迴曲折的印迹。100年之後,一個生氣勃勃的民族已然挺立於世界東方,已然在自由民主和文明之路上奔走,已然爲人類的美好而尋找新的動力。站在現代文明之上的我們,有必要回望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尤其是那些率先走出這片黃土地的華僑華人的心靈史。在他們身上,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品質—百折不撓與浩然正氣。
作者簡介:
鄭萬里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出版文學評論專著《諾貝爾文學之魅──人類的文化記憶與精神守望》、報告文學集《走過大漠》、隨筆集《萬里抒筆》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省獲獎。
蘇小紅
中山日報首席記者,現任中山日報新聞採訪部副主任,曾獲廣東省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山市第三屆十佳記者、中山市十傑出市民稱號。
陳恆才
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山日報深度報導組記者。
冷啟迪
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山日報深度報導組記者。
楊彥華
湖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現為中山日報深度報導組記者。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8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