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談吟唱中累積智慧的招魚祭後連續幾天,漁團裡的人在一起聚讌、談話、吟唱……。據說,談話與吟唱的內容大抵不脫造屋、製舟、山海工作等與生活有關的範圍。人們對生活中所聞所見的點滴牢記在心,並默默地醞釀自己的觀點以及頌讚或批評性的見地。
在這相聚的場合裡,人們多話健談,與平日獨自從事勞動中的沉默形成強烈的對比。年紀較輕的人則聽的時候比說的時候多。對於一個尚未發展文字以紀錄思想的文明而言,透過這一類聚談,人們將代代祖先所累積的智慧,在自己的實際生活裡尋求印證,意見經驗的相互交換使生活的技能有新的觸發,智慧得以圓融。
作者簡介:
關曉榮
1949年 9 月 7 日生於國家內戰烽火中的海南島。
1972年 畢業於國立藝專美工科。
1974年 任教於台灣屏東縣恆春國民中學。
1980年 辭去教職,務計程車駕駛。
1981年 進入《天下》雜誌任專職攝影。
1981年 辭去《天下》雜誌轉入《時報雜誌》任文字編採與攝影工作。
1983年 爵士攝影藝廊舉辦個人攝影展。
1984年 離開《時報雜誌》赴基隆八尺門從事阿美族都市漁業勞工之
生活報告工作「2 %的希望與掙扎」之報告發表於《中國時報》
及《人間》雜誌並於《美國文化中心》舉辦攝影展。
1985年 重回《時報雜誌》。
1986年 轉任《時報新聞周刊》。
1987年 離職後前往蘭嶼展開「蘭嶼報告」之文字與攝影工作,並在
《人間》雜誌分篇發表。
1988年 蘭嶼報告結束。
1988年 進入自立報系從事專題報告採訪工作。
1989年 離職整理、放大蘭嶼報告之相片。
1990年 重回自立報系。並於年底因故離職。
1991年 《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書籍出版。
目錄
陳映真 序
楊渡 序
影像
.漢化教育
.戰後的青年勞工
.觀光暴行
.現代的醫療衛生
.反抗核能廢料
文字
.被現代醫療福祉遺棄的蘭嶼
.流落異鄉的雅美勞工
.一個蘭嶼能掩埋多少「國家機密」
圖片說明索引
關曉榮後記
陳映真 序
楊渡 序
影像
.漢化教育
.戰後的青年勞工
.觀光暴行
.現代的醫療衛生
.反抗核能廢料
文字
.被現代醫療福祉遺棄的蘭嶼
.流落異鄉的雅美勞工
.一個蘭嶼能掩埋多少「國家機密」
圖片說明索引
關曉榮後記
商品資料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