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임을 위한 행진곡》
사랑도 명예도 이름도 남김 없이
한평생 나가자던 뜨거운 맹세
동지는 간데없고 깃발만 나부껴
새 날이 올 때까지 흔들리지 말자
세월은 흘러가도 산천은 안다
깨어나서 외치는 뜨거운 함성
앞서서 나가니 산 자여 따르라
앞서서 나가니 산 자여 따르라
사랑도 명예도 이름도 남김 없이
한평생 나가자던 뜨거운 맹세
동지는 간데없고 깃발만 나부껴
새 날이 올 때까지 흔들리지 말자
세월은 흘러가도 산천은 안다
깨어나서 외치는 뜨거운 함성
앞서서 나가니 산 자여 따르라
앞서서 나가니 산 자여 따르라
韓國光州民主化運動
四十五週年紀念展
四十五週年紀念展
2025/05/16(五)— 7/15(二)
參展書籍折66起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雅爾達會議,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交由蘇聯與美國分別託管。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最終於1953年7月27日簽立《朝鮮停戰協定》,確認以「南北韓軍事分界線」劃分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兩個國家。朝韓分治之後,大韓民國(簡稱韓國或南韓),歷經了民主與獨裁政權的動盪交替。時任少將朴正熙於1961年發動516軍事政變,並三度修憲,以維持其獨裁統治長達18年,成為韓國憲政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
1970年代初期,朴政熙非法通過《維新憲法》。在獨裁的維新政權之下,財閥壟斷,經濟困境加劇,以知識份子與大學生為中心的抵抗運動,逐漸組織成形;1970年代後期,由於社會極度動盪不安,引發釜馬民主抗爭事件。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於宴席中因鎮壓釜馬民主抗爭事件產生口角,被時任韓國中央情報部(KCIA)部長金載圭槍殺身亡。韓國政府於隔日凌晨二點,召開緊急國務會議,依法委任代理總統,並宣佈緊急戒嚴,但仍無法安穩政局與民心;同年,陸軍少將全斗煥於12月12日發動「雙十二政變」,奪取政權,並立刻著手鎮壓反抗聲浪。由於事件發生在深夜,且涉案人員極少,多數人不清楚前因後果,直至1997年韓國最高法院才裁定「雙十二政變」,是一場以下犯上篡奪政權的軍事叛變。
1970年代初期,朴政熙非法通過《維新憲法》。在獨裁的維新政權之下,財閥壟斷,經濟困境加劇,以知識份子與大學生為中心的抵抗運動,逐漸組織成形;1970年代後期,由於社會極度動盪不安,引發釜馬民主抗爭事件。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於宴席中因鎮壓釜馬民主抗爭事件產生口角,被時任韓國中央情報部(KCIA)部長金載圭槍殺身亡。韓國政府於隔日凌晨二點,召開緊急國務會議,依法委任代理總統,並宣佈緊急戒嚴,但仍無法安穩政局與民心;同年,陸軍少將全斗煥於12月12日發動「雙十二政變」,奪取政權,並立刻著手鎮壓反抗聲浪。由於事件發生在深夜,且涉案人員極少,多數人不清楚前因後果,直至1997年韓國最高法院才裁定「雙十二政變」,是一場以下犯上篡奪政權的軍事叛變。
1980年3月,政府釋回因反抗維新政權、反抗雙十二政變的緊急措施被而遭到監禁的青年與學生。返回校園的學生陸續成立各大學的學生總會組織;此外,支持民主化運動的青年,也不停歇的進行著社會運動的團結。1980年4月14日,韓國媒體發佈保安司令官全斗煥兼任中央情報部代理部長,同時掌控兩個重要的國家情報機構,此新聞立刻引起各界與民眾的疑慮與憂心。
時序進入5月,社運團體與學生總會紛紛發表公開聲名,向政府施壓。5月13日晚間,漢城的大學生走上街頭抗議,要求「結束緊急戒嚴」、「全斗煥下台」、「打倒維新殘黨」,並於14日上午決定擴大抗議規模,來自各大專院校的十萬多名學生湧入漢城車站前廣場,抗議運動持續進行,緊張情勢已達沸騰。釜山、仁川、光州、大邱等幾個大城市的學生,也相繼發動街頭示威。15日晚間,漢城地區學生總會代表於緊急會議中表示,因這兩天已向政府表明立場,且軍事干預的可能性大幅增加,決議撤離,暫時停止示威。除了光州之外,這項消息也讓其他城市的學生暫停示威,連日來的緊張情勢歸於平靜。
5/17日上午,戒嚴部隊進駐光州各級院校;當日全斗煥下令,於晚間11時起,預防性監禁金大中、金泳三等多位民運人與學生;據估計,光州事件期間約有2,699人被捕。晚間九點,眾委員在軍備森嚴的國務會議中決議「擴大戒嚴」。
5/18日上午,序幕從第七空降特戰旅的第33、35營於全南大學與鮮朝大學的限制開始,學生們困惑地發現,軍方的態度已和火炬遊行時的友好截然不同;學生與青年開始往全羅南道廳前的廣場聚集,在移動過程中不斷發生零星衝突,據估計當日有405人被捕,部份民眾頭部受傷,但實際上被捕與受傷的人數更多。下午2點,軍方正式下令,派遣第十一空降特戰旅前往光州。
光州事件的第一位受難者是沒有參與遊行的平民——聽障者金敬喆。當日,他們像平日在市中心找尋工作機會,卻無端受到攻擊;死亡證明書記載,金敬喆因後腦遭鈍器重擊而死亡。
5/19日,鎮壓軍隊的兵力持續增強;全斗煥藉由保安司令部企劃調整處長崔禮燮的匯報,掌握光州現場狀況。光州示威隊伍的核心開始由學生轉為民眾;而目睹傘兵部隊殘忍暴行的光州百姓,為保護學生與無辜的市民,憤怒的以石塊、鋤頭、鏟子、棍棒發動自衛攻擊。一名計程車司機在準備將受傷民眾送往醫院的同時,被傘兵隊員拖下車,用槍拖一陣亂打,此舉激起計程車司機們的怒火;隔日,便發動了大規模的汽車遊行。光州事件第一起槍傷案例為高中生金英燦,經過五次手術後,撿回一命。
5/20日上午,漢城樞機主教金壽煥親自拜訪全斗煥,請求「不要讓光州的流血事件持續下去」,然而談話未果,全斗煥便以「發生內亂」為藉口離席。同時,礙於政府審查,光州記者無法真實地呈現無辜百姓在連日來的抗爭事件中所遭受的暴行,因此《全南第一日報》的記者們集體請辭,離職信中寫道:「我們都看到了。我們用我們自己的雙眼見到市民像狗一樣被拖走、殺害。但我們不能在我們的報紙上報導這些事,連一行字也不能寫。我們感到無比羞愧,就此封筆。」。
5/20日下午,來自各行各業不分男女老少的民眾紛紛走上街頭,呼喊口號,進行拉鋸戰或靜坐抗議。晚間七時左右,數百輛車輛毫無預警,車頭燈全亮,鳴著喇叭,駛向道廳方向,前導車為「大韓物流」的12噸重大卡車,緊接著11輛巴士,與200多輛計程車集結前往錦南路,與示威隊伍會合;在車隊的帶領與掩護之下,經過激烈交戰,示威者將戒嚴部隊圍困在全羅南道廳。晚間十點左右,在自我審查的規範之下,始終沒有發送有關任何光州新聞的文化放送大樓被憤恨不平的群眾縱火。
5/20日晚間,光州車站爆發激烈衝突,示威群眾以車輛為掩護,用石塊與汽油桶發動攻擊,戒嚴軍則回以催淚彈與鎮暴棍;晚間10點,一名傘兵遭示威民眾發動的貨車撞死,透過無線電,第一起的軍方死亡事件很快傳遍整個軍隊,現場指揮官下令分發實彈。當晚,現場情況極度混亂,M16自動步槍的槍聲響起時,直至今日,仍找不到下令開槍的人以及實際開槍者;由於發生軍方實彈掃射群眾之事,現場指揮官擔心事態擴大,緊急撤軍光州車站。這是事件發生以來,軍方第一次無差別開槍攻擊。
5/21日上午,被圍困在全羅南道廳的戒嚴軍開始發送實彈。下午1點整,戒嚴軍奉指揮官之令集體開火,6名青年毫無防備地雙手高舉標語,呼喊口號衝入警戒線,遭戒嚴軍擊斃;槍聲平息後,幾名青年上前拖走死傷者;而後又有幾名青年高舉國旗衝上街頭為示威打氣,竟又一陣槍響;這樣慘烈的情況反覆發生五、六次之多;據許多目擊者指稱,與此同時,直升機上的軍人也開槍對示威群眾掃射。直至今日,仍無法確認下令開槍的人是誰。軍方慘無人道的射殺百姓,激起群眾們的怒火,開始裝備從各地找來的槍械,成立「市民軍」。下午4點,陸軍參謀次長黃永時下令武力鎮壓,遭現場所有指揮官抗命不從。另一方面,在接獲示威者開始自行武裝後,軍方立刻下令撒出全羅南道廳,封鎖光州,並行使自衛權,為之前的武力鎮壓尋求合理化。
當日,由於政府封鎖新聞管道,以致外界無從得知光州現況,一批又一批的示威群眾駕著車向周圍的城鎮發送消息,但均遭到戒嚴軍的封鎖或控制,全面切斷全羅道南與外界的聯繫。
5/22日遭到全面封鎖的光州,身在其中的市民軍與民眾迅速集結組織「收拾委員會」,開始整理眼前的一切。下午01:30左右,八名代表出發與軍方談判。
5/23日上午的第二輪談判仍未有任何結論;光州市民於下午3點進行第一次「市民保衛民主大會」據估計,有超過15萬人參與。而在此時,軍方正評估以更激烈的手段鎮壓佔領全羅南道廳的民眾與學生。
5/24日談判陷入僵局,且有零星的槍戰衝突發生;收拾委員會分為主戰與主和二派,對於是否歸還武器仍未有結論。儘管韓國國內媒體對光州的真相視若無睹,但外國記者卻已透過文字、照片向全球揭發韓國戒嚴軍的殘忍暴行。
5/25日有別於國內媒體將示威群眾塑造成暴民,當下光州的犯罪率比政府掌權時還低,即便困苦、絕望,光州市民仍維持著他們對民主化運動的期盼。當日,戒嚴當局決議於5/27日凌晨展開「尚武忠貞作戰」掃蕩光州,並於電台與電視放送錄音聲明稿。
5/26日凌晨,戒嚴軍兵分三路接近光州市中心。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談判,以失敗收場,軍方發出最後通牒。市民於下午3時舉行第五次市民保衛民主大會,並於會議中宣讀「八十萬爭民主公民的承諾」宣言;大會結束後,有200多位遊行人士留下保護道廳。傍晚,一名高官打電話要求:「午夜前撤出道廳,否則後果自負。」
5/27日戒嚴軍的鎮壓於00:01分展開。凌晨五點,戒嚴軍透過韓國放送公社宣佈:「我們在此下令叛徒投降。道廳與光州公園已由軍隊接管。你們已經被包圍。放下武器投降,你們還能保命。」上午6:30分,全羅南道廳已由軍方全面控管,倖存的市民軍被歸類為「暴亂分子」帶進部隊。光州民主化運動畫下句點。
1982年,作家黃皙暎與數名全南大學的學生,共同創作《獻給你的進行曲》悼念光州事件的罹難者;1994年光州成立「518民主化運動檔案室」,負責蒐集有關光州事件的相關記錄與物品;2011年5月2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光州事件的文件納入「世界記錄遺產」。
文案資料來源:二十張出版《5.18光州!光州!》、ChatGPT、維基百科「光州民主化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