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教哥布林模式五十歲後老窮奇幻紀事兒童選讀零內耗溝通季暢銷0元二手書讀冊選讀三采暢銷72折起升職兵法正確犯錯別教出混蛋更新粒線體艾蜜莉存股術高木直子
提供搜尋: [出版社-

東大圖書(股)公司

]
搜索結果:頁數1/1

中國鎮物(平裝) (二手書)

作者:陶思炎
出版日期:1998-07-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鎮物,又稱「禳鎮物」、「辟邪物」、「厭勝物」,作為心化的器物或物化的精神, 它幫助人們面對各種實際的災害、危險、凶殃、禍患,以及虛妄的鬼怪邪祟,成為一類特 殊的工具和武器。  鎮物以文化象徵和風俗符號 ...

中華文化十二講 (二手書)

作者:錢穆
出版日期:2006-07-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乃賓四先生初定居臺灣期間,在各軍事基地之演講辭,共十二篇,大體討論中國文化問題。賓四先生認為中國文化有其特殊之成就、意義與價值,縱使一時受人輕視、鄙視,但就人類生命全體之前途而言,中國文化必有其再 ...

出門訪古早(平裝) (二手書)

作者:逯耀東
出版日期:2006-01-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逯耀東教授是當代中國飲食文化的拓墾者,這些年一直致力於將中國飲食由掌故 提升到文化的層次。不僅在臺灣大學歷史系講授「中國飲食史」,並在政治大學中文 系講授「中國飲食與文學」,曾前後至中國大陸二十餘次, ...

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二版) (二手書)

作者:逯耀東
出版日期:2007-01-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吃,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要能吃出學問,可就不是件簡單的事了!逯耀東教授可說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開拓者,不僅將開門七件事─油、鹽、柴、米、醬、醋、茶等瑣事提升到文化的層次,並曾講授「中國飲食 ...

中國祥物(藝術特輯6) (二手書)

作者:陶思炎
出版日期:2003-06-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祥物,又稱「吉物」、「吉祥物」,作為福善、嘉慶的文化象徵,是俗民生活中充滿意志力量和美學情感的藝術符號,它遵循物物、物事、物人相感的生成邏輯,主要服務於祈福的功利目標。祥物既是情趣濃郁的民藝物品,又是 ...

中國南方民族文化之美(平裝) (二手書)

作者:陳野
出版日期:1998-08-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多采多姿的美術創作足以在傳統的審美領域之外,拓展出另一番絢麗熱烈、境界開闊的南方文化天地。  本書將美術史記述與民族文化研究相聯繫,嘗試將讀者欣賞美術的眼光,從傳統視野引領到更廣闊的民 ...

中國文化路向問題的新檢討(平裝) (二手書)

作者:勞思光
出版日期:1993-02-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中國文化路向問題﹐自清末便成為中國知識份子爭議的焦點。但經五四及兩次政治上的大變革﹐直到今日﹐並無明確共識。近年中國大陸改革運動忽起忽落﹐種種思潮也不斷出現﹐但大致上只顯示一種態度﹐一種情緒﹐從未見有 ...

兩極化與分寸感 (二手書)

作者:劉笑敢
出版日期:1994-12-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以精英思潮為視角﹐對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問題作了新的探討研究。〈人物篇〉以外國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國與西方的文化衝突為背景分析了孫中山的發展型選擇和常識性態度﹐以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鬥爭崇拜。〈歷史篇 ...

北朝民歌(平裝) (二手書)

作者:譚潤生
出版日期:1997-02-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北朝民歌以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六十六首為主,連同(木蘭詩)以及個別屬於雜曲歌辭中的(楊白花)、(于闐採花)、(阿那壞)和雜歌謠辭中的(隴上歌)、(北軍歌)、(咸陽王歌)等,再加上 ...

中國人的價值觀(平裝) (二手書)

作者:文崇一
出版日期:1993-10-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除緒論外共分六章﹐分析價值的三個重要部分﹐即價值、價值變遷、價值與國民性的關係。價值研究在於了解中國人對自然與人生、對社會與人群、對倫理與宗教的價值觀﹐以及對經濟、政治、宗教、道德、成就、家庭、社 ...

明朝酒文化(平裝) (二手書)

作者:王春瑜
出版日期:1990-05-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從文化視角,廣泛而又扼要地論述了明朝酒的生產與消費,以及酒與明朝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關係。作者是大陸著名明史學者,引證繁富,但不作瑣碎考據,善於用典型史例分析,並注意文史結合,行文流 ...

劉伯溫與哪吒城:北京建城的傳說(平裝) (二手書)

作者:陳學霖
出版日期:1996-03-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民國初年以來,北京人流傳著一個神怪荒誕的故事:北京城是劉伯溫與姚廣孝競賽,依照哪吒太子的模樣畫圖建造的。這至今仍膾炙人口、海內外馳名的民俗傳說,究竟如何能引人入勝?來龍去脈又是如何?本書不但為歷史與民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