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布林模式五十歲後老窮奇幻紀事兒童選讀零內耗溝通術季暢銷5折起0元二手書讀冊選讀三采暢銷72折起升職兵法別教出混蛋更新粒線體正確犯錯艾蜜莉存股術高木直子女性經驗

思想的分斷︰陳映真與朴玄埰

作者:延光錫
出版日期:2019-06-30
《思想的分斷:陳映真與朴玄埰》是一本在亞際文化研究的歷史脈絡中所進行的實驗作。此書從區域的視角出發,將分享殖民、分斷、冷戰和後冷戰的歷史經驗的南韓和台灣,視作相互參照的對象,並通過台灣的陳映真(193 ...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21年12月號)

出版日期:2022-02-09
二手書徵求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籌備於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的時空背景,企圖以學術為主戰場,採取論述干預的方式成立台灣第一份批判性的學術刊物。成立三十多年來,針對廣泛的社會議題,進行研究討論。《台社》堅持學術論述 ...

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訪談錄(一)上、下冊

出版日期:2015-06-01
《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訪談錄(一)》此書為城鄉所五位創所資深退休老師的學思歷程、在城鄉所時期所參與的教學研究、專業實務與社會實踐的紀錄與反思,最後並提出對於目前城鄉所的發展定位 ...

理想主義重建是否必要?如何可能?

出版日期:2022-03-01
本書以中國大陸一些關切民眾生存、精神問題改善或直接投身社會實踐、鄉村建設的人文知識分子,在2021年這一年中圍繞「理想主義的挫折與重建」的系列討論、活動為依托,編著而成,與台社論壇叢書30《人文知識思 ...

看見不潔之物:工業社會中知識權威的文化實作

作者:陳信行
出版日期:2016-02-29
現代社會中,人如何面對工業製程和產品中的「不潔之物」,尤其是不斷推陳出新的化學品?食品安全醜聞、環境污染爭議、職業災害,實為「三合一」議題。科學與司法是處理此「三合一議題」的兩大「體制化知識權威」,同 ...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24期

出版日期:2023-04-30
【學會簡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籌備於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的時空背景,企圖以學術為主戰場,採取論述干預的方式成立台灣第一份批判性的學術刊物。成立二十多年來,針對廣泛的社會議題,進行研究討論,至20 ...

那個中國:旅華西方人眼中的毛澤東時代

作者:王舒柳
出版日期:2021-03-31
1949年至1978年的中國是一片巨大的試驗田,承載著一系列社會實驗。有那麼一批西方人,因為各種原因前往中國,成為這場實驗的見證者,其中有桀驁不馴的留學生、有機智圓滑的記者、有理想主義藝術家、有手段老 ...

這裡是羅德斯:東亞國際主義的理想與現實

作者:崔元植
出版日期:2020-12-31
韓國思想家崔元植蹣跚摸索東方道路的過程,不僅是從既有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其思想更側重於對問題本身的重構,他對東亞話語的摸索過程充分具備「思想」所應有的厚度,起到了建構問題的作用。其所吹響的東亞論之第一 ...

澳門一二.三事件:細說六〇年代的反殖鬥爭

作者:李孝智
出版日期:2017-07-05
  一二.三事件是澳門去殖民化的開始,也是現代澳門的開端,塑造了今天的澳門,也對澳門的政治、社會、民眾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書以屬民研究的視野,口述歷史的方法,探索五十年前在澳門發生的一二.三事件,重 ...

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簡體字版)

出版日期:2018-06-28
本書收錄了以賀照田〈潘曉討論〉為起點的人文知識思想探問:「既然改革使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改善,為什麼大多數人的內心精神感覺卻越來越多苦惱和不安?」他與余暘等人文知識份子們間 ...

SACOM作為地標:中港兩地「工學聯合」行動經驗

出版日期:2023-06-30
本書為SACOM成立以來的重要運動經驗的整理和總結。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人階級的命運與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已經密不可分。SACOM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並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裡,成為中國勞工運動的一股 ...

重新認識中國

作者:甯應斌編
出版日期:2015-10-01
我們正見證一道關於「中國」的新學術浪潮的來臨。參與到這個新學術思想浪潮的知識界來自很多不同區域以及不同知識背景,包括了來自亞洲與西方的後殖民主義與非歐洲中心論、漢學研究、以及「重新發現中國」的新世界史 ...

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簡體字版)

出版日期:2019-06-30
1980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潘曉討論」,是要深入理解當代中國大陸人精神身心狀態所由來的關鍵性歷史事件。賀照田歷經11年醞釀寫成的「潘曉討論」研究〈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所以在2016年中完成後,引 ...

民困愁城:憂鬱症、情緒管理、現代性的黑暗面

出版日期:2012-09-04
本書的知識-政治主旨可表達如下:本書揭示公共世界與私人生活的互相關連,因此談論經濟、政治、資本等議題時不能不論及性、情緒、個性(自戀)文化等等之作用,反之亦然。然而本書同時也指出:公與私無法彼此完全相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