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後零內耗溝通術別教出混蛋過曝世代季暢銷讀冊選讀0元二手書三采暢銷72折起升職兵法離開學術界正確犯錯巨人思維艾蜜莉存股術高木直子更新粒線體

成就僧寶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04-11-06
世尊的偉大,在於他講出了「離苦得樂」之道,他告訴我們「人皆有苦」,人有貪瞋痴。 至於人為什麼會有貪瞋痴,為什麼會苦呢?它還有一個源頭,就是我們這個生命只要存在,只要繼續的活動,就像工廠繼續的運轉,就會 ...

心靈生活教室《第一輯》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13-08-01
二手書徵求
本書特色:一、 心靈的顧問: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正確的生活,而修行的障礙,大多來自生活上的困難。這本書收錄當年寬可老師所開啟「心靈顧問班」的上課精華,主要就是針對生活、入世的問題,由同修提出來之後,由寬可 ...

六祖壇經的智慧(1)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1999-05-31
當一個人開始接觸心靈、探討佛學之後,雖然可以立即享受到生活的自在與智慧,但也難免有一些禪病,有時甚至從原先的追求光明而掉入黑暗中!禪宗祖師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妨一起來讀<<六祖壇經>>,透過寬 ...

六祖壇經的智慧(16)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04-08-01
六祖大師對「即心即佛」開示了「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我們對第一句很容易相應,一直停留在「前念不生」就著了頑空了。 就像《金剛經》裡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很多人也都只修上半句「應無所住」,這就 ...

六祖壇經的智慧(20)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05-07-01
修行,要從坐禪及生活中產生內在體驗。所謂的「內在體驗」就是當一個人心性接近寂靜,到了某一個程度,心性常常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中,達到臨界點的時候,悟性就會釋放出來,菩提自性就會展現出來,這時自然就是「 ...

開悟之要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1997-12-01
人生的過程吵吵鬧鬧、忙忙碌碌、紛紛擾擾,一切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其實也都是一種修行,只是有時候付出的代價太高了!我們何不早點開悟呢?開悟是修行的起點,也是人生真正的開始。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修行了很久, ...

白隱禪師坐禪和讚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01-06-01
「坐禪」兩個字學問可大了,不是只「坐」!其實嚴格說起來,古代的禪宗根本不重視坐禪,這句話你們聽了會嚇一跳。. ...

法與緣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04-09-05
修行,不應該停留在肉體的世界,要學習認識更精緻、更高級的生命,宇宙的無限潛能俱足在我們身上。 因為,人類這個生命體,可以說一半來自於地,供養我們肉體的所有一切食物都取之於大地;不要忘記它還有另外一半來 ...

心靈指北針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1998-11-01
人生的旅途中,誰無困難?誰無逆境?我們是否需要一個生活錦囊呢?當我們年紀漸長,就會發現人生有很多的問題,好像超過人類的力量,好像在冥冥之中,有一個力量在控制著一樣;而當一個人走上心靈之路,又會延伸出一 ...

六祖壇經的智慧(17)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04-12-01
修行的第一步,就決定最後一步的果了。如果,第一步是來自於得失、來自於有所求,那麼我們修行的田地就不在菩提,而是在紅塵、在生滅的世界中載沈載浮,那就不叫「修行」。所以,很多人修行的路途走來都是生生滅滅、 ...

禪宗公案的智慧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01-11-01
「我已經修到沒有任何一物能夠掛住我的心了,修到不求一物了,師父您認為如何呢?」「放下。」 「我已經都放下了,不住一物了,您還要我放下什呢?」 「好吧!你就繼續承擔著吧!」…… 師父要他放下什麼呢?放下 ...

六祖壇經的智慧(22)(完)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06-09-26
對「靜心」的認知,明明壇經裡面講得很清楚「湛然常寂,妙用恆沙」--靜心入寂靜之後,要以這的生命狀,在生活中去展現,把悟性融入生活......這是我們內在要建立的正思維。但是,如果這麼說「靜心的目的是我 ...

達摩祖師四行觀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01-04-01
談到禪,我們可能還沒了解它,就被禪的機峰、公案、開悟....等,這些表相給迷惑了,更不慎者,則流入口頭禪、狂禪而不自知。為什麼會禪宗呢?禪所要表達的是什麼?從禪宗的創始菩提達摩所留下的著作「四行觀」中 ...

六祖壇經的智慧(11)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03-06-01
六祖大師引導發問的韋刺史思考:「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我相信韋刺史聽了一定會嚇一跳,我早期修行看到這段經文時也嚇了一跳:「我們不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搞定了嗎?」. ...

六祖壇經的智慧(19)

作者:

洪寬可

出版日期:2005-05-01
對於「涅槃」,我們很容易掉入一種「無作」的狀態,著了空相,以為寂滅了就百事不思、百事不做,如同死人一般。所以「無作」可以說是修行最大的邪見,很多人修行以後,就掉入了「無作」,生意不做,家庭責任也不負了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