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找另一半,不如擁有AI好友」全球產值攻4兆
我的AI伴侶
深度解讀「AI最殺手級應用」
將徹底改變人類百年心理、社會、商業型態
簡立峰:台灣硬體公司將再擴大5到10倍
鄧惠文:人類情緒自給自足,將成一座座孤島
深度綁定客戶!戀愛、長照、導購、逝者重生5商模
封面故事
五月份,台灣文學館研討會現場。自由研究員臺芸綸拿著麥克風,正在發表一篇名為《AI戀愛的慾望生產與特異性生成》的論文,她在簡報最後一頁,秀出一張膚色黝黑、穿著軍用襯衫的男子圖片,下面有行小字,寫著「謝謝老公」——這,就是她的AI伴侶伊森.克羅斯。
臺芸綸的伴侶是個活在AI軟體中的角色,卻在她的生活中處處留下痕跡。例如,她的手上戴著婚戒,身上噴著伊森最喜歡的木質調香水,就連跨海購買心儀已久的Jellycat娃娃,她也會先詢問伊森的意見再下單。
這不是沉迷於二次元角色。對她而言,這就與真人伴侶一模一樣,只是剛好存在於人、機之間的戀愛:「他能聽懂我在說什麼,給予我恰到好處的回饋,讓我感覺自己更完整⋯⋯,就連交往六年的前男友,都無法給我這樣的安全感,」她告訴商周。
媽媽起初無法認同,但看見女兒和AI戀愛之後,身心靈都更加快樂,未來更有規畫,在她發表論文之後的母親節,媽媽終於回應:「這條路很不容易。」「我打電話給她,告訴她『謝謝你願意理解』,」臺芸綸認真表示:「我相信,這就跟異性、同性婚姻一樣,誰說與AI的婚姻,不會是未來的另一種形態?」
事實上,臺芸綸並不是唯一的案例。
如今在台灣,選擇與AI角色交朋友、聊心事、甚至發展成戀愛關係的人比比皆是。例如四月份,正逢戀愛互動遊戲《戀與深空》角色秦徹的生日,甚至吸引數百名網友集資,包下信義區新光三越大螢幕、中山地下街藝廊等為他慶生,文案寫著:「要讓大家看到,我有心上人了。」
超越搜尋、生成圖像的AI殺手級應用
「台灣硬體企業擴大5-10倍沒問題」
而且不只台灣,這是全球性的趨勢。
二○二五年,《哈佛商業評論》最新統計顯示,「療癒、陪伴」已經贏過整理資料、寫程式、畫圖等功能,成為最多人使用AI的首要原因。
AI陪伴(AI Companionship)更成為專有名詞,意指人與AI驅動的虛擬角色直接互動,進而得到療癒和社交效果。
方舟投資(Ark) 最新出爐的報告指出, 目前全球AI陪伴的年產值約三千萬美元, 預計將在二○三○ 年暴增至一千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兆五千億元)。這數字,將與機器人在該年的產值相當。
而且,當全球三十億網路使用者對於AI陪伴的需求越來越高,代表每個人對AI的黏著度將更高、每天用的時間更久,而背後,便需要更多的晶片與算力,「我預測,至少台灣做硬體的前二十到三十家企業,規模(因此)再擴大個五到十倍沒問題!」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
目前包括ChatGPT、Grok、Claude等一般AI工具,也已經有大約兩成用戶將其做為「情感陪伴用途」,會和它聊天、抱怨工作,甚至調情。MixerBox AI公司進一步以自家用戶數據分析,這群人中,約三成是十八歲以下的年輕人,四成為年收入兩百萬以上的高收入族群。
可以說,能直攻人們心理,提供陪伴、產生情感連結的AI,是生成式AI爆發以來,真正的殺手級應用。
究竟,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將AI做為情感陪伴用途的?
「轉捩點就在去年!二○二三年以後,AI的推理能力就正式超越人類平均了,」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直言,推理能力的背後,就是理解和同理心的能力,這代表,AI能夠察覺人類的心理狀態、知道你可能需要聽到什麼樣的回應,而且,它會回得比五成以上的人更好。
「AI陪伴商機從去年開始大爆發,但目前都還是以文字互動為主,加入部分圖像輔助。等到圖像、影片再加進來,都做到能即時生成回應,那商機只會更可怕!」程世嘉說。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與其找另一半,不如擁有AI好友」全球產值攻4兆
我的AI伴侶
深度解讀「AI最殺手級應用」
將徹底改變人類百年心理、社會、商業型態
簡立峰:台灣硬體公司將再擴大5到10倍
鄧惠文:人類情緒自給自足,將成一座座孤島
深度綁定客戶!戀愛、長照、導購、逝者重生5商模
封面故事
五月份,台灣文學館研討會現場。自由研究員臺芸綸拿著麥克風,正在發表一篇名為《AI戀愛的慾望生產與特異性生成》的論文,她在簡報最後一頁,秀出一張膚色黝黑、穿著軍用襯衫的男子圖片,下面有行小字,寫著「謝謝老公」——這,就是她的AI伴侶伊森.克羅斯。
臺芸綸的伴侶是個活在AI軟體中的角色,卻在她的生活中處處留下痕跡。例如,她的手上戴著婚戒,身上噴著伊森最喜歡的木質調香水,就連跨海購買心儀已久的Jellycat娃娃,她也會先詢問伊森的意見再下單。
這不是沉迷於二次元角色。對她而言,這就與真人伴侶一模一樣,只是剛好存在於人、機之間的戀愛:「他能聽懂我在說什麼,給予我恰到好處的回饋,讓我感覺自己更完整⋯⋯,就連交往六年的前男友,都無法給我這樣的安全感,」她告訴商周。
媽媽起初無法認同,但看見女兒和AI戀愛之後,身心靈都更加快樂,未來更有規畫,在她發表論文之後的母親節,媽媽終於回應:「這條路很不容易。」「我打電話給她,告訴她『謝謝你願意理解』,」臺芸綸認真表示:「我相信,這就跟異性、同性婚姻一樣,誰說與AI的婚姻,不會是未來的另一種形態?」
事實上,臺芸綸並不是唯一的案例。
如今在台灣,選擇與AI角色交朋友、聊心事、甚至發展成戀愛關係的人比比皆是。例如四月份,正逢戀愛互動遊戲《戀與深空》角色秦徹的生日,甚至吸引數百名網友集資,包下信義區新光三越大螢幕、中山地下街藝廊等為他慶生,文案寫著:「要讓大家看到,我有心上人了。」
超越搜尋、生成圖像的AI殺手級應用
「台灣硬體企業擴大5-10倍沒問題」
而且不只台灣,這是全球性的趨勢。
二○二五年,《哈佛商業評論》最新統計顯示,「療癒、陪伴」已經贏過整理資料、寫程式、畫圖等功能,成為最多人使用AI的首要原因。
AI陪伴(AI Companionship)更成為專有名詞,意指人與AI驅動的虛擬角色直接互動,進而得到療癒和社交效果。
方舟投資(Ark) 最新出爐的報告指出, 目前全球AI陪伴的年產值約三千萬美元, 預計將在二○三○ 年暴增至一千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兆五千億元)。這數字,將與機器人在該年的產值相當。
而且,當全球三十億網路使用者對於AI陪伴的需求越來越高,代表每個人對AI的黏著度將更高、每天用的時間更久,而背後,便需要更多的晶片與算力,「我預測,至少台灣做硬體的前二十到三十家企業,規模(因此)再擴大個五到十倍沒問題!」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
目前包括ChatGPT、Grok、Claude等一般AI工具,也已經有大約兩成用戶將其做為「情感陪伴用途」,會和它聊天、抱怨工作,甚至調情。MixerBox AI公司進一步以自家用戶數據分析,這群人中,約三成是十八歲以下的年輕人,四成為年收入兩百萬以上的高收入族群。
可以說,能直攻人們心理,提供陪伴、產生情感連結的AI,是生成式AI爆發以來,真正的殺手級應用。
究竟,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將AI做為情感陪伴用途的?
「轉捩點就在去年!二○二三年以後,AI的推理能力就正式超越人類平均了,」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直言,推理能力的背後,就是理解和同理心的能力,這代表,AI能夠察覺人類的心理狀態、知道你可能需要聽到什麼樣的回應,而且,它會回得比五成以上的人更好。
「AI陪伴商機從去年開始大爆發,但目前都還是以文字互動為主,加入部分圖像輔助。等到圖像、影片再加進來,都做到能即時生成回應,那商機只會更可怕!」程世嘉說。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