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6大現場直擊》歐洲50年最嚴重能源危機,台灣不面對將重演悲劇!
黑暗德國
>柏林大教堂熄燈、萊茵河8成運量受阻、全球化工龍頭恐停工
能源危機燒向歐洲,點燃通膨、斷鏈、中產陷落、民粹4大困境
>俄國斷天然氣,德國為何不退讓?
歐盟政經專家:這次,國家利益要擺在商業利益前
台灣能源自給率僅2.3%,戒不掉中國的我們該如何抉擇
封面故事
第1站》柏林
「今年冬天,將是這十幾年來,第四次改變這國家的大浪潮。」
黑夜中的關燈運動,迎接更貴的電費
「試想,如果這世上沒有國界?這不無可能。如此,就沒有殺戮與死亡。而也沒有宗教之別,想像,全人類,都活在和平當中……。」
夏夜的柏林,晚上十點,天才剛暗下,街頭藝人在柏林大教堂前唱著約翰.藍儂的反戰歌曲〈想像〉,一旁,坐在草皮上的聽眾拿起手機當作螢光棒搖擺。
眼前寫意的畫面,其實並不尋常。
人們身後,本來應該被探照燈打亮的教堂,如今只剩微弱燈火,一片漆黑。
不只這裡,柏林市內,更有大大小小約兩百個公共建築,從七月底開始,為了節約能源,熄燈,陷入黑暗。
柏林自主性褪入黯淡夜色,是為了對抗更深的黑暗。
「北溪天然氣管道的天然氣運輸已完全停止,直到設備故障排除。」九月二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在官方Telegram上公告,負責將天然氣輸往德國的北溪一號管道,因故障,將無限期停供。
這已經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該國第三次完全關閉北溪一號的管線,以「斷氣」,反制歐洲國家祭出的金融、禁運等制裁。
天然氣就像一把火,連環的燒起了德國、以至於全歐洲的能源問題。
根據英國環境組織Ember統計,德國今年夏天的電力批發價格已是去年同期近四倍,法國、義大利也都翻了四到五倍不等。狂飆的電價,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不得不出面表示,將干預電價,甚至讓天然氣與電價脫鉤。
根據最新統計,德國五月出現單月貿易逆差,是該國三十一年來首見,主因,就是能源與原物料的進口價格飆漲。
「政治人物開始叫我們存錢,因為接下來的電費帳單,可能是原本的兩倍、三倍,甚至更多,」坐在柏林的咖啡館,今年五十歲的網路行銷公司負責人史溫(Sven Deutschlander)算給我聽,他兩口之家,住在二十七坪公寓,每月電費折合新台幣約一千六百五十元,未來即使帳單連翻數倍,還能支應。
但他說,那些領著基本工資的社會基層,一個月薪水也就新台幣四萬多元,扣掉稅金、保險、房租,加上通膨與翻倍的電價,「他們賺的根本不夠開銷!」
為什麼俄羅斯有辦法讓德國陷入黑暗?
二戰之後,德國一方面像是買贖罪券,彌補戰時犯下的罪行;另一方面,相信透過貿易,可以跟蘇聯擁有更穩定的政治關係,因此開始大量從蘇聯採購天然氣。
到俄烏戰爭爆發前,該國有五五%天然氣來自俄羅斯。而這些天然氣,除了用來發電、當作工業生產原料,更流入德國超過半數的家庭,供應冬天暖氣。
採訪過程中,幾乎所有德國人都像背誦教科書一般的跟我們說:「就連冷戰時期,俄羅斯也沒有停止供應過天然氣啊?」
他們沒說出口的是:誰想得到,過去,讓冬天得以溫暖的俄國天然氣,如今,會成為掐住我們脖子的怪獸。
承平時期,經濟上的互信、倚賴,在地緣政治年代,轉眼成為被箝制的把柄。這不禁讓我想起如今關係緊張的台灣與中國。
「今年冬天,將是這十幾年來,第四次改變這國家的大浪潮,你等著看。」一向關心政治的史溫說,能源,將是自歐債危機、難民潮以及COVID-19後,這國家的第四次大衝擊。
德國科隆經濟研究所常務董事巴特(Hubertus Bardt)接受商周專訪時並強調,不同於過去幾次危機,對德國人來說其實抽象,這次的衝擊「對大部分人口來說會非常具體。」
優惠價: 9 折, NT$ 89 NT$ 99
本商品已絕版
封面故事
6大現場直擊》歐洲50年最嚴重能源危機,台灣不面對將重演悲劇!
黑暗德國
>柏林大教堂熄燈、萊茵河8成運量受阻、全球化工龍頭恐停工
能源危機燒向歐洲,點燃通膨、斷鏈、中產陷落、民粹4大困境
>俄國斷天然氣,德國為何不退讓?
歐盟政經專家:這次,國家利益要擺在商業利益前
台灣能源自給率僅2.3%,戒不掉中國的我們該如何抉擇
封面故事
第1站》柏林
「今年冬天,將是這十幾年來,第四次改變這國家的大浪潮。」
黑夜中的關燈運動,迎接更貴的電費
「試想,如果這世上沒有國界?這不無可能。如此,就沒有殺戮與死亡。而也沒有宗教之別,想像,全人類,都活在和平當中……。」
夏夜的柏林,晚上十點,天才剛暗下,街頭藝人在柏林大教堂前唱著約翰.藍儂的反戰歌曲〈想像〉,一旁,坐在草皮上的聽眾拿起手機當作螢光棒搖擺。
眼前寫意的畫面,其實並不尋常。
人們身後,本來應該被探照燈打亮的教堂,如今只剩微弱燈火,一片漆黑。
不只這裡,柏林市內,更有大大小小約兩百個公共建築,從七月底開始,為了節約能源,熄燈,陷入黑暗。
柏林自主性褪入黯淡夜色,是為了對抗更深的黑暗。
「北溪天然氣管道的天然氣運輸已完全停止,直到設備故障排除。」九月二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在官方Telegram上公告,負責將天然氣輸往德國的北溪一號管道,因故障,將無限期停供。
這已經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該國第三次完全關閉北溪一號的管線,以「斷氣」,反制歐洲國家祭出的金融、禁運等制裁。
天然氣就像一把火,連環的燒起了德國、以至於全歐洲的能源問題。
根據英國環境組織Ember統計,德國今年夏天的電力批發價格已是去年同期近四倍,法國、義大利也都翻了四到五倍不等。狂飆的電價,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不得不出面表示,將干預電價,甚至讓天然氣與電價脫鉤。
根據最新統計,德國五月出現單月貿易逆差,是該國三十一年來首見,主因,就是能源與原物料的進口價格飆漲。
「政治人物開始叫我們存錢,因為接下來的電費帳單,可能是原本的兩倍、三倍,甚至更多,」坐在柏林的咖啡館,今年五十歲的網路行銷公司負責人史溫(Sven Deutschlander)算給我聽,他兩口之家,住在二十七坪公寓,每月電費折合新台幣約一千六百五十元,未來即使帳單連翻數倍,還能支應。
但他說,那些領著基本工資的社會基層,一個月薪水也就新台幣四萬多元,扣掉稅金、保險、房租,加上通膨與翻倍的電價,「他們賺的根本不夠開銷!」
為什麼俄羅斯有辦法讓德國陷入黑暗?
二戰之後,德國一方面像是買贖罪券,彌補戰時犯下的罪行;另一方面,相信透過貿易,可以跟蘇聯擁有更穩定的政治關係,因此開始大量從蘇聯採購天然氣。
到俄烏戰爭爆發前,該國有五五%天然氣來自俄羅斯。而這些天然氣,除了用來發電、當作工業生產原料,更流入德國超過半數的家庭,供應冬天暖氣。
採訪過程中,幾乎所有德國人都像背誦教科書一般的跟我們說:「就連冷戰時期,俄羅斯也沒有停止供應過天然氣啊?」
他們沒說出口的是:誰想得到,過去,讓冬天得以溫暖的俄國天然氣,如今,會成為掐住我們脖子的怪獸。
承平時期,經濟上的互信、倚賴,在地緣政治年代,轉眼成為被箝制的把柄。這不禁讓我想起如今關係緊張的台灣與中國。
「今年冬天,將是這十幾年來,第四次改變這國家的大浪潮,你等著看。」一向關心政治的史溫說,能源,將是自歐債危機、難民潮以及COVID-19後,這國家的第四次大衝擊。
德國科隆經濟研究所常務董事巴特(Hubertus Bardt)接受商周專訪時並強調,不同於過去幾次危機,對德國人來說其實抽象,這次的衝擊「對大部分人口來說會非常具體。」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 搜尋欄位旁邊的掃描圖示,
再掃描此行動條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