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的話)
一年好景君須記
文‧編輯部
北宋元祐五年(1090)蘇軾在杭州擔任知州,劉季孫(字景文)時任兩浙兵馬都監,年五十八歲,蘇子視其為「慷慨奇士」,作〈乞擢用劉季孫狀〉向朝廷予以舉薦;另一方面又以〈贈劉景文〉詩勉勵他:「時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但當劉氏才獲小小升遷,卻在兩年後過世,對照詩文情景,令人不勝唏噓。正因流年稍轉即逝,古人遂有「及時當勤勉,時光不待人」之語,勸人勤勉務實。精於勤,荒於嬉,是自律人生的不二法則。
言猶在耳,但世事似乎總有例外。本期專輯為清末畫家任預,因年紀最小,名列「四任」(任熊、任薰、任頤、任預)之末,他以精繪人物、道釋、山水著稱;然據張鳴珂的《寒松閣談藝瑣錄》卻說他:「性落拓,不脩邊幅」,後世的小說軼聞中更將其形塑成索金不繪、鎮日沉溺於煙霞癖中的畫家。無論記載是否屬實,此有別於孜孜不怠、焚膏繼晷的名家形象,讀來尤顯生動近人。本期特邀上海博物館研究員撰寫專文,詳述其生平繪事、款識題跋與畫題類型。此外,也另文深入探討任預傳世精品,介紹其畫面風格、筆墨功夫的精彩之處,嘗試更深入理解任預其人其藝。另收入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考證任伯年〈雙松話舊圖〉一文,透過各種畫史跡證比對、考察,釐清任伯年自畫像中的未解之謎。
藝術史最有趣的部分,在於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空白時期,有待後人一一挖掘、探尋。本期收入〈程氏梅壽堂書畫鑑藏考略〉一文,延續「清代蘇州藏家」系列之考察,著眼梅壽堂主人程楨義為對象,勾稽其家世生平與藏品,廓清齊舊藏名品書畫傳遞過程中的誤說。除此之外,對於曾在一九二六年費城世界博覽會為國爭光的女畫家楊令茀之成就,也經學者於海外檔案館鉤沉,披露許多珍貴的一手資料,相當精采!
器物專文方面,本期收入有關古代屏風源衍、南宋烏泥窯探析、西漢銅鏡「草葉紋」正名考等精彩專文,並特錄一篇研究十八世紀英國瓷器上「橘衣小男孩」圖像之專文,一探廣彩魅影之謎。
二○二二年伊始,時近早春,正是踏青走春的好時節。國立故宮博物院「無聲詩─南宋的小品繪畫」特展,展出多件小尺寸的古畫冊頁,描繪精緻,富含詩意,值得利用半日的時間,漫步展廳,細細品味這些雋永而細膩的畫中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