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一部將自然之美與生命哲思巧妙交織的散文集。
★ 以細膩的筆觸與深邃的情感,帶領讀者漫步於澳洲的原始花草與動物之間,探索生命的韌性與本質。
★ 在圖文並茂的自然之書中,領略到餘味無盡的人性溫度。
★ 收錄近百張精緻的植物、花鳥、動物的寫真照片,展現特殊的生態、自然精神。
《出生時,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
王盛弘 作家、謝子凡 作家、顏擇雅 作家一致推薦
一場跨越自然與人心的心靈漫遊;
於澳洲的原始花草與動物間,探索生命的韌性與本質。
李夏的全新力作《出生時,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澳洲花鳥手帖之二》是一部將自然之美與生命哲思巧妙交織的散文集。以細膩的筆觸與深邃的情感,帶領讀者漫步於澳洲的原生花草與自由動物之間,探索生命的韌性與本質。
這本書講述澳洲動植物的獨特生物屬性,探討她們背後的故事,筆觸掠過原住民文化傳統、早期歐洲移民生活、十九世紀植物學家的經歷,以及現代人面臨的氣候變化危機。
本書分為「花草篇」與「動物篇」,透過蒂羅花的傲然綻放、叢林火雞的野性姿態、灰頭果蝠的夜行祕密,揭示自然界的頑強與優雅。每一段文字都是對生命的詠嘆,描繪出在乾旱、山火、貧瘠土壤中依然蓬勃生長的奇蹟,寓意人類在困境中如何擁抱希望、追尋自由。透過作者敏銳的觀察、詩意的筆調,讀者將不僅感受到大地的呼吸,也將在自然的映照中重新審視內心的渴望與堅持。
作者在澳洲雪梨生活多年,醉心於本土生態與環境保育。她不僅是出色的文字創作者,也是活躍於國際攝影與紀錄片領域的資深攝影者和電影人。她精心拍攝了書中每一種生物的照片,表達出澳洲大自然獨特動人的美感。
《出生時,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是一封寫給生命的情書,鼓勵我們在世俗紛擾中,依舊心懷熱望,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場盛開與暗湧。這不僅是一本關於花鳥動物的散文集,更是一場觸動心靈的生命對話,適合每一位熱愛自然、渴望生活真諦的讀者。
《澳洲花鳥手帖》
作家 王盛弘、謝子凡、顏擇雅、植人設影創辦人 呂岢頻 一致推薦
這是一部自然之書,體現在對於植物與動物生存狀態的細緻觀察,以及非常有趣的描摹。
位於南半球的澳洲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大陸,沙漠和半乾旱地區覆蓋了七○%的國土,但卻擁有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從石楠荒原到熱帶雨林,是全球十七個生態多樣化超級大國之一;又因為長期與世隔絕,氣候複雜多變,演變出大量當地獨有的植物。歐洲人曾嘗試改造和培育澳洲植物,但往往失敗,因為這塊古老的土地孤獨太久,孕育的生物野性難馴。
南北半球的自然區隔,讓我們看到豐富而奇異的花鳥植物,也給我們知識上的驚異。
儘管有風調雨順的時候,更多是持續的乾旱,葉片在進行必需的光合作用的同時把自己用蠟質層嚴密包裹封存水汽;同時山火不斷,很多植物的種子因此高居枝頭或深埋地下,直到氣候和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才會發芽。澳洲最具代表性的佛塔花的種子在枝頭可以一待十數載,沉睡多年的珍貴的粉紅色法蘭絨花則只在雪梨山火周年之後的夏天成片開放,成為很多人一生經歷一次的壯景奇觀。
在法國探險家的筆下,澳洲叢林空曠而密集,被強烈的日光照耀,被深刻的陰影雕琢,奇異又生動,令人驚訝地擁有一種無盡、永恆的美感。透過作者以植物命運引發的種種觸目驚心的生命感喟,你將會發現,叢林從來不只是叢林,花從來不只是花……
作者簡介:
李夏
雪梨大學環境科學碩士,四川大學文學碩士,蘭州大學文學學士。文字方面著有《澳洲花鳥手帖》、《跟著直覺做媽媽》、《畢家媽媽育兒經》;視覺方面曾參加東京尼康中心攝影展,在德國漢諾威舉辦多媒體個人攝影展;拍攝的紀錄片(學術專案)在北京798和雪梨大學、墨爾本皇家科技大學播出;最新參與製作的影片獲2024年雪梨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大獎。出生於四川成都,曾在上海、東京、佩斯、漢諾威學習、工作和生活,現定居雪梨,對澳洲本土動植物有極大興趣和熱愛,專注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教育推廣。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澳洲花鳥手帖》
要說這是一部自然之書吧,李夏又分明是帶著我們直接奔向關於人類的思考,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的標題,彷彿都在提示著我們關於生命的啟迪。每一篇看似描寫植物花鳥的內容,也都彷彿是在為人生尋找著隱喻和注解。
――韜奮基金會閱讀組織聯合會會長&一起悅讀俱樂部創始人 石恢
每一片舒展的葉脈、每一隻跳耀的生物,都向你展示著澳洲的獨特性,走入自然的人,都
無法停止讚嘆,生命所展現的力量。
――植人設影創辦人呂岢頻
名人推薦:《澳洲花鳥手帖》
要說這是一部自然之書吧,李夏又分明是帶著我們直接奔向關於人類的思考,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的標題,彷彿都在提示著我們關於生命的啟迪。每一篇看似描寫植物花鳥的內容,也都彷彿是在為人生尋找著隱喻和注解。
――韜奮基金會閱讀組織聯合會會長&一起悅讀俱樂部創始人 石恢
每一片舒展的葉脈、每一隻跳耀的生物,都向你展示著澳洲的獨特性,走入自然的人,都
無法停止讚嘆,生命所展現的力量。
...
章節試閱
《出生時,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
花如此愛亦是
她是新南威爾士州的州花,每個人的駕照上都有碩大的一朵。蒂羅花(waratah)生長在雪梨附近方圓兩百公里內的硬葉林裡。這裡降水有限,夏季漫長乾燥,植物的葉子堅硬而包裹蠟質,四季不落,總是斜對陽光,努力避免水分蒸發。土壤也往往是貧瘠的沙土或落葉堆積成的淺淺的腐植土。因此一方草木為獲取最大的生存機會,開花往往以數量取勝,繁多而細小。
蒂羅花卻逆向而行,送一根枝幹到三四公尺高,然後在枝頭用盡全力開出一朵大花。她的英文常用名waratah 來自原住民語言,意思是開紅花的樹。她就是林中那棵開紅花的樹,她枝頭上唯一的花朵鮮紅碩大,在暗淡的桉樹林中像一束烈焰,沒有人能錯過她。
這一朵花,其實由一兩百朵小花聚集而成。每朵小花上都驕矜地站著一根優雅地彎曲著但絕不柔弱的雌蕊。小花從花序的底部漸次開放,逐層上傳,花序從深紅的圓拱慢慢變成鮮紅閃亮的一座塔。
六千萬年都在這塊土地上生長,她很適應這裡山火頻發的氣候。在地面附近根莖相接的地方,她長有一塊凸出來的木質莖,裡面儲藏著幼芽、澱粉和營養。大火燒焦了枝幹,幼芽就會從這裡鑽出來,兩年後同一株蒂羅花會生出成倍多的枝條,開出成倍多的花,結出成倍多的種子──火後初期競爭少,土壤富於灰燼帶來的營養,她要借機繁衍最多的後代,並讓她們得到最好的成長。
因此一般苗圃往往給養花人出主意,如果想要更多的花,可以在一季花謝後將木塊莖之上的枝幹剪掉,然後耐心等待。可是曾經看到她熱烈地盛開過,曾經看到她全部的努力,要將她從頭開始,需要的不是你的耐心,而是忍受煎熬的勇氣,因為每一天你都不知道,花是不是還會開,或者你已經永遠失去她了。
花如此,愛亦是。
出生時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
大澤米(burrawang)的故事是關於時間的。
如果在孩子出生時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到她十八歲的時候,大澤米也剛剛成熟,然後可以一直陪伴她到百年。
大澤米是新州東部沿海地區的獨有物種,是世界上生長得最南端的蘇鐵。她活得很長,長得很慢。種子不需要什麼特別處理,種下去就會發芽,林間幾縷陽光和偶爾的降雨,再加良好的排水,她就可以活得安詳從容。需要的只是耐心,種子可能在半年到兩年之間發芽,發芽之後幾年才能略微看到蘇鐵的雛形,然後至少十年過去才能看到第一個毬果。
大澤米渾身上下都是刺,葉端尖銳,雌毬果除了被一層厚厚的鱗片包裹,頂端部分更有一粒長達七公分的尖刺站崗。但當果實完全成熟,毬果就會自動裂開,傾瀉出一肚子或者紅色或者金黃色的鮮豔誘人的果子。袋鼠、袋貂和各種林間的小動物來吃掉果肉,把種子隨處拉隨處撒,結果林間往往大澤米一棵挨一棵,在稀疏的桉樹林裡形成一片蘇鐵的海洋。這也是為什麼她的植物學名字裡種加詞是communis,意思就是她和夥伴們總是結伴而居。
大澤米雌雄異體,意思是男的一株,女的一株。特定的兩種昆蟲,蘇鐵薊馬(Cycadothrips chadwicki)和象鼻蟲(Tranes lyterioides)負責為他們陳倉暗度傳花授粉。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植物園引進大澤米時請不到這兩種昆蟲,往往就採取人工授粉的方式。先拿針管從雄株那裡抽取花粉,冰箱裡冷藏起來,到雌株結出毬果,再把花粉噴射進去。這種方式也讓她的生長總是可控的,不會侵犯到當地物種的空間。一身是刺,天生又愛成群結隊,卻不仗勢欺人,她是友好的植物。
大澤米的果實富含澱粉,人也能吃,但需要經過漫長複雜的炮製過程來去除其中的毒素。原住民的做法是將果實搗碎,放到溪水裡慢慢沖洗浸泡,待毒性散盡,再拿來做成麵包。當年有白人探險家照貓畫虎,旅途中走投無路時弄來大澤米的果子充饑, 卻跳過了中間環節,結果腹瀉不止差點死掉。原住民在這塊孤立的大陸上經歷了大小冰期,經歷了滄海桑田,他們知道,有些事急不得。
很多事急不得。
《澳洲花鳥手帖》
思鄉的馬努卡
Leptospermum scoparium在紐西蘭被毛利人叫做馬努卡,最近幾十年因為她的花蜜被發現有抗菌抗氧化作用而變得十分有名。在澳洲本地她被稱為茶樹,因為庫克船長(Captain Cook)在他的第一次南太平洋考察途中曾用她的葉子當茶喝。
馬努卡的葉子確實長得像茶葉,且庫克船長到達馬努卡世代生長的澳洲東南海岸時正是南半球的秋天,要等五、六個月之後馬努卡才會開出跟茶樹完全不相干的花來。
看不出難道還品不出嗎?
我覺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庫克船長喝的不是茶,是與茶相關的習慣和生活。
一七六八年與庫克船長隨奮力號探險船(HM Bark Endeavour)一起出發前往傳說中的南方大陸的,還有二十五歲的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班克斯出身豪門,隨身帶了兩個朋友兼祕書、兩個畫家和四個傭人。探險船從歐洲向南穿過南美洲底部的麥哲倫海峽,向北到夏威夷,然後一路探索,考察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印尼附近的各個島嶼,最後穿過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於一七七一年回到英國。
在地球儀上幾近空白的領域航行的這三年,充滿艱辛驚險。他們遭遇過大風大浪,曾在大堡礁觸礁;每次登陸,看到的都是陌生的植物和動物;見不到人煙的時候惶惑,見到原住民的時候因為無法溝通而更恐慌。出發時全船九十一人,活著回來五十人,班克斯的團隊失去五個人,其中畫了世界上第一幅佛塔花(Banksia)素描的年輕藝術家雪梨.帕金松(Sydney Parkinson)在回程中死於痢疾。班克斯自己也曾染上瘧疾、登革熱。
我相信他們一定需要熬過很多大海上漫長的下午,我也相信他們一定有過很多孤獨、恐懼、無助的時刻,而穿上正式的衣著、客客氣氣彬彬有禮地,跟從前在家一樣,和朋友一起溫文爾雅地喝杯熱茶,哪怕此茶非彼茶,應該也可以讓人至少有片刻覺得自己就在熟悉安全的家裡吧。
我們誰不是這樣。
她不漂亮也不努力
結局卻不錯
誰也搞不清命運是怎麼運作的,但總之是公平的。
昆士亞其實很常見,兩三米高的灌木,路邊土壤被嚴重騷擾過後沒人疼沒人愛雜草叢生的地方,往往都有她的身影,但很少有人留意她。她年紀輕輕開始樹皮就皺皺巴巴一副飽經滄桑的粗糙樣子;葉子小小的,不開花的時候常常被人當做她有名的親戚茶樹花馬努卡。
不過她開花的時候沒有人能誤解她。因為她香。昆士亞有濃郁的蜂蜜香味。你每天吃蜂蜜當早點,未必記得蜂蜜的氣味,但經過一叢昆士亞,你的嗅覺會準確無誤地判斷這是蜂蜜的味道。人類進化不過幾十萬年,動物性比理性反應快。
雖然花香,但昆士亞究竟還是其貌不揚的,而且還傻。她是先鋒樹種之一。先鋒樹種是那些在森林大火之後最先發芽生長的植物,他們的作用是搶先覆蓋了空白地面,讓雜草無處落地生根,同時為後面的原生植物生長提供蔭蔽,因此很受叢林複生人士歡迎。
先鋒物種傻,是因為其他原生植物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都不急著出頭,種子們待在地下,要等風調雨順天下太平之後再出來安安全全地生長。
昆士亞的策略是以多取勝。她的花每一朵細究起來,毛毛茸茸的,可愛卻微不足道,但她一開成千上萬朵,種子落到地上,很多會作為先鋒而犧牲,很多也會最終成長起來,連成一片蜂蜜味的樹林。
就像奧斯丁筆下的各種窮親戚,沒有錢沒有貌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努力,但最後結果往往還不錯。
因為她的聰明我們學不來。
《出生時,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
花如此愛亦是
她是新南威爾士州的州花,每個人的駕照上都有碩大的一朵。蒂羅花(waratah)生長在雪梨附近方圓兩百公里內的硬葉林裡。這裡降水有限,夏季漫長乾燥,植物的葉子堅硬而包裹蠟質,四季不落,總是斜對陽光,努力避免水分蒸發。土壤也往往是貧瘠的沙土或落葉堆積成的淺淺的腐植土。因此一方草木為獲取最大的生存機會,開花往往以數量取勝,繁多而細小。
蒂羅花卻逆向而行,送一根枝幹到三四公尺高,然後在枝頭用盡全力開出一朵大花。她的英文常用名waratah 來自原住民語言,意思是開紅...
作者序
《出生時,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
致謝
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得以結識許多關愛環境、友善正直的朋友和專業人士。他們無私地與我分享其經驗、淵博知識和精深見解,並常常給我帶來路逢知己的喜悅。一次關於某個物種特性的討論,往往變成一段友誼的開始。
在此我感謝查理斯‧達爾文大學的生物學家王皓博士繼通審《澳洲花鳥手帖》(二○二一年)之後,再次為本書在生態學和植物學方面的內容把關。
我感謝雪梨皇家植物園志願者專案負責人Paul Nicholson先生和來自BARRC──Bushland And Rainforest Restoration & Consulting 的Peter Juniper博士對書中植物物種的核查和確認。
我感謝雪梨叢林火雞研究專家Ann Göth博士為本書關於火雞的章節提出詳細建議。
我感謝Chau Chak Wing Museum的Matthew Huan先生為我鑒定果園燕尾蝶的三種形態。
我感謝義工Trish允許我到其家中拍攝藍舌蜥蜴,感謝義工Edwina, Sue 和Sandra與我分享她們對灰頭果蝠的熱愛和瞭解。義工無償照料需要幫助的本土動物,讓其最終回歸自然,她們的愛拯救小生靈,溫暖人心。
我感謝雪梨大學Chau Chak Wing Museum 提供其收藏的聖誕甲蟲供我拍攝。
這本書的寫作,基本與我在雪梨大學攻讀環境科學碩士的學習同步。感謝我的導師Catherine Price博士對此書的興趣和支持,感謝那些以自己的專業研究和對環境議題的深刻理解帶給我啟發和靈感的教授和老師。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妹妹。感謝你用一雙藝術家的慧眼,從我拍攝的成千上萬張照片中挑選出最後入書的圖片。那些在成都的冬雨中跟你裹著睡衣一人一杯咖啡選圖的清晨,是珍貴的記憶。
《澳洲花鳥手帖》
序言
韜奮基金會閱讀組織聯合會會長&一起悅讀俱樂部創始人 石恢
李夏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和人生,無論是在電視台做節目主持人時、在北京師範大學做電影學的博士生時,還是在專心養育孩子或周遊世界時,出現在她筆下和鏡頭裡的,總是她深感興趣和熱愛的東西。打動自己的東西,才能打動讀者,這也是她後來成為受歡迎的親子作家的原因。現在她暢遊在南半球的叢林,寄情於花木蟲鳥,以同樣的好奇心、鑽研精神和熱情拍攝和寫作了這麼一部精彩的自然之書。
李夏說:「對我來說,世界的區別不是東方西方,而是南半球北半球。前者屬於人類文明範疇,地球是平的就基本上可以解決;後者則事關自然,屬於幾千萬年的歷史遺留問題,不可能也沒必要解決。」對!正是這種南半球和北半球的自然區隔,讓我們看到了那麼多奇異與豐富的花鳥植物,也帶給我們那麼多知識上的驚異。
這是一部自然之書,首先就體現在李夏對於植物與動物生存狀態的細緻觀察,以及非常有趣的描摹。例如寫袋鼠腳花(Kangaroo Paw Flower),「六片花瓣明明是偶數卻偏要在下方留出空缺來讓這個圈畫不圓。看上去個性古怪,她卻是最團結的花。她靠專門吸食花蜜的小鳥來授粉。……小鳥站在細長堅韌的花莖上探頭進到長長的花朵底部吸食花蜜時,不同品種的袋鼠腳花粉會沾到小鳥頭上不同的部位,這樣小鳥無論去哪家吃飯都可以給主人帶去合適的禮物。一隻小鳥就能把不同種類的一群袋鼠腳花都授粉了,一榮俱榮,且還常常衍生出一些更強更美的雜交品種。」再如寫蜘蛛的交配,「如果第一次交配就被吃了那麼公蜘蛛的多樣性就是空談。所以相對於紅背蜘蛛的主動獻身,聖安德魯十字蜘蛛的男方常常試圖逃脫。女方的對策則是邊交配邊把對方用絲網裹起來,從容享受愛情滋潤的同時美餐也安排好。一心二用一舉多得的愛情。」
也還有許多我們北半球的人所知不多的自然常識,例如山火,我們只知道二〇二〇年森林大火圍困了雪梨城,造成巨大損失,卻並不知道山火本來就是自然更替的必要過程。有很多的植物花卉,是只有通過山火之後,才有機會生長發育,例如法蘭絨花(Flannel Flowers)的種子就是要經過火烤才能發芽。凱利銀樺(Grevillea caleyi)的種子落在地上,沒有山火就難以生髮,所以這種植物慢慢就上了極度瀕危物種名單。而最奇的是佛塔花(Banksia spp.)的種子,如果遇不到山火,就會很耐心地密封在果莢裡,可以安然等待十多年。海福斯薄荷(Seaforth Mint Bush)也是遇到山火才發芽,又在山火過後五六年間就死去,回到泥土裡的種子庫中,等待下次山火燒掉其他植物之後再重生。這樣的生存,真是令人唏噓。
但要說這是一部自然之書吧,李夏又分明是帶著我們直接奔向關於人類的思考,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的標題,彷彿都在提示著我們關於生命的啟迪。每一篇看似描寫植物花鳥的內容,也都彷彿是在為人生尋找著隱喻和注解。
被毛利人稱為馬努卡(Manuka)的植物並不是茶,但為什麼在澳洲被稱為茶樹(Tea-tree)呢?這就引出了一個當年庫克船長艱難的探險故事,然後,李夏就有了對庫克船長和他的夥伴們感同身受的理解:「我相信他們一定需要熬過很多大海上漫長的下午,我也相信他們一定有過很多孤獨、恐懼、無助的時刻,而穿上正式的衣著、客客氣氣彬彬有禮地,跟從前在家一樣,和朋友一起溫文爾雅地喝杯熟茶,哪怕此茶非彼茶,應該也可以讓人至少有片刻覺得自己就在熟悉安全的家裡吧。」這自然是典型的以此心度彼心,才會有如此深刻的體驗和感受。
書中更多的精彩所在,是以植物命運引發的那些觸目驚心的生命感喟,說新州聖誕布茜(NSW Christmas Bush)保持一種謙卑奉獻的位置,「跟許多女人一樣」。勺葉日露(Spoon-leaved Sundew)以豔麗的葉片捕獲獵物吞噬昆蟲,而它的花卻「掛著純潔無辜的模樣」,「生計所迫,一步步走過來而已。誰不是。」山石楠(Epacris longiflora)種不到花園裡,她就是倔強地要做野花,「要做野花的人你攔不住」等等。此外還有那些難言的傷懷,如說杜香波爾尼婭(Boronia ledifolia)壽命短暫,「就像她背後那個義大利年輕人」。從幸福的環尾袋貂(Common Ringtail Possum)家族裡,也能看到「除非剝離養育的生理機能,否則女性是占不了便宜的」。當描述完公蜘蛛為交配而生,作者就想到人類社會,說「我們的生存目的不僅僅是生育」,又說「我們結婚在一起是為了愛和陪伴」,然而此時,又突然出現了自我的懷疑:「真的嗎?」總之,你在這樣一本薄薄的自然之書中,讀到的總有餘味無盡的人性溫度。
南朝時期劉勰的《文心雕龍》中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所以,中國古代的詠物詩,莫不是即物寄興,托物抒懷。清代劉熙載的《藝概》中也說:「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這些一花一木的故事中,總有一段心境,一種際遇。你在其中讀到的,可能也正是李夏的故事。
因為走過,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李夏的文字,乾淨而簡潔,總是欲言又止,或點到為止,你完全可以把這些花鳥手帖,看做是詠物之詩。
原來,詩歌也是可以這樣寫的。
《出生時,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
致謝
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得以結識許多關愛環境、友善正直的朋友和專業人士。他們無私地與我分享其經驗、淵博知識和精深見解,並常常給我帶來路逢知己的喜悅。一次關於某個物種特性的討論,往往變成一段友誼的開始。
在此我感謝查理斯‧達爾文大學的生物學家王皓博士繼通審《澳洲花鳥手帖》(二○二一年)之後,再次為本書在生態學和植物學方面的內容把關。
我感謝雪梨皇家植物園志願者專案負責人Paul Nicholson先生和來自BARRC──Bushland And Rainforest Restoration & Consulting...
目錄
《出生時,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
目錄
致謝
花草篇
花如此 愛亦是
邊行邊歌 她曾離神很近
世上還沒有花開的時候 她就在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是每一份不被呼應的愛都會留下回聲
因為如此被珍惜
出生時 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
她生來就是要挑戰世界
名垂青史嗎與我何干
你就是你應該是的樣子
隨和不是沒有固守 沒有要求不是卑賤
人生無夢
心無旁騖的人 看不到簞食瓢飲的艱辛
雖然我們終將死去
繁花似錦時 步步驚心
歷史沒有藉口
鄉愁無關故里
她活著 努力而體面
深山躲不過紅塵
我已名花有主 君且自珍重
她花開妖嬈卻不取媚於人
不是每片雪花都有罪
可以一笑而過的 不是煩惱
轉機也許永遠不來 也許就在明天
自由鳥的尊嚴
站在高處 為什麼要俯就
潮汐所至處是她的界
想成為誰 就成為誰吧
站起來 外面是天空和大海
生命中有些對手就是太強大
熱鬧是他們的 快樂是自己的
華麗登場時 她不考慮這可能是一場空
為什麼我不能割捨
有人苦求不得 有人天生完美
世上本無天作之合 全都是小心翼翼
心無所安時 他鄉非故鄉
草非草 一切不是偶然
蕪雜的力量
孩子 為你我向神跪下
非如此 不達人生彼岸
動物篇
只生不育 此刻只愛自己
從歷史的縫隙中落下 她自由而野生
她是夜晚的王
世上最愛我們的那個人
君儀天下不必耀武揚威 寬容溫厚自有王者之風
窮其一生 你不過是為了解決最初的那個問題
有些傷口不結疤 有些心痛不癒合
浮生如夢 人間不值得
隱忍 是大多數人的一生吧
她走進我家客廳 不知道世界的險惡
說明
索引
《澳洲花鳥手帖》
序言
自序
花兒們的故事
思鄉的馬努卡
她不漂亮也不努力 結局卻不錯
我們見面那一刻他可能走過了江河湖海
有人傳染樂觀百毒不侵
命運把她放錯了地方
普通人生的舒服不需要解釋
你不求她花大果美 她也不扭曲自己來討好你
心懷慈悲就沒有絕境 總有人性之光照亮黑暗
你走不了你的孩子的路
我的澳洲應該的模樣
為愛我們謙卑到塵埃
有的人就是要奉獻一生的
人生需要多少面具
野茉莉也有春天
心懷善意 世界也善意對你
生命這場交易 誰占得了便宜
彩雲易散琉璃碎 誰會記得我們
她就是倔強地要做野花
你不用急著回家 誰不是在天涯
日子看不到盡頭時要耐心等候
每一點善意都不是微不足道
誰不想做這樣的女孩子
誰願坐在家裡孤零零等待
為了生存 她機關算盡
雪梨人對她忐忑不安欲愛不能
你給不了我要的合作
蒼蠅與花 花與蝴蝶
她生而不凡 睥睨眾生
誰沒有經歷過什麼呢
這世上從來沒有盲目的愛
等你的季節到來
給別人生路 放過的是自己
求與這世界相安無事
大家都不容易
她又美又悍你奈何不了
沒有那份幸運 我就堅韌
放手是福
這就是生活
漂泊的人會羡慕這樣步步為營的生活
她有性感的優勢
如果生命只有一天 你會刷牙嗎
你有綻放的自由
這世上沒有醜的花
活得越短越要讓世界看到你
你在他鄉還好嗎
動物們的故事
袋貂的幸福家庭
在自信的孩子面前 世界是紙老虎
愛愛嗎 讓我把你吃了那種
人間事 沒有原因也不知道答案
失聲的叢林歌聲
《出生時,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
目錄
致謝
花草篇
花如此 愛亦是
邊行邊歌 她曾離神很近
世上還沒有花開的時候 她就在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是每一份不被呼應的愛都會留下回聲
因為如此被珍惜
出生時 為她種下一棵大澤米
她生來就是要挑戰世界
名垂青史嗎與我何干
你就是你應該是的樣子
隨和不是沒有固守 沒有要求不是卑賤
人生無夢
心無旁騖的人 看不到簞食瓢飲的艱辛
雖然我們終將死去
繁花似錦時 步步驚心
歷史沒有藉口
鄉愁無關故里
她活著 努力而體面
深山躲不過紅塵
我已名花有主 君且自珍重
她花開妖嬈...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