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二手書艾蜜莉存股術高木直子高效原力商周兩本75折皇冠70週年與媽祖同行批判性思考有錢人書櫃閱讀的島抄寫英語的奇蹟要讓孩子贏過誰大人漫畫
暫不供貨

大腦、演化、人:是什麼關鍵,造就如此奇妙的人類?(二手書贈品)
Human: The Science behind What Makes Us Unique

商品資料

作者:葛詹尼加|譯者:鍾沛君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10

ISBN/ISSN:978986120520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軟精裝

頁數:496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三十年來,第一本整合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革命性巨著!

在一九八○年代之前,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這兩個領域之間幾乎沒有互動,直到裂腦研究先驅葛詹尼加與認知心理學大師米勒,在共赴餐宴的計程車上的一番對談,才促成了認知神經科學的誕生,葛詹尼加因而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認知神經科學更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

葛詹尼加對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功不可沒,他創建了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與學會,並創辦《認知神經科學期刊》,而其學術著作的里程碑——《認知神經科學》(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s),更是此領域的權威教科書。葛詹尼加不僅是知名的臨床及基礎科學研究者,還出版了多種大眾科普書籍,本書即是他的最新力作。紐約時報評價說:「對腦科學研究來說,葛詹尼加所做的研究堪比史蒂芬.霍金的研究之於宇宙論。」

大師親授的科普課,完整解析所有關於人類的研究!

人類很特別,常常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問題,當我們手上拿著大包小包走到家門前,馬上就知道怎麼伸出小指勾住門把開門。人類的心智活動也很旺盛:我們有同情心、道德感,懂得抽象思考,能把幻想和現實分開;還能抑制衝動,延遲滿足時間。除此之外,人類懂得創造美的事物,甚至還會透過科技把性和繁殖分開!

既然我們和其他動物都是由同樣的化學物質組成的,也有同樣的生理反應,為何人類如此獨特?

葛詹尼加從年少時就不停地思考,「人」這個奇妙的物種如何被塑造;而在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腦科學家後,他更能以專業的眼光,看待大腦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為了徹底了解「身為人類」所代表的科學意涵,他統整了神經科學、演化學、認知心理學、遺傳工程、人類學、動物行為學和語言學近十年的最新研究,融合社會科學的田野調查,探討各種令人困惑的問題:

人類的大腦很特別嗎?腦袋越大就越聰明?
我們為什麼那麼愛社交?講八卦攸關生存和演化?
動物有道德感嗎?只有人類有亂倫禁忌?
人類是唯一的藝術家嗎?猩猩也懂得欣賞夕陽之美?
意識是怎麼一回事?動物會思考自己知道的事嗎?

人類研究散落在各種不同領域,本書是葛詹尼加用大師的眼光為我們整理、至今為止最完整的人類研究,讓研究者和一般科普讀者,都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他在書中展現了幽默的筆法,從人類的生理構造、社交行為、道德、同理心,一路剖析至語言、藝術、直覺、意識等層面,結合各領域的文獻,挖掘人類的獨特之處。

跟著大師的思考脈絡,你會驚歎於人類的奧妙,更將明白「生而為人」所代表的重大意義!

作者簡介:

葛詹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是全球著名的腦科學家,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之父」。

一九八二年,葛詹尼加創建了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並創辦《認知神經科學期刊》,現為該期刊的名譽總編輯。一九九三年,他創建了認知神經科學學會。一九九七年,葛詹尼加當選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二○○六年入選國家醫學研究院。此外,葛詹尼加還是Sigma Xi的成員,APA、APS及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會士。

葛詹尼加目前擔任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聖吉(SAGE)心智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不僅是知名的臨床及基礎科學研究者,也出版了許多大眾科普書籍,如《社交大腦》(The Social Brain: Discovering the Networks of the Mind)、《心智問題》(Mind Matters)、《自然界的心智》(Nature’s Mind: The Biological Roots of Thinking, Emotions, Sexuality, Language, and Intelligence)、《倫理性的大腦》(The Ethical Brain)等書,紐約時報評價說:「對腦科學研究來說,葛詹尼加所做的研究堪比史蒂芬.霍金的研究之於宇宙論。」

一九九五年,葛詹尼加出版了學術著作的里程碑——《認知神經科學》(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s),對九十多位科學家的工作進行了系統總結,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資料庫,目前已經出至第四版。

譯者簡介:

鍾沛君,台大外文系、輔大翻譯研究所畢業,專職中英同/逐步口譯、書籍文件筆譯,譯著《與神共餐》。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各界學者強力推薦

白明奇 成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主任

余顯強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吳英璋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吳瑞屯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李亦園 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佳穎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季湜 中正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李玲玲 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周成功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

周蓮香 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林一平 交通大學資訊學院院長

林文瑛 中原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林惠真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花茂棽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邱...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人類社會團體的規模

目前觀察到的黑猩猩團體規模是五十五,而鄧巴從人類的新皮質大小計算出的社會團體規模是一百五十,但這怎麼可能?我們現在居住的超大城市裡,人口常常有好幾百萬啊。不過再仔細想想,當中大部分的人你根本沒有跟他們互動的理由。記住:我們的祖先是以狩獵與採集維生,人類直到農業在約一萬年前出現之後,才開始會定居在一地。現在以狩獵與採集維生的大家族部落,也就是會在一年一度的傳統祭典上集合的所有群體人數,典型的數量規模就是一百五十。這也是傳統的園藝型社會規模,也是現代個人通訊錄裡寄送聖誕卡的名單數...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深度導讀】大腦,最後的邊境

陳穎青(老貓)

不曉得你有沒有想過人類為什麼會畫畫?

畫畫不能充飢,不能防身,對物種的物競天擇簡直沒半點用處,而且我們總是在小說、戲劇裡看見老人家這樣教訓人:學畫畫?畫畫能當飯吃嗎?

現在我們當然知道畫得好的人,收入也是相當不錯的。但在農業社會,畫畫顯然是個很難填飽肚子的職業。這樣我們不免要問,難道在更遠古的漁獵採集社會,畫畫就容易填飽肚子嗎?一個跟生存沒有直接關係的能力,為什麼會在人類的演化史上留存下來呢?別人去打獵,你在家畫畫,這種能力真會受演化青睞嗎?

還有更...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第一部分 人類的生命基礎
兩足運動讓我們空出雙手,相對的拇指讓我們發展出精細的動作,獨特的喉頭讓我們說話;而我們的腦袋也經歷了其他改變……
第一章 人類的大腦特別嗎?
第二章 黑猩猩是完美約會對象嗎?

第二部分 融入社交世界
人類一天平均有六到十二個小時都在與他人對話。這種行為是有益的,是我們為了在社會裡生存所學到的方式。
第三章 大腦與擴大社交關係
第四章 內在的道德羅盤
第五章 我能感覺你的痛苦

第三部分 身為人類的榮耀
黑猩猩會凝視日落或是為了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著迷狂喜嗎?人類是唯...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