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後零內耗溝通術別教出混蛋過曝世代季暢銷讀冊選讀0元二手書三采暢銷72折起升職兵法離開學術界正確犯錯巨人思維艾蜜莉存股術高木直子更新粒線體
暫不供貨

莎拉的最後一幅畫(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多明尼克.史密斯

出版社: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9-13

ISBN/ISSN:978986963467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2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 美國圖書館協會獎初選入圍作品
✹ 榮獲安德魯.卡內基傑出獎章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精選


1631年,畫家繁盛的荷蘭黃金年代,莎拉(Sara de Vos)是第一位入會荷蘭聖路加公會的女畫家。民風保守的時代,多數女性畫家只能創作靜物畫,不能從事風景畫,而後人對莎拉的紀錄鮮少,唯一僅存的風景畫〈森林邊緣〉描繪出女孩站在冬日薄暮之下,盯著遠方一處,透過這幅畫,莎拉的內心世界成了世人眼中的謎團。

世代相傳之下,〈森林邊緣〉在三百年後落在最後一位繼承人:住在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但婚姻觸礁的有錢律師馬第身上。一場為孤兒捐款的酒會結束後,馬第掛在起居室的〈森林邊緣〉竟被調換成偽畫。在調查偽畫中發現居住在布魯克林區的藝術史研究生艾麗,而艾麗似乎與偽畫事件有緊密的關聯,當馬第一步一步地接近艾麗,即將揭露偽畫真相的同時,沒想到竟讓馬第和艾麗的人生埋下了不可抹滅的悔憾。過去的謊言一路牽連到不可預測的未來,莎拉的〈森林邊緣〉如何勾勒這橫越三百年所引發的漣漪效應?馬第和艾麗又該怎麼面對這棘手的祕密?

各界好評¬

「這本小說生動且詳細紀錄了一幅十七世紀畫作所經歷的旅程,其中穿越了不同時代、國家,以及接觸過這幅畫的每段人生,每個部分都是懸疑故事,也都探索了美及失落。」
──《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

「簡單來說,《莎拉的最後一幅畫》是我目前為止讀過最棒的小說之一,在我閱讀生涯中遇到的書中,這可能是最接近完美的一本。」
──班.方登(Ben Fountain),《半場無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美國國家書獎決選入圍作品)

「透過活力充沛的情節,本書毫不費力地乘載了廣博學識,優雅且讓人一讀就停不下來……《莎拉的最後一幅畫》開篇是犯罪懸疑故事,但到了最後,讀者發現底下深埋著真正的主題:從頭到尾,這個故事談的都是人心帶來的懸疑。」
──凱瑟琳.哈里森(Kathryn Harrison),《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書評編輯精選

「近年來描寫藝術世界的小說包括唐娜.塔特(Donna Tartt)的《金翅雀》(The Goldfinch)和彼得.海勒(Peter Heller)的《畫家》(The Painter)等作品,而現在,多明尼克.史密斯的《莎拉的最後一幅畫》也加入他們的行列。本書是一個壯麗的故事,包括一名女性失傳的技藝、另一名女性犯下的悲劇性錯誤,以及一名將兩人連結起來的權貴男子……裡頭有一種動人、優雅的美。這本小說就像維梅爾的靜物畫,帶有一種足以彰顯其中張力及繁複結構的寧靜質地。」
──《達拉斯晨間新聞》(The’s Dallas News)

「透過清楚的散文體書寫,我們彷彿可以與作者心靈融合,將所有畫面直接吸收進來。本書的說故事技巧太棒了:挖苦、詼諧又無比生動,書寫人心情感時,又讓人幾乎可以直接觸摸到其中曲折。這本小說對性別及階級分層的細節描寫詳實,筆觸極其敏銳,會讓你熬夜也想看完──剛開始是因為想趕快看完,之後是因為你會想慢下步調,好好爬梳、享受其中的懸疑。」
──《波士頓全球報》(Boston Globe)

作者簡介:

多明尼克.史密斯(Dominic Smith)

成長於澳洲,現居美國德州奧斯汀市。作品散見於《大西洋德州月刊》(Atlantic, Texas Monthly)、《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的印刷區週刊(Printers Row Journal),以及其它報刊。獲得澳洲藝術理事會(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文學董事會的新作補助,德州大學多比.派沙諾獎學金(Dobie Paisano Fellowship),以及加拿大的米切納獎學金(Michener Fellowship)。目前在美國沃倫威爾遜學院(Warren Wilson College)的創作碩士(MFA)作家專班中教授寫作。

另有三部小說作品:《明亮遙遠之岸》(Bright and Distant Shores)、《美麗的雜色》(The Beautiful Miscellaneous)和《路易斯的水銀預言》(The Mercury Visions of Louis Daguerre)。短篇小說曾獲手推車獎(Pushcart Prize)提名。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雜誌編輯,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返校日》、《憤怒的白人:直擊英國極右派!》、《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恐怖老年性愛》、《絕望者之歌》及《歡樂之家》等十數種。

章節試閱
上東區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

在蘇聯將一隻狗送上太空的那週,那幅畫被偷了。就在一場為孤兒募款的慈善晚會時,直接從夫妻的床頭給拔走了。之後幾年,馬第.德.古羅特都是這麼告訴別人的。他會這麼對法律事務所的合夥人編故事,會在晚宴上用調笑的語調豐富自己的喜劇人生,或是在網球俱樂部一邊跟人喝酒一邊這麼說:我們當時正拿著蝦子蘸雞尾酒醬汁吃,還是在戶外露臺上用著瑞秋最頂尖的瓷餐具用餐,畢竟天氣就十一月初而言實在挺溫暖,你懂我意思;此時有兩名竊賊—─姑且就說是兩名中年男子假扮成外燴業者吧—─把真畫扯下後換上一絲不苟...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十七世紀,荷蘭聖路加公會(Guild of St Luke)掌控職業藝術生涯的所有面向,包括誰可以為畫作落款及紀錄創作年份,其中成員包括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弗蘭斯.哈爾斯(Frans Hals)和楊.范.果衍(Jan van Goyen)等畫家。

歷史紀錄顯示十七世紀時有多達二十五位女性公會成員,但只有少數女性留下作品或正確的作畫者

姓名。其中朱迪思.萊斯特(Judith Leyster)的作品超過一世紀以來都被當作是弗蘭斯.哈爾斯的

作品。

在這些歷史紀錄中,莎拉.范.保伯根(Sarah van Baalberge...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