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覺得人們很有趣,講到年紀,就覺得越年輕越好,但說到靈魂,卻又是越老越好,總覺得老靈魂看透了千百年的歷史,有的是時間累積的智慧。所以,像是來自星星的都教授,滿屋的古董與老書,卻有個老靈魂住在青春的肉體內,就是一堆粉絲的追逐。
但是,回到真實的世界,有著老靈魂的人未必如此受人歡迎與理解,往往只被異樣的眼光當成一個喜歡撿破爛、收藏滿屋東西的怪人;而更現實的是,老靈魂即使投胎多次,也未必真有智慧,就像是老靈魂遇上老東西,可能也擦不出什麼火花。上輩子沒那個能力看出老東西價值的靈魂,可能下輩子還是一樣有眼不識泰山。所以深入來剖析,有智慧的老靈魂看世界,才有與眾不同的視野。
我認識蘇拉圖已經超過十年,當初他來找我時,是因為台鐵把內灣線的「南河」車站,為了發行紀念車票而改成「富貴」車站的蠢事。後來某次見面,他竟問我他想收藏一輛火車的意見。「啥?一輛真的火車?」我著實感到驚訝,但他卻一派認真地籌劃著此事。是後來才知道,不只火車,他滿屋的古怪收藏,如數家珍的滿滿故事。
我想,有收集喜好的人,對於「物」,總是有多一份的思考與感情在。喜歡「收藏東西」,與喜歡「收藏老東西」的相似處,在於為何要收藏,總是要經過審慎思考才能說出一番道理。
也許收藏者自以為沒有什麼道理就只是單純喜歡,但其實在冥冥中卻總有些原因和脈絡在指引著。而喜歡老東西的人,另外多的一個敏感度是理解什麼是「時間的味道」,一種光陰的印記,一種歷史的深度。往往,完美無缺的收藏美品,和有著深厚故事的瑕疵品,在價值的判斷上,就可能有完全不一樣的看法。
對於很多老東西的收藏者而言,從一開始的滿足個人收藏樂趣,到滿屋的藏品,總會進化到想與人分享的階段。有些人把自己的家佈置得充滿各種老東西,有的則索性開一家懷舊餐廳或咖啡廳與人分享,而有的人則到處借展,或者寫書分享。
如同作者所言,對於收藏了這滿滿一屋東西的人來說,要用怎樣的方式與人分享卻有百百種不同的切入點。在這本書中,蘇拉圖以他收藏的自我感覺與判斷,加上收集過程中的故事,串成了一個個的篇章。
我其實覺得,每個人在讀完了這本書後,可以假想如果你也能有這樣的一堆收藏,你會用怎樣的方式來呈現?我想,那是一種老靈魂的腦力激盪,沒什麼固定的答案,而是要能說出一番道理。
我看完了這本書後,也做了相同的思考,也反思了自己看這些老東西的觀點。
可怕的是,我竟發現自己是個超理性的頭腦,因為要是我來組合這些老東西,恐怕會以它們相近的種類邏輯,或者曾經共處的空間來分門別類。例如說,不同品牌汽水的老鐵製招牌,就會和汽水瓶及汽水箱放在一起,而不是在不同章節。而我更想重建一條老街,在不同的店鋪裡,放入當年應該屬於它的位置。畢竟我總覺得,這些老東西只有在屬於它的老地方,才最有價值與意義呀!
所以我常想,人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收藏了這麼多東西,什麼才是它最好的歸宿?這恐怕是老靈魂在進化時,要自我提昇的一種「道德試煉」。我很討厭因為懷舊風興起,於是有商人覺得有利可圖,就到處搜刮人家仍在用的老東西,只為了轉手大賺一筆。因為這些老東西往往因此而離開了它原有的地方,失去了真正在地的「場所精神」,而成為收藏者手中的珍寶。
一個老靈魂在世上最後的試煉與覺醒,是要懂得「放手」與「放下」,如何開心地替自己的收藏找到在世上繼續存在下去的環境,以及被留下來的意義。如果有來生,這些老東西才能再與老靈魂相遇。
這本書,相信只是蘇拉圖走了這幾十年後,開始整理自我與藏品間的第一步。未來,或許他還會有更多的驚奇,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