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300元,79折優惠價237







廚房無國界,是她的理想國,也是理想廚房。而曹又方提醒她的「吃記憶」才是念萱流烹飪藝術的最高境界。
——卜大中 蘋果日報總主筆

她的私房菜不僅講究色香味,還講究吃友。大費周章地備宴,需要充分的理由,更需要樂意品嘗的親友助陣,才能圓滿。
——于莉 《看世界》週刊品牌總監

那些信手拈來,每次都由不同原料組成的「雜碎飯」真他媽地好吃,也確實讓我領略了些什麼,關於人生難以名狀的,某種滋味。
——王師 資深電影工作者

當她不慌不忙擺出一桌子滿滿的漂亮菜,我都會跟進廚房「抽查」,還是乾淨清爽。她果然是巫婆,這一桌絕對是扭扭鼻子變出來的!
——王蓉 資深媒體人

念萱一直都是我兒子口中的「食物亂加天才」,在我以為,「天才」無誤,「亂加」則是小童未諳世事的誤解。
——阮景正 服裝設計師

我覺得一個人只要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就是幸福的人,而念萱,她超幸福的,因為她有個左右逢源、揮灑自如的舞台。
——朱寶雍 前加州柏克萊大學東方語文系教授

這本新書能讓讀者體會到她教意不教形的苦心。就算悟性不高,領略不到那麼高的境界,念萱的生花妙筆也絕對能逗弄得我們食指大動,口水流滿地。
——李永年 上海台僑

陳念萱對吃的態度,我的理解是她把吃融合了文創的美感,偶然間某幾種平時看似無關的食材,在她的搭配下或許能激蕩出美妙的味道也說不定。
——沈宇哲 北京媒體謀生的上海人

念萱來做飯,總可以因材就料整治點什麼出來!……一條條的麵條,左一扭,右一轉 ,就好像我第一次見到她……一雙手攏著長髮一扭一轉竟挽成一個別出心裁的半髻,長長的髮尾拂在頸後……。
——汪玨 西雅圖東方博物館策展人暨線裝書專家

念萱是個「很真很靈」的傢伙,她可以一眼看穿許多人間俗事,她的食物跟她的人一樣,總是表現出食材的真樸與靈魂。
——吳昌怡 珠寶藝術設計師

有一天你我會驚覺最普通的食材,最基本的處理,最隨意的配料,不分國界反璞歸真,才是尋覓多年的真美味吧!
——邵作俊 忠欣公司董事長

我想念萱不需要繆思女神,也不需要廚神,因為她自己就是。……在她的餐桌上跟每道菜的相遇,正應了所謂「一期一會」,就別問了,珍惜地品嘗每一口就是。
——林婉華 資深文字工作者

在念萱家吃的幾道素菜,卻又另闢谿徑,舌間有說不出來的喜悅,因為有幾度邂逅,想像女主人的行腳閱歷,無窮歡喜,菜入口中,咀嚼有味。
——陳浩 雲廣科技總經理、資深媒體人

每當「去哪裡吃飯?」閃入腦中時,答案必定是「問念萱」。她給的建議,每次都讓我心滿意足而歸。……要吃美食,找念萱就對了。
——孫藍蔚 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祕書長

老實說,看念萱這本書其實是一個極為痛苦的經驗,為什麼?因為不能專心。真的,當那些美食的敘述字字句句都勾引著味蕾章章節節都提振著食慾時,你怎麼能專心?
——馮光遠 資深媒體人

念萱是為抒自己的壓才燒菜的,「燒菜開心」,她說。甚至剛才病癒,也燒菜請客,「心裡悶」,她說。不皺眉時那張美麗的臉一派平和,你不知道她在想什麼,她也不在意你知不知道。
——愛亞 作家

每每看到她用一些你我都知道的材料,做出讓人驚奇連連的菜餚時。我總會想起洪七公為了黃蓉的炒白菜和蒸豆腐而口水收不住的樣子。
——楊智麟 導演

心直口快,但是感覺細膩而敏銳,這樣的特質,充分反應在她的料理當中。要認識念萱,必定要品嘗她的料理;要懂她的料理,必定要認識她的人。
——葉肇元 醫師

如果在看完這本書後,你能丟掉它,跑到廚房開始實踐腦海中跳脫出的畫面與想像,激發起心底對於烹飪的熱情本能……我想那定是乾媽最樂見的事情了。
——趙一鳴 北京乾女兒

來自植物行光合作用產出的莖葉瓜果菜蔬,透過阿立(念萱)的慧心巧手,在餐桌上以更豐富飽滿的樣貌出現,宛若重生,也滋養了咱們的身心靈。
——廖阿貫 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理事長

她的菜,有時候會讓我想起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筆鋒奇異而細膩,層次豐富而變化,最妙的是,是它的留白,而留白帶給我最大的空間感和想像力。
——駱蘭 分眾傳媒副總裁

旅途中的加持力

最家常的,便是最好的味道。好吃鬼,都明白。

在理解尋常好滋味前,仍需品嘗過山林野味與富貴酩酊,知道人間凡俗與仙氣有別,才懂得靜下來咀嚼尋常滋味的歡愉。那是某種入嘴便教人閉目專注的味道,很家常,卻非常有畫面,吃在齒頰間,卻聞百鳥鳴,忍不住雀躍擊掌,彷彿讀出了掌廚者的心事,欣然莞爾。

記憶裡,最讓人激動的一回,是去雲南大理農村,朋友母親讓兩歲孫兒去雞窩裡掏出餘溫猶熱的雞蛋,在柴火灶鍋裡,隨便油煎出不太整齊的荷包蛋,如此隨手做出的簡單東西,卻是我第一次嘗到了真正濃烈芳香的「蛋」味。最家常的東西,最容易引起驚歎。從此往後,我都在廚房裡尋找最平常的滋味,卻惹來了眾多饕客們更多的驚歎。

我的廚房主張,進市場,看見漂亮便宜的就買,或者,蹲在地面上的老農自售自種蔬果,隨便買。到了廚房,有什麼就任意放,端上桌前,仍來得及思考「色」相完美的張羅,而非事前想「色」,事後顧不上最重要的「味」,更別提「香」氣迷人的前導作業了。

旅行,越發讓我的廚房功夫簡便隨性,恰恰因為各種不方便與陌生的限制,激發並汲取了異地養分。創意,是家常便飯,並非藝高人膽大,實在是不得已也。許多留學生都能明白,人在異鄉,廚藝變高,一回到熟悉便利的家鄉,立即打回原形成生手。因此,聽到有人強調自己不會做飯,我隨口便問:「你會吃飯吧?」會吃就會做,想當然耳。

原本是為上海《私家歷史》雜誌書寫專欄,閒聊食物的蹤跡,說著說著,適巧也要在廣州的《看世界》雙週刊開專欄,被要求許久的「懶人廚房」,還是擠出來了。愛說也愛做菜,卻偏偏不愛寫食譜。在寒舍打過牙祭的人,紛紛要求分享獨門食譜,不是我小氣,實在是不想把進廚房的樂趣,變成最害怕的「數據」名冊,清楚標示溫度、時間與分量,於我而言,等於是扼殺了廚房裡最有意思的想像遊戲。烹飪原則與處理蔬果邏輯,我非常樂意交流,涉及教學,實在不適合我這種「懶人」。

經常在各種通訊上看朋友們交換美食心得,照片拍得引人,評價卻教人失望的比比皆是,顧上精緻擺盤的星級地位,卻失去舌尖上的趣味,反而本末倒置。這色香味俱全,實在不太可能張口就來,卻儼然成為人人隨手可得的讚美。到後來,我只願意跟常進廚房的人談食物,不需要太多的廢話,便能心領神會,溢美之詞,也就不會輕易上口地叫人頭皮發麻了。

這本書,必須向故友曹又方致敬,是她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吃記憶」。

愛旅行愛美食的曹又方,臨終仍急急地交代:「離開醫院就一起去旅行,我帶妳到濟州島,那裡有真正的家鄉味道,東北菜,現在只有那裡吃得到。」我想,她思念的是母親做的滿洲菜餚。山珍海味,於她,是沒必要的炫耀與浪費,功夫火候,有傳承的家常味,才是真正迷人的養分,不僅僅涉及髮膚,同時也要撫慰魂魄。

你若真對食物有興趣,請務必增加自己的常識,甚至認識食物的源流史,那麼,你的廚房就有想像的動能,信手拈來,如有神助。古人說廚房裡有灶神,我覺得這是非常浪漫的精神傳承。心存敬意,這份崇敬帶著知識,心裡便能慢慢地餵養出與食物交流的情分,做菜,就不需要用大腦,用直覺,與「神」對話,輕鬆自如。

在童年記憶與旅途中見識食材的交會中,我愛上了廚房。同時,悄悄地發現,廚房裡,才是真正地無國界。

【內文節選一】

廚房小巫

如果看過電影《濃情巧克力》(Chocolat),就會記得那讓人垂涎欲滴的巧克力大餐,每一道菜的製作過程,有如變魔術般彩艷繽紛,看到那些盛裝赴宴的賓客們,走進花木扶疏的院子裡,在歐式餐具擺設的長桌上等候美味上菜,燭光搖曳中舉杯慶賀這難得的饗宴,當鏡頭一一對準佳餚入口的剎那,演員們各具表情誘人的舒暢,叫人恨不能縱身跳入影片加入這頓羨煞人間的盛會,懂一點門道的廚房巫師,定會立刻技癢,開始在心中盤算適當的嘉賓與菜單了。

人生一大樂事,便是與三五好友共享美好時光,動手掌廚,發揮變魔術的媚惑力,更是無可比擬的趣味。巫婆的樂趣,就在於自己的調味讓「虜」動容(至於是哪一種效果,就各憑本事?!)

其實,讓自己好好地享受一餐,並不如想像中的困難,只要你具備一點兒想像力,再尋找一群勇士型的食客輪番上陣驗收成果,假以時日(不會太久,世界上的勇士並不多),一定會讓自己刮目相看。

廚藝不精的入門巫婆,必須雙向進行,先不要嚇倒自己,功虧一簣。也就是說,不要去買那些看起來精美卻製作繁複的食譜,既不能立刻產生功效,更常常教人洩氣,弄不清程序分量與火候,徒然浪費寶貴時間與材料,打擊士氣還不打緊,自尊心受損可很難復原。

所謂雙向進行,就是一邊自行實驗,同時招待賓客,分階段性進程慢慢提昇自己的功力,誰都知道練武功也是有階層的,更何況是做巫婆。

只做給自己吃,不容易有驅動力,不管你是不是獅子座,旁人適時適當的讚美,總是能夠鼓勵我們積極往前走。因此,定期宴客,是增加功力必不可免的步驟。千萬不要小氣,如果經費不夠,讓食客攤分子贊助材料費好了,算是「口福」投資,很快就能回收的。如果你要做個賊頭賊腦的鐵算盤巫婆,不但節省了實驗費,也許還可以增加一筆小小的收入呢!

如果你是個缺乏想像力的巫婆,不要緊,還是可以去書店翻食譜,東看看西瞧瞧,刺激一下對食物的喜悅酵素,但切忌不可把五花八門的食譜帶回家,這些誘人的圖片會變成遏阻下廚的殺手,更阻撓了你發展獨門絕活的機會,斷送了你做廚房小巫婆的大好前程。

做廚房小巫婆的第一門課,就是逛生鮮市場,走走超市,偶而去傳統市場和菜商肉販聊天打屁,撿一些現成的常識,先熟悉一下未來的「玩具」,你會發現樂趣無窮。

別急著進廚房,如果你還在害怕的話,仁慈一點,給自己些微心理建設的時間,先和蔬菜水果培養感情。最多,買些鮮花、水果回家給自己打氣,把小餐桌布置起來,讓居住空間有點新鮮的生命感與甜膩膩的香氣,欣賞自然鮮豔的色彩,是獎勵走進廚房的第一步。

【內文節選二】

花香茶葉蛋

一群人七嘴八舌地喝茶品茶間(當時喝的可是我從口袋掏不出足夠的錢去買的好茶),不知為何腦中忽然閃現多年來未曾動手烹調的「玫瑰茶葉蛋」,閒閒無聊地描述起來:「茶葉蛋如果用玫瑰花燜煮八小時,會出現漂亮的細紋與獨特的香氣,光是把蛋拿在手上就已經賞心悅目,皸裂的紋路好像宋朝官窯緩慢龜裂的裂痕,細緻均勻而通透,彷彿花瓣的紋路印到了蛋殼上,蛋殼剝開後撲鼻的芬芳,尚未入口已齒頰生津,咬在嘴裡的蛋白如少女肌膚般柔軟有彈性,而蛋黃在口腔裡散播的香氣,讓腦海充滿鳥語花香的立體想像空間……。」

「別再說下去了,要多少茶葉,我明天就拿給妳!我剛好有玫瑰紅茶,還有玫瑰普洱……。」王德傳老闆聽得垂涎三尺,其他人更是爭先恐後地說:「出爐的時候通知一下……。」正在專心泡好茶的e2000茶館廖先生忽而悠悠地出聲:「我有很好的白毫烏龍,可以拿去試試……。」若有所思在品茶的藍姊輕描淡寫道:「我給妳大吉嶺紅茶……。」不會吧!煮個茶葉蛋犯不上用這麼好的茶葉,真奢侈!

這才想起,之所以多年沒做,多半是玫瑰太貴了,也因為工序繁複,做著做著便心虛愧疚,好像一不小心就偷偷地對不起很多人似的。當時,約莫二十多年前,是為了感謝一位照顧我多年的大姊姊,她家正好有喝不完的玫瑰花茶,就拿來「廢物利用」一下這奢侈品。那天,整整八小時間,愛吃茶葉蛋的大姊姊不斷地從三樓來回一樓的廚房嚷嚷:「妳簡直是在折磨我,香氣一直往三樓飄,到底什麼時候能吃呀?」當然,終於能吃時,她滿意地笑了:「不得了,這茶葉蛋價值連城!」我看著好開心,好喜歡看人吃東西,人生一大享受。

我自己呢,狗鼻子聞著聞著就滿足了,這是我對自己最滿意的部位。

拿到「免費」茶葉後,才發現闖禍了。弄出芬芳好吃的味道,小事一樁,要在蛋殼上搞出漂亮的陶瓷皸裂紋,可頭大了。事隔多年,想去記憶中找出恰當的工序,真是自找麻煩。對我這種一進廚房就瞎搞的人來說,更是場磨難。

我手上有自家翻出來捨不得用的桂花、王德傳的玫瑰花茶和藍姊給的Okayti Orange Pekoe極品紅茶。為了滿足第一批嗷嗷待哺的饕餮,我做了兩鍋不同口味共八十顆茶葉蛋。

利用大吉嶺紅茶的清甜果香特質,搭配桂花柔弱飽滿的芬芳,剛好襯托香氣飄逸卻不穩的桂花。室內飄起濃郁桂花香時,真想拍自己一掌讚嘆:「果然有天分!」這證明了我猜想出來花香是最佳的定香劑。原本濃郁的玫瑰普洱,竟然在一小時後被桂花香淹沒,我在家中來回踱步,像個實驗室裡亢奮的老教授,喜孜孜地不知所措。

到底是先用半熟蛋還是生蛋下鍋,或者急速冷卻熟蛋,還是乾脆生或熟蛋冷凍後,再放進已經燉得撲鼻芬芳的滷水慢火熬製?

這場捕捉記憶的實驗,竟讓我日日夜夜地折騰了一星期,做了幾百顆蛋,每個人都說好吃,我卻很沮喪。

「到底要怎樣,才能搞出漂亮的皸裂紋哪?」手上有三本書等待翻譯,我卻在家裡被蛋搞瘋了(逃避炎炎夏日被關在電腦前的好方法),每天起床後肚子裡便陸續裝進五顆蛋,好友相繼擔心我會蛋中毒。

我無法一一描述數日來經歷的各種過程,但是,我總算投降,做出一個結論:一個工序都不能少。

原本想研究出一個最簡單的工序,讓人一學就會,一勞永逸,但我是個不耐煩的人,寧願做給人吃,很怕被追問細節。如今,唯一的辦法,是寫下來。之所以描述過程,是因為即使照著工序做,失敗率仍然很高,但若不講究外觀,是絕對好吃又好聞,至少滿足了色香味裡兩種感官享受。

兩個鍋子。一鍋冷水小火煮蛋,到水滾立即關火沖冷水,蛋殼會自動出現細紋,仍須一個個細細檢查,會發現蛋殼厚薄有別,要拿著湯匙分別輕輕地敲出細紋,千萬動作溫柔,否則下鍋不耐久煮,一脫殼就會變成鐵蛋。

另一鍋是重頭戲。需耐心沖泡紅茶,不可讓茶葉直接下鍋以免煮出澀味,紅茶水裡可添加玫瑰或桂花,以及自己喜歡的滷味包,我則剛好有馬來西亞朋友贈送的肉骨茶香料包,香氣比滷味包細緻,若用好茶就要講究香料,不然便可惜了。若手上沒有肉骨茶香料包,也可以用丁香、荳蔻、茴香取代,但要注意分量,不可下手過重而讓滷水混濁,不過,若失手,也可增加茶水斟酌。除了必備的冰糖、鹽外,我不愛放醬油,老覺得會破壞香氣,若真要放,也別放太多。最重要的,是這鍋滷水至少得熬上兩小時,才能加入半熟蛋,以最小的慢火陶鍋悶蓋八小時,但調味包在茶水裡停留的時間亦不可超過四小時。有人建議便宜好用的大同電鍋,這是個懶人好方法,但我仍偏愛陶鍋,那個小小的分別,對我有很重要的情感意義。

無論如何,不管怎樣整治這鍋茶葉蛋,只要熬上八小時,好不好看不敢說,卻一定美味極了。

這場實驗,吃蛋吃到昏的諸親好友,應該會好一陣子不來騷擾我了。

【內文節選三】

番茄──在舌尖上舞蹈的陽光滋味

小時候最怕盤子裡有番茄,更討厭有鐵鏽味的番茄醬,怎麼都無法明白這紅紅酸酸的東西,偏就到處看得見。

直到偶遇伊斯坦堡的土耳其人招待家宴,做為地中海烹飪主角的番茄醬滋味好極,才知道我們平時吃薯條的「Ketchup番茄醬」,與地中海常用的「Tomato paste番茄醬」,是天壤之別的滋味,這兩種不同的東西,為何變成中文就是無法區隔開來?美式薯條用調味番茄醬應該改名叫「小番醬」以做區隔,免得毀了正宗番茄醬在人們心目中的獨特氣味。

以前老沒搞懂大量用番茄醬的義大利肉醬麵怎能好吃,進了地道使用番茄的地中海國家,才明白,真的是好滋味啊!而我自己用新鮮番茄與日曬番茄乾做成的番茄麵,原理相同,卻總以為取代番茄醬更好吃的誤解,終能在有生之年打開謎題。那十天的伊斯坦堡之旅如此愉快,恐怕跟番茄醬的印象大有關係。

這大量用番茄的原理相當簡單,便是從少量提味的配角轉為主角,滋味鮮明,就不會委屈了番茄的陽光味。

土耳其主婦們在廚房裡,總有一個堆滿番茄的籃子,和大罐如桶裝的番茄醬,剛見到時頗為納悶,怎需要這麼多的番茄?直到看完整個烹飪過程,才明白,一道菜燒掉十顆八顆番茄,怎能不用得兇狠?很幸運能遇上好主婦,指點我如何添加少量砂糖提味,糖要後放且量小,斟酌分寸,便能產生立體口感的效果。不愛糖味的我,為了平衡番茄的酸,便用洋蔥、馬鈴薯、紅薯或紅蘿蔔等已有大量甜味的蔬果來增加黏稠度,若遇上吃不完的熟透木瓜,效果更佳。

有回陪同朋友去北京市郊參觀有機農場,看見小院裡竟然有茂盛的小茴香與各種新鮮香草,忙不迭地著人幫忙採收,走進廚房,做出在舌尖上舞蹈的墨西哥番茄醬。許多人品嘗過後跟我要食譜,不是不想給,實在是太隨性,而忘記裡面到底放了多少東西,最難記住的就是分量。我這種隨地取材的烹調方式,遇上什麼都要鉅細靡遺知道細節的人,當真是周瑜打黃蓋,若非經常進入廚房,話無須點明,跟我討廚技,那真是白挨打。

原則性的說明,我很樂意,尤其是遇上一點就明的廚房愛好者(絕對不會問出讓人傻眼的問題),在廚房裡緊閉雙唇的我,話匣子打開,沒完沒了。

不進廚房的人,千萬別吃得高興就瞎問,讓人為難。我做飯,不煎不炸不熱炒沒有油煙,多半文火慢燉,如此簡易,還學不會,的確是不用進廚房,吃現成的就好。

在此公布墨西哥番茄醬做法,照樣,是原則性,調味自己斟酌,但我可以形容最高指導原則的滋味,你要用「想像力」,做出自己的獨門番茄醬,如此就好玩多了。別再逼問我「精準」的分量與細節了,大廚們都說:「想像力,是廚藝的基本功夫。」

鍋子不用乾透才放油下料,因為不熱炒便不怕油鍋亂跳。我都是把食材與調味料都加好才開火,這樣就不會讓鍋子的熱氣破壞我的香料儲存。喜歡油煎鍋氣的人,便要不厭其煩地,將需要的香料放入乾淨小碟中備用,以免剩下的香料被油煙入侵,很難保存。

分別將需要的香料與食材整理好,才下鍋,對於廚藝不精的人,雖需多洗碗盤,卻增加了思考的過程,而不容易出錯。因此,電視上常會看到大廚們展現廚藝時,鍋旁堆滿小碟子,那不是為了鏡頭美觀,他們平時也這麼做菜,免得掛一漏萬。這些大大小小的碗碟,是二廚們的工作,下鍋,由大廚掌勺。

我的方法最簡便,由於備料完畢才開火,便可以不慌不忙,過程足以充分發揮「想像力」,經常會有神來之筆,無須照章辦事。廚房裡的驚喜,絕對是人人歡迎的妙趣。

家庭自備番茄醬,大配角是洋蔥,不愛洋蔥,或洋蔥過敏易脹氣如我,就必須運用想像力來取代這「必需品」。

微火香煎洋蔥後,才添加番茄與香料,是正規地中海烹調程序。我的方式,則是在鍋裡層層疊疊放入食材與香料後,蓋上鍋蓋,才開火。大火出味後轉小火慢燉,很快便能上桌討好食客,完全不需要擔心。

新鮮的香草與乾燥香料,最好能各半取用,才能增加舌尖上的樂趣。少量辣椒,絕對是神祕嘉賓,讓人吃不出辣,卻又有曼妙舞姿的效果。如此一來,這鍋番茄醬,做什麼都能讓食客滿心歡喜,就連不吃辣的稚齡孩童,也會要求再來一碗麵。

至於是哪些香料,拜託看官,來點實驗精神,什麼都換著試試看,終能找出自己的獨門味道,豈不皆大歡喜?並非我這懶人愛搞神祕,實在是腦子用到別處,記憶力就壞了,饒過我吧!

【延伸閱讀】

   飲食.旅遊:吃,除了味道,還有它的背後的故事,讓我們更能延長它的保存期限…    
 
 
 

《愛吃鬼的華麗冒險》
定價320元
79折特價253

《種地書》
定價320元
79折特價253
愛吃鬼的祕徑:
李昂帶路的美食奇妙之旅》
定價330元
79折特價261

只要不忘就好》
定價300元
79折特價237

不良主婦之愛情食療 有些事,太乖的人幫不了你》
定價320元
79折特價253

《阿嬤的廚房:尋找台灣道地古早味》
定價300元
79折特價237
 
       
 
 
 

《風迷馬六甲:鄭和海上絲路補給站》
定價280元
79折特價222

 

吃來吃去:一個知食份子的動感味覺》
定價250元
79折特價198
《美味石榴裙》
定價300元
79折特價237

《知食分子的動感味覺 》
定價250元
79折特價198

《美味與舌尖的纏綿:舌尖的纏綿》
定價220元
79折特價174
《我的香料之旅 》
定價280元
79折特價222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合作計劃 | 徵人 | 客服信箱 | RSS訂閱 | Facebook | Plurk | TAAZE行動版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311號8樓
客服專線02-2712-0369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9:00-22:00 假日:9:00-18:00 客服信箱不分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