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之後
吳晟、吳明益作品《溼地.石化.島嶼想像》導讀文
導讀人:春天寫作 廖建華
 

牛車載著遊客,一車接著一車駛入蚵田,踏在靠海的地上,遠處迷濛的空中,仍可看到高聳莊偉的廟宇立著。那是過去至今,許多人民信仰的中心──當現實的一切靠不住的時候,還可以擁有的一個精神出口。上述是導演柯金源的紀錄片《退潮》中的一景,片中許多鏡頭,讓我們看到影像工作者對芳苑大城濕地的靜默祝福。而《溼地.石化.島嶼想像》一書,則透過文字與圖像,帶領我們窺看這場差點造成人文與生態浩劫的國光石化事件始末。

書中收錄了一九八七年的一場歷史性辯論。原本台塑六輕要在宜蘭設廠,當時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先生在與縣長陳定南先生的辯論中宣稱,「石油化學做起來可以比廚房還乾淨幾倍。」而後歷經一番周折,六輕落腳於雲林麥寮。這是島嶼開發史上最值得借鏡的一個案例。如今看來,王永慶先生的宣稱不僅顯得諷刺,也成為眾人無論如何,都要阻擋國光石化開發的原因之一:政府的護航與集團的自視甚高,已讓島嶼的土地深深挫傷。

歷史總會再度上演,但收尾未必次次相同。這次的國光石化開發案,不再是少數人孤軍奮戰,有了前車之鑑,更多的群眾願意出面,一起為土地發聲。《濕地‧石化‧島嶼想像》書中收入許多看法與不同的切入觀點,來自專業的分析,和對土地的情感眷戀交互呈現,彰顯了國光石化事件的重要性,也為台灣後來的社會正義及環境議題,立下典範。

書中有許多不可忽視的提醒,例如,在台塑六輕與國光石化的事件中,既使有政府的承諾或環評保證,也不代表土地經得起這樣的巨耗。過去我們大肆開發、不顧及生態環境,現今我們除了將生態環境納入開發時的考量之外,島嶼的未來其實還需要更多想像。吳晟先生的〈只能為你寫一首詩〉,看似對天地呼喊,其實更想喚起人們的關注,而詩名用了「只能」兩字,不全然是無能為力之意,也帶有更多期許。此外,如主編吳明益先生所言:「此刻已是一個沒有旁觀者的時代。」後代子孫若還要能在台灣生存,我們必需要有所行動,反國光石化是一個起點,認識國光石化事件,則是第一步。

在《溼地.石化.島嶼想像》一書中,除了聽更多人怎麼說,還能看見芳苑大城濕地豐富的生態及人文風貌。衷心期盼,在每次退潮之後,能見到那和我們一起在島嶼上呼吸著的美麗生命。畢竟,只有土地健康,人們才有未來的發展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