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六大趨勢,走出疫後迷霧
文—吳琬瑜
【編者的話】揮別被疫情打亂的2020年,明年會怎麼樣?台灣經濟三好兩壞,資金大浪下如何投資?《天下》年度特刊「2021亞洲經濟大預測」,提出六大值得關注的趨勢。
本期「二○二一亞洲經濟大預測」,以塔羅牌中的水晶球為設計概念。大家經歷詭譎多變的一年後,心中最迫切疑問都是:究竟何時全球可解封、經濟可重啟?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標題字參考彩通年度色之一「亮麗黃」,希望帶來溫暖的正向力量,揮別陰鬱的二○二○年。
本期亞洲經濟大預測,有六大趨勢值得關注:
1 台灣經濟三好兩壞
台灣終將邁入已開發國家,每人國民所得將突破三萬美元;預估經濟成長率三.八三%;民間投資預計逼近四兆,創十年次高,這是三好。兩壞是,薪資未漲、房價已動,股市飆漲,加大貧富差距;二一年恐是未來五年經濟最好的一年,之後將下滑。
2 新冠肺炎迫使亞洲數位轉型
疫情逼迫企業最大改變是數位轉型。根據麥肯錫CEO調查,疫情之前的亞洲企業數位化比例只有三分之一,二○年七月已超過五成。本期《天下》盤點亞洲各國的數位競爭力排名。(78頁)
消費者使用行為也加速數位化。金管會統計,台灣電子支付用戶數在二○年一到九月大幅成長七八%,首度突破一千萬戶。
3 貿易伙伴:美中印越
美中抗爭的大格局未變。台灣重要貿易伙伴中,美國經濟受到疫情重創、失業率高、社會嚴重分裂,拜登經濟學的復甦難度高,以綠色經濟為主軸。
中國將稍微得以喘息,以疫情基本獲得控制、經濟V型反彈、中美關係可預期性較高的一年開局,將專心推出未來五年的發展大計:十四五規劃。
亞洲國家中,因美中對抗而受惠於供應鏈移轉的國家就是印度與越南,與台灣息息相關。
4 兩千大CEO大幅投資台灣
本期「兩千大CEO二○二一年景氣預測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企業對景氣樂觀,近七成將加大對台投資,創八年新高。逾七成CEO對兩岸關係不樂觀,也是排名在台經營變數的第一名。
5 未來產業關鍵字
《天下》精選的未來關鍵產業包括:遠距科技持續發威;抗體藥再受矚目;中美續戰,從半導體打到6G;綠色產業及ESG概念持續當道;最夯的特斯拉將迎來勁敵;服務業則聚焦於如何在受創中突破的創新發展。
6 資金大浪下的投資
二一年是在資金大浪下走鋼索的一年,科技股漲翻天之後,哪些產業值得關注?債券如何買?《天下》專訪八大投資專家。
希望這本豐富的特刊,能讓你在水晶球的迷霧中有所指引。 ■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六大趨勢,走出疫後迷霧
文—吳琬瑜
【編者的話】揮別被疫情打亂的2020年,明年會怎麼樣?台灣經濟三好兩壞,資金大浪下如何投資?《天下》年度特刊「2021亞洲經濟大預測」,提出六大值得關注的趨勢。
本期「二○二一亞洲經濟大預測」,以塔羅牌中的水晶球為設計概念。大家經歷詭譎多變的一年後,心中最迫切疑問都是:究竟何時全球可解封、經濟可重啟?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標題字參考彩通年度色之一「亮麗黃」,希望帶來溫暖的正向力量,揮別陰鬱的二○二○年。
本期亞洲經濟大預測,有六大趨勢值得關注:
...
目錄
【時事】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
準備再次領導全球,
「美國回來了!」
【企業】
停產巧克力湯圓是一種價值選擇
桂冠董事長王正明:
不解釋,直接停賣
法國商務投資局董事主席卡格尼
最像矽谷人的法國大使
賈伯斯、馬克宏都愛他
KKday執行長陳明明
機票漲一倍的時代?
先佔好市場復活的地盤
台灣最大民宿訂房平台AsiaYo
翻舊報紙找活路
台版Airbnb業績翻三倍
【2021 亞洲經濟大預測】
占卜後疫情時代的機會與風險
告別大崩壞的二○二○,大家最想問的或許是:
疫苗何時普及?全球經濟能谷底反彈?台股會再衝高?
一場疫情翻攪全球秩序,二一年最大任務就是復甦,
許多被延宕的計劃即將進行,還有因疫而生的轉型,
亞洲國家一口氣大躍進,數位化已步上最後一哩路,
最壞的時刻過後,誰會勝出?就看誰能把疫情變「東風」。
疫情催促,企業轉型速度快十年
亞洲新常態:走數位化最後一哩路
超市、餐廳到銀行,都在跨界結盟
企業帶頭、政府跟上 台灣數位生活圈來了
服務業 拿鐵寄杯也能催生新商業模式
數位轉型元年 七成企業該衝刺的事
政府 解決「沒主管機關」困境
成立數發部 找出半導體之外的優勢
金融業 純網銀開張,app取代實體銀行
服務你的食衣住行 金融生態圈成形!
【重點速讀】
十張圖表看懂二○二一
關鍵數字看世界
關鍵數字看疫情
疫苗開打,歐美先搶八成
二○二○年度十大熱門商品
鬼滅、動森都上榜 你看過、玩過了嗎?
二○二一全球大事記
【台灣預測】
台灣前景 國民所得將突破3萬美元
突破已開發國家門檻 台灣經濟三好兩壞
獨家調查《天下》兩千大CEO二○二一年景氣預測
不畏疫情效應,近五成CEO樂觀看景氣
台灣政局 走向衝撞的一年
價值訴諸公投 兩大黨民意之戰
兩岸關係 維持不冒進的冷和平
淘金天堂不復在 台商、台青不西進
【貿易伙伴】
川普下台,餘威不減
美國貧病交迫+嚴重分裂 拜登經濟學難施展
揮別最難過的一年
中國V型反彈+十四五開局 中共一百歲生日快樂?
掰掰英國、梅克爾、馬克宏?
歐洲歐盟首度撒大錢救命 趁振興推綠色轉型
菅義偉保位戰
日本令和歐吉桑三大考題 靠奧運救經濟
RCEP、FTA都來了
韓國文在寅政府新挑戰:「親中」的美國隊員?
RCEP勝利者
東協閃亮越南、動盪泰國 吃下供應鏈分化紅利
謝啦,中美貿易戰
印度富士康、緯創、和碩助攻 印度製造大國夢有譜?
【未來產業】
科技》
中國十四五規劃
被美國「卡脖子」 中國半導體如何自給自足?
通訊網路
5G才剛商用 中美已攻入「太空6G」
無接觸商機
遠距軟硬體爆炸成長 連算命都能視訊
晶片
分手英特爾 蘋果、微軟投奔ARM
生技製藥
疫苗有效前的浮木 抗體藥再受矚目
Micro LED
搶攻面板終極技術 台廠能扳回一城?
傳產》
電動車
銷售大爆發 特斯拉新對手來勢洶洶
口罩、防護衣
歐美吹起時尚口罩風 台灣賺得到嗎?
石化業
汽車不加油了 全球最大公司為何還狂煉油?
綠色化學
不轉型就沒訂單 台灣化工廠變「綠」了
風電
離岸風場陸續運轉 國產化能兼顧競爭力?
金融》
創新板、戰略新板
創新雙板將上路 催生台灣獨角獸?
【投資前景】
美股、台股還能追高?債券、外幣怎麼買?
資金大浪下走鋼索 投資關鍵五問
【生活變貌】
屏東燈會幕後推手新作
暴紅「海派浪漫」 玩出國旅新趨勢
未來全球市場規模近五千億美元
冷鏈物流崛起 把超商冰箱變大了
聚焦國旅難活下去
觀光業不務正業求生 賣手搖飲、開健身房
接棒植物肉的飲料夯品
銷量暴增三倍 最新餐飲關鍵字:燕麥奶
傳遞持久和振奮的力量
極致灰&亮麗黃 為新年度上色
【政治社會】
全台唯一人文社會科學營
16歲的相遇啟蒙
翻轉理工沙文主義
首位國際阿美族當代畫家
41歲找回自己的名字
優席夫從國外紅回來
【專欄】
逆境見韌性
別輕易放棄人生 洪 蘭
莫迪戰略迷航
印度好景不再? 朱雲漢
什麼都學得會
GPT-3是誰? 林之晨
青創世代的
8個品牌戲法 莊淑芬
「精準」防疫
讓台灣更成功 陳建仁
未來高教 逢甲大學校長
正視學生的選擇
公平提供資源 李秉乾
致新聞自由:
媒體不該是癌症 黃哲斌
【編者的話】
六大趨勢
走出疫後迷霧
【時事】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
準備再次領導全球,
「美國回來了!」
【企業】
停產巧克力湯圓是一種價值選擇
桂冠董事長王正明:
不解釋,直接停賣
法國商務投資局董事主席卡格尼
最像矽谷人的法國大使
賈伯斯、馬克宏都愛他
KKday執行長陳明明
機票漲一倍的時代?
先佔好市場復活的地盤
台灣最大民宿訂房平台AsiaYo
翻舊報紙找活路
台版Airbnb業績翻三倍
【2021 亞洲經濟大預測】
占卜後疫情時代的機會與風險
告別大崩壞的二○二○,大家最想問的或許是:
疫苗何時普及?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