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烘豆 癮咖啡
咖啡廳列出的豆單,介紹每支豆子各來自哪個遙遠國度,也寫下淺中深的烘焙度與香味基調。堅果、太妃糖、甜橙……,為什麼這棕色液體可以漾出如此多變的滋味?咖啡豆的品種與產地是本質、沖泡是呈現形式,之間的「烘豆」則是讓咖啡豆甦醒的過程。
因為熱火,在機具裡碰撞滾動的圓豆逐漸轉成黃褐、釋放豆內的香氣訊息,有賴懂得閱讀訊息的烘豆人,依咖啡豆的顏色、香氣與聲音,拿捏適當的時間出爐,讓咖啡豆的味道有最好的表現。烘豆雖有其科學原理,每個烘豆人仍有自己的烘焙哲學,有人堅持烈火輕焙、有人喜歡細火慢烘,同一支生豆也能烘出不同風格。
有咖啡癮的人,絕不能錯過烘豆的美好──無論是到咖啡豆專賣店找尋不同烘焙度的豆子,或是蒐集城市裡的自烘咖啡店,開創新的味覺體驗。即使沒有機器,也能用手網或陶鍋在家烘豆。享受烘豆,即擁有創作咖啡風味的自由。
作者簡介:
《鄉間小路》於1975年發行,每月1日出刊,我們立足於農業,藉由報導內容帶給您寬廣視野、盎然觀點、在地饗宴。農業往往反映一個民族最道地的生活風格與價值涵養,大地自身便有一股神祕的療癒能力,以及令人幸福的魔力。農業不再是過去被認知的農業,環保、公平貿易、生技產業,吃的穿的擦的用的,我們所使用的原料素材或新商業模式多來自農產業的創新,農業真的不一樣了,它是一門橫跨歷史、醫學、哲學、美食、時尚、經營管理學的現代藝術。
不論哪個世代,農業精神都適用於各行各業,勤勞樸實,簡單自在,忠誠於自然,由本質出發創造驚奇!讀者在《鄉間小路》能看見農業的藝術價值,大地調和甘苦的魔法,以及土地與人的永續生命力。
目錄
COVER STORY
08 烘豆學──釋放咖啡的獨特風味
10 當日鮮烘限時送 打造通往咖啡世界的入門之路
14 Bean to Cup 烘豆師賦予咖啡的無限可能
18 搖動手網 烘出電光咖啡的過去與未來
22 陶鍋慢火炒焙 來自邊境的解憂咖啡
26 烘豆阿伯與街舞小子 炒豆仔的老青世代對談
32 只賣咖啡豆 沒有賣咖啡
36 追尋風味的自由 探索咖啡因的城市地圖
40 沛洛瑟珈琲店╳拾米屋 咖啡職人的自家烘焙哲學
■廚房通訊
48 農遊食趣|竹北烏魚子為什麼紅
50 田野保存食|跟食物好好的玩在一起
52 菜市人生場|花蓮市的路易威登
54 餐桌通信|廚房是表現愛情的地方
■大地餵養
56 路上採集學|年尾豐收謝平安
58 農婦心底話|農夫割稻,農婦就來跳舞唄!
60 非關爬山|再訪關門古道
62 文明野味|與斑馬、獅子夢遊
68 星光花室|辦公環境添綠意 舒心又開運
70 讀者徵文
71 編輯後記
COVER STORY
08 烘豆學──釋放咖啡的獨特風味
10 當日鮮烘限時送 打造通往咖啡世界的入門之路
14 Bean to Cup 烘豆師賦予咖啡的無限可能
18 搖動手網 烘出電光咖啡的過去與未來
22 陶鍋慢火炒焙 來自邊境的解憂咖啡
26 烘豆阿伯與街舞小子 炒豆仔的老青世代對談
32 只賣咖啡豆 沒有賣咖啡
36 追尋風味的自由 探索咖啡因的城市地圖
40 沛洛瑟珈琲店╳拾米屋 咖啡職人的自家烘焙哲學
■廚房通訊
48 農遊食趣|竹北烏魚子為什麼紅
50 田野保存食|跟食物好好的玩在一起
52 菜市人生場|花蓮市的路易威登
54 餐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