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富的溫泉描寫:從關東的箱根、熱海、伊豆半島,一路延伸至近畿、北陸、四國與九州,也涵蓋關東、越後、秩父、草津、日光、山形、東北等地的知名溫泉,如草津溫泉、鹽原溫泉、飯坂溫泉、恐山溫泉、男鹿半島等。
★ 真實旅遊見聞:透過第一人稱視角,生動記錄旅途中的見聞,讓讀者彷彿親歷其境。
★ 歷史文化交融:書中穿插歷史人物、詩詞吟誦與溫泉療效的介紹,展現溫泉文化的深厚底蘊。
★ 歷久彌新的價值:即使時隔百年,書中提及的許多溫泉仍然繁盛,為現代讀者探索日本溫泉文化提供絕佳指南。
★ 百張精彩插圖盡顯溫泉村人情百態︰可充分領略日本在一百年前的山水民情與泡湯氛圍。
韓良憶/作家、陳雨航/作家、盛浩偉/作家、重點就在括號裡/文字工作者、何杏文/日本茶 花千鳥 品牌創辦人、小歐/四國遍路同好會主持人 一致推薦
《溫泉周遊》【卷2】
《溫泉周遊》是一部描寫日本各地溫泉的經典旅行文學,由明治時代著名作家田山花袋所著。書中以生動的筆觸記錄了作者親身造訪的溫泉地,並詳述沿途風光、人文風俗及歷史掌故,呈現日本溫泉文化的深厚底蘊。
從關東的箱根、熱海、伊豆半島,一路延伸至近畿、北陸、四國與九州,涵蓋日本各地的溫泉勝地。
書中不僅詳實描寫各地溫泉的特色與風貌,更融入了歷史典故、地理景觀及地方風俗,讓讀者得以從旅行記述中窺見日本的文化底蘊。例如,作者探訪道後溫泉時,聯想到奈良時代的光明皇后,並引用佛教經文來說明日本人對溫泉的崇敬之情。書中還提及許多現今仍廣受歡迎的溫泉,如熱海、草津、別府等,反映出這些溫泉的歷久不衰。
《溫泉周遊》不僅是一部旅行記,更是一部關於日本社會、歷史與文化的寶貴文獻。即使時隔百年,許多書中提及的溫泉仍然繁盛,甚至因交通便利而更加興旺。這本書不僅為當時的旅人提供指引,也成為現代讀者探索日本溫泉文化的絕佳指南。
《溫泉周遊》【卷1】
《溫泉周遊》是一部描寫日本各地溫泉的經典旅行文學,由明治時代著名作家田山花袋所著。書中以生動的筆觸記錄了作者親身造訪的溫泉地,並詳述沿途風光、人文風俗及歷史掌故,呈現日本溫泉文化的深厚底蘊。
本書分為多個章節,涵蓋關東、越後、秩父、草津、日光、山形、東北等地的知名溫泉,如草津溫泉、鹽原溫泉、飯坂溫泉、恐山溫泉、男鹿半島等。作者透過第一人稱的視角,描寫旅途中的見聞,並穿插歷史人物、詩詞吟誦與溫泉療效的介紹,使讀者彷彿親身踏上這場溫泉巡禮。
日本人自古以來對溫泉懷有特殊情感,早在繩文時代便已發展出泡湯習慣。奈良時代的《出雲國風土記》記載了許多溫泉的神奇療效,而江戶時代更掀起溫泉療養的風潮,將軍與庶民皆熱衷於湯療。
《溫泉周遊》不僅是一部旅行記,更是一部關於日本社會、歷史與文化的寶貴文獻。即使時隔百年,許多書中提及的溫泉仍然繁盛,甚至因交通便利而更加興旺。這本書不僅為當時的旅人提供指引,也成為現代讀者探索日本溫泉文化的絕佳指南。
作者簡介:
田山花袋(1872~1930)
日本作家,本名田山錄彌,出生於群馬縣。十九歲時投身在當時著名作家尾崎紅葉的門下學習寫作,之後,連續發表了《棉被》、《鄉村教師》、《少女病》等作品,這些小說都是以告白方式講述故事,這種寫作手法對後來的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成為催生日本私小說文學的最大力量。另一方面,田山花袋曾經擔任《新撰名勝地誌》(全十二卷)與《大日本地誌》(全十卷)等書籍的主編,擁有豐富的地理和歷史知識,他的旅遊隨筆因而深受日本讀者喜愛,被譽為「日本旅遊文學第一名家」。田山花袋出版的旅遊散文數量遠超過小說,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日本一周》(前篇、中篇、後篇)、《南船北馬》、《續南船北馬》、《山水小記》、《山行水行》、《一日行樂》、《東京近郊一日行樂》等。
繪者簡介
中澤弘光(1874~1964)
日本畫家,擅長西洋畫、版畫、油畫,曾經多次獲獎,並參與推動白馬會、光風會等畫家團體的組成。日本藝術院會員。
譯者簡介:
章蓓蕾
生於台北,政大新聞系畢業。一九八一年起定居日本,專事翻譯三十多年,共有譯作六十餘部。一九八五年歸化日籍,日名立場寬子(Tateba Hiroko)。熱愛江戶明治的歷史文化,近年的譯作多與江戶明治有關,其中包括明治小說《三四郎》、《後來的事》、《門》、《明暗》、《金色夜叉》,以及介紹江戶民俗的《江戶的秘密》、《江戶人的生活超入門》、《春畫》、《江戶百工》、《江戶百業》等。著有《明治小說便利帖:從食、衣、住、物走入明治小說的世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田山花袋的《溫泉周遊》是一部將旅遊紀行與人文觀察巧妙融合的作品,透過細膩的文字描繪,讀者彷彿置身溫泉鄉,感受四季變遷與地方風情。作者描寫溫泉時,不僅著重地點特色,更探討旅途中與自我的深刻對話,讓作品具備哲思層次。這樣的旅遊探索,深深呼應我不定期日本茶產地巡訪時,透過與當地人事物互動引發內心感悟。
建議造訪田山花袋筆下的溫泉地,不妨也品嚐當地的日本茶,以閱讀結合泡湯品茗,體驗屬於身心的悠然之旅,相信將在您的旅遊記憶中留下難忘的篇章。
──何杏文/日本茶 花千鳥 品牌創辦人
因地形因素,日本溫泉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長,各地皆有泡湯景點。小說家田山花袋雖以自然主義聞名,但也是一名優秀的旅遊作家,這本書正是他在日本鐵路發展期,透過鐵路花了兩年時間走遍全日本。田山花袋以優秀又趣味的文筆寫下全日本溫泉見聞錄,至今過百年,讀來仍趣味盎然。
──重點就在括號裡/文字工作者
名人推薦: 田山花袋的《溫泉周遊》是一部將旅遊紀行與人文觀察巧妙融合的作品,透過細膩的文字描繪,讀者彷彿置身溫泉鄉,感受四季變遷與地方風情。作者描寫溫泉時,不僅著重地點特色,更探討旅途中與自我的深刻對話,讓作品具備哲思層次。這樣的旅遊探索,深深呼應我不定期日本茶產地巡訪時,透過與當地人事物互動引發內心感悟。
建議造訪田山花袋筆下的溫泉地,不妨也品嚐當地的日本茶,以閱讀結合泡湯品茗,體驗屬於身心的悠然之旅,相信將在您的旅遊記憶中留下難忘的篇章。
──...
章節試閱
《溫泉周遊》【卷2】
箱根
箱根自從有了登山電車之後,已經變成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了。現在那裡的山好像不再是從前的山,河也不再是從前的河,以前遊客都得抬頭仰望山頂爬上去,現在是坐著電車上山,一路都得低頭俯視山下。早川的深谷也變得更深了,有時甚至想要看上一眼,也看不到了。
箱根登山鐵道的沿途有很多值得欣賞的景物。就拿湯本溫泉來說,現在雖已變得擁擠嘈雜,卻仍保留著昔日幹道沿線溫泉場的氣氛。湯本的塔之澤面積極為狹窄,但卻隨處架設木橋,任何溫泉浴場一推開窗戶,都能看到早川深谷到處都是緊貼山壁修建的曲折小徑;宮之下向來擁有「山上繁華都會」的稱號,坐在太平台的休憩茶屋裡可以瞭望山谷對面的宮之下民家;堂之島位於早川的谷底,深邃的山谷把溪流的水聲都吸收了。除了湯本溫泉之外,鐵道周圍還有架設在蛇骨川深谷的萬年橋、小田原戰役時豐臣秀吉曾經泡湯的太閣風呂、安靜雅緻的底倉溫泉場、猶如世外桃源的木賀溫泉旅館,以及隨著蛇骨川溪谷地勢逐漸升高的小涌谷高原。夏秋之際,遍地秋草的蘆之湯高原上,遊客的駕籠(類似轎子的交通工具)和女人的草履都裝飾著深藍色桔梗花……總之,搭乘登山鐵路上山的話,一切景物都會降到遊客的腳底,電車則在眨眼之間抵達山頂的強羅公園。雖說鐵道的沿途設置了太平台、宮之下、小涌谷……等車站,但是想要搭車的遊客,卻必須沿著山路拚命狂奔五百至一千公尺,才能及時跳上電車。難怪許多早已習慣箱根山水的遊客現在感覺自己好像來到一個奇異、新鮮,甚至完全不認識的地方。
我曾徒步踏遍箱根的後山,當然那時還沒有登山電車。我順序走過塔之澤、太平台、宮之下、底倉、木賀,又沿著河床突起的早川河畔走到盛產蕎麥的宮城野。到達宮城野之後,我先往回折返一小段路,半途看到一名樵夫正在拉鋸劈砍大樹,旁邊有一條小路。我順著小路前進約一公里,來到一個風景極美的山丘。抬眼望去,鷹巢山聳立在山丘的對面,我的腳下就是蛇骨川溪谷,更遠的前方,清晰可見蛇骨川流入早川的匯合處。附近的雜木林裡豎著許多木柱,上面標示著「某某家別墅用地」、「某某先生溫泉經營用地」之類的字樣。我頓時恍然大悟:「喔,這裡馬上要進行開發了!」但我做夢都沒想到,不到十年的時間,那裡就變成了強羅公園,現在已經成為一座設備先進的公園。
不過,強羅――我是說最早開發的強羅溫泉,也就是眾所周知那個擁有超大型浴池的強羅――其實是在箱根山區的更深處。強羅當初是因為作家山田一郎在《讀賣新聞》的週日特刊向大眾極力推薦,才一下子變得那麼有名。總之,要到真正的強羅去泡湯的話,還得從強羅公園再走六公里的山路才行。
那條貫穿林間的山路,我到現在仍然記得非常清楚。那是一條怎麼走都看不到盡頭的林中小徑,四周全是野草叢生的雜木林,這條上坡路的路面非常柔軟,所以向前踏出一步,卻感覺退回原處,好像怎麼走都沒法走到目的地似的。我去的時候剛好是新葉萌芽的季節,樹上淺綠的嫩葉非常美麗,日本歌鴝發出銀鈴般的鳴聲,不斷在林中迴響。我拖著疲累的兩腿,一步一拐地走在那條路上。
真正的強羅,也就是強羅溫泉所在地,是在高原的平地上,從那個位置看到的景觀視野,比現在強羅公園看到的更開闊,更寬廣。站在那個位置,我覺得箱根不再是只供都市居民玩賞的人工裝飾的箱根,而是更接近原始山林的箱根。那裡的雲霧不像我們平時在山麓看到的那樣,而是時而霧氣縈繞,時而雲開霧散,那種靜謐又與世隔絕的氛圍,令人難以相信雲霧下方還有另一個繁華喧囂的箱根市街。
小田原到熱海
小田原通往熱海的道路建在海邊,沿途可以觀賞許多美景。有人甚至認為,雖然山水的規模有大有小,但是那條路上的風景似乎跟義大利的拿坡里有點相似。站在那條路上放眼四望,蔚藍大海就在路旁,小小的山谷裡隨處可見熟透的黃橘。可能也是因為這幅景致恍若置身南國,所以才令人產生上述聯想吧。但我個人認為,日本的海岸向來以風光秀麗著稱,類似這條路上的風景,並不算特別出色。首先,這裡的景觀過於單調,也缺少雲霧繚繞的山靈之氣。
從小田原渡過早川之後,我最感興趣的景點是有名的石橋山,因為這裡是鐮倉大將軍源賴朝(一一四七~一一九九)被平家軍隊打敗的古戰場。到了戰國時代,豐田秀吉(一五三七~一五九八)攻打小田原的大本營設在石垣山,而石橋山就在石垣山的東端。現在雖然沒有留下任何遺跡,但只要想像一下賴朝在這裡戰敗後,歷盡千辛逃往真鶴,再從那裡搭船前往安房國(千葉縣南部),不免感到久遠的歷史場景彷彿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我沿著海岸道路走到真鶴的右側,發現這裡的山景海景都頗有特色,其中不乏令人驚喜的景致。譬如當地居民把蜜柑樹種植在獨特的梯田裡,冬季的樹梢早已掛滿成熟的果實。綠葉襯托著淺黃球狀果實的景象,讓遊客無法移開視線。如果再稍微抬眼遠眺的話,可以看到前方有一道漫長的崖壁,沿著海岸一直向前延伸,更遠處則是廣闊的海面。幾乎所有遊客看到這幅畫面,都會情不自禁地被美景吸引。此外,這條海岸線上還有許多美麗的漁村,譬如像江之浦、吉濱……等。
門川通往湯河原的沿途景觀也很特別。因為山巒就在附近,空氣非常潮溼,雲層也很厚重。那條道路十分平坦,路旁有一條小溪,路上可以看到許多樁米的水車正在不停地旋轉。
湯河原溫泉雖然位於海邊,卻聞不到海濱溫泉場的氣息,反而比較像是山中的溫泉鄉。整體來說,這裡所有的建築都很小巧。附近的溪流雖然沒有特別之處,但也因為景色平凡,才讓遊客更能放鬆心情吧。這裡的溫泉旅館都集中在群山環繞的深山裡,似乎比箱根的溫泉街更安靜的感覺,又因為每天都有溫暖的日照,應該更適合在冬季到這裡來泡湯。
只是,由於個人的喜好不同,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塊巴掌大小的溫泉地太擁擠吧。事實上,這裡的山巒景觀也不算出色,溫泉水質並不優良。但我個人並不在乎這些,因為這裡讓我感覺與世隔絕,是個能夠安心休養的溫泉地。
伊豆山溫泉場跟這裡相比起來,就顯得過於熱鬧喧囂。住在伊豆山的溫泉旅館的時候,響亮的浪濤聲整夜不斷傳入耳中,彷彿近在枕畔,有時甚至吵得我暗自嘆息,無法成眠。更糟糕的是,旅館女中的禮儀似乎也不太理想,她們好像很喜歡大聲喧譁,總要弄出一種吵吵鬧鬧的氣氛。如果想在伊豆山溫泉享受放鬆的心情,可能會比較困難。
伊豆山溫泉的「相模屋」號稱擁有一座千人風呂,但其實只是一個面積非常寬廣的浴場,遊客也是因為浴場面積比別處大很多,才會對這裡感到好奇。不過伊豆山溫泉的地形倒是頗有特色。海邊斷崖瀕臨海面的那半邊,全都從高處直接插進海裡,斷崖靠近陸地的另外半邊,則全部開墾為梯田。也因為這個理由,周圍的道路也都是順著山勢建成忽高忽低彎來彎去的山路,遠遠望去,簡直就像一幅圖畫,而且比較接近西洋畫,而不是日本畫。
最近有位朋友問我:「總是聽到大家提起熱海,那種地方能叫溫泉休閒地?我可做夢都沒想到,那地方竟然那麼無趣。為什麼大家喜歡到那裡去呢?」
我對朋友說:
「也不能一概而論啦。那裡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那裡是間歇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噴出溫泉,每天都會噴一兩次。日本全國的間歇泉只有兩處喔,一處是在日光,另一處是陸前的鬼首溫泉附近山裡的吹上溫泉。」
「可是,熱海現在噴水的次數已經很少了,不是嗎?」
「但還是會噴水出來吧。聽說上次他們把一個泉眼堵住,結果噴水的力量增強很多,變成從前的模樣了。」
「不過,以溫泉場來說,那裡的水質好像不夠好。」
「就算水質不夠好,從前也有過生意興隆的時代唷。大約從明治十五、六年起,政府的大小官員都一致公認,要去溫泉休閒地的話,就得去熱海。熱海以外的地方都不能叫做溫泉地。像箱根之類的溫泉地,都是在很久以後才開發出來的。」
「是嗎?」
「不是去熱海,就是去伊香保,如果要洗溫泉,就只去這兩個地方。那時的流行趨勢就是這樣。而且那時的交通也不方便,遊客還得搭乘共乘馬車或其他交通工具老遠地趕去呢。」
「所以說,從前那些人根本不懂得分辨好壞。」
「可能吧。當時雖然有其他風景美麗的溫泉,但那些地方的設施卻很落後。後來因為熱海和伊香保開始受到大眾歡迎,所以其他的溫泉地也跟著改善設施,沒想到熱海反而慢慢沒落了。」
「也因為熱海那邊的肺病患者實在太多了,不是嗎?」
「啊,對了,那也是熱海沒落的原因之一。肺病患者的湯療問題曾經鬧得很大呢。因為大家不想跟肺病患者一起泡湯啊。」
「現在那裡還是有肺病患者。很多呢。」
「我也聽說了。」
我們後來聊了很多關於熱海的話題。不過話說回來,熱海倒也不是沒有優點。首先,那裡的氣候很暖和,每年的新年之前梅花就盛開了。其次,熱海的溫泉休閒地氛圍很濃厚,不像伊東溫泉充滿漁村氣息。而且熱海的溫泉浴場設施確實比其他溫泉地更精緻。不僅如此,熱海還盛產新鮮魚蝦,如果要在國內的溫泉當中選拔最佳的避寒勝地,熱海肯定能夠名列前三名。「而且啊,你知道,熱海那裡的山巒保留了當初活火山噴發時的形狀,所以大家覺得很新奇。現在位於熱海東邊海裡的初島,是火山再度噴發時形成的外輪山的一部分,那次噴發造成的新火山口是在海裡。」我向朋友說明。
從小田原出發前往熱海除了陸路之外,還可以走海路。每天從小田原附近的國府津港都有定期汽船駛向伊東溫泉。熱海就在這條航線的中間。遊客在汽船甲板上也能欣賞到頗有特色的景觀。
如果搭乘早上第一班從伊東出發的汽船,上午十一點半左右就能到達國府津的外海碼頭。碼頭附近有許多旅館,周圍還種植著美麗的松樹。這班汽船行駛途中會在熱海暫時停靠。從伊東出發後大約經過一小時,也就是中午十二點半左右,汽船抵達國府津。計畫轉往熱海的乘客在這裡下船,不久,另一艘塗著白漆的小船載著那些乘客從國府津岸邊出發,一路乘風破浪,駛過碧藍的大海,朝向熱海的海岸前進。
汽船到達國府津之前,乘客從甲板上很清楚地看到足柄、箱根連綿不斷的山脈。除了二子山之外,還可以看到駒之岳和神山,右側較遠處的金時山,以及只從矢倉岳上方露出半個臉孔的富士山。乘客看到眼前的諸多山巒,簡直就像置身在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一七六○~一八四九)的「富士百景」系列作品中的某一幅畫作裡,大家不禁感嘆,搭乘這趟汽船真可說是值回票價了。回程的汽船在國府津前方十一、二公里的位置,還可隱約看到位於船舷右側遠處的丹澤山地的眾多山巒。
之後,汽船遠遠地繞過真鶴岬海角,繼續向前駛去。海角沿岸的海面布滿大大小小的岩石,其中一塊岩石的頂端佇立著一座矮小的神社和小型神柱。我搭乘汽船經過時,還看到有人站在另一塊岩石頂端,手裡拿著長長的釣竿正在釣魚。岸邊不遠處有許多海水浴旅館,還有兩三個戴著寬邊草帽的女人正在海邊散步。
從海上看到的伊豆山和熱海都跟我們平時看到的完全不同。就拿伊豆山神社來說,從陸地上望去,幾乎無法看清全貌,但從汽船的甲板上望去,整座神社的構造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我還看到熱海港附近的山上聚居著一些民宅。在汽船的遊客的眼中,岸上的景象根本不像熱海,而像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港口。汽船在熱海的港口短暫停靠後,再度出發,緩緩朝向外海駛去。然後繞過初島的右岸,再向伊東溫泉駛去。
近年來,伊東溫泉正在進行大規模開發。地價已經比十年前漲了十倍至十五倍。現在伊東的旅館設施等也比從前進步很多,雖然還不夠條件吸引城裡人到這裡來玩,但至少七成的遊客不至於感到不滿。而且更重要的是,伊東溫泉並沒有效法熱海,朝向貴族化享受發展。如果想以最少的花費在這裡的旅館住一段日子,應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更值得稱道的是,這裡的鮮魚收穫量非常豐富。
熱海溫泉與伊東溫泉之間有一座高大的山嶺,所以陸路交通至今仍然非常不便。雖然有傳言說,將來會在這裡鋪設鐵軌,但我認為這項工程要付諸實行肯定非常困難。另一方面,由於山路的路況很糟糕,不論汽車或人力車都很難通過。換句話說,現在大家要去伊東溫泉旅遊的話,只能搭乘海上的交通工具。
從東京前往伊東最便利的方法,是在日本橋附近的靈岸海鮮市場搭乘下午出發的汽船。這班汽船的票價比較便宜,乘客在船上安穩地睡上一覺,第二天清晨就能抵達伊東。但是會暈船的乘客就不太適合這條航線。因為沿途的風浪很大,有時還可能碰到狂風巨浪,甚至在船裡根本無法站立步行。除了這班汽船外,遊客的第二種選項,就是前面提到的,每天中午從國府津出發的汽船,這條航線算是相對平穩,至少浪頭有多大,是可以預測的。另外,第三種選項是走陸路到達大仁(在靜岡縣伊豆半島北部)。這條路線可以乘坐汽車,只是這條路線似乎必須繞得很遠。
《溫泉周遊》【卷1】
關東平原
關東平原上面未開發的蠻荒地區幾乎沒有一處溫泉。但如果願意用心找一找,還是可以找到兩三處礦泉吧。譬如像房州(千葉縣南部)的千倉、岩井,上總(千葉縣的中央部)的浪切不動,山下(千葉縣南房總市)的成東,還有大多喜附近也有一處叫什麼的礦泉,名字我想不起來了。這幾處礦泉並非毫無可取之處,但總體而言,並沒有值得大書特書的特點。所以說,如果大家打算從東京出發去洗溫泉,那就得到箱根啦、伊豆海岸啦,或是東北地方的伊香保、鹽原、那須……等地才行。
但在關東平原上,倒是有兩處礦泉頗具溫泉休閒地的氣氛。說來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處就是中山道的磯部,另一處則是東武鐵路沿線的西長岡。每次跟朋友說起這兩處礦泉,朋友必定會反問我:
「西長岡?在哪裡?不是伊豆的長岡吧?」
「嗯,不是那裡……。」
「你說東武鐵路,那就是足利那邊囉?那裡有你說的那種地方?」
「不,不是像足利那麼有名的地方啦。可能連磯部都比不上。而且,也不太潔淨。去慣了箱根那種地方的人,可能會嚇一跳吧……。可是,我覺得挺不錯的……。」
「比足利更遠嗎?」
「從太田算起第三站,有個車站叫做藪塚。」
「喔,藪塚!那裡本來就有礦泉不是嗎?」
「我說的那地方好像是跟藪塚隔一座山,背靠背的位置。藪塚的水太髒了,根本沒法泡,西長岡的礦泉還勉強可以湊合。那裡只有一家溫泉浴場。三層建築,滿漂亮的。不過,因為是人工加熱的礦泉,並不是整天隨時都可以進去泡的,譬如半夜就不行。」
「可是浴場從早上就開放了吧?」
「那倒是不錯。早上七點開門,一直到晚上七點,都可以泡湯。」
這家旅館的位置,在遼闊的關東平原逐漸深入丘陵地帶的途中,周圍環境十分清幽。雖說寒冷無比的赤城山風不斷從山頂吹向平原,但溫泉旅館所在地卻很暖和,溫暖的陽光帶來濃濃的春意。藪塚車站附近的交通很方便,旅館就在距離車站大約一點五公里的地方。
我出發前往西長岡,是在一個下雪天。當時已是春季,細碎的雪花像羽毛一樣,輕飄飄的。出發時以為這種小雪不至於積起來,誰知走到半途,小雪變成了大雪,害我費了好大的工夫才抵達山裡的溫泉地。不,這還不算什麼,更糟糕的是,那天晚上下了一整夜的雪,熱騰騰的溫泉霧氣都被雪壓過了。到達目的地之後,我寫了一首詩:「夜半飄細雪,深山春意淺,幽谷泡溫泉,煙消霧氣散。」第二天,我從旅館三樓望向對面的山丘,看到山上有很多松樹。午後的陽光照耀下,長長的樹影看起來那麼悠閒自在。這時我才切實感到自己到了溫泉地。
日落西山下,
夕照斜影長,
深山泡春泉,
愜意又悠閒。
這首詩很自然地在我腦中浮起。放眼細看,對面山上的樹影都好長,真的好長,一直從對面延長到這邊的山上來了。我不禁嘆息:「這裡的溫泉雖是人工加熱的山泉,設備也算不上完備,但是這份靜謐,這份悠閒,多麼難得!」
跟西長岡礦泉比起來,磯部溫泉簡直不知熱鬧多少倍。聚居在當地的住戶非常多,完全夠資格稱為溫泉街。路上不時聽到三味線的樂聲傳入耳中。但那裡的地形太平凡,沒有特色,只能歸類為平原的溫泉場。聽說磯部溫泉的礦泉水對胃腸有益,療效比修善寺的礦泉更顯著。
澤渡溫泉、四萬溫泉
從澀川深入山區,有個地方叫做吾妻郡,那地方幾乎滿地都是溫泉,而且每個溫泉地都修建得十分完善,該有的基本設備可說是樣樣俱全,真不愧是有名的溫泉鄉。
澤渡、四萬、河原湯、板湯、溫湯……,除了上述這些溫泉外,還有許許多多名不見經傳的溫泉。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四萬溫泉,據說那裡的泉水對胃腸有益,療效甚至可跟伊豆的修善寺溫泉一爭長短。而最值得稱道的是,上面提到的這些溫泉都在深山裡,環境清幽,水氣豐沛,山水景觀秀麗,而且還有好多瀑布景點。
不過,最近聽到好多朋友抱怨說,現在一到了夏天,澀川到處都擠滿了遊客,以後根本沒法到那裡去避暑了。 「是嗎?那種地方現在也有那麼多泡湯的遊客嗎?」我反問朋友。「夏天可真是不得了呢。伊香保那邊客滿的話,遊客全都往澀川這邊來了。而且因為公共交通工具不發達,路上塞滿了汽車和共乘馬車。」朋友說。
聽了這話,我想起很久以前曾經去過澀川。那天是個下雨天,天空忽晴忽陰,讓我充分領略了身處山中的氣氛。四萬川沿岸跟吾妻川溪谷比起來,面積比較狹窄,值得讚美的風景並不多,不過蜿蜒曲折的河水向前奔流的景象,看起來還是很吸引人的。這裡跟伊香保之類的溫泉地不太一樣,應該說,跟鹽原溫泉的氛圍比較接近吧。到了這裡之後,感覺自己似乎踏進了幽靜的世外桃源。
「可是啊,澀川那邊的河原湯溫泉,風景比四萬川沿岸更好看吧。」
另一位朋友說。
「的確。吾妻川溪谷的面積廣闊,地形結構複雜,充滿變化之美。更重要的是,那裡有好幾座形狀特別的山峰。山上的岩石外型也充滿意趣。我還聽過有人說,吾妻川就是關東的耶馬溪(位於九州大分縣北部)呢。……如果從東京那邊入山的話,到了澀川才感覺自己走進山區的最外圈;到了中條附近,則能感受已經進入山區;再繼續往前走,才會真正體會已在深山之中。因為那裡真的充滿了山野氣息。唯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吾妻川的水質並不好,跟日光、鹽原那邊的溪水根本無法相比。」
「為什麼呢?」
「可能跟岩石的成分有關吧。不過草津的溫泉受到吾妻川影響,水質真的不行。」
「是嗎?不過河原湯溫泉附近的山川景色秀麗多采,潺潺水聲悅耳動聽。那麼好看的山水,在別的地方可不容易找到呢。」
「不過追貝川的溪谷比那裡更美吧?」
「是嗎?」
「對啊,河原湯的風景的確不錯。跟多摩川或甲斐(山梨縣)桂川的溪谷相比,也毫不遜色。」
確實,秋季的吾妻川峽谷真的很美。紅葉布滿漫山遍野的景象,真的可以跟日光或鹽原的山谷一爭長短。雖說跟耶馬溪相比,還有一段距離,耶馬溪峽谷比較寬闊,這裡比較狹窄,但這裡別具特色,卻是不爭的事實。從旅館望出去的山景真的非常好看。
但美中不足的是,吾妻郡做為溫泉休閒地來說,設備方面不夠完善。雖然聽說現在已經改進了很多,但我記得從前去玩的時候,旅館的房間很髒,餐飲粗劣,浴室非常狹窄。如果歸類的話,吾妻郡最多只能算是鄉下的溫泉地。不過,最近從輕井澤通往草津的交通越來越方便了,城裡的遊客也開始紛紛前往草津泡湯,據說還有很多人坐在那種貌似掛在馬背上的木盒裡,從草津趕到伊香保來玩,我想前面提到的河原湯等幾處溫泉地,應該遲早也都會進行設備更新的。
另外,近來越來越多人傾向從宏觀角度選擇旅遊地點,也就是說,大家不再去單一的目的地,譬如只去伊香保或草津,而是順便也到周邊的景點遊覽一番。我已聽說很多開發項目的提案,譬如有人提議建造「日本阿爾卑斯公園」,有人建議把日光到尾瀨沼之間那片地區建成理想的避暑休閒地,甚至還有人已經擬好了計畫,要在草津、伊香保,包括信州的澀川溫泉在內的地區,建一座大規模的溫泉公園。我覺得這個提案很有創意。如果將來建成的話,我們就會擁有一座獨特又出色的溫泉公園,或許連箱根、鹽原等溫泉地都要自嘆不如呢。
所以說,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把伊香保和草津緊密地連結起來。這項開發計畫應該以伊香保做為溫泉公園的入口,以草津為中心,再以澀川為出口。也就是說,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先從澀川建一條鐵路支線,沿著吾妻川沿岸一直通到草津。其實這項工程的難度並不大,只需建造兩條隧道,就能輕鬆通往草津。等這兩條隧道完成後,相關人士一定會再提出各式各樣的開發方案。如果在鐵路沿線的四萬溫泉、河原湯溫泉、澤渡溫泉分別開設車站的話,這些車站附近地區肯定很快就會建起許多兩層樓或三層樓的溫泉旅館。到時候,號稱「關東耶馬溪」的吾妻川就會像鹽原溪谷一樣,成為廣大遊客嚮往的美麗景點。
《溫泉周遊》【卷2】
箱根
箱根自從有了登山電車之後,已經變成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了。現在那裡的山好像不再是從前的山,河也不再是從前的河,以前遊客都得抬頭仰望山頂爬上去,現在是坐著電車上山,一路都得低頭俯視山下。早川的深谷也變得更深了,有時甚至想要看上一眼,也看不到了。
箱根登山鐵道的沿途有很多值得欣賞的景物。就拿湯本溫泉來說,現在雖已變得擁擠嘈雜,卻仍保留著昔日幹道沿線溫泉場的氣氛。湯本的塔之澤面積極為狹窄,但卻隨處架設木橋,任何溫泉浴場一推開窗戶,都能看到早川深谷到處都是緊貼山壁修建的曲折...
推薦序
譯者的話──
溫泉有幸遇知音,山水無處不相逢
日本人對溫泉懷有特殊的感情,日本人也以喜歡泡湯著稱,有人甚至認為,日本人的基因裡含有一種「熱愛溫泉的DNA」。
事實上,日本人早在繩文時代(公元前一萬兩千年至公元前三百年)已有泡湯的習慣。一九六四年,日本的考古學家藤森榮一在長野縣上諏訪發現一個石塊堆砌的土坑,坑裡有殘留的硫化物質,還在大坑的周圍掘出附著水垢的石器。
日本人開始跟溫泉發生密切關連,可追溯到奈良時代,當時完成的地方誌《出雲國風土記》記載了很多日本溫泉史的相關資料。譬如在介紹島根縣玉造溫泉的部分寫道:「只洗一次即能美顏,反覆洗浴能治萬病,世人皆稱之為『神湯』」。
《出雲國風土記》裡面還記載,「男女老幼喜歡聚集在泉眼的周圍飲酒狂歡」,可見當時的日本人已跟現代人一樣,不但把泡湯當成美容和治病的手段,也把溫泉地當成一種娛樂場所。
八世紀以後,佛教文化傳來日本,佛經《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教導信徒,「澡浴可積功德」,還可「除去七病,得七福報」。「施浴」因而成為佛教的一種傳教方式,佛教僧侶常以洗浴來吸引信眾。
奈良時代的光明皇后(七○一~七六○)為了表達信仰的虔誠,發願要為一千名俗眾洗淨身上的汙垢,於是在奈良的法華寺開設了名為「千人施浴」的浴場。本書作者在介紹道後溫泉的章節裡也指出,道後是日本最古老的溫泉之一,當地的懷舊氣氛令他聯想光明皇后。
到了江戶時代,溫泉湯療成為全國上下一致熱中的健康活動。不但將軍和大名經常到溫泉地進行湯療,庶民也喜歡在當時流行的神社參拜活動之後順便去泡湯。德川幕府還定期派人前往草津或熱海,把溫泉水運回江戶城裡,重新加熱之後獻給將軍泡澡。
所以說,溫泉有益健康的觀念早在古代就已深植人心。又因為日本是世界少有的火山大國,活火山的數目約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七,所以不論任何窮鄉僻壤,都很容易找到泡湯的地方。作者在書中也提到,九州幾乎遍地都是溫泉,絕大多數都還沒有開發。
據日本環境省於二○二三年發表的數字顯示,日本全國溫泉的泉眼大約有兩萬八千個,其中只有約兩千七百多個被開發為溫泉休閒地,沒有開發的溫泉超過百分之九十。
《溫泉周遊》雖然寫於一百年前,但書中的許多訊息至今仍具有參考價值。譬如書中提到的許多溫泉地與著名旅館,現在幾乎全都健在。有些溫泉地甚至因為交通比從前更發達,所以名氣更大了,遊客也更多了。
譬如二○二四年日本全國最受歡迎的十大溫泉名單當中,本書就介紹了其中的八處:
第一名 熱海溫泉(西之卷‧第七章)
第二名 湯河原溫泉(西之卷‧第七章)
第四名 鬼怒川溫泉(東之卷‧第十九章/日光的溫泉)
第五名 伊東溫泉(西之卷‧第八章)
第六名 鹽原溫泉(東之卷‧第二十章)
第八名 草津溫泉(東之卷‧第八章)
第九名 石和溫泉(東之卷‧第十一章/富士山的溫泉)
第十名 別府溫泉(西之卷‧第三十一章)
作者田山花袋(1871~1930)是明治時代的著名作家,也是日本公認的旅遊文學名家。他開始書寫旅遊隨筆之前,曾經擔任《新撰名勝地誌》(全十二卷)與《大日本地誌》(全十卷)等書籍的主編,親自走訪過各地名勝與溫泉地,這段經歷使他累積了豐富的歷史與地理知識,他甚至還在本書提出許多獨到的溫泉開發構想。
《溫泉周遊》發表之前,田山花袋看出當時正是日本鐵路交通即將起飛的時代,等到將來鐵路全線通車後,社會大眾必定會需要一部鐵路旅遊指南。所以他從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六年獨自搭乘火車走遍全國,回來之後寫成了厚達一千八百頁的《日本一周》。書中以寫實的筆法記述了大正時代全國各地的景觀、史蹟,以及鐵路沿線的地方見聞。書中還收集了四百多張珍貴照片。這部作品現在被視為研究大正時代交通狀況與社會民情的重要史料,也為田山花袋奠定了旅遊文學第一人的地位。
《溫泉周遊》分〈東之卷〉與〈西之卷〉兩冊,於一九二二年由博文堂出版。書中總共介紹了上百個溫泉,絕大部分都是作者親自探訪過的地方。在鐵路公路都不發達的一百年前,有些地方雖有人力車、馬匹或共乘馬車(類似現在的共乘出租車)代步,但絕大多數的溫泉地都在深山野林之中,作者不僅需要長途跋涉,甚至必須攀山越嶺,沿途遭遇各種艱辛萬苦,不是現代人能夠想像的。
田山花袋自認是個天生的旅行者,他在《東京的三十年》書中收錄的〈我與旅行〉文中表示:「我從小喜歡獨處,性格孤僻,每當心中有了各種煩惱或苦悶時,我就會拋開一切,踏上旅途。旅行能給我帶來活力、新生、自由、真誠。只要能出門旅行,我就能變回真正的我。」
田山花袋走起路來健步如飛,甚至創下一天步行六十公里的紀錄。他對自己的這項創舉幽默地自嘲是韋馱天轉世。韋馱天原是佛教的護法天神,能在「一瞬間」跑完一千兩百八十萬公里。據說釋迦牟尼去世後,一個夜叉偷走佛祖的舍利子後逃往須彌山,韋馱天用力踏出一步,就在瞬間把佛祖的遺骨追了回來。
在《溫泉周遊》書中,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生動幽默的筆觸記述自己尋訪溫泉的旅途見聞,時而穿插溫泉地的風俗民情,時而感懷歷史人物的遭遇,或以靈活的筆法介紹溫泉的地理位置,或以即興的詩詞吟誦名勝的風景。
即使在一百年後的今天,很多日本讀者看完本書都會興起「帶著書一起去泡湯」的念頭。雖然現在各處溫泉地的現實環境與交通條件已跟百年以前大不相同,但是書中提供的背景介紹,卻能為讀者在旅途中增添許多樂趣。
二○二五年元月吉日 章蓓蕾於東京
譯者的話──
溫泉有幸遇知音,山水無處不相逢
日本人對溫泉懷有特殊的感情,日本人也以喜歡泡湯著稱,有人甚至認為,日本人的基因裡含有一種「熱愛溫泉的DNA」。
事實上,日本人早在繩文時代(公元前一萬兩千年至公元前三百年)已有泡湯的習慣。一九六四年,日本的考古學家藤森榮一在長野縣上諏訪發現一個石塊堆砌的土坑,坑裡有殘留的硫化物質,還在大坑的周圍掘出附著水垢的石器。
日本人開始跟溫泉發生密切關連,可追溯到奈良時代,當時完成的地方誌《出雲國風土記》記載了很多日本溫泉史的相關資料。譬如在介紹島根縣...
目錄
《溫泉周遊》【卷2】
譯者的話──溫泉有幸遇知音,山水無處不相逢
01箱根
02大湧谷溫泉
03姥子溫泉
04山中寒月
05溪畔的浴池
06鞍懸山的眺望景點
07小田原到熱海
08來自伊東溫泉的書信
09前往長岡溫泉
10沼津狩野川河口的汽船
11狩野川溪谷
12天城山的溪谷
13湯之野溫泉
14志太溫泉
15琵琶湖
16敦賀港之雪
17杉津海岸
18三國港
19溫泉輕軌鐵道
20津幡到七尾
21和倉的雨
22近畿的溫泉
23吉野山
24鉛山溫泉
25參拜出雲大社
26湯村溫泉
27中海
28紅丸號觀光船
29高濱
30長濱
31別府溫泉地的角色
32溫泉岳溫泉
33霧島登山
34山川溫泉
35俵山溫泉
《溫泉周遊》【卷1】
譯者的話──溫泉有幸遇知音,山水無處不相逢
01關東平原
02越後的湯澤
03秩父的長瀞溫泉
04伊香保
05榛名湖
06澤渡溫泉、四萬溫泉
07妙義山
08坐火車去草津
09從澀溫泉徒步去草津
10鹿澤溫泉
11中央線──鹽山溫泉
12淺間溫泉
13關山溫泉
14直江津附近
15到瀨波去
16從溫海溫泉寄來的一封信
17新庄
18山形平原
19到日光去
20到鹽原去
21常盤線鐵路
22從白河溫泉到棚倉溫泉
23飯坂溫泉
24山中七宿
25峨峨溫泉
26松島
27駒之岳
28平泉
29恐山
30淺虫溫泉
31到達三廄之前的路上
32男鹿半島
《溫泉周遊》【卷2】
譯者的話──溫泉有幸遇知音,山水無處不相逢
01箱根
02大湧谷溫泉
03姥子溫泉
04山中寒月
05溪畔的浴池
06鞍懸山的眺望景點
07小田原到熱海
08來自伊東溫泉的書信
09前往長岡溫泉
10沼津狩野川河口的汽船
11狩野川溪谷
12天城山的溪谷
13湯之野溫泉
14志太溫泉
15琵琶湖
16敦賀港之雪
17杉津海岸
18三國港
19溫泉輕軌鐵道
20津幡到七尾
21和倉的雨
22近畿的溫泉
23吉野山
24鉛山溫泉
25參拜出雲大社
26湯村溫泉
27中海
28紅丸號觀光船
29高濱
30長濱
31別府溫泉地的角色
32溫泉岳溫泉
33霧島登山
34山川溫泉
35俵山溫...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