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書限量贈「尋找另一半的心」造型酷卡(三組6款金句隨機)★
★鏤空心型書衣,二色隨機★
★褚士瑩對情感的深度提問★
★理性?浪漫?抑或是讓粉絲大叫的「太暗黑」?! ★
如果愛是一盒蛋,應該有幾顆?
褚士瑩以獨特的角度切入,梳理不同人對於愛的認知與期待。有人的愛是大盒裝,有人的是小盒裝,有人習慣盒子裡放十二顆蛋,有的人認為十顆剛剛好,也有人只要六顆。
全書以四個篇章、27個提問,從真實生命故事說起,透過哲學諮商來思考情感關係中必須真實面對的形形色色。在每一篇故事中,褚士瑩以一貫的犀利提問,卻又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從心中吶喊:「害怕失戀而不敢愛的人,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嗎?」
作者簡介:
褚士瑩,作家、國際NGO工作者、哲學諮商工作者。
17歲時開始旅行,學習當世界公民,已經前往世界超過100個國家,包括到南極洲裸泳、南冰洋划獨木舟。
2015年起從事哲學諮商,並以法國「哲學踐行學院」(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的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er)為師,目標是在緬甸內戰衝突地區成立一個草根哲學機構,鼓勵武裝部隊跟難民營中長大的孩子一起思考「和平為什麼比較好?」,進一步用哲學思考來面對戰爭、貧窮、難民、移工、歧視等複雜的問題。
章節試閱
1現在這樣的我,愛著現在這樣的你──愛可以治癒一切?
「現在這樣的我,愛著現在這樣的你。」
因為過去已逝,現在瞬息萬變,未來還沒到來,一切都無法掌握,不能執著。
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就是此時此刻,也就是「當下」。
二〇二五年春天第一個陽光普照的星期天,我的車慢慢駛進約克夏郡鄉間家中的車道,一眼就瞥見隔壁鄰居這對老夫婦基斯(Keith)和他的妻子茱蒂(Judy),正坐在前門的草地上,閉著眼睛曬著好久不見的陽光。
雖然只是在自己家門口,基斯像個英國老紳士般,穿著花色素雅的毛衣,頭上帶著一頂白色的巴拿馬草帽,而茱蒂穿著一件小碎花的洋裝,其中一邊的肩帶垂在手臂上,露出白皙的脖子和胸部,享受著陽光的照拂。他們兩個人看起來如此平靜而幸福,讓我覺得我的出現,似乎打擾了他們平靜的片刻。
「啊!Shiro我的朋友,你回來了!」基斯和茱蒂聽到車聲,張開眼睛,笑意盈盈地向我招手。
「你們現在的樣子真好看,我可以為你們拍一張相片嗎?」我舉起我的手機。
我們彼此都知道卻沒有說出來,這可能是他們的最後一張合照了。
茱蒂因為癌症末期,進出醫院很長的一段時間接受化療卻不見起色。一輩子都在醫院裡面擔任護理師的她,很清楚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於是簽了志願放棄治療的同意書,決定回家度過最後的一段時間。雖然茱蒂大多數的時候因為疼痛而躺在床上,但偶爾,像是今天,能夠起身來曬曬太陽,甚至烘一個拿手的三層蛋糕,我也分到了半個。但是這樣的日子,越來越少了。
「六月我就要過九十歲生日了,茱蒂剛才幫我訂了去西班牙兩個禮拜的渡假小屋。」基斯向我宣佈。
「哇!這真是太好了!」我說。
茱蒂顯然捕捉到我語氣中的一絲詫異,她被陽光曬得紅紅的臉帶著笑容,若無其事地說:
「到時候,我可能已經死了。所以我訂了,讓基斯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去。」
基斯充滿愛意地握了握茱蒂因為水腫而肉肉的手指。
「原本基斯不願意,但我跟基斯說:『就算到時候我死了,你還是得繼續活著啊!這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在這一刻,我感受到這對結婚將近七十年的夫妻,他們對彼此的愛,甚至戰勝了死亡。
我們都知道,下一次我再駛進這個車道時,即使陽光普照,基斯和茱蒂很可能已經不會坐在院子裡對我招手了,但此時此刻,他們守護著彼此,如此深深地愛著對方,連對死亡的恐懼,也無法將他們拆散。
因為現在這樣的茱蒂,愛著現在這樣的基斯。
而現在這樣的基斯,也愛著現在這樣的茱蒂。
這樣就夠了,即將到來的死亡,一點都不會減損他們現在對於彼此的愛。基斯和茱蒂或許不是哲學家,但他們正是人應該「活在當下」的證據。
想到「活在當下」,我就想到《金剛經》理面說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其中「過去心不可得」和「未來心不可得」這兩點比較容易了解:因為過去已經過去,當然不可得。未來還尚未到來,當然也不可得。比較難理解的是「現在心不可得」。比如我說:「我現在正在約克夏郡的鄉間」、「基斯和茱蒂現在正在院子裡曬太陽」、「茱蒂現在活著………」明明就有現在,為何說「現在心不可得」?
「過去、現在、未來」的概念,都是把時間當作是線性的,現在跟前後比較,之前的叫做過去,之後的叫做未來,但當我剛一開口說了這句話,剛才那個「現在」已經成了「過去」,所以「現在心」卻也不可得,不僅僅不存在,而且不可掌握、不可執著。
注視著眼前即將滿九十歲的基斯,和即將死去的茱蒂,他們活在每一個「現在」,不去追憶過去的榮耀,不悔恨過去的過錯,更不會盲目憧憬未來,活在幻想中。而是務實地把握今天,珍惜當下。
基斯和茱蒂所活在的「當下」,是每一個快樂的當下、也是痛苦的當下、是順境的當下、當然也是逆境的當下,都能保有自在、清明,不被境遇、情緒所妨礙。
「如果連死亡都不害怕了,那麼因為害怕失戀而不敢愛的人,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嗎?」我在心裡這樣吶喊著。
2 怕失戀不敢進入關係的你,被自己的恐懼控制了嗎?──愛是沒有恐懼
愛讓我們變得勇敢,敢做出「信任」的決定
基斯和茱蒂的愛,如此微小卻又如此偉大。
之所以微小,是因為他們並不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好,而決定去愛。
而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因為有愛,如此勇敢,甚至在死亡面前也不會眨眼。
但是卻有很多人怕失戀。我認識很多怕失戀的人,甚至因此不敢談戀愛,不敢進入一段關係。所以你——像是抱著衝浪板站在海邊的那個人,從早上日出看到太陽下山,其他比你晚來的人,都衝完浪滿足地回家了,你的板子還是乾的。
你知道該怎麼辦嗎?
在理性和感性之間,你該聽誰的?
你怕失戀嗎?你知道該怎麼辦嗎?
我曾在哲學工作坊上提出以下問題:
請你想像一下,你剛剛失戀。
你跟你的叔叔和祖母住在一起。你的叔叔是位科學家,而你的祖母沒念過什麼書。
你的叔叔會從科學家的角度,對剛失戀的你說什麼?
你沒念過什麼書的祖母,會對剛失戀的你說什麼?
你會比較能夠聽進科學家叔叔的話,還是祖母的話?為什麼?
大可說,他的叔叔會從科學家的角度告訴他:「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的實驗,混合不同的化學試劑就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失戀就像其中一個試劑不如預期發揮效果的情境,保持好奇與開放的心態,重新檢視配方、探索新的元素、嘗試不同的比例與方法,終將能產生自己滿意的效果。」
而沒念過什麼書的祖母,則很可能會說:「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株草,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男人滿街跑。」
「那你會比較能夠聽進科學家叔叔的話,還是祖母的話?為什麼?」我問大可。
他說,雖然祖母的話比較撫慰,但是偏向感性,叔叔的話比較理性,所以應該聽叔叔的。
我相信許多人都會同意大可的這個說法,但是大可也犯了一個常見的思考錯誤:祖母的話聽起來雖然好笑,但如果仔細再看一遍,就會發現她說的每一句話,其實都合乎邏輯。雖然沒念過什麼書,但是我們會說祖母是一個有人生「智慧」的人。而智慧,是符合理性的,所以都符合邏輯。如果祖母算帳,算來算去都差一塊錢,她就會自掏腰包或是算了,因為沒有必要為這一塊錢傷腦筋,這才是理性的態度。
然而科學家叔叔說只要一直嘗試不同的比例與方法,最終一定能夠成功,這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卻不符合理性,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努力就會成功。這種態度,讓科學家成為有「知識」的人,然而把科學當成一種絕對的信仰,其實是非理性的。
大可之所以會選擇叔叔的話,是因為他是一個專業的會計,他們都是把知識當成信仰的人,所以如果帳簿上差一塊錢,會計絕對不能算了,即使花三天三夜去追究原因,也是必要的,一定要直到帳目平衡了才可以停止。對於這種過了頭的理性,丹麥哲學家祈克果在《恐懼與戰慄》中這樣說:「理性的盡頭,就是信仰的開端。」(Faith begins precisely where thinking leaves off.)
被恐懼控制的人,其實還沒意識到「信任只是一個決定」。
「知識」和「智慧」兩種方法,都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在邏輯上都可以是對的,只是路徑不同而已。
因為怕失戀而害怕進入一段關係的人,害怕的並不是關係本身,而是害怕關係結束時沒有人會幫我。就像說自己怕水,以至於不敢學游泳的人,怕的其實不是水,而是怕萬一溺水沒有人幫他。
害怕沒有人會幫我,這種信念,其實是一個「決定」。但是不會游泳的Lydia說,她雖然不會游泳,但去年她決定學習潛水,先試著穿上救生衣浮潛,相信如果要沉下去的時候,救生衣一定會把她托在水上。一旦認識了這點,她決定再進一步相信水肺,讓自己在水下也可以呼吸得到空氣。她也決定相信潛水教練,萬一在水下不能呼吸,教練一定會幫她。
Lydia做了一個不同的決定:一定會有人幫我。
Lydia說的是,「恐懼」和「信任」一樣,都只是一個決定。所以雖然Lydia到現在仍然不會游泳,但她會潛水了,而且她發現自己其實並不怕水,她怕的是死,怕的是需要的時候沒人幫她。但是Lydia一旦決定信任,就會發現自己在水裡並不會死,需要的時候一定會有人幫她,那麼恐懼就自然消失了。
怕談戀愛的人,或是怕水的人,都只要記得:「關係」不是我片面能決定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害怕「關係」──無論是我跟另一個人的關係,還是我跟水的關係。
所以怕溺水的人,聽有知識的教練的話就對了!不會游泳的人,也可以成為潛水員,根本不用怕水。
怕失戀的人,聽有智慧的阿嬤的話就對了!「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株草,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男人滿街跑。」根本不用怕失戀!
「現在的我」愛著「現在的你」,聽起來雖然只有當下,很不穩定,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如何能信任?但信任就是一個決定呀,真正穩定的安全感,必須是內心建構的,不是靠外在環境建構的。被恐懼控制的人,其實是還沒意識到「信任只是一個決定」的人。信任水,信任關係中的對方,信任自己墜落的時候一定會被接住。而面對失戀,就像面對差一塊錢的帳目,到頭來都只是一個選擇用「知識」或「智慧」來面對的決定而已。
1現在這樣的我,愛著現在這樣的你──愛可以治癒一切?
「現在這樣的我,愛著現在這樣的你。」
因為過去已逝,現在瞬息萬變,未來還沒到來,一切都無法掌握,不能執著。
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就是此時此刻,也就是「當下」。
二〇二五年春天第一個陽光普照的星期天,我的車慢慢駛進約克夏郡鄉間家中的車道,一眼就瞥見隔壁鄰居這對老夫婦基斯(Keith)和他的妻子茱蒂(Judy),正坐在前門的草地上,閉著眼睛曬著好久不見的陽光。
雖然只是在自己家門口,基斯像個英國老紳士般,穿著花色素雅的毛衣,頭上帶著一頂白色的巴拿馬草...
作者序
【序】
一盒蛋應該有幾顆?
我長年在世界各地工作、生活的結果,意識到要求人們達成共識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我說的並不是像「世界和平」這樣的大事,而是像「一盒雞蛋裡有幾顆?」這種每天都會遭遇、但卻很少去思考的小事,往往更難產生共識。
在美國的超市,一盒雞蛋,理所當然就是十二顆。然而在泰國,商店賣的盒蛋卻總是十顆。關於「一盒雞蛋裡有幾顆?」這種每一天都會遇到的事上,美國人和泰國人的想法是沒有交集的。
因為事實太簡單、太明顯,以至於我們無法懷疑別人的想法有可能和我們不同,或自己有可能是錯的。甚至有長達好幾年的時間,我根本沒有發現這個區別,只覺得不知道為什麼,當我在泰國的時候,冰箱裡雞蛋消失的速度特別快。
直到開始意識到這個區別後,特意觀察之後,才發現在美國超市裡,其實也有賣小盒的雞蛋,裡面有六顆。神奇的是,泰國超市裡賣的小盒蛋,也剛好是六顆。在「小盒的雞蛋裡有幾顆?」這件事上,美國人和泰國人的想法,卻很神奇的又是一致的。
愛,其實也是這樣。
當我們都在說「愛」這件事的時候,其實我們都以為別人的想法跟我們是一樣的,卻沒有發現有人的愛是大盒裝,有人的愛是小盒裝,有人的愛一盒裡有十二顆,有的人一盒十顆,也有的人的愛卻一盒只有六顆。
但是問題來了:盒子裡的蛋越多,就越好嗎?
我們一定不會這麼說吧?但是為什麼卻很多人認為越多的愛,就是越好的愛呢?
如果愛不能用數量來判斷,那麼要如何去思考愛這件事?
什麼樣的愛才是恰到好處的愛?
這就是我們這本書想要探討的主題。至於使用的工具,是我最喜歡的哲學思考。但是請放心,我喜歡哲學踐行,正是因為可以使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哲學,所以絕對不會生澀難懂!
【序】
一盒蛋應該有幾顆?
我長年在世界各地工作、生活的結果,意識到要求人們達成共識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我說的並不是像「世界和平」這樣的大事,而是像「一盒雞蛋裡有幾顆?」這種每天都會遭遇、但卻很少去思考的小事,往往更難產生共識。
在美國的超市,一盒雞蛋,理所當然就是十二顆。然而在泰國,商店賣的盒蛋卻總是十顆。關於「一盒雞蛋裡有幾顆?」這種每一天都會遇到的事上,美國人和泰國人的想法是沒有交集的。
因為事實太簡單、太明顯,以至於我們無法懷疑別人的想法有可能和我們不同,或自己有可能是錯的。甚...
目錄
| 目錄 |
【序】 一盒蛋應該有幾顆?
【第一部】 愛是什麼?
1. 現在這樣的我,愛著現在這樣的你——愛可以治癒一切?
2. 怕失戀不敢進入關係的你,被自己的恐懼控制了嗎?——愛是沒有恐懼
3. 愛的關係,沒那麼複雜!——愛的四種表現型
4. 成為活在愛裡的人!——愛是可以模仿的
5. 有關係、沒關係,都是一種選擇!——愛是一種選擇
6. 你決定「配合」,還是「妥協」?——愛的輸贏與公平
7. 錢可以決定愛嗎?——務實的愛
8. 讓生命更開闊,懂得去愛這三種人很重要!——愛是一種邏輯
【第二部】 錯誤的愛?
9. 童話裡如果沒有王子,還會有公主嗎?——愛的社會建構
10. 愛越多越好嗎?——關於「愛」的十個誤解
11. 恐怖的「愛心樹」——語言如何形塑我們對愛的認知?
12. 你是「愛」還是「捨不得」?——愛是一種詭辯
13. 愛的真諦、愛的鼓勵與愛的小手——愛是一種權威
14. 喜歡腳踏兩條船的女人——愛用來展現優越感
15. 女兒、媳婦角色的協調?——把愛當作身分認同
【第三部】 愛有對錯?
16. 當哲學遇上交友軟體——愛是一種慾望
17. 沒有一定要在一起的人——愛是一門藝術
18. 單身有什麼不好?——愛就是忠於自我
19. 為什麼我總是「遇不到對的人」?——愛是一種遊戲規則
20. 若要能愛人,先當一個有能力愛自己的人——愛是一種昇華
21. 為了自由,寧可旅行也不要結婚?——愛是一種信仰
【第四部】 愛有什麼用?
22. 世界上沒有不高攀的愛情——愛讓我們悲傷
23. 為何那麼多女性都覺得「我不夠好」?——用愛來和好
24. 愛讓我們自由——愛的條件
25. 「從此,他們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愛可以帶來慰藉
26. 不知道要不要繼續交往下去?——用愛來操控
27. 愛這麼危險,我們真能夠「為愛而活」?——把愛當作義務
| 目錄 |
【序】 一盒蛋應該有幾顆?
【第一部】 愛是什麼?
1. 現在這樣的我,愛著現在這樣的你——愛可以治癒一切?
2. 怕失戀不敢進入關係的你,被自己的恐懼控制了嗎?——愛是沒有恐懼
3. 愛的關係,沒那麼複雜!——愛的四種表現型
4. 成為活在愛裡的人!——愛是可以模仿的
5. 有關係、沒關係,都是一種選擇!——愛是一種選擇
6. 你決定「配合」,還是「妥協」?——愛的輸贏與公平
7. 錢可以決定愛嗎?——務實的愛
8. 讓生命更開闊,懂得去愛這三種人很重要!——愛是一種邏輯
【第二部】 錯誤的愛?
9. 童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